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随笔

时间:2023-03-07 16:33:28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随笔(合集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随笔(合集15篇)

端午节随笔1

  每年的端午节前一天,老婆都要亲手包制一锅粽子给家人吃。尽管超市里出售的粽子种类齐全,花样繁多。

  老婆始终认为,只有自己亲手包制的粽子才最可口,最有端午节的味道。

  农历四月底,五月初。老婆就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种材料都给买了来。有粒大色白的糯米;浓绿新鲜的棕叶;有又宽又长的马莲;也有红红的大枣;颜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干儿及上好的五花肉。

  老婆包制的粽子,最大的特点是个儿大,三角形状周正,捆得结实,味道存正。如果是凉着吃口感更好,糯米qq的,大枣葡萄干儿的酸酸甜甜,红烧肉的满口留香,称得上是我家的第一美食。

  我家包粽子时,老婆绝不会让我动手。人家嫌我包的粽子个儿小,捆得松散,还包不严实。所以,她会一个人蹲在厨房包上 个把小时,一大锅粽子才能包好。然后就用炆火把刚刚包好的粽子煮上。不一会儿满屋就弥漫着浓郁的棕香,让人急不可耐。

  当然我也不闲着。老婆包粽子时,我就找出早就备好的五色亮光纸,自己叠纸葫芦。还是小时候跟奶奶学的。虽然手工叠制的没有市场上卖的丫丫葫芦那样精致,可我觉得更有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这天,我必须起个大早,骑上自行车,到离家有一公里远处的机场上,把顶着露水的艾蒿才回来,传说只有此时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灾去病的作用。

  有时正赶上阴天,能见度差,真假艾蒿辨认不清,采回“山寨”艾蒿来也是常有的事。不过我从来都不会担心。因采艾蒿的人很多,总有热心人把自己采到的真艾蒿分给我一些。

  艾蒿采回来了,便掐一些艾叶儿泡在洗脸盆里用来洗脸,掐一枝艾尖夹在耳朵缝里,或者信手将其插在发间,剩余的艾蒿就用一根绳子绑好后悬挂在门框上。在配上叠好的纸葫芦,端午节的气氛便营造好了。

  吃早饭时,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粽子,吃茶叶蛋。 在浓浓的艾香中送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2

  又是端午时分,大街小巷粽叶飘香。愿端午的粽香,随清风越过山川湖海,飘香沃野千里的巴山天府。让那爱心萦绕的川蜀大地香飘四溢,让我们刚刚经历过惨痛梦魇的汶川同胞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感受到生活依旧会美好如初。

  五彩的端午线,又将在孩童的腕上舞动,它将编织一个美好的明天。黑色的废墟不再梦中出现,处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那就是我们的新汶川。险情四溢的堰塞湖变成美丽的湖泊,湖边洋洋洒洒地开满娇艳可人的野花。余震的担忧也早已在每个人心中消除,亲人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端午节随笔3

  等车间,闲于无事。徘徊在车站不远处,呆望来来往往人群。

  真得像朱自清说的那样匆匆。

  见到粽子飘香的小摊,才记起已近端午了,屈原的忠贞、忧伤、愤恨又在心中起了动荡。

  在那江水的深处,诗人一身布衣,怀抱诗篇,长发和水草缠络,一束忧伤的火焰在明亮的'眼睛里愤怒地燃烧。屈原啊!秦军的铁骑,早已踏碎你心中的祖国,你满腔的愁绪,将如何流去?你,只有纵身一跃,让滚滚的波涛载着你的魂魄,你的热血和冰冷的江水永不停止地翻腾。

  可小小的汨罗江又怎能容得下你的愤怒?

  江水平静了,也许你累了,我却仍然听见你的喘息。你低声的喃语,是水草勒着你的脖子,还是鱼儿调皮了?你为何又不愿回来?大规模的打捞却也不能捞起你的 骨颜,只能让你葬于汨罗江内。

  是你不想,不敢知道这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吗?

端午节随笔4

  当街市上的菖蒲艾叶映入眼帘的时候,我竟然有一种突兀的感觉。自问:该是端午节了?

  农历五月初三,父亲就不停地来电话,询问上初一的女儿方语的放假日期,又说些鸭子与粽子的事情。此刻,我心事重重。

  妻子却显得忙碌,她在为端午节作准备,说是难得这一天休息,千载难逢。她的心思是,在家里做些好吃的,好为一家三口营造出一份节日的氛围。我看着她无比得兴奋,竟然无言。

  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父亲又来电话了,言语失落,“不能来的话,就明天早上来向塘接一下粽子和鸭子——你还没下班?都听到汽车呜呜的声响了。”

  我急忙回道:“不,明天一大早建珍带小方语回去吃中午饭。”

  而妻子知道我的安排之后像个孩子一般撅着老高的嘴唇,“我的行程要你安排呀?!”

  我习惯性无言,沉默。

  五月初五的一大早,我依旧心事重重地踏上了上班的路途。可喜的.是,在半途中接到了妻的一个电话,她嘱咐我剩菜得在锅里热透了再吃。于是,我笑了!

  早餐是在班与班的间隙中吃过的,想不到街市上还能买到拌粉。我在车队里领了两个粽子和一瓶纯牛奶,琢磨着中午吃。可中午下班时却被同事罗宏叫进了“红星餐馆”。他正一头冒着大汗大口大口地吃着猪血粉,然后转身朝厨房内叫了一句:“老板,来两碗炒粉,两碗。”

  “一碗就够了。”我放下粽子与牛奶,“用菜叶子炒。”

  “不,两碗。”

  “我吃不了两碗。”

  “我要吃。”

  我张大了嘴巴,“你也真能吃,大过节的吃一碗猪血粉一碗炒粉。”

  罗宏只是嘿嘿地笑,“大过节……咱俩过……”

  我也跟着笑了。

  “也是,你们公交车司机没有年节,够辛苦的!”不想老板娘喟叹了一句。

  整个下午,我都是趴在床上玩弄着手机。晚上八点多钟妻子与女儿回来了,也带来了母亲包的粽子煮的咸蛋。妻子将东西往餐桌上一搁,“你妈嘴巴上生了一个肉丁,不知道是什么?”

  我紧张了起来,“那带妈去看看呀。”

  “你弟会带去的。”

  于是,我又急忙打电话给小弟迎春。这时,小方语看见地板上有一条小小的毛毛虫在爬行,尖叫道:“爸爸,有虫子。”

  “你自己处理啊。”我不屑道。

  “不,不敢。”小方语两手一撒。

  看着小方语紧张的有些搞怪的表情,我忽然意识到什么。这个端午节,我与妻子是不是没有像母亲一样缝制香囊送给她,用于驱虫避邪。小时候,母亲除了包粽子,还发红色的鸭蛋与五颜六色的香囊给我的。蛋,是用来找对手碰碰乐的。香囊里包着菖蒲艾叶之类的粉沫,还撒上些雄黄,馥郁纯香。

  看我,这个端午节过的……

端午节随笔5

  你看!街边那一排排摊位,无不挂满了五彩缤纷的端午绳;无不摆满了浅绿清香的苇叶;无不放满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街头的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你闻!远远便飘过一阵幽香,令人馋涎三尺。拿出一个粽子,轻轻剥开嫩绿的苇叶,展现在眼前的绝对是一个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玛瑙似的红枣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间,轻轻咬上一口,甜而不腻,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个粽子下肚,只觉齿留余香,令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只只龙舟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围观者们欢呼雀跃,兴奋如同刚出笼的小鸟。龙舟上的人们团结一心,共同进取,令大家赞不绝口。有人还将粽子投入湖中,飞溅的浪花洗走了人们一脸的疲惫,换上了一副副最最会心的笑容。对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当年,屈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外来侵略者掠夺,心内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那天,投进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

  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这一天定位端午节。人们为了悼念屈原,划着龙舟往江里头粽子,渐渐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端午节你带给我多少喜悦、多少欢乐。闻着粽子的清香,看着巧妙的彩绳,想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心中不免涌动起阵阵激动!曾几何时,那个满嘴沾满粽粒、脖挂香囊的“淘气包”,已成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将步入中学大门的`少先队员;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观的高楼。而唯一不变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结,是人们对端午的留恋,对端午的那份最真挚的渴盼、最真诚的心愿……端午节,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着你的再一次到来!

端午节随笔6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幼儿园一起包粽子,一起分享品尝我们亲手做的粽子,孩子们可开心了。回到家,在电脑上看着孩子们今天活动的照片,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的事。

  那个时候吃粽子、系五彩绳(我们也叫系端午线)是我们最盼望的、也是最开心的事。

  记得那时候,每到农历的五月初一(我们这里叫小端午)这天,早早的,当我们还在梦中的时候,妈妈(有时候是奶奶)就悄悄地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腕上,系上头一天晚上就编好的五彩绳,有时候还会把无名指上系一个指环,可漂亮了。

  天亮了,小伙伴们从梦中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村里的场院里比一比谁起得早,谁的五彩绳最漂亮。可惜这么好看的`五彩绳系不了几天就要在夏至前一天被大人用剪刀剪掉,然后扔到下水道里,说是会变成小龙,所以谁都不愿意比别人晚带几天或者少带几天。因此总是提前好几天算计着端午节的日子,不停地提醒家人别忘了给系端午线,也因此惹得忙于农活的大人们常常对我们发火,可我们仍然很高兴。有的在这天忘记的,就会很伤心,就会回家不停地埋怨大人,而大人们也就会在五月初五(我们叫大端午)这天给补上。

  如今经济发达了,生活条件提高了,一年四季都会吃到各种口味的粽子,只要你愿意吃,粽子几乎天天可以吃得到。可是吃粽子在我们小时候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吃到的。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交通又不方便。可是,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每年的端午节,小脚的奶奶就会早起,走路赶到离我们村大概五六里路的镇上去赶集,给我们姐弟三个每人买上一个又大又甜的香香的粽子。当我们从奶奶手里接过来时,粽子仍然是热乎乎的。今天我才感到奶奶那时对我们是多么的疼爱,那时候我们姐弟三个是多么幸福。

  虽说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很久,慈祥的奶奶也已离开,可是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每当端午节的时候,每当听到大街上粽子的叫卖声,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想起奶奶急匆匆赶集的身影。

端午节随笔7

  这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可都是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但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说干就干,我抓紧时间,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唤来了,开始了,我们手忙脚乱,乱包,有的嘛,包个饭团,有的`嘛,包个寿司,还有的嘛,东破一个西破一个。我想: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妈妈来看看我们包的粽子,我连忙冲上去:“妈妈,在这天的端午节上,我想送你个礼物!”我从身后拿出了这个粽子“妈妈,这是给你的,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妈妈看了脸上流出了晶莹的泪水。爸爸走过来,对着大家说:这天的粽子大赛,馨予获胜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妈妈哟!

  在这次端午节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妈妈!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温馨充实的节日。多么完美的端午节阿!

端午节随笔8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都特别爱吃粽子,但不是常吃。有个节日要吃鸡蛋,戴“花绒”,这才由大人口中得知这个节日是五月端,而我们只关心能否吃到粽子,对于为什么叫五月端,就一无所知了。

  五月端在祖辈心中是有分量的,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冬节一样隆重。这时大人们煮鸡蛋给我们吃,而平时是很少吃到鸡蛋的;大人们给我们买红黄绿三色的“花绒”,绾在我们手腕上,脚腕上,戴在我们脖子上,说这样可以避灾辟邪,让我们长命。那时有骑着自行车的贩子走村窜巷地叫卖“花绒”的,“花绒”裹在一个滴溜骨碌的六棱柱架子上,色泽绚丽,柔软。每当这时看到他们,我们就会央求大人们给我们买;开头有一个人买了,渐渐地就围了一圈人,挑选,讲价,仿佛成了街市上一个亲切,热闹的摊点。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粽子。九十年代,街上很少有卖粽子的,我很少吃过粽子,对粽子是陌生的;但看到别人吃粽子自然是异常羡慕的,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吃粽子的。我也吃过几回粽子,是亲戚家送来的,芦苇叶包的,三棱锥形,馅料是黏米和红枣,甜,黏,香。吃过了一回,还惦记那个味道,每当看见芦苇就容易想到粽子。每逢这个节日,村里富裕人家的一些老实、有礼貌的孩子们就会,依偎着家人到河边采摘新鲜的芦苇叶,要又大又宽的那种,回家洗干净,开始包粽子。包粽子是个艺术活了,我们又不会参与,只知道粽子好吃,对包粽子却也是着迷的;无奈哦,只得羡慕,心里直流口水了。粽子的味道和工艺对我有着很大的魅力,对这个吃粽子的节日也就“上心”了,懵懂中,期望这个节日早早到来。

  如今又到了吃粽子的节日了。这天,下起了小雨,只有中午晴了一会儿;然而,没有丝毫影响人们的激情。人们走到街上买了各种东西,蔬菜,肉,鸡蛋等等,为准备一份端午的盛宴而忙碌,像往年一样,想过一个祥和吉庆的节。人们以过节来纪念过去的岁月,犒劳自己,感受着生活的美好。这样可以鼓励自己努力工作,给儿孙带来乐趣,合家盼望着幸福,平安,喜庆;可以凝聚家人的心,让家的味道变得浓烈,芬芳。这天,我还是吃着煮鸡蛋,味道还是如小时候的香,对粽子就不那么十分渴望了。周围的孩子们也不戴“花绒”了,有的只穿着由红色绣花的绸缎做的裤子,有的打扮和平常一样,在门口调皮的玩耍。几乎家家门上都插着艾草,这一点至今没变 。

  小时候吃粽子已变成心中一段美味的回忆了。那时大人们只知道端午节是祖辈们定下来的,规规矩矩地过节享受就是了,却很少有知道来历的,也很少给我们讲起。直到我上了初中,学了屈原的一篇文章,才知道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大夫的,也叫做端午节。我得知屈原是一位忠诚的大臣,写下了一部名作《离骚》;但受到恶人的排挤,无奈最后投江而死。《离骚》比较难懂,我只记得 “哀民之多艰”这一句。我虽然难以理解《离骚》,但同情屈原的遭遇。端午节人们包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忠诚大夫,与英魂共享美食、安乐,寄托了哀思,也彰显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现在,即便吃不到粽子,只要想到或看到粽子,就会生起欢喜之感,好像每天都是吉祥的端午节。我知道人们用绿芦苇叶,包着黏米,大红枣,芝麻之类的馅料,包成三棱锥形,用白线捆好,放到蒸笼里蒸煮,熟了的粽子成灰绿色,鼓鼓的外形,吃起来,味道没得说。记得有一次在长途车站,我买了一个粽子,花了五元钱,味道一样甜。虽然贵点,我仍感到很满意,当然也有很多人买。

  有时候,我想,粽子为什要用青绿色的芦苇叶包成?人们可能也有这个疑问吧。这要先从芦苇说起。传说神仙喜欢在芦苇盖的棚子下乘凉,芦苇就意味着吉祥如意,用芦苇叶做的粽子就沾上了喜庆的.含义了,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气。观音菩萨喜欢竹叶,竹叶就成了吉祥的代称了,所以有的地方人们喜欢用宽大的那种竹叶来包粽子,图个吉利。那种竹叶也类似芦苇叶。

  许多人们为什么爱吃粽子?我以为,粽子味道固然是美的,但粽子也是一种素食斋饭,就像腊八节人们喝腊八粥一样,吃粽子寓意着虔诚之心,以祈求神灵祖宗的保佑。

  人们把煮熟的粽子,拿一些投入到河流江湖中来纪念屈原大夫,表示哀悼,为什会有这个举动?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诸葛亮渡泸水时,受到阻碍,就曾以羊马的肉做成馒头,投到泸水中祭奠水中的亡灵,或超度他们转世,或劝导他们随队伍回归故里。祭祀完了,风平浪静,顺利渡过泸水。可见在那时候已经有投食物到河里祭祀亡魂的做法了,之前也一定有这样的古老做法。所以用粽子来怀念屈大夫,也是随古风的。“神鬼之德,其明盛矣!”尊重逝去英灵,早已是一种风土人情了。

  念端午节,对屈大夫的《离骚》一书也倍加敬重了,定犹如他这个人一般璀璨夺目,我心中生起一个念头:要趁这个端午节,手捧这本千古绝唱的奇书来,让心灵化入书中,体会仁人的德行,作一场情感之旅。

端午节随笔9

  端午节又要到了,我又感受到了那种真我纯我的意境。

  小时候,我只知那端午节吃粽子。吃着香香的粽子,我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妈妈告诉我,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纪念他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纪念他至真至纯的真我风采。

  大一点儿后,又是端午节,我看到了有关屈原的国画。画面上的`屈原解衣散发,白衣乌发任风吹拂,口中似在狂吟高歌,不拘礼法,完全自我。这时,我又想起了妈妈的话:至真至纯的真我风采。

  再长大一点儿,从史书中了解到了屈原的伟大,也在他的诗中领略到了真正的他。屈原爱国,死谏楚王;屈原浪漫,著有《离骚》。但这只是表面,我更爱的是他狂妄张扬的个性,爱他的真我风采。

  在众人皆醉得麻木环境中,他选择了一人独醒。

  在世人皆浊的肮脏社会中,他保持着一人独清。

  离开了王都,他投入汨罗江中的波浪。

  褪去了华服,他裹上出水芙蓉的碧叶。

  他狂放的高歌与散飞的长发释放着他的狂妄与任性。

  他愤然地罢官与冲动的投江展示着他的清高与孤傲。

  他天真地处在官场,认清了世人的丑恶与腐败。

  他诚恳地到处游说,认清了众人的沉睡与昏醉。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他如此的敬重。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纪念这种精神。这正是端午节的意义所在。

  正是他的真我风采让他达到了仙的境界,让我也为之放歌,放歌在这飘着粽香的端午、真我纯我的端午、至真至纯的端午……

端午节随笔10

  岁月里那不温不火的过往,最终成了难以忘怀的幸福。

  ——题记

  一场场夏雨过后,农家的稻田里积满了水,就坐着看那青绿的稻苗一天天拔节了。

  通常,这是,端午的前奏。有一种叫端午李的果子就成熟了。我们村上就有两棵端午李,还未等到树叶上的雨水干透,小孩子们就忍不住要爬上树摘李子。树下围着一圈小馋鬼,盯着那黄澄澄的端午李,花猫似的脸上又多淌了两道口水。

  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起先,妈妈不会包粽子,院子里的二娘会包。虽然她都会送给我们煮好了的粽子,但我吃不够。恨不得把粽叶也吞了。又一年,妈妈决心要向二娘学包粽子了。

  端午的前几天,也是刚雨过天晴,妈妈和村子里的人就提着篮子到山上采粽叶去了,粽叶采回来后妈妈把它们一一洗的'发亮。

  又一个晚上,二娘就来教妈妈包粽子了,事先淘好的糯米,里面掺了花生,黄豆。我自己最喜欢吃腊肉的,但家里没有肉,妈妈总是很精心地想把生活过得很好。那时我家里没有电灯,妈妈和二娘就着一盏煤油灯边聊天边包粽子。我和二娘的女儿小芳趁着月光到处乱跑。妈妈就是那天学会的包粽子,以后的几年,因为妈妈在,我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妈妈的粽子只有两种:白味的和掺黄豆花生的。煮熟了的粽子吊在门框上,我总是一会儿有去扯一个,我喜欢白味的,冷的,就着白糖吃,好香。

  第二天妈妈会到田地里割些艾草放在窗上,于是艾香和粽子香飘满了小屋。

  以后我念中学了,第一次离家住校。每到赶集,妈妈就要给我捎一些东西来,什么李子啊麻花啊。第二年,妈妈出去打工了。端午节,那时学校不放假。下课的时候,我听见有同学叫我,然后我看见爸爸来了,他讪笑着,递给我一个袋子就走了。是五个粽子。回家时弟弟告诉我粽子是二娘送的,一共还不到十个呢。爸爸知道我爱吃,就送来了。

  又一年端午节,我以为我吃不到粽子了。因为爸爸妈妈都已不在家了。中午的时候,那个少年送我一个大粽子。可惜没煮熟,我仍吞完了。很高兴。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端午了,以后都只是一个人在外过,由于工作忙,也没来得及买粽子。只是会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听听他们的声音。

  夜晚,我希望能梦到他们。妈妈在灯下埋头转动粽叶,放糯米,裹粽叶,捆扎,然后一个一头尖一头圆的粽子乖乖地做好了。你不知道这个画面有多美。

  你不知道,那个时候啊,我有多喜欢过端午,多喜欢和妈妈在一起!那样的时光,能否再多一些呢?

端午节随笔11

  小时候,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有特定的食物—粽儿,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粽儿吃起来吧!有种苦涩的味道。一般为了去掉此种苦味,饭桌上都会摆着白糖,这是最初的去苦涩的方法,后续,逐渐可以用肉、枣、红豆、来去除苦涩的味道,当时粽儿一般以黄色的六边形,亮相于餐桌上。如今不管是颜色,还是形状,都是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

  为何只有端午粽儿,才会出现在餐桌之上。大们的回复是:“后人为纪念投身汨罗的屈原”。

  屈原是谁呀!翻开历史的篇章,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年少时,可谓意气风化,不单是高官,还深受楚当权者的信任,有能力也有平台,借改革达富国强兵之举。精忠报国之心,显露无疑。正当一切顺风顺水之时,张仪出现了,张仪运用捭阖纵横之术,深受楚当权者信任,慢慢的就和屈原疏远了。屈原逐渐从楚国的政权中心,流落外地。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可叹他,满腹经纶敌不过,丰功伟绩少人提。就在张仪的计划步步实施时,楚国也必将灭亡。楚国子弟多才俊,尸横遍野在郢城之后,无力回天,爱国情怀热血红,全赴汨罗江水中。

  楚已是国破家亡,瞬间楚人轮为亡国之奴。如果当初当权者信屈原,不信张仪,或许又是另一翻景像。

  屈原一跃,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古代智慧,我辈只能望洋兴叹了。为了能让屈原从形式当中吃到粽子,可谓是展万家之所长。

  饭团和粽子原材料均为米,饭团没有任何包裹为鱼虾所食,粽儿多了粽叶的包裹最终为屈原所食,两者本为白米,多了粽叶之后,色泽上却能有着天差地别之感,饭团遇水立即分化,粽儿遇水,紧紧相依。刚出炉的粽儿,拔开瞬间,热气腾腾,咬一口还有种苦涩的味道在其中,饭团放久一点,就会变质,而粽儿放久一点,除味道有所差别,质却没有变。粽儿代表的人物——屈原,和月饼所代表的人物——嫦娥,已流传世界,不朽的中华民族。虽是云里雾里的典故,典故必会源源流长。

  如今,端午已成法定节假日,粽儿已进千家万户,端午和中秋,逐渐变成团圆的象征。

  粽儿味虽苦涩,我辈不能忘。端午节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我辈绝不能忘,屈原精忠报国之心,我辈更不能忘。

端午节随笔12

  她,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她手上拿着把弯刀,背着背篓。又再为今年端午节的粽子找“衣服”穿。

  “今年粽叶被虫吃了不少啊。”老人自言自语道。语气中透露出丝丝惋惜。

  拿着弯刀,又弯下腰,开始收割起粽叶来。

  烈阳无情的照射在大地上,丝毫不为这位老人减弱些温度。

  经过一个晌午的努力,老人终于把需要的粽叶割够了。背着赶回家里面做饭。

  “快看!奶奶回来啦!”稚嫩的声音响起,从远处屋子里跑来两个小孩子。这两个小孩子是老人的'孙子,哥哥叫小文,弟弟叫小武。意喻文武双全。“奶奶,我帮你拿着刀!”小武说道。但奶奶说离家不远了,自己拿着就行。

  到家吃完饭后,老人拿出一个大盆子。这是平时腌制咸菜用的,现在要洗、泡粽叶。

  来到江边,老人一张一张的把粽叶叠好,并用瓜瓤一张一张的刷好。“不能刷破,也不能刷不干净。”这是老人洗粽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洗好的粽叶要放水里泡一个晚上,第二天粽叶黄了,软软的,才好包粽子。

  后天就是端午节了,老人放好粽叶,连忙去集市上买了黄豆、绿豆、糯米等包粽子需要的物品。嘴里还碎碎念着:小文小武随他爸要吃绿豆馅的,我儿媳妇喜欢吃黄豆的……

  忙碌了一天,老人终于买好所有东西,就等明天包粽子了。然而,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明天会更累。

  早早起来把粽叶捞起来,洗好黄豆绿豆等,找张凳子放家门口,放好材料,把线放在兜里,坐下来,便开始包粽子了。

  先均匀铺一层糯米在叶子上面,再放一把黄豆在糯米上面,接着放条猪肉在黄豆里面,再用黄豆跟糯米覆盖,将粽叶包起来,用绳子缠好,便做好了一条粽子。

  老人不但要做自家吃的粽子,还要包几条大粽送人。大粽其实也就是放大版的粽子,送人较好。

  小文小武在旁边看着,有时递水给奶奶喝,但是小孩子难免无聊犯困,中午便去睡了。奶奶却照样包着粽子。

  “这10条粽子是留给小文小武吃的,这10条是给儿子和儿媳吃的,这些大粽拿给村头王婶,她一个人应该没包粽子……”老人又一次自言自语。

  将粽子放进大锅里,加水,放柴烧火。从下午五点,熬到凌晨两点,应该就能熟了。老人心里想着。

  在这九个小时里,老人昏昏欲睡,头就跟钓鱼似的,她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不断告诉自己,就快熬好了……呲!老人被灶里的柴火烫了一下。这反倒让她清醒了许多。

  锅里的粽子已经煮好了,老人拿出两条粽子,放在桌子上。这是留给小文小武的早餐。

  第二天中午,老人起床了。她没顾得上吃粽子,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给她的儿子:“啊辉啊,到哪了?快到家没?粽子包好了!”老人匆匆忙忙地说道。电话里传来儿子的声音:“妈,我端午不回去啊!我记得我大前天才打电话跟你说过不回去。”老人愣了一下。回复道:“那我包了些粽子,我叫小李寄上去给你吧!”“不用了,妈!想吃我自己会买的,老板又叫我了,我要去干活了!”“哦,好,那你先……”没等老人说完话,儿子就挂机了。

  “人老了…忘事了……”老人再次自言自语。

  把粽子放在谷仓里后,老人拿了两条大粽,往村头走去……

  过了许久,那十条留给儿子儿媳的粽子发霉了。

端午节随笔13

  据幼儿园的老师说,端午节期间,杭州的传统是要吃“五黄”的。女儿很认真地告诉我,“五黄”就是指黄鳝、黄瓜、黄鱼、蛋黄、黄酒。都是鱼米之乡的时鲜菜品。

  为满足女儿的愿望,我去买了“五黄”,并亲自下厨,亮出看家本领。平时,这样的机会不多,大多是妻子掌勺。不过,我们时常到农家乐或杭城的大酒店吃饭,弄个把特色菜,我还是有素描、有功底的啊。呵呵,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

  葱爆黄鳝、凉拌黄瓜、雪菜蒸黄鱼、蛋黄南瓜,再加三只梭子蟹、三只栗子火腿粽,半斤黄酒。这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端午节家庭菜肴。

  家庭小酌,其乐融融,人生一趣也。

  说到端午,不得不与女儿说两个有趣的人。一个是中国历史上忧国忧民、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屈原,在封建社会的结局是一跳了之,投入汨罗江。另一个是祖籍在我们浙江东阳(我刚知道,与我的祖籍同属金华地区、牵强附会、攀附哦)、立志革新、有着如仙鹤般纯净(即便600万美圆的贿赂款被其家人收受,对于朝闻道、夕死可以的卢武铉来说,也是瑕不掩瑜)的韩国卢武铉前总统,在现代所谓民主社会的结局也是一跳了之。

  历史上的`韩国,与我们同文同种。今天,他们也还是刻意纪念端午节的。从今往后的每一个端午节,韩国还将要纪念卢武铉前总统。

  看来,政治人物的归途,真的有点象卢武铉所说的“都是命”,还不知道韩国今后还会不会再有著名人物去学习这两位,也来个著名一跳。尤其要注意明年的端午节,会不会有伟人或明星去模仿?

  现代社会,模仿成风,如轰轰烈烈的“超女”运动。不过,一跳了之最好就不要轰轰烈烈地去模仿了。

  明天就要开市,不希望股市在6月份也学两位,来个著名的跳水或跳崖。我们中的大部分散户,还企盼在端午节吃过“五黄”后,6月份能在股市搏点黄金。衷心希望大家能如愿。

端午节随笔14

  快放假了,心开始雀跃!

  回眸过去的一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换了单位,换了岗位,带着一个顽皮孩子扎堆的走读班,所有的老师都为我捏一把汗。见识了孩子疯狂的群架斗殴,见识了家长拿着刀就上,见识了暴戾的家长把孩子朝死里打,见识了桀骜的孩子把父亲朝死里打,见识了孩子父母失和妈妈带着女儿到处躲避爸爸的毒打,见识了单亲孩子动辄情绪失控歇斯底里的大哭,见识了问题女生躺在床上拒绝上学的无奈,见识了和父母吵架就要以跳楼相威胁的孩子,太多了,太多了!

  好在,我很喜欢班里这些傻傻的具有真性情的孩子,生平第一次坐着小小的载人三轮车跌跌撞撞去偏僻的小村庄送淘气的不敢回家的孩子回家,班里许多孩子都是那个村的,跟在我后面趾高气扬,我们老师来家访了,顺利把家长和孩子说和好,然后带着几个孩子在街里吃小火锅,其实很便宜,孩子们却很高兴。回家的时候暗自发愁,怎么回去呢?结果发现,孩子的妈妈早已把车停在路边,不是不感动的。

  班里的孩子很多家里都很富,但是我要求不要喝饮料,对身体不好,孩子们就乖乖的不喝饮料,只喝矿泉水,我说不许吃麻辣,孩子们就只吃玉米面包,我说要喝牛奶,孩子们的书包里就立即装进了牛奶,我说要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孩子们上学时就带了香蕉和苹果,就是这么单纯的'信任着我这个经常会生气厉声呵斥他们的班主任。

  还记得那次,学校的一个班级分编入了其他的班级,清洁区就多出了一块,政教主任很为难,这块很不好扫的车棚就给我们了,孩子们早上提前十分钟就把清洁全部搞好了,我早上来校很早,校门还没开,我总是能看见我班值日的孩子们在大门外蹲着对我甜甜的笑着,宁愿自己受累,从不让老师为难。还有学校最难打扫的走廊,垃圾如山,你们就那样一块块啃硬骨头一样,硬是收拾的干干净净,清除去的垃圾我数不清运走了几车,看着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孩子卖力的干活,我只想掉泪,想起我还经常吵你们,发脾气,嫌弃你们背书背的不快,默写老是不能全对,英语课上老是捣乱,你们这些缺点我急得很清,却总是抹去你们许多的优点!

  我们也有好日子,我特别支持班里孩子的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我们班孩子打篮球、打乒乓球都得到了我的大力支持,甚至亲自上场和你们一起挥汗如雨,享受身体的极致愉悦。每天中午的唱歌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

  就要放假了,眼前总是闪现着你们一个个鲜活的脸孔和呵呵嘻嘻的笑声,你们老担心明年我还是不是你们的班主任,我总是很傲娇的告诉你们,不教你们了,要去教住宿班,其实,我心里也很舍不得你们,虽然你们在,给我添了太多的麻烦,我陪着你们每天的晨读一节课,午休一节课,所有的自习课、语文课、历史课,除了去北京培训一天,我没请过一次假,迟到过一次,因为你们,我疏远了自己的博客。

  回首,只有甜蜜,无怨无悔!

  亲爱的孩子们,明年,你们还得跟着我,我还是你们的班主任,哈哈!

端午节随笔15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学校放三天假,说到端午节,自然也就想到了屈原,据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头自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进汨罗江中。这是习以为常的说法!

  晚上妈妈和爸爸带我一起去外婆家过节,这时,外婆正在包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外婆说:“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这时,外公要跟我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听说在江南地区:他们为了驱邪,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这时,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刚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的,我第一个坐在位子上,说:“外婆,我来帮您尝尝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说:“看你这只小馋猫,好!外婆给你先来一个。”我把粽叶拨开,看到了糯米粽子,闻一闻,哇!真香啊!真让人流口水,不能光看不吃呀,我马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现在的粽子品种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咸肉粽……”听着听着,口水早就已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去了外婆家,我不仅了解了不少的知识,有吃到了好吃的端午节的粽子,真是高兴呀!

【端午节随笔】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随笔04-11

端午节随笔03-03

难忘的端午节随笔04-13

中班端午节随笔04-12

端午节优秀随笔04-15

端午节主题随笔04-14

快乐端午节随笔04-14

端午节的教育随笔04-14

端午节随笔【精】03-14

【推荐】端午节随笔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