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鼻子的作用及重要性,知道要保护自己的鼻子。
2.能根据闻到的气味辨别物体,或找到气味的来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香水 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香水,引导幼儿闻气味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寻找气味来源,鼓励孩子大胆说出。
2.引导孩子分辨气源,知道卫生间的名称及位置。
3.引导孩子闻不同物体,并说出味道。
4.引导幼儿知道要保护自己鼻子,以及安全闻气味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到处去闻一闻,说一说自己闻到的气体。
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到这节课有着不足的地方,魏老师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这节课我应该让孩子多说(放开让孩子说)多做 多练(说完让孩子练习体验),老师不要限制包办,在第二个环节让孩子闻气味中,我就应该顾及到每个孩子,让他们都闻一闻,说一说。在课前准备所需东西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每个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丰富。在教育孩子保护鼻子的环节中,我应该让孩子们去思考,让孩子们去说一说结果。科学是比较严谨的,一定要让孩子先猜想在验证。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运水的乐趣,在运水的过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尝试使用工具运水,在探究中知道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3、能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乐于尝试和思考。
活动准备
玩水池一个,玩水工具若干,单反数码相机,背景音乐《水族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组织幼儿玩水,让他们体验玩水的乐趣,感知水的特性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揭去遮盖物,出现玩水池。)
师:你们想玩吗?玩具宝宝可喜欢你们啦!也想和你们一起玩,不过它有个小小的要求,玩的时候不要把衣服和地板弄湿,好吗?卷起袖子,我们一起来玩吧!(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用游戏的口吻把学习要求交待清楚,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自由的玩耍能够让孩子有机会学到更多语言。获得更多经验。)
师:休息时间到了。请小朋友把玩具宝宝放回水池,找个小椅子坐下来,拿块毛巾,擦干小手,再把毛巾放回到原来的地方。(教师动作示范,用无声的语言帮助小班孩子掌握学习常规。)
师:哪个宝宝给大家介绍一下,刚才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用语言大胆交流表达,学习说完整的话,丰富词汇。)
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发现水会从有洞洞的`地方流下来,水是会流动的。
二、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寻找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探究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1 引导孩子猜测,了解孩子现有水平。
师:还想玩吗?水池里的水太少了,如果多一些肯定会更好玩。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水池里的水变得多一些?
师:我们可以把盆里的水运过来。水池里的水就会变多。怎么运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班孩子思维形象具体,喜欢模仿和跟风,因此直接动手实验是最好的选择。)
2 引导孩子选择运水工具并尝试运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师:噢,我们可以请玩具宝宝来帮忙。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玩具,请你们去找一找,试一试,把盆里的水运到水池里。(让孩子与材料充分互动,感受、积累相关的经验,孩子使用材料时会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享受并体验探究的快乐;教师观察引导,提醒幼儿发现问题,并不断尝试:教师用数码相机记录孩子探究学习的过程,拍摄典型的情景供讲评:背景音乐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维。)
三、体验交流――结合照片讲评,引导孩子大胆表述发现,并将工具分类,提升总结经验
师(播放照片)提问:这是谁呀?你在用什么东西运水?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把它找出来试给大家看看。(帮助孩子回忆。再现即时情景,展示和分享经验。)
师:它能运水吗?请你大声地告诉小朋友。(学习说完整的话,“××能运水”或“××不能运水,水从洞洞里流走了”。)
师:这是能够(或不能够)运水的东西的家。请你把它送回家。(学习按标记分类)
师: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运水。有的行有的不行。剩下的玩具都想回家了,我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好吗?送的时候可要开动小脑筋噢,千万不要送错了。如果你不知道它应该放哪里,请你想一想、试一试。然后再把它送回家。
师:它们都找到家了吗?你有什么发现吗?(帮助孩子梳理、提升、归纳经验)
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谢谢你们。它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到家里再找找看,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蚂蚁一家》建议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惯。
2、喜欢蚂蚁,对蚂蚁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在生活中观察蚂蚁的各种活动现象。
活动准备:
视频一段蚂蚁图片照相机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都见过蚂蚁吗?那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蚂蚁是昆虫,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
——老师出示蚂蚁图片,幼儿一起观察蚂蚁的外形(蚂蚁身上有毛,嘴巴叫口器,腹较大,雄较小,我们这边的蚂蚁是黑色的。)
——很多小朋友都见过小蚂蚁,但是可能没有仔细的观察过,今天我们一起去户外观察这些小生命好吗?
——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拿着放大镜看一看,蚂蚁是不是我们刚才说的样子,再仔细观察一下,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
二、户外观察探索蚂蚁的生活
——来到户外场地:小朋友们,我们可以到哪些地方找小蚂蚁?(树上、花朵、泥土等)
——小朋友分散观察,找到蚂蚁以后教师把蚂蚁的活动拍下来。
——边拍照一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提问,他们有多少?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在观察的时候不要打扰蚂蚁,不要伤害蚂蚁,有耐心的`旁观。
三、回教室进行集体交流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说一说,你们看见的小蚂蚁是不是像图片上的一样呀?
——你还发现小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蚂蚁是一群一群的,好多好多在一起。)
——你还发现什么现象?(蚂蚁在打架,有的死了。有的蚂蚁在运粮食运小昆虫,有的蚂蚁在搬很小的树叶。我们还看见蚂蚁在搬一粒粒白色的东西,好像是蚂蚁卵,又好像是其他虫子的卵,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还看见好多蚂蚁在约会,他们要出去玩等)
——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多啊,我刚才把你们的发现都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幼儿活动的照片,和幼儿一起说说自己的发现,评选小小观察员。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2、果树3棵3、苹果8个
4、梨9个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自然现象——风的存在,知道风能使风车转动。
2、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风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纸扇、彩带、书本若干,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2、多于孩子人数的风车、盆子、米若干。在角落里摆放一只电风扇和若干风车用布遮住。
活动过程:
一、感知风,认识自然界的风,自己动手制造风。
1、王老师今天要和小朋友玩变魔术的游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用扇子给小朋友扇风。)教师: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2、平时你看到什么就知道有风来了?教师引导天上白云飘、树叶摇、红旗舒展、小草点头、河里有波纹来理解。还可以说舒服、冷热等感觉中理解风。
3、教师出示电吹风,给幼儿吹风,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
4、我们小朋友也能制造风,大家动手试一试。(幼儿身边准备了纸扇、彩带、书本等让幼儿制造风、感知风的工具)
二、玩风车,初步获得让风车转起来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1、小朋友和风玩得真开心,有些宝宝他们也想出来和小朋友玩了。教师出示五颜六色的风车,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看看我身上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请小朋友和我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教师放音乐,制造轻松活跃的气氛。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1)观察孩子探索风车的玩法,抓住个别典型的玩法。教师:倪可可真棒,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快告诉小伙伴吧!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
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你们看老师的风车宝宝多听话,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们的风车宝宝听不听话,我们也让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风车宝宝玩的开心吗?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和风车宝宝玩的?”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拨,迎着风跑、顶着风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让风车宝宝转起来。风车宝宝可高兴了。他们要跳集体舞给小朋友看呢!
三、多观察,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风车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可以让很多的风车一起转起来,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很多转的风车)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东西让许多风车一起转起来?小朋友猜猜得对不对呢?(出示电风扇)小朋友除了电风扇还可以有什么办法使风车宝宝转起来?
2、幼儿相互讨论。
提问:风车会转吗?怎么才能转起来?人不跑动,风车能转起来吗?风车对着风,为什么也没转?
3、拿好我们的小风车,用刚才我们想到的方法和风车宝宝开心的玩吧!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风,和风车宝宝玩得真开心。可是风车宝宝累了,让风车宝宝休息吧。以后,我们再和他一起做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层次清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整个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学目标明确,效果很好。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孩子的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既使幼儿积极思考,自主创编多种玩法,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激发幼儿对玩风车的兴趣。但整个活动还存在一些遗憾: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幼儿自由玩风车时,我发现幼儿对玩风车还意犹未尽,如果多给幼儿探索玩的机会。肯定效果会更好。在区域活动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引导能力,让孩子学会既动手又动脑。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水果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2.喜欢探究各种水果并产生品尝的欲望。
活动准备:
白心火龙果、红心火龙果、猕猴桃、荔枝、油桃、香蕉、苹果等。
活动过程:
1.游戏“摸一摸”,激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出示布袋,师:请你摸一摸,猜猜布袋里有什么?
2.自主观察,感知四种水果的外部特征。
(1)幼儿自主观察火龙果、猕猴桃、油桃、荔枝。
师:你们看一看桌子上有什么水果?这些水果宝宝长得怎么样?
(2)从颜色、形状、光滑度几方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看到了什么水果?它长得什么样子的?
(3)师总结:水果的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摸上去的感觉也不一样。
3.集体观察并说出猕猴桃的内部构造。
(1)幼儿大胆猜测水果里面有什么。
师:猜一猜,水果的里面藏着什么呢?
(2)教师现场切开猕猴桃,幼儿观察猕猴桃的内部构造。
师:猕猴桃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
4.幼儿品尝水果,相互交流不同水果的味道和内部构造。
(1)出示一盘切好的水果,师:看,我这里有一盘水果,你认识它们吗?
(2)师:每人端一盘水果尝一尝,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水果是什么味道的?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
活动延伸:
幼儿跟家长去水果店认识更多的水果,在家长的帮助下洗切水果,品尝各种水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春天的天气和花草、树木的特征,能发现身边自然景色的变化。
2、乐意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初春的景色,喜爱春天。
活动准备:
1、选择花草树木、变化明显,并有迎春花的地方。
2、散步时带领幼儿观察发芽的树。
3、《幼儿画册》(第一册P28)和配套挂图。
活动过程:
1、春天真舒服--到户外感受春天的.天气。
带幼儿到户外晒太阳,鼓励幼儿表达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感知春天来了,春天真暖和。
2、花草、树木怎么了--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
(1)、带领幼儿观察迎春花,通过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知道春天来了,迎春花最早开放。
(2)、与幼儿边走边欣赏春天的花草、树木,知道春天的花是无颜六色的,小草变绿了,大树长出了绿芽芽。
3、我找到了春天--表达自己的发现。
(1)、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它藏在哪里?
(2)、引导幼儿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
(3)、带幼儿到户外游戏。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在户外观察、寻找春天。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继续丰富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提问,激发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过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地球模型一个(中间可劈开,有地壳、地幔、地核模型)。
3.《蓝猫淘气3000问》歌曲录音,介绍地心的录像。
4.地壳、地幔、地核汉字卡、图片若干,(其中教师出示的大字做成小旗状)。
活动流程:
蓝猫出场,激发兴趣→互相出题考一考→蓝猫提出出新问题,探索地心秘密→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蓝猫出场,引起兴趣。
听音乐表演《蓝猫淘气3000问》
二、互相出题考一考。
三、探索地心的秘密。
1.教师用刀切开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2.观看VCD帮助幼儿了解地球内部的正确名字。
3.教师:蛋壳叫地壳、蛋白叫地幔、蛋黄叫地核。
4.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方法:
(1)师指模型,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
(2)师说蛋壳等,幼儿说出对应的地壳等名称。
(3)用鼻子表示地核,眼睛、嘴巴表示地幔,耳朵表示地壳,根据老师的要求,点相应的五官。
四、分组游戏活动
1.地心迷宫。
2.在地心的示意图上贴上相应的汉字图片。
3.插小旗。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 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 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 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活动过程:
(一)激趣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通过幼儿操作活动,探究水的特性。
1、 通过活动,引导幼儿知道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三)比较观察。
1、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2、幼儿动手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四)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 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师 师总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此外孩子们对水有着很大的特殊感情,由其是在天气热的时候,洗澡成了孩子们的一大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4-0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4篇03-13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