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腊八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腊八粥》教案1
活动目标:
1、品尝腊八粥,知道腊八粥是甜甜的,真好吃。
2、初步了解腊八粥里有什么,分清豆类和米类。
活动准备:
1、腊八粥,各种常见的豆类和米类。
2、勺、夹子、不同大小的容器。
活动过程:
1、腊八粥里的秘密
——幼儿品尝腊八粥,看看嘴里都吃到些什么?猜猜会是什么东西呢?(初步感知它的味道)
——看看腊八粥,尝试去发现里面有些什么?(可以从颜色、形状、味道上去分析)
——小结:原来腊八粥里有那么多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豆类、不同颜色的米类,还有像花生一样的果仁)。
2、豆宝宝、米宝宝来分家
——幼儿分豆宝宝和米宝宝(每桌一筐混和着米和豆各一种的教具,让幼儿用小勺或夹子将豆和米分开来,并将豆和米放入不同开口大小的`容器中)
——展示幼儿分的结果:
A、看看这些豆宝宝你认识吗?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出示常见的豆类,鼓励幼儿从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区分,并知道它们的名字)
B、豆宝宝有名字,米宝宝也有不同的名字,大家来看一看:看看这些米宝宝都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用显示屏观察比较,初步知道大米、糯米和血糯米)
——将米宝宝和豆宝宝送到厨房间,让营养员阿姨做腊八粥。
《腊八粥》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上一课我们从《北京的春节中》了解到腊八这天,北京的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老舍先生笔下的腊八粥带着京味儿。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写腊八粥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生字:腊粥腻咽匙搅稠嘟肿熬褐缸脏
2.自由读课文,思考: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3.介绍作者沈从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运用排比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腊八粥的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围绕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第2-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
1.指名学生回答用一个词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等粥)
2.想一想,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精读感悟。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4.盼粥。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3)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5.想粥。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的分粥计划体现了什么?(纯真可爱)
(1)“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2)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6.猜粥。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1)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2)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7.看粥。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
1.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喝粥)
2.齐读第1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腊八粥的美味,家庭氛围的温馨)
3.与“等粥”部分相比,“喝粥”写得比较简略,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提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的积累本上。
【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吃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惊异
吃十分美味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作为一个重点带领学生重点品析。为了让学生体会更准确,我也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对话的形式,以读促悟。课文的一个特点是详略得当,在教学时我也按照这个结构进行讲解,比如“等粥”这一部分是详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等粥”时人物的急迫心情,我将这一部分分为四个小部分进行讲解,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不足的是本课没有更多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讲解生字书写方面不充分,这在以后要改进。
《腊八粥》教案3
一、教材简析:
《腊八粥》是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篇课文。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启发与引导,朗读与赏析、交流与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听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八儿心理活动变化。文章对话较多,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飞花令: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3.分角色读2—13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运用怎样的修辞方法?“进进出出”说明了什么?“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吗?如:馋涎欲滴、垂涎三尺(板书迫不及待)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中“那”应如何理解?
过渡: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狡黠呀,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毕竟他还小呀,从哪里看出来呢?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这在八儿,只能猜想”“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思考:为了能吃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样的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
过渡: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都吃不得甜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那么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
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儿对家人的爱,妈妈对八儿的爱,充满浓浓的亲情和具有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4、在漫长的等待中,在听到无休止的“叹气”中,在看到“淡淡烟气”时,八儿变得更加焦急,“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那么八儿猜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它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男生齐读第14自然段)
突出腊八粥在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
5、过渡:“画饼焉能充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总结: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结果是:妈妈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盼望已久的腊八粥终于解馋了!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真可谓“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北齐·魏收《腊节》)
四、续读赏析,体验感悟
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显然,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而“人性”则是其文学理想的核心。分析第二部分吃腊八粥的场面:
1.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煮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
文章第20、21自然段正面描绘吃粥的场面。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儿粥吃的多、饱、吃的尽兴,心满意足。第二幅正面吃粥的画面着墨并不多,作者只用廖廖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八儿吃得肚子鼓鼓的,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妈也奈何不了他了,看来,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
2.猜成语:兴高采烈意犹未尽酣畅淋漓大腹便便
3.作者对吃粥场面仅用几句话做侧面描写后,却笔墨酣浓的写出了八儿全家人围绕哈叭的谈话,乍一看,似乎偏离了主题,但细细琢磨便可明白,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全文精妙传神之所。作者写八儿一家人吃腊八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重点写哈叭儿狗的活动?
夜饭桌边,甜腻的腊八粥已端上餐桌,但沈从文先生并没有描绘众人大快朵颐的画面,反而从晚饭后开始写,哈叭到八儿脚下钻,八儿叫妈妈喊哈叭出去,妈妈一扔骨头哈叭奔出门外,这时八儿的爹出声了“再不知趣,就赏它几脚!”,然而八儿和妈妈知道八儿爹对哈叭的宠爱,不禁联合起来揶揄他爹,他爹为了转移话题,便提起了妈妈讨厌的小黄与哈叭比较,不出所料,妈妈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
文中那只哈叭,不由得令人联想到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风俗画《小鸟的捕食》,画中那匆匆敢来啄食饭粒的母鸡,让整幅画灵动起来,且充满生活气息。可见,沈从文笔下的哈叭在文中的作用类同于米勒画中的母鸡。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小鸟的捕食》这是米勒表现农村儿童的题材的作品。米勒非常喜欢儿童,他自己就有九个孩子。在这一作品中,他通过一个农妇正给孩子喂食的情结,创造了动人的母与子的形象,抒发了农民的亲子之爱和天伦之乐,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温暖的柔情。米勒谈到这一作品时曾说过:“人们想象这是一窝小鸟,母女在喂食,为了让他们有东西吃,人在劳动。”
你瞧,哈叭在八儿脚下钻来钻去地吃着腊肉皮骨。惹得八儿不耐烦了,要妈妈让它出去。八儿的话,就知道翻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八儿妈热烈地响应起来,开始揶揄八儿爹了。八儿又随之趁机告哈叭的状用语言及时“援助”其母,积极地表明他同妈妈是同一战线上的“亲密战友”。八儿爹也不甘示弱,说要把哈叭带到场上去,八儿听了却并“不气馁”,因为他知道爹爱哈叭,更爱八儿,爹是不会让八儿失去玩伴的,大家都不过是在说着玩呢!八儿真是个“知己知彼”的聪明孩子!
4.后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写两条狗,这与“腊八粥”有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行文?
接下来,作者又写了八儿爹妈争议小黄与哈叭孰好孰厌的一番谈话。写这些话,在文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借助话中的“春粉”一事,八儿爹妈争议小黄与哈叭孰好孰厌的一番谈话,来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生活的气息;这幅吃粥场面画,构图饱满,气韵流动,喜气洋溢。二是表明八儿妈其实并不是真正讨厌哈叭的,以小黄来衬托哈叭,表现了和谐的家庭氛围。结构:上述谈狗话题是由八儿引起的,故最后又收结于八儿吆喝狗儿止,行文前后呼应,结构十分严密。
五、拓读升华,课堂总结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生于荒僻神秘的湖西凤凰,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沈从文先生言辞间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甚至是哈叭,他们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爱,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何为“家”何为“亲情”,亲情是什么呢?或许是狂风暴雨下的避风港?或许是日晒雨淋下的小草棚?也或许只是一碗腊八粥,吃时觉得有些过于甜腻,回忆起来却已甜入心扉。(板书:咀嚼家庭温馨甜蜜)
开头采取了讲故事的方式。朴素、平易亲切的语言,运用了顶真修辞,一下子带起了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句中的“射”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船行之快,与前面的比喻相搭配。
过渡: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明代)张方贤《煮粥》一诗中: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女儿细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作者用同儿女叙家常的语言,从勤俭持家的角度,把粥的好处表现得淋淋尽致。梅洁《腊月的味道》蕴含对母亲最深的怀念。沈从文的腊八粥是甜的,折射出时光的五彩斑斓。冰心的腊八粥是咸的,因为有眼泪,有思念。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
在我国各地的民间建筑中,一座庙就代表着一段美丽的故事,一座祠堂就讲述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一块碑石记录着一个人的功过,一段墙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兴衰…同样,在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中,一碗浓香的腊八粥,一幅温馨的年景图,把我们带入了那浓郁的民俗文化之中,我们不由得想起春节辞旧、清明祭祖、端午念屈原、中秋话团圆、重阳登高…这是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同学们,爱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时光吧!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源!(板书:继承弘扬民族文化)
六、课堂总结: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七、作业布置:
1.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将这浓浓的腊八情义融进短信里,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祝福他们腊八快乐!
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煮粥
盼迫不及待八儿孥
腊八粥想苦苦等待幼小活泼天真可爱狡黠揶揄
沈从文猜美妙猜想嘴馋聪明机灵懂事体贴碓舂粑
看亲见惊异哈叭
吃心满意足贪吃可爱顽皮天真驯善
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咀嚼家庭温馨甜蜜
《腊八粥》教案4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方家大院的八儿已经等不及了,要喝上香甜的腊八粥,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表现吧!
回顾一下等粥这一件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二、走进课文、品读感悟。
(一)等粥
1.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
(喜得快要发疯“:神态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示例: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板书迫不及待)
③”‘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属于什么描写?(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
(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2.想粥。
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体现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并且非常的孝顺)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14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子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
(4)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
(写出腊八粥在八儿心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憧憬、渴望的心情)
4.看粥。
(1)读第15、16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试着说一说。
(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但他没想到今日的粥颜色是深褐)
(3)作者是怎么写腊八粥的?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失落、嫌弃、厌恶,因为看到的颜色是深褐,这让他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有点嫌弃、厌恶,觉得腊八粥很脏。)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6)当妈妈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
(”捡了一枚大的特别吓人的的赤枣给了八儿“)。
(7)从妈妈的行为中能感受到什么?
(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小结:在等粥这件事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厌恶)
(二)喝粥
最后八儿终于吃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吃腊八粥的呢?找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简析。
(”靠着“”斜立“,将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小鼓“外貌描写。这写出八儿吃饱了腊八粥以后满足的样子。”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母也吃得十分满足。)
(通过对人们吃完腊八粥的状态,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
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应该是”等粥“,略写的是”喝粥“。这样写一是为了通过熬制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二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要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要通过这个生活场景,体现这些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的热爱。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盼迫不及待
等粥想苦苦等待详写
爱粥猜美妙
看惊异
喝粥靠着斜立着略写
小面鼓
教后反思
课文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孝顺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惹人喜爱,逗人发笑!
《腊八粥》教案5
教材分析:
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5.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
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有什么了解,说说你知道的?
3.今天,我们学习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用多种方法,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检查预习掌握情况,重点指导难写易错字词。
(1)多种形式学习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 mo) 孥孥(nú 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字的书写并范写“腻”强调一定不能多写一撇。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2.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教师点拨。(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四、精读品悟,聚焦第一部分
分析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提示: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同桌交流,教师点拨
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没有完成小练笔的同学,课下继续补充,完成的读一读,改一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
2.回顾梳理课文结构。
二、精读赏析,感受人物
1.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预设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是什么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预设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八儿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交流汇报,相机指导朗读,请你读出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全班一起读。(板书:迫不及待)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指名读,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想法。
指导朗读妈妈和八儿的对话,体会八儿的心情。
④指名读第八自然段,你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
出示: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
2.想粥。
(1)同桌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问题: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又改变了?
(2)什么是“孥孥”?从中你能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小结:妈妈对八儿十分宠爱。
(3)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八儿猜想的粥是什么样的?请在找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栗子会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2)自己读一读,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
(3)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的?(板书:奇妙)
4.看粥
(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画出相关词语。
交流,读一读。
(3)找出关键词和第14自然段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想象八儿的心理,说一说。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
读一读,体会体会
提示: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了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板书:心满意足)
三、再读赏析,交流感受
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2、“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已的感受。
(1)同桌合作,找到句子读一读,交流交流。
(2)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腊八粥》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 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 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 腊八粥制作工具: 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 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 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 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 、我做摸腊八粥
1. 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 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 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 糖瓜粘。
二十四 扫房子。
二十五 炸豆腐。
二十六 炖羊肉。
二十七 杀只鸡。
二十八 把面发。
二十九 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 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五 、认识卡片上的字。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腊八粥》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
2、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腊八粥》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教学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认识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一、教学目标1、通过说小鸟、看小鸟、演小鸟、画小鸟窝,加深对这位人类朋友的认识,激发幼儿的爱鸟情怀,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善待大自然中的美好生命,从而形成宽容品质,具有一颗博爱之心。
2、通过讲述、表演,体会激起小朋友对树木遇毁坏的同情,对破坏小鸟的家,使鸟儿无家可归的人的愤慨,培养孩子们的正义感是非观念。
3、通过画小鸟的家,使幼儿初步掌握用艺术表达情感的方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引发学生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二、活动准备
1、表现树木被砍伐小鸟无家可归的图片、大火烧了树木邀请小鸟到幼儿园来安家的`图片、人类用弹弓打鸟我们怎么去阻止的图片、送给小鸟一个温暖的家的图片。
2、纸和彩笔。
三、活动建议
1、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想不想到树林里去玩,想、放音乐《劳动最光荣》音乐中小动物们都在忙什么?你认为小鸟在做什么就用动作表现出来。
2、小鸟唱歌、跳舞,说明小鸟的心情怎样?高兴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讲故事《小鸟的家》,放图片伐木工人砍倒了大树,小鸟的家怎么样了?小鸟无家可归了,这时他的心情怎么样?表情是什么样的?小鸟还会有什么动作和语言?大树被砍倒了,它又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言?你想替大树和小鸟对我们人类说些什么?
3、组织幼儿讨论怎么爱护鸟、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爱鸟、护鸟的办法。
四、想象与探索
1、设计音乐情景表演游戏:幼儿分组为分别扮演“大树”、“小鸟”、“砍伐者”体会各自的表情、动作、语言。
2、选1~2组上台表演大火烧了家小鸟的表情邀请小鸟到幼儿园来安家,下面的学生做观众,评议台上同学的表演。
《腊八粥》教案9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主人公:“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
《腊八粥》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mo)孥孥(nú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二)品读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①“喜得快要发疯”: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天真、可爱、颇有童趣)
(三)品读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读第9~13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淡淡的烟气后,开始猜想锅内的情景;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
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极了)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
③“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腊八粥》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2、品读短句。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3、品读长句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一定要填在磁卡上。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
(3)小组汇报。
(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第二课时
【导入】
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内容评论
1、谈话导入。
2、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
【讲授】
二、品读课文评论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明确任务:课文是如何写八儿嘴馋的?
3、读文探究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八儿特点的句子,作批注。
2)小组交流
4、集体汇报
1)描写动作的句子。
2)描写语言的句子。
3)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5、小结: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画。表现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活动】
三、指导朗读评论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作业】
四、作业评论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腊八粥》教案1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5.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出示课件1】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
【出示课件2】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 -1988年),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他主张“美在生命”,中篇小说《边城》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出示课件3】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4】
(1)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腊là(腊月)粥zhōu(喝粥)腻nì(细腻)
栗lì(板栗)咽yàn(咽下)匙chí(汤匙)
灌guàn(灌溉)搅jiǎo(搅和)稠chóu(浓稠)
嘟dū(嘟嘴)熬áo(熬粥)褐hè(褐色)
缸gāng(水缸)脏zāng(脏乱)筷kuài(筷子)
(2)解释词语。【出示课件5】
搅和:混合;掺杂。
糊涂: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乱不清。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出示课件6】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提示: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等粥喝粥)
2.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分别写了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变化。
四、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出示课件7】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提示: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提示: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提示:
充分运用学过的手法介绍,注意每段的过渡。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赏析,分析人物形象。
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八儿等粥的事情,八儿是怎样等粥的?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示课件8】
提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板书:盼想猜看)
2、1.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提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
出示: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又改变了?
提示: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2) “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提示:妈妈对八儿十分宠爱。
(3)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栗子会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2)自己读一读,看看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4.看粥
(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画出相关词语。
出示: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3)找出关键词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
提示: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了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板书:心满意足)
三、回读赏评,交流感受。
【出示课件9】
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2、文章中有许多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创造条件请学生制作小型作品,展现吃腊八粥的情景,可以用橡皮泥、粘土制作,也可以制作折纸作品。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沈从文先生言辞间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之间对对方的爱,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何为“家”何为“亲情”。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2.作业。
【出示课件10】
(1)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将这浓浓的腊八情义融进短信里,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祝福他们腊八快乐!
(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内容:
教学反思:
《腊八粥》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
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一方面,我抓住语言描写来帮助学生洞察心理。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
另一方面,我抓住行为、表情来向学生展现心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重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别急于吃到腊八粥?”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进进出出”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地写了出来。“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展现给大家。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展现给了大家!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如果课堂上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
另外,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喜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喜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腊八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体会不深刻。如果此时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读一下,那会在品读的过程中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这样才在遗漏中补回一点缺失。可见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入,文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的教学应予以警示。
《腊八粥》教案13
活动设计背景
在寒冷的冬天,让孩子一边听《腊八粥的故事》一边品尝美味的腊八粥,让孩子深切的体会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文化。
活动目标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理解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升幼儿的生活水平。
3.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水平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5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活动准备
1.课件《腊八粥》、
2.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腊八粥制作工具: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二、理解腊八粥的制作材料
1.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理解这几种材料。
3.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三、我做腊八粥
1.理解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四、品尝腊八粥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腊八粥》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那么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标准书写,注重积累。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听录音,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这一主题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
2.课文重点讲了什么?哪局部写得详细?哪局部写得简略?
明确:重点讲了八儿迫不及待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这也是文章写得最细致的局部,而后面吃腊八粥的情景那么写得非常简略。
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概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第二局部〔第2―17自然段〕:详写了八儿急迫等待着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三局部〔第18―19自然段〕:八儿一家美美地吃上了腊八粥。
四、精读赏析第一局部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感悟
1.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
〔1〕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画出粥发生变化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汇报。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
〔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的心情怎么样?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3〕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5〕等待的过程,总体上是期待和焦急的。在八儿等粥的过程中,粥也在发生着变化,这锅腊八粥仿佛也像人一样在表达着情感。文中哪一句话有这样的表达效果?〔粥的叹气〕这样的表达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分别找出来。
〔6次。“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锅内又叹了声气〞〕
〔6〕如果把第二局部分为一个个小节,每小节内容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小节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盼粥〕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分呢?
3.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
〔1〕这一小节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它的主要意思?〔分粥〕
〔2〕八儿开始方案粥应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3〕“孥孥〞是什么意思?〔妈妈对八儿的昵称〕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4〕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测中粥又是什么样的呢?
4.默读第12―13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小节的内容。〔猜粥〕
思考:
〔1〕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描述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测?〔妙极了〕
过渡:八儿盼粥、分粥、猜粥,腊八粥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和八儿的期盼、猜测一致吗?
〔1〕师范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3〕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比拟,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从人物对话和粥的“叹气〞中,你们觉得八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可爱、稚气未脱〕
6.八儿和妈妈的对话结束了,腊八粥也熬好了,这碗粥的味道如何呢?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第18―19自然段〕学生齐读。
明确:好吃、吃得多。〔斜立着;肚子成了一面小鼓了;筷子摆成浪漫的十字;半碗陈腊肉,爹妈也奈何它不来了〕
三、主题探究,拓展阅读
1.主题探究:一碗浓浓的腊八粥,除了满满的食材,还有什么让人觉得如此甜蜜、美味?〔家庭生活的温情〕
2.写法梳理: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吃粥两件事情,说说哪局部写得详细,哪局部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阅读沈从文的《腊八粥》全文,感受其极富乡土气息的语言魅力。
四、布置作业
过了腊八就是年,请同学们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节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教学板书]
2.腊八粥
腊八粥等粥 盼粥迫不及待
分粥苦苦等待猜粥美妙猜测
看粥亲见惊异八儿天真活泼
聪明可爱体贴善良
[教学反思]
八儿心理活动的变化以及精彩的对话构成了本文的行文主线,抓住这两点来进行阅读和赏析便能把握文章的主题。因此,我在教学时采取了分角色读、默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读和悟。通过“那我饿了〞“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是啊!孥孥说得对〞等对话来感知八儿的稚拙纯真与可爱、妈妈的慈祥逗趣;通过对煮腊八粥以及八儿猜腊八粥、看腊八粥的精彩描写,来感知沈从文的语言魅力……整篇文章的架构,小说所传导出的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便逐渐在学生心中清晰起来,比拟到位地进行了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浸润。
《腊八粥》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
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
四、从文章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腊八粥》教案】相关文章:
腊八粥的教案12-06
《腊八粥》教案03-08
《腊八粥》教案03-29
腊八粥教案04-02
儿歌《腊八粥》教案12-26
《腊八粥》优秀教案12-10
腊八粥的优秀教案12-11
《腊八粥》教案15篇12-10
《腊八粥》教案(15篇)12-11
腊八粥幼儿大班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