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2-12-27 12:36:3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板书设计:热在固体中主要是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热的。

  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后记:学生自己制作温度计有一定的困难。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教学目标

  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的使用

  教学准备:铜球、塑料球、一个铜球和塑料球刚好穿过的铁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动画,引发思考

  教师播放动画:烈日炎炎,一男生起着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忽然听到“嘭”的一声,回头一看,车胎爆了。出示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学生思考,猜测自行车胎爆裂的原因,师板书课题——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本,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自由发言,师板书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自行车胎爆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气体受热或遇冷会怎么样变化?固体受热或遇冷会怎么样变化?喷泉实验是怎么做的?……)

  2.教师总结,揭示课题

  师总结: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看来同学们离科学家越来越近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吧!

  二、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刚才好几位同学都提到了自行车胎爆裂是因为气体能热胀冷缩,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或从资料书上查阅到的.信息。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你们的猜想呢?

  (各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2.全班交流各种实验方案

  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设计方案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小组汇报实验设计方案)

  看来同学们的课前查阅了很多资料,找到了这么多好的方法。有些方法老师也不是很了解,你们真是老师的骄傲啊!善于查找资料,发现问题,这也是作为一名科学家应该具备的,恭喜你们,又朝科学家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师竖起拇指对学生给予肯定)

  3.各小组进行实验验证

  下面各小组根据你们的实验方案,来领取你们需要的实验器材。

  (各组组长上台领取实验器材)

  在同学们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几点问题:

  (出示温馨提示)

  A小组内分工合作,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B把你们的发现填写在课本上。

  C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D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实验是否达到了你希望的结果?

  (不同方案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得出结论,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行车胎爆裂是因为车胎内气体膨胀引起的。所以夏天我们在自行车打气的时候,不要打得太满。汽车轮胎夏天一般都建议充氮气,因为氮气化学性能稳定,不容易膨胀,能大大降低爆胎的风险。

  三、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气体跟液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并不明显,所以很多学生会猜测固体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器材,设计方案验证

  老师这儿有一套实验器材,是专门验证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器材。

  (师展示主要器材:铜球、塑料球、一个铜球和塑料球刚好穿过的铁圈)

  如果让你来设计实验,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你还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设计方案。

  (小组汇报)

  同学们说得不错。我们可以对铜球和塑料球加热,再看看他们是否能穿过铁圈,如果不能穿过,就能说明固体有热胀的性质,再把两个小球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如果两个小球能穿过铁圈,说明他们有冷缩的性质。

  3.学生分组实验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熄灭酒精灯的时候,直接用酒精灯的盖盖上即可。再用酒精灯加热时,我们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物体加热,对塑料小球的加热时要防止烫伤。另外记得把你的发现填写到课本上。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和塑料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圈了。说明铜和塑料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其他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通过刚才几个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小小的科学家了。那是不是所有的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像木块、橡胶等其他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老师相信各位小科学家们,一定能通过设计出好的实验方案。

  (各组选择1—2种固体,设计实验验证它们热胀冷缩的性质)

  同学们真不愧是一位位小小科学家,想到了这么多方法。哪个小组能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和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汇报方案和实验现象、结论)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现在我们知道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认为应该怎样说呢?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四、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只要你仔细看、用心想,大胆做就能解开他们的奥妙。

  (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图片一:一个憋了的乒乓球,如何让它回复原样?

  图片二:商店里卖的瓶装啤酒或酱油,为什么不装满?

  图片三:铁轨之间留有缝隙。

  图片四:水泥路面上留有缝隙。

  图片五:夏天架得较松的电线。

  (生思考选择问题回答,解释其中道理)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热胀冷缩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自由发言)

  五、拓展延伸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的同学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小科学了,有的同学离小科学家的标准越来越近了。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收获不少,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自由发言)

  刚开始上课时很多同学对喷泉实验特别感兴趣,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现在你能自己做这个实验了吗?课后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喷泉实验的方案,把你的设计展示给你的家人,让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的成果。

  最后,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认真地努力过了,就没有任何遗憾。

  我们坚信:科学,我能行!

  板书设计: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教学后记:本课内容学生掌握的较好。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讨论蚕一生的变化;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难点: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二、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交流会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刚刚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在成长中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3)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4)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6)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概念。(7)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三)、综合小结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

  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

  教学后记: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2)学生质疑。

  (3)讨论。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点:

  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三、教学难点:

  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四、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①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②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③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1 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视频。想不想听呀?准备好了吗?

  歌曲好不好听?老爷爷和小女孩他们在干嘛呢?对,在唱歌,跳舞,可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框架,如果光靠骨骼这个骷髅架子,老爷爷和小女孩能跳舞吗?他们能唱歌吗?还需要什么的参与?

  2、讲述:对,就是肌肉,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肌肉这个内容。(揭示课题:肌肉)

  3.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输空。 《肌肉》老师写完了,你们写好了吗?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老师决定给各个小组呢分别加5分,希望接下来的课程同学们还能保持这样的精气神儿,好不好?

  4.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学习目标。一,我能1、2.老师给同学们设置了两个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两个学习目标来展开学习。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思考一个问题:人体哪些地方有肌肉?可以小组交流讨论,也可以个人独立思考。时间是两分钟。

  2、时间到,

  3、人体哪些地方有肌肉?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呢? 学生 回答问题,谈话,同学们,除了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地方有肌肉外,那其他地方就没有了吗?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的答案全部整合成一个词呢?通过刚才看的视频,我们知道肌肉和运动有关,也就是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就比较多,而我们人体全身都会运动,所以我们全身各处都布满了肌肉。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这幅人体肌肉图,看看人体的肌肉是如何分布在人体身上的?是一小块一小块还是一整块的像一张人皮一样挂在人体骨骼上?(一小块一小块)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肌肉是一块一块的,那到底人体有多少块肌肉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这两句话,我们的身体1、2.

  5、小结:我们的身体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6、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人体5块比较大的肌肉。第一块是胸大肌……….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上指出胸大肌的`位置。

  7.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回顾我们刚才一起认识的五块肌肉,然后能在自己身上准确这五块肌肉的位置。时间到,同学们都找准位置了吗?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想请两个同学上来为大家展示一下,看能不能准确的找准这五块肌肉的位置,娜两个同学想来展示一下,举手示意。分别给这两个小组加2分,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游戏呢如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课后自由组合来玩,好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人体肌肉图,从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你们听课非常认真,也非常仔细,所以我也不吝啬,决定给各个小组分别加5分。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既然人体全身都是肌肉,那肌肉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做。

  右手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做曲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有什么变化?然后将手臂伸平,做伸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又有什么变化?

  3、请小组交流讨论,预测一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活动记录卡,时间5分钟。

  活动记录卡填好了吗?你们的预测是什么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预测结果。同学们都非常棒,你们的结果和老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结果正不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看曲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是怎样的。是不是刚好和我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对,是一致的,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而且肌肉变短,变硬,肱三头肌舒张,肌肉变软变长。那你们再看一下伸

  臂时,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跟我们预测的结果还一致吗?对,很好,还是一致的。跟曲臂刚好相反,此时肱二头肌的肌肉变长变软,肱三头肌的肌肉却变短变硬。你们再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不是刚好附着在同一块骨头上?当曲臂时,他们的变化是相反的,同样,伸臂时,他们的变化还是相反的,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刚好是附着在骨头上的一对肌肉,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舒张)。收缩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这句话。我起头,附着在1、2,同学们读的非常棒。

  但是如果肌肉连接的是两块骨头,他们的工作形式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当曲臂时,这两块骨头有什么变化?请同学起来回答(靠拢)对,如果肌肉连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从而牵动骨骼运动。这就说明肌肉有帮助运动的功能。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8、同学们,每天晚上我们都需要睡觉,但是睡着后我们的肌肉是不是就不运动了?(不是)对,现在你们闭上眼睛,假设在睡觉,你们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脏,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你们的肚子,有没有感觉到肠胃在动?再摸一摸你们的鼻孔那里,是不是感觉到鼻孔周围的肌肉在动。所以,不运动时,负责心脏、肺、肠、胃、血管以及呼吸的肌肉仍在运动。

  四、课堂测评

  谈话: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看同学们这堂课学得如何?

  五、总结评学。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能给我们说一下。说的很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某某小组最棒,不过其他小组也很优秀,希望下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步,好不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

  (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

  (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

  (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7 动物的卵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2、观察动物的卵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 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观察的过程。

  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

  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准备:

  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

  2、显微镜2台。

  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或挂图。

  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结不成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 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研讨。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

  (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 (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

  3、思考:

  (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待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

  三、作业:

  我来做一朵“油菜花”,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

  板书设计:

  2.3 花、果实和种子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9

  课程标准: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

  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

  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运动和摆动。

  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探究能力:

  层次 1:不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 2: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3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目的

  集中话题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儿童认知的特点、水平出发,从儿童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探索和调查

  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钢尺、橡皮筋、纸风车、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

  2.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3.教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板书:木块 → 移动 →纸风车 → 转动钢尺、橡皮筋 → 振动单摆 → 摆动

  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尝试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对实验条件的精密控制。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解释。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喜欢观察实验现象,喜欢亲自动手实验并思考,但他还不会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这是本课立体解决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光的折射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提出有关光的折射问题。

  课前准备:玻璃杯,水槽,鱼缸,烧杯,硬币,筷子,激光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一、欣赏图片,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光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神奇的自然景观,好吗?师边出示投影边介绍:在茫茫无际的荒漠中,一队人马在长途跋涉,突然,前方出现了一匹非常高大的骆驼,骆驼上还做着一个美丽的新疆小姑娘,不远处,还隐隐约约出现了一座城堡。再来看第二副。师陆续播放,不只是在沙漠中,有时在平静的海面、湖面、草原、城市上空等地方,偶尔也会出现这种神奇的.幻景。大家知道这种自然奇观是什么吗?

  生:应该是海市蜃楼。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了解概念。

  1、筷子折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小组长操作,组员观察)。

  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板书课题:筷子折了

  师:筷子是真的折了吗?拿出来看看。

  师:所以,我要在折字上打“引号”。为什么筷子在空气中是直的,一旦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看上去就像是折了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能大胆的猜想一下吗?你觉得可能与什么有关?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底谁说的更科学更准确?让我们再一起来做个科学实验,或许能从中发现什么。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一起合作,为大家做个示范?

  师出示实验器材:激光灯、厚玻璃板、纸屏。并强调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师操作实验,生观察现象。

  师:你看到什么现象?

  师:为什么会这样?谁来试着解释一下?机会难得,积极参与,说得不好没关系。

  师板书:光、空气、玻璃。通过刚才这个观察实验,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哪几种物质?光走的路线怎样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同学们设计的这些实验,都呈现了一种同现象,我们再联系刚才的两个实验,其中空气、水、玻璃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物质?生:透明物质。师板书:一种透明物质——另一种透明物质。所以说,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从而给我们的眼睛造成了一种假象。

  师:你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吗?

  、现在,我们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你能再来解释刚才第一个实验中筷子为什么折了吗?

  你能再举几个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有一个小男孩在河边玩,他看到河水又清又浅,于是他想到河里捉鱼,行吗?为什么?

  师:为什么看上去浅实际深呢?

  看来,光的折射现象随处可见,关键是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光的折射现象不仅会使我们的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自然奇观。比如,开课时我们欣赏的海市蜃楼,下面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种罕见的自然奇观。(师播放投影)除了海市蜃楼,还有一些由光的折射产生的自然幻景,如云海佛光、三日同辉,一起欣赏一下。

  生:筷子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筷子变粗了

  生:不是真折,是看上去像折了一样。

  生:光点偏了。

  生自由发言:光在传播过程中,通过空气再透过玻璃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所以看上去光点偏了。

  生交流完毕,师生共同总结:在这个实验中,光在传播过程中,从空气透过玻璃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现象。

  生发言,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平时我们看树叶的叶脉看不清楚,但是如果树叶上有水珠,透过水珠看叶脉就非常清楚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举例说明,如:鱼变大了等,并解释现象。

  生:危险,因为河水看上去很浅,其实很深。

  生:光在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欣赏图片,解释现象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但是关于光的折射现象还有很复杂很深奥的秘密有待于我们去探究和发现,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

  什么是光的折射?

  光从一个透明物体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式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终于了解到了筷子为什么放在水里之后就折了,站在河边看到的水比实际要浅些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认识不够深刻。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1

  科学概念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

  过程与方法

  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进行透明度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能描述有着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

  师:上节课我们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以及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

  2、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来研究矿物透明度和光泽及描述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

  (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

  A、出示(三种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

  思考:这几种纸的透光情况一样吗?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又如何来描述这些纸的透明情况?

  B、学生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

  C、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

  D、交流汇报

  (2)学习迁移,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表中。

  提示: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

  A、交流反馈

  B、师小结

  (3)观察矿物的光泽

  师:光泽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

  师:你见过哪些物体有光泽?

  (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个画框有光泽)

  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

  A、学生动手排列

  B、交流反馈

  C、观察云母、石英的光泽,看看云母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石英的光泽跟哪个物体的.光泽相似?

  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泽(生:云母的光泽最像玻璃的光泽;石英的光泽有点像蜡烛;石英的光泽也有点像玻璃瓶的光泽;云母也有点像金属的光泽)

  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像这个,像那个,其实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的一种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对了,当我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考。

  2、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

  (1)投影图片: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

  (2)学生观察形状,并小组内描述。

  (3)交流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

  三、课外延伸

  1、阅读单元资料库《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2、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2

  科学概念

  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并综合所学方法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鉴别身边的矿物,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发展对探究矿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

  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教学准备: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边的矿物吧?

  二、探究过程

  1、它们是什么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A、说一说,你学习了哪些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方法?

  B、学生交流汇报。(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等方法。)

  C、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生:放大镜、小刀……)

  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A、猜测:打开盒子,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B、学生猜测

  C、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

  D、学生发表意见:借助工具观察;查找资料识别;收集矿物的特征等。

  E、投影图片,师介绍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

  F、运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研究矿物。

  G、交流汇报

  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

  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

  小组活动:互相描述,评一评。

  ③为矿物做份“简历”。

  2、确定“身份”

  ①阅读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

  ②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矿物。说说我们是根据它们的哪些性质做出判断的?

  ③交流反馈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

  4、举例说一说

  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外延伸

  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挖土壤;

  分组材料: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只昆虫盒、一只方形盘、一张报纸、一张记录表、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讲述:看来,大家对土壤了解得还真不少啊!老师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研究了土壤以后,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好,那就送给大家吧!

  4、学生欣赏小诗:

  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

  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却很大,很大;

  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

  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

  ……

  世界上亿万个生命,

  在他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5、师解“土”字。“土”字这里有两横,这表示土壤是一层一层的,植物把根这样深深地扎进肥沃的表层土里,吸收里面的养分。

  二、猜想假设

  1、学生猜想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的好方法呀!

  三、制定方案

  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小组商量一下。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证明你的猜想。

  四、实施方案

  A、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如发现有活的东西,请小心地放入昆虫盒内,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其它东西可以放在方形盘里。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并作好记录!每一小组要把你们从土壤发现的属于同一类的物体名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

  ⑤、学生观察土壤。

  五、展示交流

  ①、请一组派一个代表来交流。(在学生开始交流前,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尊重别人。对于第一个上来交流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把学生带上来的记录表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汇报结束后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植物)

  这些物体为什么又要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动物)

  这些物体又是属于哪一类的?(板书:动、植物遗留物)

  还有这些呢?(板书:杂物)

  ②、还有哪一组也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发现呢?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分成这样四块呢?

  ③、请没有汇报的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

  对上来交流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因为新的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时机应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适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是必要的。

  ④、讲述:大家观察得非常投入,从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在这些东西中,哪些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呢?是呀,土壤本来就是小动物们和植物们的家嘛。

  ⑤、讲述:在土壤里,有本来就居住在里面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外来的东西,是哪些东西呢?它们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也把杂物叫做垃圾。我们抛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们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太多了,会怎样呢?

  ⑥、讲述:是呀,如果我们乱抛弃废物的话,土壤妈妈还会生病的呢?为了使土壤妈妈的身体能够健康,我们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⑦、总结:大家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的,而且会越来越美丽的,这样,我们就能和小动物们、植物们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六、拓展创新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堂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开心。今天,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题呢?

  2、总结:现在大家的头脑里又产生了许多小问号,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且对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非常关心。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事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外,你们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两个小问题,行吗?

  板书:植物、动物土壤、动、植物遗留物、杂物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土壤不是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空气、水、沙、黏土、无机盐、腐殖质等成分构成。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接力。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

  剪刀、硬卡纸、胶水、人体骨骼模型或者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准备实验用的器材、收集有关骨骼方面的知识。

  二、展示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二)引导学生探索人体的骨骼结构

  1、活动:每人用力摸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2、交流: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四肢。你摸出了几块骨头?

  3、比较:与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分布图比较一下。

  4、手是我们身体最灵巧的部分,刚才大家说我们的手是由多少(找学生回答)块骨构成?现在让我们来看手的X光照片,数一下共有多少块骨?

  5、学生汇报交流。

  6、师:手骨共有27块,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就叫做骨骼。

  7、观察骨骼模型。

  (1)头骨是什么样的?

  (2)躯干骨包括哪些骨?胸骨、肋骨、脊柱分别是什么样的?

  (3)手臂骨包括哪些骨?大腿骨的几块大骨分别是什么样的?

  8、游戏——看谁说得快。

  (1)老师指骨骼模型,学生说骨的名称;

  (2)学生对照骨骼模型,摸摸自己骨骼的各个部分。

  (3)老师说出骨的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

  9、活动:把活动上的人体骨骼贴在硬红色板上,剪下来,拼成一副完整的人体骨骼。

  (三)观察骨的结构

  1、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骨头是什么吗?

  2、说明:我们现在不能把自己剖开来看自己的骨头,更不能把自己的骨头敲开进行观察。那怎么办?

  3、活动:分组观察动物的骨头,要求看它是什么样子的,用图画或语言记录下来。

  4、学生汇报,交流。

  5、讲解;和其他动物骨头一样,人的骨头也是又硬又结实,它既不是实心的也不是无生命的,骨骼可能生长;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四)了解人体骨骼的作用

  1、观察图片,小组讨论: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2、学生汇报,交流。

  3、(出示人站立图)谈话: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骨骼)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什么作用?(板书:支撑)

  4、(出示颅腔,胸廓图)讲述:头骨里面装有人体的什么器官?胸骨、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里面装有什么?脑、心、肺等都是人体内部重要器官,想一想,骨骼起着什么作用?(板书:保护)

  5、(出示人体弯腰运动图)提问:这说明骨骼还具有什么作用?(板书:运动)

  6、请一名学生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两侧、向前弯曲自己的躯干,讨论还有哪些骨头参与了运动。

  三、反馈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骨 骼

  支撑

  保护

  运动

  【教学反思】

  《骨骼》一课是教材中的第一课,由于骨骼在身体的内部,学生在学习这一课前关于骨骼的感性认识很少,要在一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全身骨骼及其作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难度大是显而易见的。所设计的这课教学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也是围绕着解决这个问题而展开的。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光》教案03-31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1-15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1-30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1-02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计划11-16

四年级下册教案02-04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2-21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5-04

科学的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