【实用】语文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军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 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所以木兰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齐读)夸夸木兰
(3)她的家人会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小组讨论、表演)指名表演,评价。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过渡: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2、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你读出来什么?
(2)请把你的体会朗读出来呢?夸夸木兰。
(3)经过千辛万苦,木兰到了战场上,你觉得战场上的.木兰怎样?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4)经过多年的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谁来读这句话?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时间之长、功劳之大)
(5)再读这一段,体会木兰的英雄形象。
3、木兰终于胜利回乡了,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出示第二副插图,结合理解“文静秀美”)将士们看到了女装的花将军会……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体会将士们的惊讶。指导读文中最后一段话。
4、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了吗?(出示第一自然段再读)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 )女英雄。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考虑到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现在较远,所以我采用了动画片《花木兰》片断导入,意图拉近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回答问题时,提醒他们应当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我觉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第二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木兰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并请他们演一演。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这么做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当然,在本课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如何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以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都有环保意识。知道净化空气人人有责。
2、人人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学校,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
两只较大的塑料袋,一只装有助动车尾气,一只装有普通空气的塑料袋。
教学过程:
1、师讲述空气对我们的作用:人要生存,就要呼吸空气,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空气就会死亡。可见,空气与人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和重要。但是,不是什么样的空气都有人所需要的人所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人如果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死亡。如助动车尾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被助动车尾气污染的空气,那么,我们人体血液中的含铅量等有毒有害物质将明显增加,会导致积累性中毒。很明显,被污染的空气对人类有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分为气体状态污染物和固体颗粒状态污染物。
2、让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来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呢?四人小组讨论。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首先要弄清当前空气污染的原因在哪里?
3、学生反馈:空气污染主要有两个原因:即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自然污染难以抗拒,但人为污染是可以防治的。
4、教师给学生做一个实验:用两只较大的塑料袋,将一只塑料袋灌进助动车尾气,将另一只塑料袋灌进普通空气,然后同时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放进两只塑料袋封口,10分钟后启封塑料袋,看一看两只塑料袋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5、老师可以针对这个实验谈谈助动车尾气的危害有哪些?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致癌,也有的说儿童吸入后导致血铅升高。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贫血。铅对儿童的行为、智能、心理、听觉、语言、注意力等,均有不良影响。
6、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小学生怎样为净化空气做贡献呢?
7、教师小结: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人类一定会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呼吸到洁净的空气的。
8、实践活动:调查学生家中用助动车的有多少?
生命与绿色同行
教学目标:1、了解当今世界环境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2、知道全世界和中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的时候,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一)发展和恶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能源问题和温室效应。
2、热带雨林所遇到的问题。
3、物种消失的阴影。
4、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
二、全球的绿色行动。
1、斯德哥尔摩会议——人类保护环境德里程碑。
了解雷彻尔卡逊这个人。
斯德哥尔摩会议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以及会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2、一个全新德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了解斯德哥尔摩会议后世界环境变化。
三、中国德绿色行动
1、《环境保护法》颁布,(绿色德保证)《环境保护法》颁布德背景
(1)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2)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加强环境管理。
(3)加强环境保护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德环境保护意识。
2、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科学德产生。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过程。
生态农业。
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渗透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有创意地理解图画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编写一个比较完整的童话小故事并写下来。
重难点
渗透观察顺序,有创意地理解图画的意思,写出独具个性的写话。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创新、想象。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夜幕降临了,弯弯的.月亮和明亮的星星见面了,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快快走近它们,和它们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吧。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提示,指生说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说,教师归纳,板书,帮助学生弄清楚习作的内容与要求。
引导观察,解读图画
观察图画,想象图上的月亮和星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见面了。
月亮和星星它们在一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生回答。
口述帮事,适机点评
学生自己练说。
同桌互说。
板前表演说。
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在动笔写话过程中,教师及时个别指导。
朗读写话,交流评议
指生读写话。
师生共同评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字、引导学生用汉字的规律识字,初步认识多音字。
2、积累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
3、口语交际。
4、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小黑板,指导观察。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⑴
观察→发现→交流:
四人小组自主学习,每一行字的意思与偏旁有什么关系?
⑵
小组汇报:
你还能说说带这些偏旁的字吗?
⑶
指导读字:
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⑷
指导读句子:
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
⑸
读句子:
体会多音字音不同义也不同的特点。
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目的:
积累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
⑴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⑵变换形式读。
⑶用短语说句子,如:
美丽的夏夜:这是一个美丽的夏夜。
⑷比一比:
看谁记得多。
2、我会读,目的: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朗读能力。
⑴自由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读熟后,读给同桌、老师、父母听。
初步感知多音字音不同薏也不同的特点积累词语,感悟词语如何搭配才合适培养朗读能力。
三、练习设计
1、再说一些如“美丽的夏夜”这样的词语。
2、把短文《浪花》读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续讲故事。
二、看图说话
1、出示挂图。
2、老师讲: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
3、观察图中有什么?
4、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5、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改进。
三、展示台:识字加油站
1、提前布置学生认识招牌上的字。
2、教师收集一些招牌上的字,做成苹果树,举行摘苹果比赛:
⑴观察图中有什么?
⑵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⑶讲故事:
小组内每人讲,小组代表在班里讲。
⑷小组合作把自己组编的故事在班上演一演;也可以把故事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在班上展示出来,再说说图意。
①口头说说自己从招牌上认识的字。
②做游戏:
摘苹果,读正确了就可以摘下一个招牌,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lw/Index.html>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lw/Index.html>论文。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1.古诗导入:出示孟郊赞美母爱的古诗《游子吟》。
全班交流感受。
2.师小结:无论严寒酷暑,无论贫穷与苦难,总有一个人支撑着我们,这个人就是母亲;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感动,这种爱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再次去体会母亲浓浓的深情,一起来欣赏作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书,齐读课题。
3.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8课,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交流)
4.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1、交流读《游子吟》的感受。
2、自由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2、通过课文内容填空,完成教学目标1。
3.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统领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同桌交流
2.指名填空。
3.教学重点字词
⑴括号里有一个字很难读:龟jun裂,理解词语,读词,想像一下龟裂情形。
谁看到过龟裂的什么?请具体描述一下。
⑵括号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哪一个?“攥”,我数过了整整23划,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写一遍。写完的请举手,牢牢记住的请把左手紧紧攥起来。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作者真的很喜欢《青年近卫军》,他每天想这本书都失魂落魄的。什么样叫失魂落魄?见过别人失魂落魄过吗?那是什么样子的?(心不在焉。心里老想着其他的事,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走路的时候没有劲。)
练习说话。
4、齐读
1、理解词语并运用。
2、全班同学读句子。1.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本课的教学更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由读到悟到说,为他们搭建的是一个锻炼语言、表情达意的平台。
请生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一句话。
交流出示:“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理解词语“震耳欲聋”。“欲”呢?
多么可怕的嗓声!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个句子!
(1)耳朵都要震聋了!这样的声音,迎面扑来,你身在此环境中,会有什么感觉?
但是我的母亲呢?她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呀,读——
(2)同学们,这样的声音停止过吗?浏览全文,去找找哪些地方说明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止过呢?
“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母亲大声问”
“向母亲探身,喊”
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还有吗?
“接着又对我喊”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3)这七八十台缝纫机一刻也没停止过,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齐读——从我进入工厂,到我离开工厂,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也没停过。读——
(4)小结:当你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有什么感受?
这些感受交杂在一起,怎能不让“我”鼻子一酸呢?
还有哪些地方令你鼻子一酸?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气。
语文教案 篇7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语文教案 篇8
教法展示
1.布置学生速读课文,提炼观点
速读课文时要求阅读完一部分之后停下来,联系文前的小标题和练习一列出的有关句子进行思考,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并加以体会。(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参见设计A·2)
2.分学习小组讨论,完成练习二
分小组讨论前,要明确讨论的“话题”——说话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成败。指定负责人。讨论中应鼓励学生联系自己运用语言的实际各抒己见,作好全部发言人的记录。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发言记录,形成一篇“纪要”。
3.由教师补充《有物、切题、真实、适量》(见于根元、王希杰著《语言学——在您身边》,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的主要内容及观点,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物、切题、真实、适量”是作者从信息量的角度提出的语言表达的“八字方针”。其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有物,就是说的话有内容,能够提供一定的信息量。
切题,就是切合讨论的对象,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
真实,就是说的是真话,不是假话。
适量,就是给予对方的信息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教案点评
作为社会的一员,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以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但是,我们很多人尤其是中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下功夫去学,以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激发同学们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可结合练习一列举的几句话和学生自己运用语言的实际,展开一次有益的讨论。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教师: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痹俣粒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痹擞谩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
1.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教师抽读。
4.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进行了解。
3.交流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交流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组织开展。师指导学生就态度大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尤其是有独特的见解方面进行互提意见、互相评价。
六、习作百花园
1.联系课文,复习写法。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状物的方法?
(2)《天窗》一课中,你懂得了怎样去展开想象?
2.指导观察和想象。
(1)看看语文书封面上有些什么?具体说说他们的样子,色彩等。
(2)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
3惫顾枷白鳌
你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以书面语的形式写下来。
4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5.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重在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6.分小组,学生互评自改。
指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的作文中自己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7.小组内互相赏读。
8.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9-02
语文雷雨教案07-12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