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4-10 15:49:2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大班社会教案模板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大班社会教案模板五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票中含有的信息,知道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收集、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票,根据不同的用途给票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票:公园门票、参观票、车票、电影票、飞机票、购物发票..….(注意收集以前生活中的各种票,如布票、粮票、肉票等)。将幼儿收集到的各种票摆放在桌上。

  2、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票》。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各种票的展览。

  幼儿自由观看各种各样的票,感受票的丰富。

  教师:桌上有许多小朋友收集来的票,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幼儿和同伴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票,上面有什么,等等。

  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种类的票,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小结:生活中的票是各种各样的,票上有字,有图案,不同的票有不同的用处。

  2、幼儿分组给票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票的多样。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我们分成小组,给票分类,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师幼讨论出统一的标准,如按生活用途分类。 、幼儿分组进行分类,分好后把票钉在泡沫板上。

  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小组的分类结果。

  3、幼儿讨论票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仔细看看各种票,它们有什么不同?票上面的字和图能让我们知道些什么?

  教师重点帮助幼儿分析几种常见的票,例如公园门票上有公园的名称、公园的介绍、公园的地图,购物发票上有购物的时间、地点、钱数,火车票上有时间、车次、座位,邮票上有图案、面值等。

  师幼共同小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票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4、欣赏邮票和以前生活中的票。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票》,引导幼儿了解邮票的用途。

  教师:这是什么票?它有什么用?

  教师逐一引导幼儿欣赏邮票中的'图案。 .教师小结:邮票是用来寄信件的。邮票上有许多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能让我们欣赏到不同的人物、建筑、风景等。小小的邮票中藏着许多知识呢!

  引导幼儿欣赏饭菜票、糖票、布票等。

  教师:以前人们的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好,有一些东西只有用票才能买到,像做衣裳的布,吃的米、油、肉、糖都要用票去买;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东西越来越多,这些票就被废除不用了。

  活动延伸:

  根据班级游戏的内容引导幼儿设计各种票,如建筑游戏可以设计门票,汽车游戏可以设计车票,表演游戏可以设计参观门票等。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促进孩子主动发展;就说“郊游”就包含着很多对孩子社会性发展有价值的因素:如我去过的地方,郊游中的安全,郊游中的环保,我们的郊游计划……以往这些富有价值的问题,大都是我们直接将答案告知孩子,孩子缺少亲历的过程,享用的都是结果:带着老师指定的物品和叮咛,到指定的地方,吃吃东西,唱唱歌。虽然,也很快乐,但我们认为这种快乐是打了“折扣”的`,郊游所涉及的诸多问题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契机,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呢?由此,生成了以下的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统计,讨论,辩论,记录等多种方式,发展选择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做出合理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活动准备:

  1、阳山风景区主要景点自拍录像,投影仪。

  2、每人一张郊游计划表,卡片制小背包,人手一份。

  3、郊游所需物品卡片若干,展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自主选择郊游地点。

  (1)春天来了,小朋友们想不想去郊游啊?你们去哪里郊游过?

  (2)我们将要去郊游,现在我们商量一下郊游地点。(幼儿自由讨论)

  (2)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然后选择你最想去的郊游地点。(看录像)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地方?(桃文化广场,桃源山庄,小狮子山…)原来我们附近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那我们到底去哪郊游呢?

  (3)出示表决表,听取幼儿的意见,进行统计。(将选择权交给幼儿,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同时,表决统计方法的使用对幼儿渗透了解决问题的民主思维。)

  二、举行辩论赛,决定郊游的方式:步行还是乘车。

  (1)大家是想步行到桃文化广场还是想坐车去呢?

  (2)有人想步行去,有人想坐车去,那到底怎么去呢?这样吧,我们举行一次辩论赛,哪一方赢了,我们就采取哪一方的意见,好吗?

  (3)幼儿按各自观点自发分成红绿队进行辩论,教师提醒幼儿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第一轮辩论:分别讲讲步行去和乘车去的好处。第二轮辩论:请双方分别谈谈对方所选方式有什么不好。(引领幼儿从一个问题进入另一个问题,积极探讨,各抒己见,将传统的我听你说得师生关系转变为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幼儿的主题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讨论并选择性操作,明确合理携带郊游物品。

  (1)郊游时,大家应该带哪些物品?

  (2)郊游时带多少食品适宜,除了食品还可以或还必须需要带哪些物品?

  (3)老师给大家都准备了一个小背包(卡片),请你们从椅子下面拿出来,到后面的展板上去选择你想带的郊游物品。(自主选择)

  (4)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小背包看一看,互相检查带的物品合理不合理?如果你觉得不合理,请讲出你的理由。

  (5)选择有几个代表性的背包,集体评价。(通过讨论——实践——再讨论,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加深幼儿对郊游物品携带原

  则的把握,将外在的规则逐步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四、用自己的方法记录郊游时的具体内容,懂得合理安排活动。

  (1)到了桃文化广场,你想干些什么?

  (2)把你先想干什么后干什么记下来,记得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记才清楚,人家一看就明白。

  (3)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记录纸,利用投影仪进行展示,让幼儿集体评议,从时间角度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设计安排自己的郊游内容更合理。

  活动延伸:

  围绕郊游这一主线,我们还可开展“郊游中的安全”:组织幼儿讨论郊游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如何过马路,走散了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哪些地方不能去等等,充分挖掘郊游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因素,锻炼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消防队员的工作职责,以及消防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2、通过观看消防队员训练和生活的录像和图片。知道消防队员很辛苦,他们为保障人们生活和财产安全做了很多事。

  3、产生热爱和尊重消防队员的情感。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活动前找好消防队员训练和生活的录像和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消防队员训练和生活的录像,并提出观看要求。

  (1)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家里或公共场所起火了,该怎么办?引出活动主题。

  (2)交代观看内容,提出观看要求。

  告诉幼儿录像里有消防队员介绍他们消防车和他们的具体工作,还要和看他们的操练,要求幼儿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记在心里。

  2、观看录像

  (1)听消防队员介绍。

  介绍消防车的各部分及作用。

  介绍消防队员所从事的工作,重点介绍他们不怕牺牲,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扑灭一次次的大火。

  介绍消防队员的训练和生活情况。重点介绍他们如何遵守纪律听指挥,不怕困难,练出一身好本领的。

  (2)看消防队员训练及演示消防车的使用。

  队列训练:(齐步走、正步走、稍息、立正等)

  基本功训练:(爬水管、爬墙、放水带等)灭火训练。

  (3)让幼儿通过各种图片,认识各种消防标志。

  (4)让幼儿通过图片知道消防队员的宿舍里所有的物品都是摆放有序的.。

  3、组织幼儿讨论并提问:火灾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危害?发生火灾后应该怎么办?消防队员叔叔是怎样救火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

  4、组织幼儿开展“消防队”的角色游戏。

  活动反思:

  优点: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很喜欢消防员和他们一起活动,都能积极回答问题。讲消防员的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加深了孩子们对消防员的认识。在游戏“我是小小消防员”中,孩子们玩得很投入,走火警逃生练习时,大部分孩子都能用正确的方法逃生。使孩子了解消防员的工作,提高防火意识,懂得火灾时的逃生的方法。

  缺点:

  由于活动准备时,没有考虑到中班的孩子年龄过小,活动难度过大,在练习火警逃生时有几个不孩子摔倒,还有一个胆小怕事的小女孩不敢参加。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名称:京剧四大行当(大班)

  活动目标:巩固幼儿对四大行当特征的了解,并能根据特征进行分类,激发幼儿对京剧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图片、黑板、京剧道具、磁带

  活动环节: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猜猜他是谁

  你们想玩游戏吗?

  让我们能一下就猜出他是谁?

  (教师小结)

  2、现在老师要难点的来考考你们,行不行?

  二、尝试分类巩固认识

  1、你们认识他们吗?是谁,属于什么行当?

  为什么?

  2、后面桌子上有很多我们一起收集的照片,请你们把他送到他们的行当中去,不要送错哦。

  (幼儿操作)

  (1)纠错:看看都送得对吗?

  (2)设疑、质疑——巩固知识

  (那你们看了这些照片后有什么问题吗?)

  3、总结:我们一起里来说说,原来生中还分成老生、小生、武生(旦、净、丑)

  三、自主装扮表达表现

  京剧里的行当有那么多知识,在这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京剧中的道具,你想表演谁?等会儿请你们自己选择一样道具,你可以练练他的动作。

  1、你想表演谁?

  2、这是什么音乐呀?

  (幼儿表演)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一、活动的产生

  “间食”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一个环节,通常由老师分发,或偶尔请一些能力强的幼儿按老师要求协助分发。一天,一向文静的方坤对我说:“老师,今天我来发间食吧!昨天王林是一个一个发的,太慢了,我想两个两个发,行吗?”听了方坤的话,我非常欣慰,看来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我马上同意了她的请求。

  本次活动就是根据孩子的要求引发生成的。“分间食”探究性活动适合于任何一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孩子们都能亲身经历,都可以动手尝试,并从中受益!

  二、预设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分配食物的方法,增强幼儿公平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分工合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三、活动说明

  分间食的活动,可以从易到难。开始分的时候间食数量种类可以少些,幼儿容易操作,然后逐渐加大难度:数量种类增多,不能平均分配等。

  四、活动准备

  1、间食。2、垃圾桶。3、笔和纸。4、小盘

  五、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吃间食

  1、幼儿坐在一起随意的吃。

  2、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随机引导,引发幼儿讨论。

  如:幼儿在吃食物时抢起来了;有的幼儿不吃;对吃多吃少有分歧;这样随意吃好不好?应该怎样吃好?

  ……

  (二)第二次分间食

  1、幼儿自愿结合,两人一组,取回所需的`物品。

  2、幼儿分间食,作记录。

  3、教师巡回观察,倾听幼儿的声音,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

  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分配情况,教师适度让幼儿尝试给更多的小朋友分间食……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感恩教案04-02

大班社会游戏教案03-09

大班社会大雪教案12-03

大班社会龙的教案03-20

社会健康大班教案01-31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2-16

大班社会教案01-02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0-04

大班社会教案11-30

大班社会《饺子》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