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村四月》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四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村四月》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桑”,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培养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1、出示:一天之计在于( )一年之计在于( )
2、谁能把它填完整?(生说)是啊!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没有春天的耕耘,哪来秋天的硕果累累呢?同学们,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你都看到我们的父老乡亲都在为着秋天的收获忙碌些什么呢?(生说)
3、师出示。
一、导入揭题
1、揭题
师:田园的风光,田园的生活如诗如画,而在诗人的'眼里,它们更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了解诗人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春末夏初田园风光及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板书)
师:有谁了解翁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作者简介)指名读。
二、初读,读准、读通古诗
1.1、初读、读准、读通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春末夏初的气息吧。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第一,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明白了吗?好,开始吧。(生自由读)
2.2、检查预习,相机纠正。
师:读好了是吗?那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位同学来。
生:读
师: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谁来读,不错,一起读。
师: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蚕字上面是个…..(师书写天)下面是个…..(虫)
师:“天”“虫”就是蚕,养过蚕吗?知道蚕吃什么吗?(桑叶)
师:对,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特别要注意是什么?
生:(回答) 《乡村四月》优秀教案设计
师:对,这三个“又”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请你上来书写一个,其他同学也在本子上写一个。(注意书写姿势生:写,师指导)
师:嗯,写得不错,我们再一起读这个词(蚕桑)。
师:现在谁来再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试读)
师:非常好,字正腔圆的。这里有个多音字,你们来看一下,是哪个?
生:了
师:对,这里它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的意思是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三、朗读理解感悟
1、师:读得不错,刚才我们说到这首诗是写农村生活的,那么诗中写了农村生活的什么特点呢?请你赶快再好好读读看。
2、生读后回答
3、师:忙,那我们再来读读。看看哪些词语表现出人们都在忙呢?
4、生回答
5、师:都在忙,闲人少,说明忙,是吗?来,这行诗谁来读?你来…你来…
6、师:闲人少,反过来说就是……
7、生回答
8、师:忙人多。他们在忙什么?诗里写了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9、生回答
师:嗯,课文是这样说的,是“蚕桑”和“插田”,谁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这就是“乡村四月闲人少”,他在忙,你在忙,我在忙,那么你想一想,我们农历四月农忙季节时,还可以做哪些农活?
生回答
师:是啊,总而言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这些没写进去的忙活写进去,如:我们可以说:“….”谁想来试试?不亦乐乎
生说
师: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真的是忙啊!那这么多农活诗人翁卷也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为什么只写了“蚕桑”和“插田”呢?请同学们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回答
师:这样读起来就…好听了是不是?这就是诗讲究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奥妙啊!谁再来读读后面两行诗?
生试读
师: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他们的勤劳
让我们不由得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再读读这两句诗。
四、情感升华
1、农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一幅多美得画面啊(读)
2、这如画的美景正是因为(读)
师:现在就请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配乐《望江南》师诵读
师: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睁开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读出一份向往与感动吗?生看画面一起朗诵。
生读
师:瞧,同学们被这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和勤劳忙碌的人们迷住了,此时此刻你能看着画面,把《乡村四月》背诵出来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想听吗?(播放)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白满
景美
子规声雨
闲人少
人勤
才了又
《乡村四月》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 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解释:四月
3. 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1、背诵古诗
2、解释::绿遍 白满川 子规 才了
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 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板书:景美 人忙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
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
2.品读,感悟 “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课件出示图片)
(2)品读 “绿”。
(3)理解 “白满川”。(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品读,感悟 “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现在这子规就在细雨中啼叫,你能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
(2)板书:子规啼雨
(3)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第3、4句古诗。
2.解读“蚕桑”,了解养蚕人的辛劳。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
(师简介: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养, 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能用一个字来赞美一下这里的人民吗?)
3.抓字 “才”“又”,体会“人忙”
师: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 又)
4.这两行诗写出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四、课堂检测
1. 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3、.拓展:师: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板书设计]
23.乡村四月
景美 绿原 白川 热爱和欣赏
子规啼雨
人忙 闲人少
才了 又 同情和赞美
《乡村四月》教案 3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③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①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②课文插图。
A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①板书课题。
②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③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④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②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④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②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③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①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②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③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①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③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④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①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②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③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④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⑤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③默写两首古诗。
B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①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②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
③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④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②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③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④小组交流。
⑤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③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
●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渔歌子》
●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①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②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③简介词的相关内容。(略)
④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①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③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④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⑤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⑥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⑦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①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②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⑤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③默写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教案 4
一、写作背景
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温州)人。布衣终身。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有很多诗歌,是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二、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再插田,实际上可能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三、教学价值
本课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农人忙碌地运送禾苗的插图、1个要求会认的字和2个要求会写的字构成的,课后还有四道练习题。
这首诗描写出了初夏时节江南水乡的美景:山原葱绿、畦水泛白、杜鹃声声、细雨霏霏,农家忙着插秧采桑,紧张快乐。自然景物与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读了这首诗好像跟诗人一起赏美景,感受劳动的紧张。
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配合了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反过来这首诗又把美丽紧张的画面跃然纸上。诗与画浑然一体,给学生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课后的“读一读描写乡村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写一写”,是针对本课的两个要求会写的字进行扩词练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字的不同含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能正确书写。“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再各组一个词。”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它们的细微的差别,通过组词能区分开来,加强对所学生字的巩固。“讨论。”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运用字典等工具书,查找古诗中字词的意思,然后再体会诗句的意思。给出的四幅图画,对应的是文中的四句诗,指导学生先观察图画,说说图意,然后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把相应的诗句写在下面。借助图画学习古诗,也是感悟诗意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边看图画,边读古诗,进而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地位作用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板块《劳动》的第一课。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水乡景美,劳动的人们更美。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感受和体验。
另外,本课的教学是在第二板块“春之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春光美景还没有走远,就自然过渡到劳动创造美,衔接紧密让学生始终处于美文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对于大自然对于劳动的热爱之情。学生在古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学习《乡村四月》这首诗,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优美和劳动的欢乐。
二年级下册第八板块已出现了“劳动”这一主题,诗人范成大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告诉人们农人们的生活是如此地辛劳,却又如此地坚强和充满力量。只有劳动才能过上好日子。可以说这一板块已为三年级的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从比较浅显的道理提升到“劳动创造了美”这是情感目标上的一次飞跃。
五、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词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本课教学重点是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体会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六、方法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自主地学习。所以针对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激趣、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语文课堂气氛浓厚的学习氛围。
例如:
1、导入部分,我首先简单介绍翁卷的生平,引发学生学习诗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用来揭题激趣、总结点题、伴乐朗读渲染情境等。让他们的读书声和音乐声融合在一起,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的韵味、意境和情感。同时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词的语言美。
3、图画再现。根据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相应的图画,同时也进一步感悟古诗的内容和词中所描写的意境。
(二)朗读品味,读中感悟
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读是最有效的阅读手段,对于古诗的教学,重在朗读,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中,我是按以下几步进行读的.指导、训练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一名同学初读课文,根据读的情况相机进行重点字词的学习,如“规、插”等。为正确、流利地读扫清障碍。通过指导,学生字音读准确了,课文读通顺了。
2、图文导读,适当领悟。
课文插图既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体会重要词句意思的有效工具。教师引导好学生图文对照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法和悟其意。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3、深化朗读,情感熏陶。
阅读教学要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前面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感知了内容,观察了图画,领悟了词句,体验了情感。此时让学生转换角色“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描写乡村的四字词语有哪些,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让我们读出对景对人的赞美之情吧!
学生再读课文,就不仅仅是能够领悟词句的自然停顿了,而是声情并茂从生动的语言朗读中领悟到作者丰富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理解诗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顾理解古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请教别人……)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此时不仅仅是答案的探讨更有方法的交流。研讨的过程即是诗意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合作性。
(四)我的一点看法
另外,课程标准中指出,中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要想达到课标中的要求讲好古诗,我们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不同风格的诗歌,老师要把握作者创作诗歌时的心境与处境,了解作者创作诗歌时的社会背景,便于老师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3、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只有做到了这三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悟。
(五)一点建议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复习旧知,做到学法迁移。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古诗,教师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学习方法,这节课仍要点拨、引导,挖掘旧知,进行小结。如: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有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画进行想象,问老师同学……”巩固方法,学为所用。
另外也可以把歌曲《乡村四月》教给学生,这样不仅加深了巩固,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乡村四月》教案 5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借助注释,了解诗的大意。
2、能流利地背诵诗歌,积累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四月》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用“用乡村四月是……”或者“乡村四月真……”说一句话。(课前)
2、揭示课题。
很多诗人曾经用笔描绘过乡村四月。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宋朝诗人,名叫翁卷,他和我们一样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乡村四月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读流畅;读流畅的同学可以读出诗的节奏。
2、检查朗读。(分读通和读出节奏两个层次)
抽读。重点指导好第二句的朗读。(蚕桑的读音,了的读音,借理解“了”的意思。)
3.交流描写的景物。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我们看看这首诗诗人都画了些什么?
(山陵和原野(山原)、稻田(白川)、杜鹃鸟、烟雨、人……)
三、品读欣赏,感受意境美
1.边读边想,浮现在你面前的这幅画美吗?为什么?
2.交流
预设1——满眼绿之美
(1)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遍)
(2)通过绿遍山原,你仿佛都看到哪些是绿的?(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3)师追问:通过这片绿你仿佛还看到什么呢?(勤劳、生机、希望……)
预设2——白满川之美
过渡:在我们眼前看到的仅仅是绿吗?
(1)白满川是怎样一番情景?你的.眼前仿佛都出现了什么?(白茫茫的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情景美吗?能不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白交融的美,读——
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美,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美。读——
预设3——雨如烟之美
(1)你觉得美在何处?(把雨比作了烟)
(2)写雨的句子很多,你能想起哪些写雨的诗句?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借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进行比较朗读。
A.这两种雨一样吗?
B.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这样的雨是倾盆大雨,来得那么快,那么迅疾,该怎么读?
(快一点,响亮一点)
C.回归文本中的诗句,指导朗读。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翁卷笔下如烟如雾雨,我们该怎么读?
(轻一点,柔一点,慢一点)
D.这样的雨,你还能把它比作什么?(花针、细丝、牛毛)
预设4——子规唱之美
(1)你听过杜鹃鸟的叫声吗?(布谷)一起来叫叫吧
(2)想像一下,子规在唱着什么呢?
布谷与播种,引出神话传说:
(传说炎帝为了人能吃上粮食,不停地试种,可是都没有成功。他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于是派神鸟来帮助他。神鸟帮助炎帝试种五谷成功后,玉帝叫它留在人间,繁殖后代,每年春季,它们飞到各地,叫喊着“布谷,布谷”,催促人们及时种植,莫违农时。人们为感谢神鸟的帮助,便根据它们的叫声,取名为“布谷鸟”。)
设计引读
师:在杜鹃鸟声声的啼叫声中,唤来了如烟如雾,如诗如梦的雨,此情此景,让我们化作诗句读出来吧!
读着读着,我们不禁感慨,这里的风景——太美了,如果你站在这“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里,你会感觉怎么样?(舒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陶醉)——朗读
预设5——劳动者之美
(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
(2)指导朗读。
师:能把这种忙碌读出来吗?
(3)引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师:是啊,乡村四月闲人少,男女老少各忙各的,不信,你们看看他们是怎样书写着繁忙的乡村四月的?
A.读古诗,读通。
B.想想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繁忙的?(借机理解昼.耘田.傍.绩麻等词语的意思。)
C.
D
(3)除了蚕桑插田,除了耘田,绩麻,种瓜,人们还干什么呢?
(4)朗读。
如此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能把这种紧张而喜悦读出来吗?
5) 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亮丽的风景。
3、读出美。
师:同学们对这首有了独到的理解之后,再去读读,肯定会别有一番味道。
(1)自由读、抽读、齐读、配乐读
(2)背诵诗
读着读着,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 )的乡村四月风光图。
让我们再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
四、迁移应用,体验诗之美
乡村四月风光美,山美水美人更美。那么就让我们和下面的小朋友再次去感受一下乡村四月那份独特的美,再去感受一下诗歌独特的魅力吧。
1、情景应用
星期天,妈妈带我到乡下外婆家玩。走进村子,只看见几位老奶奶在家,我奇怪地问妈妈:“这里的人都到哪儿去了?”妈妈说:(“ 。”)“是吗?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去分享劳动的快乐呢!”妈妈带我来到野外里。这里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只见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妈妈笑了:“我们家出了个小诗人了!”
结束语
那么就让我们轻扣诗歌的大门,再次踏着“乡村四月”的脚步结束今天的诗歌之旅吧!
《乡村四月》教案 6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乡村四月》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诗之韵
1、谈话导入。
(1)板书“乡村”,谈话:我们都是乡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乡村是怎样的?
(2)板书“四月”,谈话:四月的乡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师:今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2、简介作者: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3、初读古诗。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朗读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预设一: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品味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你还能怎样形容此时的雨呢?(蒙蒙细雨……)
迁移:乡村四月的细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你听到了什么:
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三)体悟人之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是啊,乡村四月忙人多,他们都在辛勤劳作,你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小结: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的四月这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四)升华情之切
1.刚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陆续续读到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对比读一读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这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成就了无数“乡村田园诗”。
《乡村四月》教案 8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美育目标: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不好!
二、 配乐欣赏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田园风光图片和农民忙碌耕种的图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学习赞美。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
四、愉快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 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 夏雨如( ) 秋雨如( ) 冬雨如( )
(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2)检查学生对关键词及诗句的理解。(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3)检查诵读。(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5、总结全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欣赏能。)
五、多种形式展示古诗,感受学古诗的的快乐。
同学们,我们平时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演、画等方式来再现古诗,表达诗意、诗情好不好!(生:好!)
1、老师弹唱古诗,引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境界。
2、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喜欢的方式练习再现古诗。
3、学生通过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展示,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
组3:我们用表演小品方式表达诗歌的。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通过各种形式表演把乡村四月田园风光的美和人们忙碌的生活景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真是棒极了!
(学生唯有将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快乐挑战。(古诗字词填空练习)
同学们,那么快就能把古诗学会了,敢不敢老师的挑战?(生:敢!)
(学生在兴奋中复习古诗字词,理解古诗)
六、 课外积累。(以诗配画的形式积累课外田园诗)
师:同学们真棒呀!要想更棒的话,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善于学习课外的知识。老师想知道你在课外还积累了哪些田园诗。(学生展示课外收集的田园诗)
师:多美的诗配画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展示一位学生的诗配画)同学们喜欢这幅诗配画吗?(生:喜欢!)课后我们进行古诗配画展,好不好?(生:好!)(课上完了,学生还沉浸在古诗的意境中。)
这一堂古诗教学课,讲求意境的再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乡村四月》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会闻到花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我们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走进乡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一幅自然、清新、和谐的生活景象。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眼中乡村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中的乡村生活。(板书课题:23古诗词三首)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对我们来说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课件出示翁卷生平)。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
请学生朗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
4学生在小组内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想一想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四月的景色。(课件播放乡村景色))
三、品读美景。
1.多美的景色啊!与这样的景色相比刚才同学们说的.就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了。那么请同学们再朗读全诗,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分析:
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启发想象: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翠绿翠绿的山原它与银光闪闪的水田相互衬托这不也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呢,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学生回答如歌的鸟叫,悦耳的鸟叫……)
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隐约中还传来了杜鹃鸟如歌的鸣叫,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吗?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你们很不简单,这两行诗句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并播放课件展示美景)
板书:景美
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齐读后两句
1.再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学生回答)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6.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让我们怀着对村民的崇敬之情再读后两句。
板书:人勤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学生练习背诵)
4.指名汇报背诵古诗,齐背诵古诗。
六、谈谈收获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孟浩然、王维、陶渊明等等,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课件出示)
像这样描写田园的古诗还有很多,课后我希望同学们能的找出一些这样的田园诗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山原白川采桑养蚕
〉景美〉人勤
子规烟雨插秧种田
《乡村四月》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通过读、吟、唱等多元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入境——启动情智
1、前两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乡下人家个牧场之国,领略到乡村的宁静和异国的风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板书 乡 村)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这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在诗人的眼里更是别有韵味。这一幅幅的画面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2、补充板书 乡村四月
让我们跟着宋代诗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进“乡村四月”。
3、交流资料,知诗人。
师:800多年前南宋时期我们浙江有一位诗人用诗把乡村四月的`景色描绘了下来。他就是——(板书翁卷)
出示诗人简介:翁卷 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 “永嘉四灵”。 在他们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岩集》、《苇碧轩集》等。他的诗显的较为平易,但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现情智
(一)读一读: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板书:读)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读古诗,初知大意。
5.初步触摸古诗意韵。
师:读完了这首诗,你对乡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诗。
师:那你们谁能把乡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读出来呢?试试吧。(生自主读)
2.师范吟古诗。(板书:吟)
3.学生想象吟诵。师:哪个词让你最有感觉,能勾起你无限的想象?把你听诗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听。(生汇报并发挥想象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生1: “绿遍”让我看到了乡村到处一片葱茏的景象。
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传递给大家。读
生2: “白满”让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闪着金光。
师: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再读
生3: “烟”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雾迷蒙的仙境之中。
师:多让人向往啊!把我们也带到你那神仙般的境界之中。请读
生4: “子规声”好美啊!象在唱歌。
师:是吗?不行,不行,我们也要去听歌。
生5: “闲人少”、“才了……又……”让感受到了乡村的四月很繁忙。
师:是啊!要不是“乡村四月闲人少” 哪有辛弃疾笔下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要不是“才了蚕桑又插田” 哪有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示这两句诗)
师:乡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请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第一句)范成大笔下的“昼出耘田夜绩麻”,你能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写这句吗?(板书:才了……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多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32、渔夫的故事教案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乌塔》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15、猫4* 七月的天山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生:才了耘田夜又绩麻。(真不简单,你们都会改诗了。)
(三).拓展语言训练。
师:除了这些农活,你还能想象出乡亲们在忙什么吗?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说一说?(生回答)
师:我们来对对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
师:好,孩子们,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带着无限的想象由生1、2、3、4同学来合作吟一吟。(板书:吟一吟)
师:听听杜鹃鸟清脆的鸣声,淋浴着袅袅的雨雾,请你们深深地吸一口气,把你们的想象放进诗里吟一吟。(生齐读)
过渡: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加上你们美美的吟诵,让乡村四月这幅画卷充满勃勃生机。
(四)小结
师:农人的辛勤劳创造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这如画的美景正是因为——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是啊!乡村的四月正是播种的季节,繁忙的季节。景美人更美!
三.表达——发展情智
1.感情升华。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吗?
2.吟唱古诗。
师:是啊!没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硕果累累。让我们记住翁卷,记住《乡村四月》,感恩农民伯伯,是他们告诉了我们美的真谛!再读古诗。
3.乡村四月,美丽的农家风光令人陶醉,勤劳的农家人更令人感动。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几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希望同学们随着诗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贴近农人脉搏,感受田园诗情。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 白满
景美 读
子规 烟雨
闲人 少
人勤 吟
才了 又
《乡村四月》教案 1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 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
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 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秦兵马俑》教学设计5尊严说课稿《七月的天山》考点练兵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第一自然段教学实录及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困惑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 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 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 人勤
《乡村四月》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懂得珍惜时间。
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屏幕出示句子“三峡百草香五峰千珠碧”,请生读,引出采花是以茶闻名的小乡村。板书:乡村。
2、用词语描述或是赞美家乡的春天。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遂道,随着宋朝的翁卷一起去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四月。
二、初读
1、自读作者的小资料,并作汇报。
2、用已有的学诗的经验将诗读正确。指生读。
3、用对联教学生字,结合不同读音的字意教学多音字。
4、观察每句诗的字数,明白诗为七言诗。学划分节奏,视频观看朗读,自由读。
师: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看诗中的哪些句子向我们描绘了如画的风景。板书:景。
三、研读
1、生自读诗,交流得出写景的句子为第一二句。
2、出示一二两句诗:
(1)在这画中的底色是什么颜色?板书:色。
(2)绿色在春天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作者用的一个什么字写这绿色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绿色?
(3)诗中还给这画点缀了什么颜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注释理解“白满川”,图片讲解。
师:这画生机勃勃,安静祥和。板书:静。读诗,看这画中还缺什么?
(4)杜鹃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5)诗中用哪几个字描写春雨的?把写雨的句子换一个字你会换什么?说明作者在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理解“雨如烟”。烟有什么特点,风一吹它会怎样?隔着烟看东西是什么样的?出示春雨图,这说明春雨具有什么特点?
(7)结合图,回忆前两天刚下的春雨,我们还可以把春雨比作什么?
师:前两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静动结合的风景画。板书显现:有声有色静动结合。
(8)齐读一二两句诗。用自己的话向你的同桌描述这画面。指生说。
师:水光山色,子规声声,烟雨蒙蒙,江山如此多娇柔啊!再读诗,看看江南的人们又在做些什么?
3、出示三四句诗:
(1)生读并汇报人们在干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才了……又……
(2)用生活经验谈谈,人们除了这两件事,还会做别的什么事?所以诗中用什么来写人们的生活?板书:闲人少。
(3)你感受到那里的人们生活怎样?用组词的方法理解“闲”字。
(4)懒惰的人会不会有做不完的事?你体会到那里的`人们身上的什么品质?
师: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著名的小品演员赵本山在他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者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此时,我们不仅感到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也怎样?生说师板书:美。
(5)带着赞美之情再读诗歌,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指生说。
四、总结感悟
1.听着同学们的描述,不禁让我想起了农村的一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啊,你能想象此时的农民朋友们心中在想些什么吗?生说。
2.借江南勤劳的农民谈学生的现在并出示两句话,屏幕出示: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生同读,懂得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诵读,将诗和句子同记在心里。学生自由朗读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景:有声有色静动结合
美
人:闲人少
才了……又……
【《乡村四月》教案】相关文章:
乡村四月教案01-21
乡村四月原文及赏析08-24
乡村四月原文及赏析03-10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11-22
《四月》原文赏析02-19
四月原文及赏析08-30
大班四月总结10-15
四月励志语录02-04
四月你好语录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