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13 19:46:0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文章的主要观点读书的好处培养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感情——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做到让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程序及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设计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

  二、介绍作者

  ↓

  三、导读课文

  ↓

  四、感知课文

  ↓

  五、小结

  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问题设计如下:

  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

  2)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

  3)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见文中批注)

  4)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见文中批注)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3.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探究: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给课文分层次,怎样分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议论。

  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出发点不一,分法也不一,只要理由充分,思路正确,教师应该予以肯定。教师的分法供学生参考。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观照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连接,使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连贯。全文共11节,分四段。第一段(第1节)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2节)用详实的数据、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段(第3——10节)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第四段(第11节)写了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

  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资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2、思考:秦兵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说说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 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6、齐读课文第1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归纳小结。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材分析

  本文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朴实、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其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第二到第三自然段详细描写了金字塔的特点和古埃及劳动人民的不朽智慧。这两段文字语言精确,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写的,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反复朗读品味。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 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 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 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 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座落在哪?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金字塔为何而建?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结合资料,个人汇报:

  (高146米,相当于40层大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数字,板书:数字;朗读指导:我们的综合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综合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

  指导朗读,你知道绕我们学校走一圈多少米吗?算一算,绕金字塔走一圈相当于绕学校走几圈?)

  (231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镇约有四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小结:这一小节中罗列了许多数据,也把金字塔与其他事物作了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3、引读第3节。思考: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这样的比较,再加上具体形象的描述,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宏伟、精巧;智慧、勤劳;奴隶、剥削)

  4、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

  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报告厅很大, 。

  三、过渡: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这么宏伟这么精巧的金字塔,3000年前的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的呢?

  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 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四、课后练笔:

  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

  板书设计: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材分析

  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再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现在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了吗?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

  第二至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东西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代表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它们充分说明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教学重点:

  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作者怎样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音乐之都”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1、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将你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 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板书:

  媒体出示: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3)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4)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通过网站,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本,要求从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A——①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同学们发现第一句话与后面几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放在自然段开头,突出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哪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

  ④你能谈谈你所理解的“摇篮”吗?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⑤媒体出示: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是的摇篮。是。

  ⑥齐读。

  小结:这一节写了音乐大师在维也纳的创作生涯来体现了维也纳的确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B——①回答第二个问题:板书: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②网站出示:欣赏维也纳风光。

  ③抓住“到处、就连……也”等引读课文。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C——①回答第三个问题板书:离不开音乐

  ②齐读课文。

  小结:维也纳人真的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③你喜欢刚才我们学习的哪一节就读。

  总结:这里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了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仅仅如此吗?

  不!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创建于1869年的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五、六自然段

  学习第五节

  1、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几句话之后的感受。

  2、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追问:哪些词句体现)——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追问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历史悠久——1869年板书: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出示网站上的歌剧院,欣赏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其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让音乐之都更美。

  4、齐读本小节,通过朗读体现出这座音乐之城的伟大与奇妙。

  学习第六节

  1、引读第6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

  小结:我们知道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国家歌剧院给“音乐之都”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远扬。

  三、回归整体

  1、齐读全文,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2、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怀着赞叹的心情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令我们无限向往。

  四、课文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设计:

  16 音乐之都维也纳

  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习作4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准备

  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人游记,并从内容和思路上做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推荐:福克纳-《日本素描》;卡夫卡-《族途札记》;夏多布里昂-《金字塔感言》 阅读要求:

  1,把你觉得作家描写最传神、最细致的部分反复朗读,并摘抄。

  2,选择其中的两篇,就的思路做一个提纲式的记录。

  二、赏析部分作品

  1、同学们,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不少的名人游记,有哪些收获呢?

  2、请同学们从自己所读的作品中选择一篇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1) 在小组里交流。

  (2) 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师生共同阅读习作例文。

  (1)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肚子里。

  (2)读了,你感觉到了“绝”吗?为什么?

  (3)小作者重点写了哪些部分?是怎样抓住一个“绝”字来介绍和描写的呢?

  三、指导练笔

  1、同学们,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老师相信在我们如此丰富的积累的基础上,同学们的习作也一定是精彩纷呈的!

  2、指导学生写提纲。

  提纲要求:(1)列出写作的顺序。(2)在提纲中反映出重点部分。(3)一些精彩语言。

  3、交流写作提纲。

  (1)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互提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在大组交流、汇报。

  1、学生练写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

  3.学生誊写。

  练习4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习惯,了解有些病句就是由于错用、漏用标点所致。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学习欣赏自然美,学习写景的用词和方法,积累词句,丰富文化知识,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这个句子可能会有几种意思。

  (2)通过阅读,说出这个句子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出现句子意思表述不明确的原因。

  (4)学生给句子加标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小芳的日记。

  (2)学生试着改日记加标点。

  (3)指名读出自己所加的标点,说出理由。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句意表述的明确,注意标点的使用。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讲明出处与阅读要点)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这个片段描绘大明湖、千佛山的景色,文字精彩大哪些地方?

  (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小结:一边读一边体会色彩、光影的变化对写景的作用。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埃及的金字塔》。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矗立、埃及、智慧”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教学第四题

  1、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世界名城的资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世界名城,找寻它的雅号与城市特点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侧重的准备材料。

  2、审题。

  (1)复习《音乐之都维也纳》。

  (2)学生说出上文在介绍时的方法和特点。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要求: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1、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城市。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

  2、反馈。

  三、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亚、赤。

  2、指导。

  (1) 学生读贴,小结写好“亚、赤”的要点。

  (2) 教师范写,讲解“亚、赤”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语文教案 篇3

  一、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其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二、故事背景

  本文原名《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三、理解词义

  1、慷慨:大方;不吝惜。

  2、琢磨:思索;考虑。

  3、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造就:①培养使有成就;②造诣;成就(多指青年人的)。

  5、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6、沉默寡言: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7、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8、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9、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运用议论,对牧羊人这一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提挈全篇。

  第二部分(第②一?段):记叙和描写了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绿洲的伟大壮举。

  第三部分(第?段):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五、问题归纳

  1、课文第一段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文章开头做精要的议论,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对下文出现的“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

  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比喻。把“狂风呼啸”比作“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阿尔卑斯山地狂风肆虐、荒凉的特点。

  3、作者为何对所观察到的阿尔卑斯山地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这里细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突出地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最初的特征——荒凉,为下文故事的展开铺设大的背景环境。

  4、课文第5段侧重于哪一方面的描写?有何作用?

  本段侧重于对牧羊人居住环境的描写。这与他周围荒凉、破败的大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牧羊人居住环境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展示了牧羊人的人物性格。

  5、第⑩段的“他停下……盖上泥土。”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通过“停”“戳”“放”“盖”等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牧羊人种橡子的娴熟动作和认真的特点。副词“轻轻”,写出了牧羊人的小心翼翼,仿佛在关照一个婴儿,写出牧羊人的专注和认真。

  6、在11段中插叙有关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有何作用?

  此处插叙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丰富了文章内容,便于全面了解牧羊人的生活及家庭背景,体现其生活的孤独和艰辛,展现其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壮举。

  7、如何理解“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本题运用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法。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给人类带来毁灭、灾害的战争的厌恶;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牧羊人通过植树,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气这一做法的赞美。

  8、第15段的“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中,“毁灭”和“创造”各指什么?

  “毁灭”是指人类对这片土地的破坏;“创造”是指牧羊人在这片废墟上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植树的行为。

  9、“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句中的“几乎”“从没”“只有”三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几乎”说明看望次数之多,充分表现了“我”对“这位植树的老人”的敬佩之情;“从没”充分体现了老人的坚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强调困难之大,间接赞美了老人的伟大壮举。

  10、最后一段的议论具有怎样的'作用?

  此题可用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文章结尾处的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表达了对老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坚持,种植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抒发了对牧羊人这一壮举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希望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地球的美好愿望。

  七、课外知识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篇幅长短可以分为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3、学习生字“棋”,读准音、认清形。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黑板上板书“其”,认识这个字吗?给它找找朋友

  2、现在老师来变个魔术——在“其”旁边加个“木”,你认识这个字吗?齐读。

  (1)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字?(期、欺、旗、淇、琪)

  (2)你了解什么棋?说给大家听一听。

  简单介绍围棋——围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围棋在战国时就有了,它分白子和黑子,后来围棋又传人日本和欧洲,现在呀,它已列人体育运动竞赛项目了,很多人都爱好它。

  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学棋。(教师指导书写“棋”)

  4、过渡: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习策略

  1、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二类字,并做标记。

  2、小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小组进行交流一类字、课后词)

  A生:一类字(出示生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

  棋qí 艺yì 围wéi 棋qí 能néng 手shǒu 专zhuān 心xīn 致zhì 志zhì

  另lìnɡ 一yí 个ɡè 天tiān 鹅é 弓gōng 箭jiàn 动dònɡ 作zuò

  B生:交流一类生字

  C生:交流课后词语

  D生:交流词语意思

  ①围棋:棋类运动的一种,棋盘上纵横各十九道线,交错成三百六十一个位,双方用黑白棋子对着(zhāo),互相围攻,吃去对方的棋子。以占据位数多的为胜。

  ②能手:本文指对下围棋很有研究,棋艺高超的人。

  ③远近闻名:很有名,远处的人、近处的人都知道。

  ④走了神儿: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过渡:同学们学的真认真,认识了课文中的字词,了不起,那现在让我们比一比读课文,看看那个组读的声音洪亮,有感情。

  任务二: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步骤

  1、同桌对读课文,一人读一段,相互纠正字音;

  2、想想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秋学习( ),一个( ),结果( );另一个( ),结果( )。

  展示交流

  小组进行读课文

  (随文识字:“能”“致”“鹅”)1、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向谁学棋?板书:秋、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2、秋是个什么人?你从哪儿知道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秋是个什么样的人?(下围棋的能手、棋艺远近闻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闻名遐迩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2)你还知道谁是哪方面的能手,说给大家听听,如:姚明是打篮球的能手。

  (3)小结:正是因为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所以他的.棋艺——远近闻名。

  3、齐读第一段。

  4、秋的棋艺是这样的高超,跟他学下棋会学得怎么样呢?谁来说说看。(一定也能学到高超的棋艺)这两个学生学的结果怎么样呢?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板书:出色的棋手

  任务三: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学习步骤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进行描红;

  2、在练习本上仿写两个。

  3、在小组里说说自学这几个生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4、老师进行重点字的指导。

  致:左边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是四笔“反文”。

  鹅:学习新部首“鸟字旁”,表义。

  左半部分请你自己看书中的笔顺表,练习写一写。

  5、在生字本上写这些生字的字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头饰、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小朋友们,上节课王老师已经和你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吗?好,下面王老师请你们开动识字火车认生字,看看哪些小朋友学得好,记得牢!大家准备好了吗?火车开动了。(多媒体出示生字)

  (1)开火车读(2)齐读

  二、激情导入

  1、小朋友们的生字学得都很牢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鹰是怎么学飞的?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部动画片,边看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鹰几次学飞?(播放课件)

  2、看后讨论 小鹰飞到了哪些地方? 3、介绍鹰的特征。

  三、自我介绍

  今天,我们的小鹰飞行学校开张了,小朋友们就来做这样的小鹰,请小朋友给自己化装,老师我就是你们的教练——老鹰,老鹰我现在想认识一下小鹰们,请你们用[多媒体出示“我是一只( )的小鹰,我有( )的翅膀,( )的羽毛和( )的爪子,还有一双( )的眼睛 。”的句式做个自我介绍。]

  四、创设情境讲读课文

  1、讲读1、2节

  (1)小鹰们,你们现在跟老鹰我一起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这可是你们第一次飞到大树上面,你们的心情怎样?(播放学飞音乐)多媒体出示(我已经会飞啦!)

  (2)指导朗读

  (3)用“已经”说话。

  (4)你们觉得自己已经会飞了,很高兴,那么我也很高兴吗?多媒体出示(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5)理解老鹰的话。

  (6)试读老鹰的话,指名读,学生评价。

  2、学习3、4节

  (1)小鹰们,听了老鹰我的话之后,你们生气吗?失望吗?那你们现在最想说什么?

  (2)你们真有志气,现在继续跟老鹰我飞呀飞呀,这次我们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是你们心情怎样?出示(我真得会飞啦!)(播放学飞音乐)

  (3)比较这次的话和上次有何不同?

  (4)指名读,请男小鹰读。

  (5)你们这么高兴,那么老鹰我应该为你们高兴了吧?出示老鹰的话。

  (6)齐读老鹰的话。

  (7)小鹰们听了我的话你们有想法吗?

  3、学习5、6节

  (1)虽然你们有很多的.想法,但你们没有灰心失望?请小鹰们自由读5、6小节

  (2)这次练飞,你们刻苦吗?你是用哪些词表现出你很努力的?

  (3)这次我们又开始新的飞行,通过努力,结果(引读大树……)(播音乐)

  (4)你们飞得多高,所以你们急促的喘着气说(引读)

  (5)比较这一次的话和前两次又何区别?

  (6)理解老鹰的话

  (7)看到更高处又几只鹰在盘旋你会想什么?

  五、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自己现在是一只怎样的小鹰?

  2、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5、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第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请学生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⑴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⑵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⑴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⑵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5、那么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

  6、那么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么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么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么?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么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三、布置作业

  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煦、环、犁、耕、俨、嘴、棚、厂、盲”。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2、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我画什么》。板书:3我画什么

  读题。

  3、文中的5位小朋友也想有马良那样的神笔,那他们想画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听清:小朋友们用神笔画什么?

  2、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俨然、七嘴八舌、欲言又止

  (3)读通课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填空:

  五个小学生羡慕(),都希望自己(),用它()。

  3、检查反馈

  (1)检查字词学习。出示词语,指名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3——15节,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读读,填填:

  例:(卷发)的小曼

  ()的周明()的元元

  ————————————

  ()的张小丽()的王斌

  ————————————

  2、交流朗读文中的句子并概括。

  板书:卷发的小曼

  戴眼睛的周明

  翘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王斌

  师:作者通过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神态特征来描写五位小主人公。

  小试身手:你能根据不同的特征,来描写人物吗?试试看:

  ()的()()的()

  ————————————————————

  3、文中的`几个小学生分别想用神笔画什么?找到句子多读两遍,读正确。

  4、同桌交流找到的句子。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句子。

  (1)“慢条斯理”的语气怎么读?

  (2)提问:“欲言又止”是什么意思?小丽为什么这样?读出语气。

  (3)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是因为()。

  6、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9——15节。

  7、想象说话:如果你有神笔,你想画什么》

  四、总结

  这些小朋友的心灵是多么善良啊,他们都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想到了需要帮助的人。

  五、复习巩固

  1、根据注释填写适当的词语:

  (1)“我呀,”周明动作缓慢,不慌不忙地说:“要画一个凉棚,给大街上的民警叔叔挡风遮雨。”()

  (2)“我……”张小丽想要说又停住了。()

  2、想一想,写一写

  (1)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

  ———————————————————。

  (2)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想画什么?写几句

语文教案 篇8

  从本课课后第一题:“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中便能看出,本课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对形声字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所以本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再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入形声字的概念并出示练习让学生对此类知识有进一步的巩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按要求掌握本课要求会认的12个新字,并能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能通过朗读与理解明白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认识的半个字猜新字的方法学习汉字,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概念。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并能通过朗读与理解明白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在黑板上写两个字:古、冬)这两个字谁会读?

  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先给“古”加上口字旁)大家猜猜看这个字读什么?——咕

  大家可真聪明,那我在给冬加上口字旁,大家猜猜看,这又是什么字?——咚

  大家可真聪明,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再想想它们的读音,你能发现什么呢?

  (加上口字旁以后的新字和没有口字旁的字读音非常像,加上口字旁以后,新字的读音都和声音有关)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字就叫形声字(引入形声字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认读新字。

  1.形声字有很多很多,我们的课文中也有不少呢!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画出来以后猜猜它们的读音吧!

  组织汇报交流

  2.猜一猜,连一连。(小练习巩固学生对形声字的掌握与运用)

  吓 fēn

  拦 lǐng

  领 xià

  纷 lán

  三、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大象跑没跑?他是怎样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他是看见其他的动物跑,他也跟着跑起来。

  (2)师问: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野牛拦住大象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老山羊一边听野牛讲话,一边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经感到可笑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四)我会讲故事

  指名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 拔腿就跑

  小猴子

  狐狸

  山羊 跟着跑

  小鹿

  大象

  野牛 找到原因 冬瓜熟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识字教案02-22

语文《草原》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