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3-04-10 08:32:5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水教案范文汇编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水教案范文汇编7篇

水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童话故事内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节。

  2.积极参与讨论,知道水从哪里来。

  二、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的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一组是小熊、小鹿、山羊哭泣的图片;一组是它们笑的图片。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感知一波三折有趣的故事情节。

  2.指导要点: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作品。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激趣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怎么啦?是什么事情让他们又哭又笑?

  2.初步感知故事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提问:故事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为什么哭呀?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段理解故事看图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讲述故事开头至"他心里一急,就哭了起来。"提问:小熊在做什么?(它在小河边甜甜地饱喝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河滩上休息。)他想到了一件什么事?心情怎样?

  (2)出示图片二,接着讲述故事至"小鹿和小熊一起哭起来"。

  提问:小熊对小鹿说了些什么?小鹿是怎么回答的?听了小鹿的话,小熊怎么说?

  (3)出示图片三,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熊和小鹿遇到了山羊,说了什么话?

  山羊会怎样回答呢?小熊又会问什么问题?(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与回忆进行迁移讲述。)教师:请你们仔细听听,故事里说的和你们说的一不一样。

  接着讲述故事至"天上的雨水总有一天也会下完的呀"。

  (4)出示图片四,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提问:小熊、小鹿和山羊为什么都哭了?

  听了它们话,狐狸表情怎样?它是怎样做的?

  教师:河里的、湖里的水会不会流完,天上的雨水会不会下完,小熊、小鹿和山羊为这些问题接二连三的哭。小狐狸为它们解决了难题,让它们懂得水是不会流完,雨是不会下完的道理。

  4.帮助幼儿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与有趣。

  听完整故事录音一遍。

  提问:

  小熊提了哪三个问题?为什么小鹿、山羊听了会又笑又哭呢?

  小鹿、山羊、狐狸它们是怎样笑的?(小鹿直笑、山羊笑个不停、狐狸笑得浑身发抖,可让幼儿用动作表现。)河里的、湖里的水从哪来?雨从哪里来?(引导幼儿按顺序用故事里的语言回答)

  5.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有哪些用途?如何节约用水?(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用完整的语言在集体面前讲述)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六、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角色表演,讲述故事。

  2.与家长一起查找关于有关水的来源、用途等资料。

  附故事:

  水从哪里来一天,小熊渴了,他来到小河边,甜甜地饱喝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躺在河滩上休息。忽然,他想到一件事:"小河的水天天这么流,如果有一天流完了,我不就没水喝了吗?"他心里一急,就哭了起来。

  小鹿走过这儿,问:"喂,你哭什么呢?""我想,总有一天,小河的水会流完的,那喝什么呢?"小鹿笑了:"让我领你去看看吧。"小鹿带小熊走啊走,来到一个很大很大的.湖边,小河的水就是从湖中流出来的。"小熊,这下子你放心了吧?""可是总有一天,湖水也会流完的呀,那怎么办呢?""是呀,湖水流完了,又怎么办呢?"想着,小鹿和小熊一起哭起来。

  山羊路过湖边,看到小鹿和小熊在哭,感到很奇怪:"你们在哭什么呢?""你想,小河的水就是从湖中流出来的。湖水总有一天会流完的,那怎么办呢?

  山羊听得直笑,说:"天上会下雨的嘛,雨落到湖中,湖水不就又多了吗?"小鹿和小熊听了,也跟着笑起来,可笑着笑着,小熊又哭起来,他对山羊说:"你想想,天上的雨水总有一天也会下完的呀!"山羊不笑了,他把胡子一撅,也大哭起来。狐狸走来了,听完了他们的话,笑得浑身发抖。他"咕咚"一声跳进湖里,又爬上岸,趴在地上不动了。不一会儿,他问山羊他们:"瞧,刚才我全身湿透,现在又干了,你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让风吹干了,让太阳晒干了呗!""这话不错,可身上的水哪去了呢?"山羊他们你看我,我看你,答不上来。

  "告诉你们吧,变成水气飞上天去了。水气变成了云,雨点儿就是从云中落下来的。河里的水,湖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会变成水气。你们想,雨会下完吗?""噢,懂了,懂了。"大伙儿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2、在交流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用各种符号设计“节水宣传画”。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已了解了有关3月份的一些节日信息。

  2、世界水日等的文字、世界水日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交流回忆各种节日重点提问:

  1、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你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

  小结:原来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有的节日是世界性的,有的`节日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有的是大节日,有的是小节日,每个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2、今天也是一个节日哦,知道什么节吗?

  小结:今天是愚人节,这是外国人的节日,可以和好朋友开开玩笑的节日。

  二、了解“世界水日”

  重点提问:

  1、3月份有哪些大节日和小节日呢?(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图文)

  2、师出示3月22日几个字,提问: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节日吗?

  3、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节日,我们先来看一段录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根据广告内容知道322是“世界水日”。

  4、你在哪里见到过水?

  5、水有什么用处?

  6、为什么我们要制定世界水日呢?(在观看一段水日的视频)小结:水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极其有限的。定出这样一个节日,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水的重要性,都能节约用水。

  7、中国的水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水越来越少了;一张是水越来越脏了。)

  活动反思:

  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是一节关于环保的活动《世界水日》。活动开头以“摸箱”的游戏形式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从春天里众多的节日中过渡到“3月22日——世界水日”。孩子们对这个节日非常的陌生,没有一个人能猜到这是一个什么节日。说明这个学习活动非常有必要进行,通过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从小有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防患于未然。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还是能讲出许多怎样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好方法,也能小组合作完成“倡议书”,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口语发展和会合作的年龄特点。但我认为在此过程中,我在个别环节还有点操之过及,讲得有点多,还代替幼儿讲了一点,事后想想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讲出来,不用急着去代替他们。还有就是出示的图片可以再增加一些,让幼儿能更多地进行直观感受,这样可以促使幼儿说得更多、更深入。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能变成冰,也能变成水蒸气。

  2、仔细观察实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主动提问。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预先让幼儿在家做结冰实验,将冰带到幼儿园。

  2、幼儿收集关于雨、霜、雪、露、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有关常识。

  3、酒精灯、盛水容器、火柴、玻璃、冷水、热水、记录卡

  4、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冰)

  1、这是什么?

  2、这都是小朋友在家做的,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教师:原来冰是水宝宝变出来的。

  小结:水遇冷会变成冰。

  [对于大班孩子来说,直接用孩子自己与家长的劳动成果导入,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部分

  (一) 冰想变成原来的水宝宝,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1、介绍操作卡一:看谁得到的方法多。

  2、操作引导幼儿用热水、冷水、太阳、手、火等方法,验证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孩子获取的经验将更有价值。]

  3、幼儿讲述,教师记录(教师操作“火加热”的方法)

  [“火加热”这一操作对于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危险,老师帮助验证是非常有必要的。]

  4、通过这些方法冰为什么会变成水呢?

  小结:冰遇热会变成水。

  (二)水宝宝真调皮,一会儿变成冰,一会儿又变成了水,水宝宝继续加热,它还会变成什么呢?

  1、幼儿假设结果

  [“

  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孩子要敢于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去操作,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演示实验:点燃酒精灯,将盛冷水的容器放在三脚架上燃烧,要求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3、提问: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

  (二) 幼儿比较操作:冷水、热水

  [材料的提供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为了让孩子“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现象?(下雨、对着冷玻璃哈气)

  小结: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理解“水”的奇妙变化

  [增加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一)利用箭头理解“水->水蒸气->云->雨”

  (二)看课件“科学说明”

  四、扩展

  (一)水还可以变成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互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

  (二)说说水的作用

  教师:水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通过扩展部分,可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使孩子平时注意收集各类资料,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束部分

  教师:既然我们知道了水的本领很大,它能够不断变化。又有那么多的作用,也知道要节约用水。在下一个活动中,我们还要去玩一玩水,还要设计一些传单去发给社区中的人们,让大家都来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延伸:

  科学室

  活动:谁是水的好朋友

水教案 篇4

  设计背景

  班上放着一把纸做的小伞,几个好奇的孩子站在桌子旁看桌上的那把小伞,就伞的作用和材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看孩子对伞兴趣这么高,我班进行了一节与伞的材质有关的课程。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2、了解伞的质地与防水性。

  3、了解伞的不同作用及其生活中对人类的作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1、伞在遇到水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能够清楚不同的伞有不同的作用。

  3、学会填写记录表。

  活动准备

  1、各种材质的伞(布,塑料,纸,油纸)

  2、制作伞面的材料(普通纸,玻璃纸,塑料布,蜡纸)

  3、伞的记录观察表,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一个实验:“伞面会不会湿?”

  ——出示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伞并且用手去感觉不同材质的伞面布。

  ——在记录表上找出相对名称的伞栏,并且能够在怕水的伞栏打钩。

  ——请幼儿猜猜:将水直接洒在伞面上,伞面会不会湿?水到伞面之后不同材质的伞会有伞面样的反应?

  ——鼓励幼儿在观察表上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做做这个实验,并且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幼儿分成四组进行试验。

  ——请幼儿将水直接淋到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的伞面上,甩一甩伞,摸摸看伞面有没有湿。

  ——实验后,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不会渗水。水洒到不同材质的伞面上的时候,伞面都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把伞撑在教师的一个角落,观察哪把伞容易干,哪把伞不会干,需要多久才会干?要求幼儿学会等待并且认真观察记录。

  ——在观察记录表上记下实验结果。

  三、让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怕水的.伞分类结果。

  ——与实验前的记录进行比较,说说到底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布会渗水。

  ——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伞会渗水,而有些伞不会。

  ——通过比较使幼儿更加明确不同的伞有不同的用途。

  ——教师带领幼儿对试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用的伞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幼儿自由讨论哪些伞怕水,哪些伞不怕水,仔细观察。

  教学反思

  1、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到不同的伞对吸水性的不同。

  2、幼儿在实验中,体会到伞是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成的。

  3、在活动中应该多准备幼儿可以实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课程中都能参与,从而更好的了解结果。

  4、记录表应该用不同材质的伞面为标头。

  5、幼儿在记录的时候,应该注重孩子记录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 无味 透明的 可流动的。

  2.初步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

  3.懂得保护水资源,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一)空间准备:为幼儿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具准备: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牛奶、纯净水、豆子、水盆、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谜语》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2.出示图片《小水珠》:嗨!大家好,我是小水珠,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水就是由我和我的小伙伴组成的。我呀有许多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呢?(想)那就一起去认识我吧!

  二.认识水的特征。

  1.水是无色的

  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让幼儿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水是无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无色的。

  小水珠:哈哈,说对了,你们太厉害了,但我还有许多秘密。一看吧。

  2.水是无味的

  教师出示水和牛奶让幼儿通过品尝来区分水与牛奶的`不同——牛奶是酸酸甜甜的,水是没有味道的。

  小水珠:小朋友们,真棒!我就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流动的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晃动,将水倒到水盆里,幼儿观察得出结论——水是流动的

  小水珠:你们真聪明,我也是流动的。

  4. 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花瓣让幼儿实验,花瓣在牛奶和水中的不同。牛奶中看不见花瓣,水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水是透明的。

  小水珠:我真是没想到啊!中五班的宝贝们:你们太棒了,我的秘密都被你们找到了。我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可流动的液体。

  三.水的用途

  1.教师:水有这么多的小秘密,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水有哪些作用呢?

  2.观看图片

  :水能洗澡、洗手、能浇花、能喝、能发电等等。 3.讨论: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

  四.懂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观看图片 (缺水的地方)

  2.讨论:怎样节约用水?

  如何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本节课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目标,由于我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提出的问题禁锢了幼儿的,使之后面两个环节有点乱。

  活动延伸:

  设计“节约用水”的标志

水教案 篇6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我们周围的水以不同的形式分布与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中,其中,海洋水占重要部分。可利用的淡水有限,主要为浅层地下水,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为淡水。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一般生物水的含量为60%以上.水母98%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不同环境的生物对水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如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根系发达;

  3.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为我们陆地带来了充足的水

  水循环的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人能控制的环节:地表径流。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南水北调

  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

  第二节水的组成

  通直流电

  1.水-----------------------氢气 + 氧气

  (阴极)2 :(阳极)1

  阴极: 用火柴点燃,生成淡蓝色火焰 气体体积多, 是氢气

  阳极: 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气体体积少, 是氧气

  从该实验中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错误:水是由氢气(氢分子)和氧气(氧分子)组成的。

  2.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1标准气压下,沸点为100摄氏度,凝固点为0摄氏度。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体积要变大。

  3.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如:水结冰;水蒸发;冰融化;泥水沉淀;石头粉碎。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如:水电解;氢气燃烧

  第三节 水的密度

  1.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 = 质量/体积 ρ= m/v m =ρv v=m/ρ

  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ml=1cm3 1L=1000ml=1000cm3

  水的密度:1克/厘米3 或 1000千克/米3

  1克/厘米3的意义:1厘米3的水的质量是1克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A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恒量,与体积和质量无关

  B 不同物质的密度往往不同(也有特殊)

  3 同一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不同的物质,当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当质量相同时,密度大的,体积小

  3.一般地,固体的密度比液体大,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大。气体容易被压缩,所以密度容易被改变.

  4.同一种物质,不论位置,形状,大小,质量如何改变,其密度都不变。可以用密度鉴别物质。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特点:两个物体相互挤压;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

  错误说法:A 压力就是重力 B 压力有时就是重力

  正确说法:压力有时等于重力

  2.压强: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定量的描述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 = F / S F= P*S S = F / P

  单位:牛/米2, 帕斯卡 或 帕 Pa 1 帕 = 1 牛/米2

  1帕的意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3.物体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A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增大压力

  B 压力一定(增大),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A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

  B 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

  错误说法 : 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条件)

  注意的题型: 对物体不同的切割; 几个物体相叠的情况

  4.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测量仪器:压强计 原理: 根据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来比较压强大小,高度差大,压强也大。

  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的重力和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压强特点: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变大(深度从液面开始计算)

  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上的压强都相等

  不同密度的液体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归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P=ρ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气体)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产生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2.阿基米德定理: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浮 = G排 = ρ液V排g ρ表示液体密度 v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

  归纳: 锦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两种状态:A 漂 浮 物体一部分浸在水中 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

  F浮 = G物 平衡状态 V物 > V排 ρ液> ρ物

  B 悬浮 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 可以静止(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F浮=G物 平衡状态 V物=V排 ρ液=ρ物

  两种动态:A 上浮 是不稳定状态,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

  F浮 > G物 ρ液> ρ物

  B 下沉 是不稳定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会沉到底而处于静止状态。

  F浮 < G物 ρ液< ρ物

  4.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 A 漂浮:浮力=重力。或用阿基米德公式,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物体

  浸在液体内部分的体积

  B 悬浮:浮力=重力。或用阿基米德公式。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为物体体积

  5.判断物体浮力大小的方法:A 漂浮时,看物体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无关

  B 物体浸没时,看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判断物体沉浮的方法: 看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上浮;物体的

  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悬浮;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下沉。

  6.凡是漂浮的物体,无论如何,浮力都相等,且等于重力。如轮船,在海上和在江河里,它的浮力都相等。但在海里排开的水的体积小,船会上浮一些

  7.液体的密度可以用密度计来测量。密度计无论放在什么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相等,且等于它自身的重力。密度计的读数从下往上依次变小。液体密度大,露出液面部分长。

  8.潜水艇是通过改变(吸放水)自身的重力来达到自由沉浮的 。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质:能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如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等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如水、酒精等

  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2.溶液是一种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一般的: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为溶质.

  两中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但是有一种是水时,溶剂一定是水

  3.悬浊液 :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如泥水 会分层 下沉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肥皂水,牛奶。 会分层 上浮

  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 饱和溶液: 条件 A一定温度 B 一定量的溶剂里

  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不能再溶解)

  如果溶液析出晶体,那么溶液一定饱和

  错误: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正确:不能再溶解该溶质)

  2. 饱和溶液 升温 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 蒸发溶剂(减溶剂) 加溶质 饱和溶液

  3.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A 饱和溶液不一定为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为稀溶液

  分析:有些物质溶解能力强,尽管已经溶解了很多,却还没饱和,但浓度已经较大,是浓溶液

  有些物质溶解能力弱,虽然只溶解了很少, 却达到了饱和状态,可浓度还是很小,是稀溶液。

  B 同种溶液,饱和的一定比不饱和的浓

  4. 溶解度: 条件 A 一定温度 B 100 克溶剂里(水)

  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或最多能溶解某种溶质的质量

  注意 溶解度有单位 克

  20℃时,A 的溶解度为30克,意义:30℃时,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30克A 物质(溶解30克A物质达到饱和)

  6. 溶解度的计算

  A 比较简单的的,直接用比例关系去求。

  如某温度时,50克水最多能溶解10克M,求M的溶解度 ?

  10 50

  100 通过比例,可以求出该温度是M 的溶解度为20克

  B 比例关系不是一样就能看出来的 ,用公式

  如某温度时,40克水最多能溶解10克M,求M的溶解度 ?

  S/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S =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得 S =100*10/40=25 克

  C 当题目只给给出溶液质量时,可有两种解法

  如某温度时,50克M溶液中最多溶有10克M,求M的溶解度 ?

  方法一: 溶剂质量= 50 克 – 10 克 = 40 克 再用B方法求解

  方法二: S /(100+S)= M质/M液 S /( 100+ S)=10/50 得 S =25 克

  7. 大部分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有些随温度变化明显,如硝酸钾,对这种物质的结晶,

  应用降温的方法;有些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如食盐,对这些物质结晶应采用蒸发溶剂。

  有些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变小的,如熟石灰,对这些物质结晶应采用蒸发溶剂。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同时,气体溶解度也和压强有关,压强大,溶解度也大。(如饮料开后会有气泡产生)

  9.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定量地表示某种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大,浓度大

  a %= M质/M液

  关键:分清溶质和溶液的质量

  注意:在某些情况要考虑溶液是否已经过饱和,如果是,就要注意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没告知溶质,溶液的,可以根据溶解度计算。

  a %= 溶解度/溶解度+100

  第八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 晶体:A 规则的几何外形 B 有固定的熔点

  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所以溶液析出晶体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2. 结晶方法: A 降温 适用于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明显的 如硝酸钾

  B 蒸发溶剂 适用于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如食盐,或有些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变小的

  第九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1. 水危机的原因:A 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少 B 人口太多 C 分布不均匀

  D工业发展,水污染严重 E 浪费严重

  2. 我们常用淡水资源: A 河流水 B 淡水湖泊水 C 浅层地下水

  3. 水资源总量取决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四分之一

  4.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空间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措施 南水北调

  时间 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措施 兴建水库

  5. 水的净化方法:

  A 沉淀法 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将固体不溶物从液体中分离开

  B 过滤法 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将固体不溶物从液体中除去。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土壤是天然的最好的过滤器

  C 蒸馏法: 根据液体溶质与液体溶剂的沸点不同

  优势: 最彻底,得到的是纯净的蒸馏水

  6. 粗盐精制: 溶解 过滤 蒸发

  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 引流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 、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 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冬天很冷水会结冰是水的固态,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态,开水冒的气是水的气态,那么水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变成冰块,一会变成雨水,一会又变成气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们想多了解水吗?好那我们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1-15

《奇妙的水》教案06-15

奇妙的水教案10-01

《水的溶解》教案10-28

有趣的水教案11-09

水的净化教案11-11

神奇的水教案08-30

《水》大班教案10-22

好玩的水教案10-21

水教案范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