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

时间:2023-01-11 12:30:21 赏析 我要投稿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合集12篇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1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注释: 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地近京城而又山林幽静。翠微:青翠的山坡。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机:世俗的心机。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只写一次很平常的作客经过,但写出了很淳朴的感情。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斛斯山人想来是一位隐士,同时是李白的好朋友。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2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释:

  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地近京城而又山林幽静。

  翠微:青翠的'山坡。

  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机:世俗的心机。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只写一次很平常的作客经过,但写出了很淳朴的感情。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斛斯山人想来是一位隐士,同时是李白的好朋友。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3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

  ⑴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过:拜访。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指灰白色的山路。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⑺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挥:举杯。

  ⑼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⑽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⑾陶然:欢乐的样子。机:世俗的心机。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韵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

  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

  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

  茫茫小路上,横卧青翠坡。

  路上遇山人,邀去他草堂,

  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

  一条小幽径,入繁茂竹林,

  枝丫的萝蔓,拂我的衣裳。

  欢声笑语时,主留我住宿,

  摆设的美酒,把盏话蚕桑。

  长歌吟唱的,风松的乐章,

  歌罢夜阑后,汉稀星闪亮。

  我醉得糊涂,你乐得癫狂,

  同欢乐陶醉,把世俗遗忘。

  【评析】

  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4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作品赏析

  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二入长安时期。

  李白一入长安,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在长安一年,却没人赏识他,没人提携他。饱尝了人情世态的冷暖后,他愤然离开了长安。十年之后的第二次入长安,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回是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入京的。当时李白正在吴越一带漫游,听到玄宗的诏令,十分高兴,他“仰天大笑出门去”,告别子女,于这一年秋天到了长安。玄宗一见李白天姿英朗,非常高兴,下车步行迎接,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并让他作翰林院待诏。唐玄宗非常赏识李白的才华,似乎玄宗召李白入京,是要请他干一番事业了。事实并非如此。所谓“翰林待诏”,不过是以文学词章而备顾问的侍从,一个皇帝的高级清客而已。不过,初到长安的李白尚没有料到这个,他以为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来了,对各方面颇受优待的日子相当满意。他曾秉笔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他曾陪同皇帝圣驾去华清温泉宫;他曾出入宫廷,为唐玄宗及其宠妃杨玉环写宫中行乐词。

  当然,待诏翰林初期的李白,并非真的成了专门奉承别人的庸俗角色,成天周旋于王侯贵族之间的宫廷文人。他原是嗜酒如命的,因而常与长安名士贺知章等人饮酒欢谑,有时竟醉倒在长安街头,被人称为“饮中八仙”;他原是任情适性,喜好大自然的,少不了常常留连于山水之间。另外,待诏翰林的生活也并非一味地春风得意,很快地,就有人借故中伤他,说起他的坏话来了。这些坏话传到李白耳朵里,也使他隐隐感到烦恼。《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就是诗人待诏翰林初期生活和思想的一个侧面的反映。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5

  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前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全用赋体写成,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注释」

  ⑴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过:拜访。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⑵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⑶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⑷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⑸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⑹荆扉:柴门,以荆棘编制。

  ⑺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⑻挥:举杯。

  ⑼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⑽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⑾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机巧之心。

  「翻译」

  傍晚时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路跟着我归来。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与斛斯山人携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来打开柴门。走进绿竹掩映的幽静小路,青萝的枝叶时时拂着我们的衣裳。欢言笑谈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畅饮着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松风曲,歌罢银河的星星已经稀少。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赏析」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

  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6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解】:

  1、翠微:青翠的山坡。

  2、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3、机:世俗的心机。

  【韵译】:

  从碧山下来,暮色正苍茫,伴随我回归,是皓月寒光。我不时回头,把来路顾盼:茫茫小路,横卧青翠坡上。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儿们闻声,把荆门开放。一条幽径,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萝蔓,轻拂我的衣裳。欢声笑语,主人留我住宿,摆设美酒,把盏共话蚕桑。长歌吟唱,风入松的乐章,歌罢夜阑,河汉稀星闪亮。我醉得胡涂,你乐得癫狂,欢乐陶醉,同把世俗遗忘。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 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7

  【诗词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诗解释】

  傍晚时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路跟着我归来。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与斛斯山人携手到他的田家,孩童出来打开柴门。走进绿竹掩映的幽静小路,青萝的枝叶时时拂着我们的衣裳。欢言笑谈中得到了真正放松休息,畅饮着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松风曲,歌罢银河的星星已经稀少。我喝醉了但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得忘了人间的奸诈心机。

  【词语解释】

  碧山:指终南山。

  下:下山。

  却顾:回头望。

  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暮色苍茫。

  翠微:青翠的山坡。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诗词赏析】

  李白作这首田园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隐士。本诗以诗人的活动为中心,以田家饮酒为题材。从「山月随人归」开始,遇斛斯山人而至其家,直至畅饮美酒,放声高歌,忘却人间

  的名利,淡泊而恬远。诗人极具渲染之势,既写了山色的青翠,又写了豪饮的畅怀,表达了诗人遇知己的欢乐喜悦。 全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采飞扬,颇有清俊之味。

  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吗?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显然也

  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显然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8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

  1、碧山:指终南山。

  2、却顾:回头看。所来径:来时走过的路。

  3、苍苍:指苍茫暮色。横:有笼罩意。翠微:指翠绿的'山岭。

  4、田家:即斛斯山人家。

  5、荆扉:柴门。

  6、径:一作“楥(yuán)”,栏,篱笆,不与前“所来径”犯复,似较胜。

  7、青萝:即女萝,又名松萝,呈丝状,常自树间悬垂,故曰“拂行衣”。

  8、憩(qì):休息。

  9、挥:振去余酒,此指举杯畅饮。

  10、“长歌”句:谓歌声与松风交响。一说松风指乐府古琴曲《风入松》。

  11、河:银河。银河星稀,表示夜已深。

  12、陶然:欢乐貌。忘机:忘记机巧功利之心,指一种淡泊名利、忘掉尘俗的心境。

  赏析:

  王夫之评此诗:“清旷中无英气,不可效陶。以此作视孟浩然,真山人诗尔。”(《唐诗评选》卷二)诚然,这首诗质朴自然,冲淡清新,风格近似陶渊明。李曰“山月随人归”,陶曰“带月荷锄归”;李曰“美酒聊共挥”,陶曰“饮酒斟酌之”;李曰“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陶曰“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李曰“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陶曰“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何其相似乃尔!但细细读来,李与陶又不完全相同,平和中稍露飘逸,恬淡中不乏清俊,这大概就是王夫之所说的“英气”吧!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9

  原文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释

  (1)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

  (2)过:拜访。

  (3)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4)碧山:指终南山。

  (5)下:下山。

  (6)却顾:回头望。

  (7)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8)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

  (9)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10)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

  (11)及:到。

  (12)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13)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14)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

  (15)行衣:行人的衣服。

  (16)挥:举杯。

  (17)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18)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

  (19)河星:一作“星河”。

  (20)陶然:欢乐的样子。

  (21)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22)机:世俗的心机。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二入长安时期。

  赏析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从《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10

  【诗句】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出处】 唐·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鉴赏】 黄昏的时候,我从青翠的山上走下来; 山上的月亮一路伴随着我回家。这两句诗描写作者在暮色中独自走下碧山,一路上明月相伴,孤寂中自有一份凄清、诗意的美。

  【原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翻译】

  傍晚从碧山下来,山月在身后紧紧相随。

  回头看刚才走的道路,横卧的青山一片苍翠。

  我们携手来到田家,孩子们把柴门打开。

  绿竹长入幽僻径,青萝触拂行人衣

  我们为得到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而高兴,有美酒聊且同饮。

  长歌一曲松风和鸣,歌声停时但见银河之中众星稀。

  我已经醉了,你也十分欢乐,大家心旷神怡忘掉了一切。

  【赏析】

  终南山东起蓝田,西至郿县,绵亘八百余里,主峰在长安之南,唐时士人多隐居于此。李白第一次上长安,终南山是不会不去的。诗中记的这次出游,应是由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陪同,当夜即宿其家。

  李白诗中常言“碧山”,说者每苦不知确指,“碧山”可泛称青山,亦可专指,例如此诗即指终南山。游览竟日,薄暮下山时,兴致尚未全消,这时月亮已升上天空,陪伴着诗人同行,恰如儿歌所唱的:“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手拉手”,在自然景物中,此最有人情味者。诗人写着“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心中就有一种亲近自然的况味。到达目的地,松一口气,回看向来经过的山路,已笼罩在一片暮霭中,使人感到妙不可言。此时此刻,最叫人依恋呢。

  说斛斯先生与诗人同行,是从“归”和“相携”等措词上玩味出的。到达斛斯之家时,须穿过幽竹掩映,青萝披拂的曲曲弯弯的小路,“苔滑犹须轻着步,竹深还要小低头”,很平常,很有趣。而来开门迎客的,是斛斯家的小朋友。儿童有天然好客的倾向,今俗谓之“人来疯”,他们怕是早就盼着李伯伯的`到来,才争着开门的。在斛斯家作客,真是得其所哉呀!主人道:“快上酒上菜,我们的客人早饿了呢”,于是就饮酒,就吃菜。“美酒聊共挥”,“聊”字见随便,而“挥”字更潇洒。这是“挥霍”的“挥”,“挥金如土”的“挥”。一口一口地呷酒不可叫“挥”,非“一杯一杯复一杯”、“会须一饮三百杯”不可叫“挥”。“酒酣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就为朋友歌一曲吧,如果没有琴,就请山头的松风伴奏也成。“酒逢知己饮,诗对会人吟”,李白“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之谓也。边喝边唱,不觉斗转星移,不知东方将白。王维对裴迪赠诗道“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李白对斛斯山人则道“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忘机”本道家术语,谓心地淡泊,与世无争。

  写眼前景,说家常话,其冲淡与平易不亚于孟浩然诗。冲淡不是清淡,不是淡乎寡味。有味如果汁、如牛奶,才可冲淡。冲淡固然要清水,然仅有清水可以谓之冲淡者乎?此诗所以其淡如水,其味弥长也。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11

  【诗句】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出处】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译注】

  回头看看来时的小路,只见苍茫暮色笼罩着青翠的山林。却顾:回头看。苍苍:暮色苍茫或指山林苍翠。横:有充塞、笼罩之意。翠微:青翠的山峰。

  【用法例释】

  用以形容山林暮色苍苍或一片青绿。[例]走在“十八盘”的山林间,……忽然想起李白的诗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由此对这山林公园的翠,又深了一层感受。(周沙尘《丹黄朱翠话香山》)

  【原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赏析】

  此诗约作于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从诗题和所写内容看,诗人是在游完终南山(在长安南)之后,过访一位姓斛斯的隐者并与他月夜欢饮的。起句“暮”、“下”二字,点时兼写行踪。以下三句或进一步作补充说明,或描摹暮山景色,从而以生动传神之笔渲染出安逸、宁静、苍茫的气氛。再下四句承接上文,继写山下田园情景。“相携及田家”,说明诗人与斛斯山人路遇同归,从“相携”不难看出二人情谊之好;“童稚开荆扉”,幽雅之中杂以欢快气息,充满牧歌般的情调。一个“荆扉”,便已先令人产生了与烦扰的市朝绝不相类的古朴、静谧之感,何况“绿竹入幽径”,更何况“青萝拂行衣”呢?绿竹、青萝本具清雅、幽深的特点,再加上融融的月色和曲折深远的小径,便愈发使人觉其恬静、安逸了。这里,简笔勾勒妙景,无一费词,即深深传出诗人无比羡慕、喜爱的心情。最后六句写畅饮欢歌之乐。“欢言”,见出主客二人情投意合;“共挥”,表明酒逢知己,相对痛饮。两句诗向上回应“相携”,向下遥启末句,使全诗一线贯穿,浑然而不可分。相对欢言、共挥美酒之馀,复继之以“长歌”,以歌助酒,以酒佐歌,直唱到天河星稀的时分,则时间之久,饮酒之多,情感之浓都已在不言之中。“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这是痛饮长歌后的情景,主客双方陶然欲醉,忘却了尘世间的'一切机巧之心,精神达到了极度纯朴的境界。诗以此作结,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以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尽力把情感隐寓在画面之中,然而即使如此,相比起陶渊明的田园诗,还是更多一些雄快之气;相比起王维的田园诗,也更多一种活泼的生机,这大概便是李白田园诗的独特之处了吧!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12

  【诗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出处】 唐·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译注】

  长歌一曲松风和鸣,歌声停时但见银河之中众星稀。

  【原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赏析】

  唐李白的五言古诗。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作。斛斯,可能是斛斯融,时居终南山下,李白下终南山夜宿其居处,他设酒席款待。全诗如下: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诗中描绘了终南山下月夜的'美景,也写了作者与主人共进美酒的欢乐。美景与美酒,相映成趣。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相关文章: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12-27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及赏析03-05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及赏析07-22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12篇01-09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12篇)01-10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赏析(汇编12篇)01-12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原文及赏析08-18

一斛珠·晓妆初过原文及赏析10-17

终南山原文及赏析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