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司马光》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教案1
通过《司马光砸缸》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司马光砸缸》课文
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司马光》教案2
设计思路:
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情节一:快乐游戏
1. 围着水缸尝试玩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
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节二:伙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
2.他该怎么办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
情节三:砸缸救人
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
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
情节四:向司马光学习
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不慌张动脑筋。
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
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
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2.集体完整表演游戏
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
教师: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司马光》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冷静、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发明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推荐,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考虑问题(1)(2)
4、小组讨论推荐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和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假如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安排。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救人的情境,在再现的情境体会中,感受到孩子落水的危险,体会时间的紧迫,知道司马光砸得正是时候。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拓展整合教材,在多元的材料中走近司马光。
【教学过程】
一、学习巩固,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注意做到有针对性,容易出错的字多读,生字掌握不好的同学多读。)
2、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读。)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感受本课的愉悦,尊重他们的主体选择,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为他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自由空间 。)
二、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言:上一节课我们学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很开心,可你们知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⑴ 学生听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⑵ 让学生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缸里。
⑶ 请你们认真的再读课文,告诉老师和小朋友这个孩子掉进水缸有什么危险?
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水缸的大和水很满来得出小孩子的处境很危险。
⑷ 指导朗读。师:从你们的回答当中老师知道了小孩子的处境的确很危险,老师也感到了你们很担心缸里孩子的安全,请你结合自己此时的心情,把这段课文读一读。(指导读出担心的语气)
这是一个缓缓牵引的环节,让学生在初步的理解中在略带忧愁的感觉中,知道这个孩子落入水中的危险,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下面更好的体验紧张情绪的环节做铺垫。同时,本环节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心理体验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言: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担心,你们是一群心地善良的孩子,急他人之急,很想帮助缸里的孩子。他的朋友也很想帮他,可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他们慌了。
⑴ 让学生感受本段文字。师:请你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
⑵ 请学生说出别的小朋友的行为。师:请同学们说说别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
⑶ 引导学生体验当时慌乱的情景。师:老师听了你们的发言知道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现在请你们同桌讨论:他们慌了,叫着喊着,可能叫些什么,喊些什么?先在位子上演一演,而后上台来表演。
⑷ 学生表演,全班师生对表演做评价。
(表演再现了当时慌乱的情景,让学生再次感受紧张的情绪)
⑸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体会。师:同学们,事情发生的这么突然,别的小朋友又都慌了,此时读这一段,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⑹ 指导朗读。师:你们真是富有爱心的朋友。有的担心,有的难过,有的感到紧张,有的感到害怕,怕缸里的孩子有危险。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本段。(作好朗读评价)
如果说上一个环节学生对于紧张的体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话,这个环节的设计则是让学生的这种感觉浮出水面,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情势的紧张与危险,让学生走进了当时的现场,现在学生的心情已被紧紧的提了起来,对人物的担心程度也越来越深。表演的使用让学生更好的走进了课文,理解了文中的语言,并内化了文中的语言文字,很好的体现了文本对话。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言:怎么办?我们都在心中为那个孩子绷紧了一根弦,现在越来越危险了,别的小朋友的慌乱帮不了他,得有人救救他。在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
⑴ (感受文字,找出砸缸动作)师:请你们仔细读本段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⑵ 出示卡片,检查问题1完成的情况: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卡片上把动作标出来)
⑶ 引导想象司马光砸缸情形。师:再 读读本句话,请你们认真想想:为什么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而且砸了好几下?当时可能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⑷ 学生说自己想象的当时的情形,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⑸ 展示课件补充学生的想象。师:让我们回到现场,看看司马光是怎样救出孩子的。
(出示司马光砸缸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再次感受砸缸情景)
⑹ 发展求异思维,引导想象。师|:司马光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办法救出了缸里的孩子,假如司马光当时不在现场,是你们在那,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别的办法救缸里的孩子?
⑺ 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⑻ 引导方法比较。师:你们都很有自己的见地,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想出了办法,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办法和司马光的办法比,看看在当时的情况下哪种办法更好一些?
⑼ 引导得出结论:方法是可以,但时间不允许,情势紧张,容不得时间耽误,在特定的情形下,举石砸缸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司马光急中生智,举石砸缸,救出了孩子,他砸得正是时候。
⑽ 指导朗读本自然段。
(师:你们都明白了司马光砸缸的妙,砸得恰是时候,现在请读读本段课文,注意读出司马光的果断与机智,把自己对司马光的感受也读出来 。)
在想象中让学生体验了当时救人的紧张情形,让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会,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在学生感受到情形危险后,把救人的任务交给学生,使得他们自然而然的在心中升腾起要救人的正义感。在此情况下,让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办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又补充了对原文的理解。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导言:司马光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缸里的孩子,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大家到此都松了一口气,我们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本自然段吧!
⑴ 读第六自然段
⑵ (说话练习)师: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是那个被救的孩子或是旁边的人你会跟司马光说些什么)?
⑶ 一人扮演在场的人,一人扮演司马光,互相交换角色说话。
历经了紧张救人阶段,此时心情总算能徐徐平缓,轻轻松口气了,由救人的高潮到得救的平缓放松,学生经历了又一个情感体验,交换角色说话很恰当的让学生找到了心理宣泄口,同时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不管学生会说些什么,那都是他们在这一节课上的情感体验所得。
三、拓展练习
导言:
师: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难免遇到危险,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沉着冷静,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救自己,要学会自救。
1、讲述断臂自救的故事。
2、出示游泳溺水自救的常识,让学生自己读。
思维角度的转换让学生由救人的意识转成自救,这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所学中得到另一种生成。
四、课后延伸
课文中的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只是我们了解到他的性格的一个方面,要想更好的了解他,课后可以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司马光教子俭朴》、司马光简介, 《资治通鉴与司马光》等文章,而后写上一句话的司马光。
课后的延伸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也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司马光,由面到点,引导学生丰富司马光的人物个性。
附:《断臂自救的故事》
拉斯顿是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本年一季度最出色的人材。他自己的和关于他的事迹的网站在短短3天就被点击近百万次。从生存的勇气到断臂自救的方式,他给人类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20xx年4月25日,一向爱好登山探险的美国阿斯彭市27岁的青年亚伦.拉斯顿一个人来到犹他州蓝约翰峡谷登山。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东南部,风景绝美但人迹罕至。
拉斯顿在攀过一道3英尺宽的狭缝时,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拉斯顿试图将这块巨石推开。巨石摇晃了一下,猛地向下一滑,将拉斯顿的右手和前臂压在了旁边的石壁上。
忍着钻心的剧痛,拉斯顿使劲用左手推巨石.希望能将手臂抽出来,然而石头仿佛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在做了无数次次努力之后,精皮力竭的拉斯顿终于知道.单凭自己一人绝不可能推动巨石.只能保存精力等待救援了。
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天里,别说是人,就连鸟也没见飞过一只,他就这样吊在悬崖上。没有事物,拉斯顿每天只能喝水,到了4月29日,壶中的最后一滴水也被他喝光了。
5月1日早晨,饥肠辘辘、浑身无力的拉斯顿从睡梦中醒来时终于明白,他所在的地方太过偏僻,即使有人知道他失踪报譬,救援人员也不可能找到这个地方。
再等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想活命的话只能靠自己了。拉斯顿心里清楚,把自己从巨石下解放出来的惟一办法就是断臂。而除了筒单的急救包扎,他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外科自救。
拉斯顿清理了一下手头的工具──一把8厘摩长的折叠刀和一个急救包,没有麻醉剂,没有止痛片.没有止血药,超常的疼痛和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不过拉斯顿已经别无选择了。
由于稻子过钝,在难以形容的疼痛和失血的半昏迷中,拉斯顿先折断了前臂靠近手腕处的挠骨,几分钟后又折断了手腕处的尺骨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之后拉斯顿用登山锚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岩壁上,用左手抓住绳子,顺着岩壁滑了下去。之后跌跌撞撞的做了大约7英里路,两名旅游者发现了他,报了警,他得救了。他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自己拯救了自己。
《司马光》教案5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 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四、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学完了课文,这个填空一定难不倒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练习说话
《司马光》教案6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准备
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
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
2.板书课题。
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 1.学生看图后回答。
2.齐读课题。
3.了解古文的特点。 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
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
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
1.读课文,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2)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在万分危急的时候,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从中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教师指导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画相应的句子,词。
2.学生相互交流。
3.借助注释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
4.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释下面字词的含义。
庭:___________________
瓮:_________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_______
迸:___________________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用时:5分钟)
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检查背诵课文。
3.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朗读课文。
2.学生背诵课文。
3.讲故事。 4.看拼音,写词语。
dēnɡshāndiēdǎo
()()
tínɡyuànfànɡqì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年级孩子首次接触文言文,但这个故事大家并不陌生,而且文字也比较简单,所以设计本课时,我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读通、读懂句子,再把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勇敢的.特点。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司马光》教学片段
◆情境渲染,引导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师: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正当他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
生:一个孩子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文中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课件出示句子)“瓮”是指什么?“足跌没水中”又怎么理解?
生:“瓮”是指大缸。
生:“足跌没水中”意思是孩子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师:理解得很好,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这样危急的情况,该怎么读。
(指导学生朗读)
师: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生:众皆弃去。
师: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其他孩子全都跑了。
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出示课件)请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生: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朝大水缸击去,大水缸被打破了。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司马光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然后讲给大家听听,并表演出来……
赏析:老师借助课件和文中的注释,引导学生弄明白发生的事情,以及司马光和其他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初学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让孩子们想象司马光的想法和做法,表演给大家看时,同学们更是活跃,而且表演时的神态、动作、语言都很有个性。说明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司马光》教案7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司马光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司马光》教案8
活动目标
知道司马光是中国古代一个很有学问的人;知道动脑筋想办法能使人解决困难;学习词:“急中生智”。
发展思维能力,能在材料提示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经验创编故事。
学习商量与合作,能在小组内合作创编和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认识水会流动、水有浮力等特性。
2幼儿园电脑课件,幼儿创编故事的操作图片若干套。
3(分别有梯子、绳子、石头、木板等材料的图样)。
活动建议
教师介绍故事名称,介绍司马光:他是古时候我们国家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
提问:司马光和小朋友在哪里玩?忽然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
幼儿分组讨论,并根据自己讨论的救助办法取背景图和相关的图样编故事;教师指导幼儿运用恰当的语言讲述,指导幼儿学会分工协作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编的故事。如可以一人讲述,一人演示,其他小朋友充当故事中的角色协助讲述。
请1~2个小组的幼儿合作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讨论:
为什么司马光和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帮助救出落水的小朋友?
积极开动脑筋还可以帮助我们做好什么事?
活动结束,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并勇敢地讲出自己的办法。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自己想出的救人办法和创编的故事画出来。
儿童文学:司马光的故事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就非常爱动脑筋。
有一天早上,大人们都干活去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捉迷藏。调皮的春来爬到了树上,树下放着一个大水缸,一个比小朋友还要高的水缸,里面盛满了水。
春来一只脚踏在树上,一只脚踩在水缸的边儿上,他得意地朝下面蒙着眼睛的小青喊:“哎,哎,我在这儿呢!”正喊着,脚下一滑,“扑通”一声,人就掉到了大水缸里。
春来吓得大喊:“救我!快救我!”有小朋友也赶紧喊:“快来人啊,有人掉水里了!”可大人们都干活去了,谁也没听见。
眼看春来就要被水淹过了,司马光急中生智,大声说:“快把水缸砸烂!”说完,他拿起地上的一块大石头,用力地朝水缸砸去。“哗啦”一声,水缸被砸破了,水流了出来,春来从破了的大洞里爬了出来。
春来得救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开心地笑了。
《司马光》教案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习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符合故事内容的动画活动过程:
一、 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师:
前几天,老师听到一个新闻,据说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幸好有一个大人路过把他给救起来了。真的是好险哪!(教育小朋友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装买了水,这可怎么办呢?(想办法)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这个动画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师:请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欣赏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师:
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解决光和缸的念法)幼:《司马光砸缸》
师:你从这个动画中看到了什么? 幼:司马光砸缸救人过渡语:在这个动画中你们最喜欢哪一段?
三、 分段欣赏动画
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1)播放开头至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水缸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什么游戏? 幼:他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师: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 幼:……(2)播放小朋友掉进水缸后至司马光砸缸前师: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其他小朋友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幼:幼:有的小朋友哭了,有的小朋友去叫大人了……(3)播放司马缸砸缸至最后师:司马光用什么方法救了他呢? 幼:他用石头砸破了缸。
师:他是砸在缸的什么地方的? 幼:缸的.下面部分。
师:在当时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师:你喜欢司马光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因为他聪明勇敢……师小结: 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勇敢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勇敢,长大后就成了一位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比赛讲故事吧,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幼儿自由复述故事,教师适当提示。
五、延伸活动:
分角色表演故事附故事: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 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 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司马光》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⑴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四、指导朗读
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五、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新词。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砸缸 假山 水缸 别的 叫着 吓哭 慌 使劲 砸破 得救
(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一、复习导入
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三、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 喊 叫 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三、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四、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五、朗读指导。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一、复习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四、听写生字词语。
五、完成作业。
六、总结。
学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举 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 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1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九个,句子两句。
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节。
情感目标: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砸缸救人的故事,领悟司马光的机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九个。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安排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教学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板图),他叫司马光(板题)
2、学习“司”,介绍“司马”是复姓。
1)学习“司”,给“司”找朋友。
2)师述: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有哪些复姓?
(上官、诸葛、欧阳、端木……)
3、过渡: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讨论、交流
二、看录像学习课文
1、播放课文录像,思考: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时,发生了什么事?
2、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指导朗读。
师述:请看图,这口缸这么深,里面的水那么满,像你们这么矮的小朋友掉在缸里有什么危险?
3、师述: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都慌了,叫着喊着去找大人,可是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三节,圈出生字,小小组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慌:理解意思。什么时候你会很慌张?
找:组词
劲:提醒是前鼻音
4、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读读司马光和小朋友的表现。
1)出示句子
2)指导:前句紧张可以读得快些;后句要读得不慌不忙;“使劲”读得有力度。
5、我们再来看看图,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大声地叫喊,那他们会喊些什么呢?
1)出示相关插图。
2)出示填空
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大家都慌了,有的急得大叫:“。”有的哭着喊着:“。”还有的。
6、集体讨论小朋友的这些方法好不好?司马光的办法好不好?
过渡:正是司马光急中生智,才使这个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7、学习第四节
1)自学生字,重点指导:
破:与“被”作比较,分别找朋友
流:用好方法记
救:与“球”作比较,找朋友
2)指导朗读
8、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遇事不慌张)
讨论、交流
自己练一练,读出紧张的语气
个别读
小小组学习
自己练练
两大组配合读
配动作读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完成课后练习
自己口头练练
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相互评价
自学生字
用平稳的语气读读第四节
谁能背一背借助录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演绎成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的兴趣。
用描述感受的方法,理解词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想象,适时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司马光的聪明之处,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复习巩固
1、读生字
2、“摘葡萄”游戏
3、读课后句子
四、作业课外阅读
《皮球浮上来了》
《司马光》教案14
【教材简析】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害怕、紧张、焦急、慌乱,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机智、灵活地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难题,则令人称赞。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这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放映幻灯片1:仿课文插图,是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画面。)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说说除了有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还有些什么?请同学看图上的这些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
⑴ 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 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 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四、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画。司马光用石头砸缸的办法救出小朋友,如果当时我们小朋友在场,你能想出比司马光更好的办法吗?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你们部肯动脑筋,也能想出很多好办法。但大家看看
图画,画面上有你们刚才说的绳子、盆吗?水缸又高又大,小朋友们推得动吗?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陷入沉思。)
师:司马光当时想:只要让水流出来,小朋友就会得救。怎样让水流出来呢?──砸破水缸;于是他救出了小伙伴。大家思考一下,能否从司马光的办法中得到启发,想出更好的办法。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厢。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案15
小学语文《司马光》的教案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教案】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案02-14
《司马光》教案01-21
《司马光》的教案03-01
司马光 教案02-13
《司马光》教案09-04
《司马光》的教案范文02-24
关于《司马光》教案03-05
语文《司马光》教案03-01
《司马光》教案15篇02-24
司马光教案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