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乙肝准妈妈必备常识
乙肝妇女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生育?
关于乙肝妇女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生育的问题,可以说是广大乙肝妇女迫切想知道的问题。虽然并无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有导致胎儿畸形的证据,但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的妇女经验证均不宜妊娠。因为妇女在妊娠时,需要为胎儿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会增加孕妇肝脏的负担,加之妊娠时机体免疫功能及内分泌的变化,常使原有的肝病加重;肝功能的减退,也会增加孕妇分娩时的产科并发症,如大出血的可能性,从而危及母子安全。为了母子的安全,对于患有乙型肝炎的妇女,可在肝功能正常一年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受孕。
乙肝孕妇的孩子是否都会感染乙肝?
孕妇血液中查出肝炎病毒抗原,那么在她的血液、唾液、乳汁和羊水中都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在孕育及分娩过程,肝炎病毒均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小孩。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分娩时及其前后。分娩前可在子宫内通过胎盘直接感染胎儿,这种情况不多见,约占5%~10%;更多见的是分娩时接触母体血液或羊水而感染或产后通过密切接触感染。但并非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孩子都会带有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取决于几个因素。如果患者同时有乙肝e抗原阳性,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大三阳,婴儿感染率为90%以上。这种情况的妇女在怀孕后最好尽早终止妊娠。据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单项阳性,其传染性较小,传播给胎儿的几率约为20%—30%左右;也有传染病学专家提出:根据检测时的表面抗原的滴定度来判断感染率的高低,如果滴定度高则婴儿感染率高;反之,滴定度低则婴儿感染率低。所以本身有表面抗原阳性的妇女在控制抗原滴定度后可怀孕。
如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阻断母婴传播也是医学界致力解决的问题。垂直感染途径有少数通过胎盘传播;大部分是由于分娩时胎盘剥离,母血通过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还有一些是胎儿经过产道时,皮肤擦伤而接触了母血受到感染。由于婴儿对乙型肝炎病毒没有抵抗力,接种疫苗可刺激婴儿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阻止病毒感染肝脏细胞。但是,接种疫苗后不能立即获得保护作用,从接种疫苗到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没有抵抗力的婴儿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受到肝炎病毒的感染,这是疫苗预防母婴传播的缺点。
近年来,多数医学专家主张:对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在接种疫苗前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婴儿注射后可立即获得大量保护性抗体,这些抗体在婴儿血液中可存在两个月,注射后3~7天血液中的抗体就可达到最高水平。一方面,这些抗体在婴儿体内逐渐消失,另一方面由疫苗刺激婴儿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则逐渐增加,并取而代之,这样一来,婴儿从降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保护之中。用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办法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可达90%~95%,而仅仅依靠接种疫苗来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率只有86%。
具体做法为:在婴儿出生后12小时内肌肉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2星期后接种第一针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疫苗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时再分别接种第二、第三针疫苗。等宝宝周岁后,到医院里去验血,如果宝宝血液里没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而有表面抗体存在,就说明宝宝已经得到充分保护。
乙肝妈妈能否采用母乳喂养?
患有乙型肝炎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能否采用母乳喂养小孩,主要取决于母亲会不会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母亲乳汁中病毒的含量远没有血液中多,加上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所以新生儿出生后打了乙肝疫苗后就可以母乳喂养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减少传播机会,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最好不用母乳喂养。一般认为,母亲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并经乙肝病毒基因检测为阴性,如果婴幼儿表面抗体阴性,表示缺乏保护性抗体,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待保护性抗体产生后才可母乳喂养。
有以下情况者通常被认为不适宜母乳喂养:
⑴母乳能检测到乙肝病毒。母乳能否检测到乙肝病毒,是判断乳汁是否有传染性最为客观的指标,如果HBV—DNA阳性,提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传染性强。
⑵HBV—DNA阳性或大三阳的母亲,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表示病毒正处于活动期,母乳的传染性大。
⑶由于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果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就会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诱发乙肝病毒感染。
⑷母亲乳头破裂者也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乙肝准妈妈必备常识】相关文章:
常识:乙肝只是普通疾病03-27
怀孕准妈妈用药常识03-27
孕期准妈妈冬季护肤常识03-24
准妈妈夏天防暑小常识04-01
冬季准妈妈的孕期保健常识03-19
准妈妈须知的分娩镇痛常识11-03
准妈妈吃蜂蜜的小常识04-08
准妈妈分娩要知道的小常识03-06
准妈妈应避免哪些胎教常识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