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听课反思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开课听课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开课听课反思1
当星期四听到李艳老师说要用我们班孩子上一篇小古文时,我不禁担心起来:孩子本来就没接触过古文,而且这又是六年级的内容,明天就上,我们班的孩子理解能力又不好,万一上砸了怎么办?还是李艳老师给我打了气:“没事,相信你们班一定能上得很好,就你们班了!”没办法,只能这样了。当我让她到班级了和孩子沟通一下,她只是要求把内容发下去让孩子自己读读,查查资料,我不禁佩服她的自信。
第二天下午终于到了,我的内心十分紧张,真怕上课时孩子不举手,怕上课时会冷场,这比自己上公开课还紧张啊!一节课上下来,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没有李老师在市里面上课时的效果好,但我觉得我班孩子思维也是蛮活跃的,比我平时上课时活跃多了。
听完课,我深刻反思:其实,每个班里的每个孩子孩子都是优秀的,只是平时上课时我自己的引导不到位,没有看到他们的闪光点,误以为是孩子不好。如果能像李老师那样一步步地循循善诱,多给他们鼓励,多给他们自信,孩子会有很出色的表现的。细想起来,终归究底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是我把孩子逼得太紧了,为了应付考试而死教书,他们又怎么能学好呢?是应该改改自己的`教学方法了,虽然这样做在成绩上不会有提高,但我觉得孩子的一生是会受益的,他们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回忆自己快乐的小学生活,而不是庆幸终于熬过了小学这六年。
公开课听课反思2
11月30日,是我们数学组教研日,由王老师执教《什么是周长》一课,本节课王老师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场蚂蚁比赛,直观形象,让学生明确“一周“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周长。王老师还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享受知识建构的过程。
1、通过动画“蚂蚁赛跑”,直观形象,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2、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什么周长”,王老师通过“辨一辨、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活动,促进知识结构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周长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针对王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学生作业比对的重要性?在描一描的活动中,王老师让学生直接描在书本上,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只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导致较多学生对错误的作业没有更正过来,还举手表示自己全对。我建议王老师可弯下腰走到学生当中进行指导,再将学生正确的作业与错误的作业放在投影仪展示,让学生直观观察、判断、比对,从而抓住学生错误资源,并对错误资源充分利用,使学生更好地建构周长知识,促进课堂生成。
2、在活动操作过程中,教师如何建构和完善抽象概念,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公开课听课反思3
学校本学期第一次赛课,语文全部讲作文,我听了四节,最后一节执教“怎样写读后感”。听课、上课后,心中涌动着种种情绪,感慨颇多。
一、依标扣本
低段课标对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二年级指导的看图写话内容是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猴山看猴子,猴子神情不同,动作各异。这样一幅画贴近二年级孩子的生活,应该是很能激发孩子的表达兴趣,课堂上会出现小眼放光、小手高举,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状态,但实际是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中规中矩地按老师的引导说着仿佛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口述,最后再写话。但坐在那里听,总感觉二年级的写话指导课堂不应该这样安静,应该热闹点、放肆点、兴奋点。问题出在哪里?是学生预习过这幅图了,还是太过于强调课堂纪律?还是老师对学生放手不够?
低段写话主要是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老师备课时按照这个要求备,是不是放手李丹丹更大?我没教过二年级,不敢说太多。
二、学生的真情哪里去了
三年级的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生站起来说话,内容空洞,没什么感情,课余生活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说起来应该津津乐道,但孩子们也不知是课余生活太单调,还是自己没感觉。像我们学校,教学楼离厕所太远,学生都是跑步上厕所,大课间,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都是统一组织,学生排着队上下楼梯,做操、跑步都有老师、学校值日生监督,多的是共性,缺的是学生的个性。以前作文里出现的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的景象几乎不见。学生没体验,怎么会写出好文章?有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但不会表达。
三、教师设计作文教学设计能力的欠缺
我和老师们交流发现,这几节课都是拿人家设计好的教学设计,修修改改后自己用,我们老师太欠缺自己设计作文课并实施作文课的能力了。设计作文课是创造性劳动,既要考虑学生实际,又要考虑资源整合、指导要点、指导方法与技巧,自己的见解不够,知识不丰富,视野不宽,根本设计不出较高水平的作文课教案,说实话,我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作文课上,不可避免地要让学生说说,这时,老师的语言指导尤为重要,不具体的要指导学生说具体,没心理活动的要通过追问,让学生捕捉、表达自己的内心细腻的感受;语言不精练、用词不准确等都要指导学生提升。这是宝贵的教学契机,有时老师却忽略了,或者是不知道怎么修改,这很考验老师的语感与现场应变能力。
今后,我们还是要多学习,学习名家的作文教学,研读课标,自己多琢磨,琢磨语言学习的规律,做个有心人,让我们一起进步、成长。
公开课听课反思4
今天聆听了郑上路小学王坤老师的一节原汁原味的生本随堂课,感受还是颇深的。讲课之前,当王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的时候,大家纷纷感叹:这么多人!于是带着“大班额如何有效地上生本”这样的疑惑走进了课堂。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目标王老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导学设计细致到位。《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尤其是重点段昔日的辉煌,涉及内容非常多。因此,细致、指导性较强的自学导航,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学起来也得心应手。本节课,学生们诵读感悟,材料补充,想象体验尽情展示。尽管孩子们有些放不开,稍显生涩,但是可见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到位的,只要孩子们是在不断的成长,进步,超越,这就是生本最大的宗旨所在。
二、学生展示丰富多样。由于自学导航设计的细致清楚,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第一环节的自学讨论交流还是比较充分的。学后的展示效果也很好,有有感情地朗读,有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有根据文中的景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精彩的语言屡屡闪现。但是班额实在是太大,展示的还是不够充分,但相信老师长期的坚持,一节课展示几个组,大家都是有机会得到锻炼的。
三、老师的感情朗读指导稍显逊色。也许是课文的内容太多,也许是学生合作展示的形式不利于情感的激发。老师在感情朗读指导方面就略显单薄,尤其是重点段落处理的有些草率。其实,无论是学生的自学,还是讨论交流都是片面的,这里老师就把学生的这些散落的珠子穿起来,这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那么在今后我们的生本教学中,我们高段的语文教学还是要在自学、讨论、展示等方面加强训练,让学生会学习会展示。另外对于大班额的班级,老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敢于将与目标无关的,与重点无关的勇于舍弃,减少无效活动。
公开课听课反思5
教学过程:
一、观察天平放砝码后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用式子表示这个现象———100=50×2
2、一端是200克的砝码,另一端是一瓶水——出现什么现象——有什么办法使天平再次平衡——用算式表示这个现象——X+50=200
3、幻灯出示:用算式老表示
X+20=504a=180180÷a=4
二、理解方程的含义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征?
2、理解什么是方程?
3、方程具备什么条件?
4、练习
下面算式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4+3X=1061+X7-X>317-8=9
1)找等式
2)找方程
18÷X=28X=04×3=12这些方程你是从哪边找的?
4、揭示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5、自己列举方程
三、解方程
1、指导看书
2、交流讨论什么是解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3、选择上面其中一个方程进行解方程
4、指导检验:
怎样检验这个解是正确的?需要检验—检验的方法指导看书——尝试检验—相互交流使检验更加规范化
四、练习
1、找出方程的正确解(方法可以多样)
2、判断
3、拓展
图书馆袁老师整理图书,书柜上层有图书240本,下层有图书180本,请你想一个办法使上下两层相等,并用方程表示出来。
教学评议:
这一课时的教学中,重点在与让学生掌握几个概念——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这两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而学起来显得较为抽象,困难。方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从浅显的实物入手——引入天平,在天平的两端放上物体,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引出等式这一概念,而后再引出方程。使学生明白方程首先是等式,同时又必须含有未知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教学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时,方老师注重让学生区别这两个概念。方程的解是指一个未知数的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此外,在具体指导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中,我突出两点教学:其一是解方程的依据;其二是解方程的格式。突出了这两点,以后解稍复杂的'方程便水到渠成。
在练习之后指导学生看书,检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老师却通过让学生看书,尝试,发现问题,而且这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在的课堂是新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觉得老师在这里按排学生自学,再进行纠正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检验,教师起到了很好的“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公开课听课反思6
就这堂课,有以下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名称改变使我们一下子从旧的课程理念中解放了出来,但同时教材活动性的增加,使我们很难把握好教材,往往是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起到品德课应起到的教育。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在讲到植物在秋天变化,叶子脱落下来后堆在树根下,顺势发问学生:“你想向树叶学习什么呢?”引发学生学习树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秋天的变化时,教师在评价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同时,引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一事例,这种期待式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更佳的积极性。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对于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内容,老师适时的补充了进去。我想这是很有必要的说明。在上课前充分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不关是学生应做的,更是教师应做的。
另外在“为什么有的树叶在秋天的时候还是绿色的”这一问题上,教师让学生回家自己寻找答案,下节课一起研究,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该提倡的。
老师在每次分组活动之前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说不要大声叫嚷,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团结合作等等;我想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低年级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活动之前提出相应的要求变于活动的积极开展。
公开课听课反思7
在上五年级的《画脸》公开课中,刚开始学生们觉得完成面具难度太大,针对他们产生的畏难情绪,我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入手,与学生一起制定完成这些内容的计划,决定师生一起制作面具,一起表演节目,学生听到老师要一起表演时显得特别兴奋。
课前,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基本的工作由他们独立来完成,我协助他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各小组都特别为我准备好角色。上课时,只见一个个脸上带着自己做的面具,身着自己设计盛装的演员们,演出了各种各样的节目,他们的表演令人回味,几乎一组比一组精彩。至于课本的主要内容面具的制作,更是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了孙悟空,猪八戒的样子,并装上了橡皮筋,有的用几何图形剪贴出了抽象的面具,有的模仿京剧脸谱的面具,更多的学生自己想象,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别有一番风味……
大家在课堂表演中不仅十分开心,而且又很好的完成了原来觉得很难的作业,几乎整堂课都是在笑声和掌声中度过。当然,我也很开心,就像有的学生在课后评价中说的:“没想到能和老师一起制作面具,能和老师一起表演,其实老师和我们一样,表演的都很滑稽,我觉得这样的学习真的很轻松,很开心,最关键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画脸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掌握画脸的.基本方法及色彩搭配,并进行创作。在听一听,唱一唱,说一说,评一评,看一看的过程中,逐步了解画脸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画脸的基本方法及色彩搭配。
整堂课学生学得都很认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在作业中,许多学生也能大胆创新,设计出有个性的画脸作品。通过这堂课,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收获更多的成绩。
公开课听课反思8
本次公开教学是以校本研训“主题阅读教学”为依托开展的。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我仅仅是知道了一点皮毛,到底什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该怎样正确进行等等我还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开教学,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初次的尝试。
备前思考
“主题阅读教学”要求以一点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把课外阅读放到课内,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我现在所带的六年级学生可以说对小学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已经了解,马上面临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不需老师再牵着他们去品词析句、去领悟内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单元内的课文进行整合,结合以前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教学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进行了七单元三篇课文的综合备课。
备中推敲
在备课中我想到三篇课文虽然都是写事的`文章,但是从内容上来看都写到了人物,而且都有对老师的描写。我何不从人物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去反复阅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品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呢?于是我设计先让学生复习描写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具体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之后让学生自读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楼拜、孔子、刘老师其人其行;最后拓展阅读,让学生收集一些描写老师的文章,并且进行分析,从而牢固掌握写作技巧。课后还可以安排习作练习。
课后反思
按照我的设计进行了本次的教学,在40分钟内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针对本次教学我也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想法。
1、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六年级学生确实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说对文本中人物的分析比较到位,概括也比较准确,不需老师反复强调。
2、把相同的写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学习,举一反三,学生掌握牢固,而且节省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确实有助于学生大量阅读。
3、虽说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阅读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处。比如《莫泊桑拜师》一课除了领悟人物精神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事物,持之以恒,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等等;《理想的风筝》一课中回忆性文章怎样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孔子游春》一课中景物的描写等。其实还有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在下一课中补充。其实这种教学仅仅适合一课一得,也就是在某一个点上加大阅读量。
4、因为在一节课中要阅读两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对来说,分析文本就显得粗糙了很多,语文课中的情感、朗读、情境,铺垫等就少了很多,语文课显得有点生硬。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有点勉强。
或许是自己还没有真正领会“主题阅读教学”的精髓,亦或许是理解上的偏颇走的是弯路。总之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且行且琢磨。
【公开课听课反思】相关文章:
公开课听课反思8篇03-02
公开课听课反思(8篇)03-02
公开课听课反思(集合8篇)03-02
公开课听课心得12-27
【荐】公开课听课心得04-01
公开课听课心得【热门】04-01
【热门】公开课听课心得04-01
英语公开课听课心得03-30
公开课听课心得精选15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