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总结>《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

时间:2023-01-17 15:25:51 总结 我要投稿

课题研究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总结1

  在区文教局基教科的统一组织与管理下,学校初中部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按照“研讨对策—合作实施(个体实践)—反思改进—总结提升”的研究的思路,引领班主任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现就研究情况进行简短汇报:

  一、开展优势

  1、年轻的研究队伍。这是我校开展小课题研究最大的优势,相对于区内其他学校,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班主任以青年教师为主,特别是初中部,平均年龄不到32岁,他们有着较高的研究积极性,为小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扎实的课题负责人。我校初中部有4个课题立项为区级课题,这4个课题的负责人均为学校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分别是单文华、徐宝娜、王英菊、姚林、刘洋、刘爱荣,他们工作扎实,业务和研究能力强,为小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采取策略

  1、加强领导,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

  全校以德育处处牵头,成立小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开展“问题即课题”研究。

  2、加强培训,为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为避免小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研究低效率,我们加强了教师的课题研究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们的小课题研究意识,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规范教师的科研行为,学期初召集小课题的主持人,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强调了过程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鼓励班主任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要求尽可能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研究。

  学校将在学期末,组织小课题主持人再次进行培训,让老师们明确如何梳理研究的过程,如何整理课题的过程材料,如何写出研究报告等等,力求让小课题研究的材料完整规范。同时,学期末将组织一次研究成果的展示活动,把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在全校推广。

  3、加强指导

  为引领教师尽快走上科研之路,深入进行小课题研究,对立项的小课题,学校有针对性地聘请有关专家、名师进行研究指导,为我校刚刚起步的小课题研究进行了指导,让老师明确了课题研究不能追求假大空,选题一定要小、要具体、真实、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4、与教研活动、德育主题相结合

  学校每次教研都有主题,针对每个主题,结合课题研究,对主题进行提前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加以落实,把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研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形成上报材料,并及时把教研的成果在课堂中加以落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确立课题以来,学期中进行以教研组、班主任研讨展开课题研讨,以学科组成员互动的形式展开,这一生动活泼的互动式学习形式,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研组采取了研讨课的形式,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

  5、定期调度

  学校对小课题研究进行集中调度,每月进行一次学校层面的小课题调度会,进行集中研讨、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班主任的研究进展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主题研讨,借助群体的智慧,有效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解决研究进程中的问题。

  通过调度会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依据“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鼓励老师用科学的态度和科研的途径完善地处理好教学中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关系。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

  实施教师小课题研究“三个一”制度:结合自己研究的专题每周写一份教学后记;每月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每学期写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报告。通过金点子案例评选、教学论文评选、优秀教育论坛评选等活动调动班主任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题研究总结2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课堂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可以这样说,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识字教学的建设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是提高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的关键。 为此我于20xx年6月,撰写了“快乐识字”开题报告,制定了便于操作的课题实施方案,依照方案要求进行课题研究。

  一、采取措施

  20xx年10,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并完成了前期测评,记录了珍贵的数据,把班里孩子在入学前的识字量汇总了基本精确的数据,并且在班里进行具体操作试验。

  我们组内抓好理论学习。定期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做法经验,大量查阅、收集前期成果的相关信息,借鉴网络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调查分析。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学习、 听评课,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

  组内要求教师认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切实开展好识字教学课堂实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识字课,并围绕识字课展开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

  二、 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从效果看,是基本令人满意的。实验一定程度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1、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

  (1)、看实物,图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可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教学“柿”字时,艾全平老师先出示柿子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卡学习生字。教学“象”“虎”“牛”等动物名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速了识字速度。

  (2)、演示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则比较丰富,因而直观教学往往能提高教学效果。汉字的字形或字义与具体字物、物象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是表义文字的一大特点。如教学“拿”这个会意字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拿”字的结构,教师边做动作边作讲解:“把手合起来就会拿起东西。”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这个笔画繁多的字,而且明白了“拿”的意思就是手合起来拿。演示识字的特点是直观形象。采用此法,学生对学过的字印象会更深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简单易懂。

  (3)、借助色彩识字。

  熟字加偏旁、去偏旁和换偏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课堂上我们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跑”、“抱”时,先出示“书包”的“包”,再分别用粉笔加偏旁,组成新字“跑”、“抱”,以便更好地记忆这两字的字音。

  (4)、释义识字

  汉字是表义文字。大多数汉字都是合体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一结构特点,适时恰当地以剖析字形结构部件说明字义,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如在教学“清、情、晴、睛”等形声字时,可先让学生比较这些字的音、形差异,找出相同部件“青”字,然后辨析这几个字的声调和偏旁,最后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讲解字意。又如教学“从、众、休”等字时,教师就要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讲解,即后面跟着一个人为“从”,三人为“众”,一个人靠树上为休息的“休”字。通过对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不仅能很快读出字音,还能理解字义,运用时不会混淆字形。这种教法符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的规律,使学生经过比较、辨析、归类,掌握识字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课题研究总结3

  本学期,以人本教育和特长发展为着眼点,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干预”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充分以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为基本渠道,靠创新求实与素质教育接轨,用坚韧恒心与特长发展相约,经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落到实处。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是确保子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制度落实、测试落实、焦点落实。对学生心理情况测试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一)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和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发展。通过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例如,提高这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机会和能力,多给机会进行课堂提问,适当适时的表扬,使这些学生的心理得到有效改善。个性和心理特征有明显进步。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本学期能过轮流当文委活动,有效地锻炼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使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得到提高。此外还进行了文艺标兵的征选活动。在这些活动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三、注重子课题理论成果的形成。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特点开展一系列研究。

  单粗暴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类型的家长比例较多,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家长的情绪不佳、脾气暴躁,在子女的教育上无耐心,说服教育少,动辄谩骂、责打。有时还将自己对现实的怨气与对孩子的愤怒一起发泄到孩子的身上,采用极简单的打骂方式,强制孩子服从或改正缺点。家长的粗暴无理会使孩子变得胆小、畏惧、粗暴、撒谎、逆反。有的长期被压制而缺乏自信心、自尊心、无创造力、思维狭隘;有的则在压制中反抗,逆反心理重,他们脾气粗暴,好攻击别人,越轨行为增多。

  放任型(忽视型)。工作环境差,找不到工作,给家庭经济带来了许多困难,他们有的情绪低落无心管教孩子;有的为生活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关心、限制少,让孩子自由发展,听其自然。在学习、品德、个性发展上无起码的要求。家长忽视,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孩子自由散漫,懒惰,学习生活习惯差,不守规矩,易交上坏伙伴,沾上社会不良习气,易走上歪道。

  苛求型(期待型)。家长们目睹了知识爆炸的硝烟,经历了外出打工的艰辛,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出实际,以致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过高要求,给孩子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他们会因达不到要求而不安、厌学、焦虑、畏惧,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

  溺爱型。由于经受了许多磨难,家长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苦,便尽全力庇护孩子,做孩子的保护伞,百依百顺,事事包办代替。一些隔代抚养的孩子更受到了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他们的爱超过了有益的界限.不良的“爱”不可避免地产生自私、任性、骄横、不通情理、难解人意、不善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性,依赖思想严重,无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理智型。在困境中,家长能正确对待、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如既往地关心、教育孩子,与孩子谈心,并以自己的“困境”为契机教育孩子战胜困难、战胜挫折。这是良好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以正面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与时俱进,展望未来,扎实研究,努力开拓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新局面。

课题研究总结4

  本学期,我们学校申报的市级课题“提升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性研究”获得了批准,并于10月份在学校进行了开题仪式。自开题以来,此项工作在我校有条不紊的开展着。作为课题研究成员,本着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为目的,扎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我积极参与其,,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题理念。

  课题研究要想深入有效的实施并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参与研究的人员必须不断读书,善于学习。十月份我认真参加了学校的开题仪式,在开题仪式上,认真听取了学校请来的有经验的蒋丽华老师对我们进行的推心置腹的培训。十一月份,认真听取学校校长黄晓鸣组织我们学习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也在网上、相关的书籍上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对小学课题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2、周密准备,定课题,出方案

  十月份,我们语文课题组成员就积极酝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确定《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性》这一子课题。各年级依据学生实际确定各小组的小课题,我们一年级组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有效性》这一小课题,四个一年级的教师各从一个方面对低年级的写字教学进行研究,我主要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研究,明确了目标后,并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书,参加了第一次组员会议,整理个人资料。

  3、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疏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与语文组老师进行探讨,即围绕“提出问题交流诊断”这一流程进行话题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1、课题研究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能够顺利实施,就需要查阅大量资料,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这样研究过程就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过程,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课题研究转变了我的工作习惯。以前我教学更多的只是埋头工作,不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或者说有了教训也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课题研究下来,我开始注重把经验教训及时地进行总结反思,发现问题能及时着手寻找解决的途径,让总结与反思成为工作的一种方式。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本学期,虽然我未曾有机会在组内进行课堂的展示,但我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同时,我更认真备课,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试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随堂课。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我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更积极地开展研究,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课题研究总结5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2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一个学期的课题工作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针对上学期级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我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作出总结:

  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 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如对课文的生字新词和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全班同学都过关。对于学习的重点,如“句子的变换形式”和“修改病句”以及“多音字的理解”等容易失分的知识,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另外,对于学生马虎做作业书写潦草的现象,我要求全班学生做作业一律用钢笔书写,每周周二、周四午休让他们练写字帖。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我组织多种展示课,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确定研究主题,小组合作,制作成精美的ppt展示。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极需帮助的差生大约有五名,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设了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 单元和知识点的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 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 有了明显的增多。3、原创得意句段的展示。4、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的语文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课堂的学习中找到自信,找到学习语文的兴趣,找到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课前认真备课。

  本学期,我始终坚持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注重抓住主线、明确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把握教材的关键,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针对学生实际认真选择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如何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每一个难点的突破,精心地进行备课,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的进行。并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为顺利的实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准备。

  二、认真上课,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语文又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这一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活跃,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注重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二)培养探究习惯,发展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在课堂气氛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三)、坚持以读为主,重视朗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刻,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往往没有可能一一引导学生去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

  三、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结束小学的学业,本学期在全面减负的的背景下,我仍然坚持加强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在学生的辅导工作中,我主要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学困生,对学困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帮助。教师也在课余时间加强对学困生的个性辅导工作,注重精神上的鼓励,培养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慢慢对学习产生兴趣,不再抵制学习。并在作业的布置上体现层次性,适当降低难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首先,我认真布置课前的预习作业,如: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提出不懂得问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等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我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如:边读边思、边读边画批、边读边悟等习惯的培养;课下我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如:写读后感、积累好词好句等知识的回顾习惯。

  五、及时反思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每天对自己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认真写下本节课的教学小结。通过反思,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扶得太多,造成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能独立阅读;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更显著。本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中,班级学生在阅读短文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期末的毕业考试中我班的语文成绩除了及格率达到了100%外,而且优秀率达到了82.14%,班级平均分为88.5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

课题研究总结6

  一、会议概况

  20xx年5月5日至8日,xxx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推进暨成果展示会在我校召开,为承办本次会议,xxx州教科所、xxx县教育局、xxx县教学研究室、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沿渡河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全力以赴,加强会议承办工作的指导,我校全体教职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xxx州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的课题主持人或学术秘书、部分“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和”和“民族常识、民族文化”教育成效显著的学校代表近200人。xxx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久红、xxx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xxx县教育局局长郑远宏、xxx县沿渡河镇党委书记钱才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州教科所副所长陈泽奠、杨舜山分别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还有州教科所副所长汤吉舜、xxx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发剑。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全州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会上,我校校长庹自保、建始县民族小学副校长谭琼、建始县七里坪中学教师向莉、xxx市桂花园小学德育主任向恒举、宣恩县宝塔河小学校长扬长艳等同志,分别就湖北省民族文化课题“xxx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xxx州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十一五课题“关注关爱留守生”等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大会交流;xxx州教科所所长胡卫国、副所长陈泽奠、汤吉舜、德育研究室主任袁玉荣等同志分别就“个人课题研究”、“xxx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和关注关爱留守生课题后期研究工作以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安排”、“课题结题要求”、“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后期研究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观摩了我校10节课题研究及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展示课,参观了沿渡河中学校园,考察了沿渡河镇学校德育活动实践基地。

  二、承办工作的成功经验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筹备任务:编印了一本相册,一本校本教材,一本会务指南,七八年级各班准备了一节班会课,办了一个展厅,筹备了一台晚会,成功组织了一次大团队赴神农架考察活动。

  1、整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好口碑,改变了沿渡河中学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树立了沿渡河中学在xxx县乃至全州农村中学中的新形象,营造了良好的学校发展环境,推动了学校发展的进程。有人评价这次活动时说,这次活动将沿渡河中学的发展进程向前推进了三至五年。我们倒是更看重口碑,更看重学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俗话说:“别人说你好,不好也好,别人说你不好,好也不好”。

  2、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整个活动筹备工作中,需要我们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需要协调,如:与酒店、镇直各单位、文工团、镇内兄弟学校等的配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校园硬件建设投资近六万元。

  3、成功展示了德育课题研究班会活动课。其参与面广,教育面大,通过编制方案和具体实施,创新了活动课的基本模式,特别是在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资源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教师的出谋划策和专家的指导,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

  4、锻炼了我们的团队。通过编印会务资料、办展示厅、策划班会活动课、筹备晚会、接待与会人员、组织考察活动等,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进一步发现了人才,充分展示了师生的才艺,初步展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激情。为承办类似的`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5、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是办好这次活动的保证。xxx州教科所、xxx县教育局、xxx县教学研究室、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沿渡河镇中心学校的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指导承办工作,沿渡河镇党委政府拨专款三万元,xxx县教育局拨专款一万元,民营企业人士万红卫耗资万元为学校移置“校训石刻”石头,张剑锋无偿捐助迎宾用品和晚会舞台装饰用品,许国锋捐款一千元,镇内民营企业老板和镇直各单位主动做条幅和横幅28条。

  实践再一次证明:

  1、人心齐,泰山移;

  2、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是可以做好的;

  3、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4、小事决定大事,态度决定一切;

  5、做任何一件事,专业的人员比非专业的人员都做得好。

课题研究总结7

  一、研究主要工作

  在这三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我反复认真地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深入了解了本课题的研究思想、研究目标,逐渐地明确了研究工作重点,并于每学期制定个人的具体的研究目标和方案。同时,严格按教学计划授课,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老师商讨和解决,并随时做好记录。

  另外,我还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在这三年中,我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学的案例与评析》、《中国美术教育》等教育论著和相关报刊杂志,使自己的理念不断地转变与更新,自己也深深地感觉到受益匪浅。同时,我还注重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定时定点,每半个月参加一次课题中心组的“课题活动”,进行学习心得和成功经验的交流活,促进理论学习的消化吸收,同时作好了资料的积累。

  三年中,我们不仅相互听课、评课,还建立了课题组的教研博客和课题组成员的个人博客,资料的积累真实、丰富。

  二、研究体会与研究成果

  经过不断地研究我们发现,小学阶段的写生画教学,一般是从中、高年级才开始进行的。其目的,已经不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是以培养技法为目的。而在小学低年级,甚至从幼儿阶段开始,多以记忆画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带着画,或用临摹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物体画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之规。房子怎么画、树怎么画、花怎么画、鸟怎么画……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就会被束缚住,依赖性也变的很强,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眼睛。离开了老师,画一个新的东西,自己就不会动笔了。

  其实,我认为儿童时期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学会几种物象概念,而在于通过艺术创作,把儿童整个身心的潜能发挥出来,促进智力的发展,受到美的陶冶。比如说画花,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画,那么所画的都是老师所画的复制品。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去观察,那么他们所创造出来的画面将是多彩多姿的。在逻辑思维中,1+1等于2,是不存在任何解释的余地。然而,在美术创作中,不存在一个儿童画树、画人或进行一种设计的任何限制。儿童和成人的眼光是不同的,儿童和儿童的眼光也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有的孩子看到的是森林,而有的孩子看到的则是树。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观点上的差异是宝贵的,这些差异丰富了儿童的心智并使我们洞见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教师表达对这种差异的欣赏会对学生的自我形象的树立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在美术教学中,往往要考虑学生表现出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高度评价。试想当一个孩子发现他画的树的形状与另一个孩子画的树的形状被老师认为是同样正确时,他会有何感受呢?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视觉处在发展阶段,所看到的事物也是不断变化着的'。这时他急切地想让别人分享他的发现,并得到别人的承认。所以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很浓,作业质量也高。而到高年级却出现相反的情况。其中的原因在于,低年级儿童画得最多的是记忆画,画平时记住的印象。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对形的要求不高。高年级做画重点逐步转向写生。而惯于画记忆画的学生,却往往缺少观察能力和写生技巧,出现绘画能力断层的现象,于是产生儿童绘画的抑制期。事实上,小学低年级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写实能力,尽管开始时他们仍是受老师的影响习惯地画他们记住的印象,但他们面对实物而受到感应,所表现的画面是有了实物的特点,经过不断训练,他们早期具备的空间知觉能力得到发展,就能根据物象特征画速写,写实能力随年龄迅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减弱"抑制期",顺利进入高年级写生画阶段。所以,写生画的创作,应该从幼儿开始。

  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很浓,其作品质量很高。对于生性胆怯的儿童,在写生过程中鼓励他们大胆去表现;对于好动的儿童,写生绘画会使他变的安静些;对于粗心的儿童,写生可以培养他们的细心,坚持写生的习惯从对人性的培养上来说,可培养儿童的毅力、恒心和好奇心。从能力上来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使儿童的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同样,儿童写生画教学过程重在训练观察方法,写生的过程是儿童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研究,手、眼、脑的并用,使儿童智力得到发展。另外,儿童在美术中比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能更大程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创作。教师不必顾忌作业布置得可能太难或太限制,因为每个儿童会以自己的语言和个人的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他们能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提炼概念。因此,美术创作的过程是真正的自主活动。这些特性极大地降低了挫折感对儿童的危害。也将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概括通过直观感受,走出造型概念化的束缚,大胆取舍,这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在这个创作过程中,那些天生擅长思维、擅长情感、擅长幻想的儿童,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必须注意教学的多样性,教师应向儿童提出达到任何既定目标的选择性途径。同时,也要高度评价儿童美术表现的自发性,欣赏他们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活力和愉悦。

  儿童写生画教学应该是低年级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协调好写生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关系。对低年级写生教学,必须注意儿童的身心特点,绝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对他们只能要求尽其所能地通过观察,凭借感觉和自身独特的视觉角度,抓住事物特征、大体比例和固有色彩,允许他们的感觉方式和能力自由地去表达。

  此外,在题材选择上,要注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才能吸引他们。在许多情况中,视觉形象更容易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为语言的交流提供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予信息,也应接受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只有当学生开始明白自己的表达得到重视时,他们才会以更大的兴趣去努力学习。人的良好素质特别是创造能力,从儿童时期得到良好培养,其意义是深远的。

  通过三年的实践与研究,我认识到,儿童美术教育同专业的美术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儿童美术教育主要靠发展直观知觉,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人的一切感官,让儿童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而这其中最为恰当的方式就是写生,它是提高儿童术创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为根本的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这段时间地研究实践,我们已有了初步的成果,虽然课题即将结题,但我觉得这只是教育科研中的一个驿站,我还会将把我们的成果不断地在教学中继续实践、提炼和不断地研究、改进。

课题研究总结8

  一、语感的含义语感,是语言

  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的语言能力。它的形成和结果以及运用的过程是无意识的。这“无意识”并不排斥意识活动,而是指它的过程和结果难以用言语表述。也就是说,语感是一种不假思索、迅速准确、自然而然地直觉把握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能力。

  二、小学生语感培养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感培养能有效的将三维目标统一起来,使小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改进语文教学。语感培养能够做到这一点。语感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知识对语感培养起很大作用,语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语感的培养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形成或改变。也就是说,语感培养即不是脱离言语知识、脱离言语文本的天马行空,也不是咬住字词句不放的文字游戏,它要通过字词句通向人的心灵、精神世界,通向生活,通向社会。作为言语主体的人,可以凭借语感主动地去选择符合自己心理图式的言语内容和形式,从而与活跃于语言对象中的思想情感形成共鸣,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形成、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人文素质。对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的大量反复的感知认同,有助于一个人求真、逐善、创美。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

  1、诵读吟咏,积淀语感

  诵读吟咏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诵读吟咏是语言积累的最重要途径,从古至今,琅琅的读书声都是语文课的一大特色,是眼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朗读可以感悟文章的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也可以通过吟咏、朗读让小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咏、朗读让小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诵读能力的培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朗读、诵读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小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文学的情感的熏陶,加强美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要善于用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要重视背诵,背诵的过程是典范语言模块整体储存的过程,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沉淀了文化,提高人的语文素养,受用终生。

  2、积累语汇,夯实语感学习的基础

  语感,是借助各种言语实践活动形成的一种内化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以大量的存储为基础的。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言语材料的积累。小学生在逐渐养成主动识字习惯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增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并得以发展。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这就要求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调动小学生语感的经验性,不能把识字数量的多少当作识字教学的全部目的,也不能当作衡量一种识字方法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此过程中,小学生能否借助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将识字任务与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实事联想起来,能否借助语感的经验性来独立识字是关键。3、品析语言,架建语感学习的桥梁语感,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语感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当的语感分析,即品析语言。因此,引导小学生品析的功夫少不得。训练语感,必须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要鼓励小学生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及其蕴含的艺术魅力。一般说来,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的语感训练应着眼于以下几类词句的品析:能够表达文眼(诗眼)的语句;能表达声音、色彩、气味的词语;能表达作者感情态度的词语(多为虚词);表现力较强的动词、形容词;作品中重复出现的重点词语;白话文中使用的文言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叙事性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性语句。

  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词句方面的训练,从课文范例中寻找精彩的字、词、句、段,引导小学生比较归纳,品味揣摩,激发情感,联想想象,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感的艺术魅力。

  4、写作随笔,养成语感学习的习惯

  写作语感随笔,最大的好处是容易养成研究语言的习惯。无论是课内课外,读书讨论,养成随时写作短小的语感随笔的习惯,可以时时感受到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语言的快慰。久而久之,人的语感能力自然会增强。小学生在面临习作时,新课标要求小学生不是为了习作而习作,而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明显将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使用,所以小学生习作更应调动小学生语感的情感性与整体性。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就要去感受生活,体味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对语言文化中特有的意境、意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在吸收与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表达。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写作过程中,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思索、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语感认识又提高一步。

  四、结论

  语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对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起着塑造、监督和指导等作用,它统摄了具体言语活动的全过程,没有语感的参与,这些具体言语活动方式就无法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因此,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只有深入探讨语感的本质、语感的形成,才能有助于基础教育中语感教学走一条低耗高效之路。

课题研究总结9

  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而广泛地开展了“农村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实验活动,经过近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已初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法已失去了它的市场,一个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教风与学风正在进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时空渐趋拓宽,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学生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全面性。

  素质教育第一要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受益。

  2、主动性。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需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变被动式的吸收为主动式的探索,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探究性。

  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4 、合作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题实验的管理

  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

  在市教科院的亲自指导下,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教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管理、指导及实施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

  2、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

课题研究总结10

  双拥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校很重视此项工作,将双拥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双拥工作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工作做得尽量扎实,现将去年的双拥工作总结如下:

  一、 领导重视,是双拥工作良性开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关心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做好双拥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口,学校将此项工作与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一起部署,成立健全有力的双拥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亲自抓,教务、政教、总务、团委等部门齐心协力,负责学校此项工作有序地开展。

  二、认真组织初中新生军事训练教学,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

  军事训练是初中学生的必修内容,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学生军事训练内容和课时作了明细规定和保证,将学生军事训练纳入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中进行,并且加强军训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军训前一个月,主动与泰安武警支队联系,在部队中选拔优秀的官兵作为教学骨干,与部队共同制定学生军训方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课内与课外、训练课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参观军营,队列训练,内务整理,观看军事影片,开主题班会,联谊会,读爱国英雄人物和事迹,教唱军歌,学习军事知识等,不断丰富军训内容,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当然军事训练中也严格遵循安全制度,严防训练事故的发生。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紧紧抓住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教育的核心,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我校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爱我中华,强我国防”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进行伟大的民族精神、国防责任义务和双拥光荣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营建良好氛围,开展丰富活动,将双拥工作引向深入。

  (1)重视学科渗透,重视学科教师在国防教育方面作用,政史地语数等学科中结合国防教育素材,抓好渗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国防发展中所发挥的力量,与体育课,体育活动结合,抓好国防体育,增强学生体魄,长大保卫祖国。

  (2)重视军地情谊,加强学校和部队的密切联系,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共建建设和谐发展,在农村的老复员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读报,聊天,打扫卫生等),为他们服务并为他们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增强学生双拥参与意识,密切军民之间鱼水情谊,弘扬爱国拥军传统。

  总之,由于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活动丰富,确确实实地营造起了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今后将更加努力,在工作观念、措施、方法上始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力争今后将我校的双拥工作做得更出色、更令人满意。

课题研究总结11

  课题开题之后,我校在课题组负责人的协调下,在新课标指导下,把“学科知识生活经验知识、技能”作为起点,推进化学教学方式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机结合的研究,对以往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化学与各种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化学、化学与学科之间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改变教学行为,使全体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更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取得的成果

  1、教师的教育理念初步更新

  化学学科教学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化学教学方式的教学研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措施;也是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科教兴国,必须重视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教育方式要多样化,首先教育思想要现代化,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其次教育技术手段要现代化,要积极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

  量。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建设拥有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和科学管理的室,是中学教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达到教学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运用教育技术促进化学教学现代化和多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

  2、初步实现将教学方式与教育技术之间的整合

  课题组成员积极搜集网上已有资源,整合原有的资料,各项目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将自己的做法汇集起来,初步形成了资源库,实现了资源共享。

  课堂教学中以现代教育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注重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强调教师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教学中注重运用情景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运用常规教学媒体和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探索一套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组合实现教学优化的教学方法,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活化”现象,刺激学生视、听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教学模式。我们设计和验证的教学模式类型为:A、演示类: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1)、先演示后操作型,即教师先演示

  全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操作;(2)、边演示边操作型,即教师边演示、讲解,同时学生边动手完成操作。(3)、探究—合作学习型,即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创设模拟教学环境和条件供学生做各种实验,并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和问题讨论。B、复习、考核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反馈和知识积累。(1)、大容量强化复习型,即在考试前将内容集中演示,供学生复习、强化记忆;(2)练习、考核型,即利用计算机练习题库,随机抽取试题供学生考核和练习。

  3、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视听信息相互干扰变为行为一致,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的演示更加清晰可见,给学生更好的师范作用。只有通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可见性非常重要)学生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4、化学科教学赛课等取得初步成果

  我校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也使很多老师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孙红霞老师的论文《“乙醇”的教学情境设计》在国家级刊物《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等。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资源库收录的内容不够丰富

  课题开题后,基础年级的教师研究的力度较大,初步研究了一些主要的教学方法。高三面临升学的压力,很多老师的研究热情不高,

  仅仅提供了以前基础年级教学中的几个范例。致使课题的研究的力度受到限制,目前收到的.效果打了折扣。资源库的内容不够丰富。

  2、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力度需要加强我校多媒体设备初装,很多老师的使用不够流畅,致使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今年暑期培训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相信这次培训能够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

  3、良好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

  很多老师对演示和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不够协调,课题节奏不够紧凑,目前还没有形成初步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4、教学研究发展不平衡

  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各种教学方式掌握的熟悉度参差不齐,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此项研究工作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通过暑期的全员培训及后续培训为平台,加大对教师对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全面、业务技术精的教师队伍。明确目标,对参加课题师生进行一次现代教育理论、课题目标、方法、步骤、预期成效测试等各项教学指标的专题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参与教学的各项教学工作。结合教师继续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考核,通过实际教学检验,培养教师队伍,积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经验。

  2、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初步形成资源库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教学软件资料库。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网络资源。目前网上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多家企业也已经或正在开发教学资源库,这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校园网和服务器的建设是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基础部分,是构成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第一步,要使资源库“活”起来,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资源。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可谓重中之重。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工程,它需要更多的教师一起来参与、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资源网络的支持与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只有资源库实用、丰富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共建,并习惯于以此作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

  3、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教案,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认真选择教学媒体,针对教学重点内容创设情景。按照情景教学法五要素: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时机选准、环境适宜、手段恰当等各项标准,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教育技术优势,增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实现教学省时、高效的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生源状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总结12

  一直以来,我校着力于中学校本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并把它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来抓。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通过校本课程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按课题规划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

  1、完成校本课程由“课”转为“课程”的思想转变。在“校本课程目标、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校本课程的检测与评估、校本课程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构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自从课题立项后,组织校本课程老师完善校本的课程目标,写出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表和实用可测的学生评价体系,并按照单元整体的教学模式、分成技能、知识、阅读与欣赏和综合实践四个模块进行目标的设定。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连贯性和阶段性,细化到每个学期、每个月,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2、以行动研究推进课题研究进程课题组成人员每学期上一次研讨课,每个月上交一次课程资料包和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明确了长久目标,稳定了生源老师们的目标制定越来越长远,面实施越来越切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二、初步取得的成绩

  1、前期的资料收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学期每年、每期、每月针对课题研究计划开展的活动资料都为学校课程的.系统开发提供了依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解决了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课题立项前,有些学科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缺乏操作性;有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空泛,不具体;有的教学目标面面俱到,没有侧重点,怎么样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前期的培训,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初都制定期初目标和每节课的课堂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使课堂变得更有方向,课堂效率也提升了。3.建立了适合终身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面对以前校本课程教学评价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的问题。评价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各项活动前都有活动的设计、过程及全面的课程评价规划。制定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说每年我们都为校本课题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校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的展现形式,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急需专家的现场指导和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做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另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课题研究的落实还不够深入实际。

  2、有些过程性资料保留得不够完善、不够齐全。

  3、课题研究进展缓慢。

  4、课题研究体系还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养,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建立课题研究管理力度建立校本课程管理机制,按学科特点及教学情况分为特色课程、专业课程及兴趣课程,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总之,校本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努力探索和探究。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不懈的努力下去,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课题研究总结13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和实小英语组在徐校长的带领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本地学生的实际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增强一个和谐愉快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力求创造一个积极有效的英语学习课堂,而且《英语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充分的条件、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此出发,课题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共同钻研。

  二.研究过程

  1.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用新的教学理论武装思想

  2.首先,本学期课题组老师加强了自身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并分析了各自学校的现状,同时提出各自的做法并各自写自己的学习心得,然后进行交流,从而更深的理解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其次,以课题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让两个学校各派老师开自主学习的观摩课,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然后认真评课,评课也是围绕自主这一课题,课后开课教师要认真写教学反思,所以开课的教师和听课的教师都有了很多的收获,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例如,开展庆祝圣诞节活动:三年级的同学制作圣诞帽;四年级的同学制作圣诞卡片;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做手抄报。然后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4.课堂教学注重以英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表扬手段,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

  三.实验的成果

  1、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了一定的转变。目前,我校的英语教学基本能做到以爱的教育为主体、美的教育为根本、师生平等,互信、教学氛围民主和谐。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课题组每位老师课后有反思,课堂教学尽量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渴望运用英语与老师和家长交流。有些不爱学英语的`学生都开始乐于接受英语,会积极的参与课堂。

  四。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不够。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羞于表达,丧失了“发挥”的机会。

  2.学法指导有待加强。,英语是一门全新和陌生的课程,更应加强对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他们学习实际上仍然处于被动懵懂状态,依赖性强,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在课题研究中,各课题组还应该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涉猎更多领域的知识,并且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目前在这一方面做得远远不够,特别是理论研究的学习,摘抄多,评论感悟的少。只有大量地阅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方法,同时多交流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将实验上得有深度,有底蕴。还有就是课题组的研究不应受其他影响

  五.课题研究工作新展望

  课题研究工作将更加常态化、科学化、高效化。课题研究工作应该是自下而上的工作,应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开发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研究活动的流程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将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研究以点入手、研究课题中的细节问题,注意点面结合,将课题研究工作向纵深化开展下去。

XXX

20xx年XX月XX日

课题研究总结14

  在各级教育专家的关心帮助下,在全体课题研究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本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工具。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对终身有用”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1.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并非取决于专业知识,而是缘于知识的广度.我们所教地理学科的老师开始了艰苦的学习:请教同事,翻阅资料,交流心得,往往一个问题跑几个办公室还不能解决??光靠知识的堆砌是无法让学生信服的。为了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地理与历史,政治老师经常坐下

  来剖析知识的衔接点,理解的关键点??久而久之,自己在教的过程中,同学生一样开始成长起来。

  2、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1)树立了课题研究思想

  因为经验作用,过去的 学科知识论,重结果轻过程,教教材的一贯做法和认识,一下子无法适应读图、识图的新念。我们用教材的 过程中应围绕课标和中考考点进行,完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经过不断的学习接收指导,理论指引,再加上考试指挥棒的不断纠正,目前我们心中已基本确立了农村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方向。

  (2)学生观的 认识不断深化

  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教材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总结过去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研究目的,我 一直以为学生是知识的 容器,只有知识积累到 一定程度就会转化成能力。课题研究以来,随着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头脑中和 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能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当作一个孩子来看待,随时随刻都会把他们当作一个发展的'人来引导。

  (3)课堂教学方式的显著变化

  基于课程观、学习观、研究观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一言堂已不存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灵活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读图、用图、绘图,

  学会争论,在说与争论中抓住矛盾体,学会分析比较,进而生成新的知识,并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如何做人。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地理新课内容主要集中在七、八年级,要在短短的二年内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难度有点大,再加上没有相应配套教辅,如地图,学生的认图、读图分析能、尤其是学生的空间概念、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现象的能力相对薄弱,但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比较好。

  所以,我们地理课题研究组的两位老师千方百计的自设课件和收集资料去为上课有图文资料做准备。开始教学之后,尤其是在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提高,一问哪科难学,学生总是异口同声:地理。但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学习之后,学生基本上都具备了读图、分析、绘图等基本能力及技能,但学科综合能力较差,空间能力无法迁移。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题刚开始时,由于心理重视、领导关心课题研究,“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确确实实改变了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课堂教学过程结果同样重视多种评价方法检测学生的读图、识图、绘图能力。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这种意识也逐渐渗透到教学中,但社会关注“成绩”,尤其是学校及领导对课题研究重心的转移,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价都大有滑坡的趋势,使教师不得不让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服务。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学中存在的矛盾、问题越来越多,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相继深入展开。由于地理读图、识图、绘图具有实践性,特别强调学生的亲身经验、动手动脑,但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就成了一个难点。为此我们课题组的地理教师认真阅读有关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教材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总结过去指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的经验教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指导学生的方法、技巧为重点,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设施、条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目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读图、识图、绘图的技巧,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淡,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还有待改进完善。

  以上是课题组所做工作的简述研究设想,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收获多多,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也在不断凸现,困惑也 在不断增多。我们虽尽力而为之,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分析报告指导和批评。

课题研究总结15

  去年申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在校领导的带领和关心下,在教师们的大力配合下,经过一次次的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取得了一些收获。这一研究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我们工作虽然紧张,但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很忙碌,但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现将我们的工作进展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研究情况及进展

  1、理论引领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直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这一学期,我们做了专门充分的理论学习。每位教师通过对有效性教学的思考,确立自己研究重点和方向,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上网、看书学习,这一习惯从课题实验伊始一直延续至今,同时,每月开展研讨活动。大家就所看到的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我们课题组的教师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各种教研教改活动。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边教学边反思。

  一开学就组织教师学习,明确本学期实验重点、要求和进程,教师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研究计划,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来开展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边教学边反思。并及时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实验论文,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我们的收获:

  首先就关于提问方面的收获来谈一谈。古人曾经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增强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优化。具体而言,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㈠提高设问技能。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这包括:

  (1)问题数量要求少而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难度控制要求适度合理。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非字面上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级别的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

  (3)问题切入点要切中要害。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具体数学知识的性质和特点,结合课型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数学新知教学,要围绕数学要点设计问题;数学实验(动手操作)要从实验原理、方法、结论推导设计问题;复习教学,要从知识的规律性、易混淆的数学知识点设计问题;习题讲评,要从思想方法、解题规律入手设计问题,等等。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数学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数学思考。

  ㈡提高发问技能。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把握发问时机。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发问。一般情况下,要关注两方面: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即为发问的时机;二发问时机应和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吻合。如教学达到教材的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深奥处、精华处、转折创新处时,即为发问的.时机。②选择发问句式。

  一般说来,判断型、叙述型发问句式常用于增加师生活动,检查学习效果,运用得当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诊断型发问句式常用于诊断思维障碍,疏通思维渠道,建立情感认同。述理型、发散型、求异型发问句式则多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从这几种问句的实际使用效果来看,教师发问时应尽量减少判断型、叙述型句式,尽可能增大述理型、发散型、求异型发问句式的比例。如教师教学应该经常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你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如果按照你的想法,结果会怎样?这位同学的想法对吗?为什么?错在哪儿?

  ③确定答问对象。这是检查和评定学生问题思考结果的先置环节。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数学教师常常先指定学生再发问,或按照一定的次序(按照座位)发问的情形。这样的做法,虽然省事,却产生了明显的弊端:这将使答问对象固定,使得大部分学生不去注意思考教师的问题。所以教师在确定答问对象时应遵循普遍性原则,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同时确定答问对象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遵循量力性原则,对数学学习的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分别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其回答,促使他们通过回答问题产生成功的快感,激发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存在问题

  1、研究范围过于宽广,实际研究操作难度很大,达不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2、如何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

  我们课题组在领导的关怀、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一些收获,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后,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的探索还将继续深入下去,争取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成熟。

【课题研究总结】相关文章:

学校课题研究总结11-25

小课题研究总结03-12

个人课题研究总结12-30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01-17

英语课题研究总结04-11

科研课题研究总结01-18

课题研究计划08-12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10-30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