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冀教版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
掌握质数与合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1、 指名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是有限的 还是无限的?
2、 10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板书:因数。
二、 探索新知。
1、 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多媒体出示例1) 师:把12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多媒体展台展示。 生1:12=1×12 生2:12=2×6 生3:12=3×4 师:两个数相乘,乘数也叫因数,所以1、2、3、4、6、12这些 数又叫12的`因数。
2、 学生探讨: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
生1:两个自然数相乘得到一个数,那么这两个数就叫这个数的因数。
生2:可以用字母表示因数与积的关系,如a、b、c都是自然数,且a×b=c,那么a、b就叫c的因数。
3、 试一试: 师:18的因数有哪些?
4、 探索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师:在练习本上写出1~10各数的所有因数。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这些数的因数都有1和它本身。
生2:我发现有些数的因数只有两个因数,有些数的因数不止两个。
生3:我发现1只有一个因数就是它本身。 ……
师生共同概括出:像这种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合数。
师: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你认为1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 练一练。
1、 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 学生利用数表,在书上圈出质数。再集体订正。
四、 拓展练习。
1、 同桌各出一个数,让对方说一说这个数的因数。
2、 找出50~100的自然数中的质数。相互交流想法。
五、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最小因数是1。
1的因数有:1
2的因数有:1、2
4的因数有:1、2、4
3的因数有:1、3
6的因数有:1、2、3、6
5的因数有:1、5
8的因数有:1、2、4、8
7的因数有:1、7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
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
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冀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字,会写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热爱家乡。
重点难点:
大概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
1、同学们,你们会背哪些诗了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2、课件依次展示《村居》、《静夜思》、《杂诗》诗歌的图片。 师:同学们上面的每幅图体现了哪首诗呢? 第一幅图体现的让全班来回答,后两幅请两生答。
3、师:,几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板书)请生齐读课题。
4、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生答)那你们知道关于贺知章的资料吗?请生答。师补充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查查它的字音。
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 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生字偶、鬓、衰、客、何)
师:嗯,同学们真棒,把生字词的音都读准了。接下来呢老师要请几个勇敢的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谁来?请生来读。(听生的生字词读对了吗)兼师点评读错的。
师:刚才那几位同学都读好了,我们其他同学也不会输给他们吧!现在让我们全班齐读一遍吧!(赞生读得响亮)
二、教生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把课文读完了,请看上大屏幕。(出示要写的字)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你们觉得哪个字难写呢?(生答偶)
师:同学们,偶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呢(生答)师在黑板上写
一遍叫生观察,在说笔顺,再让生数书空写。最后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写(赞扬)最后让学生用本子写。
三、师教生朗读技巧并背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另外两个字都会写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师:同学们都读 得很认真,并且读得很大声,但是有一点不足的'是同学们读得不够有感情。(师范读,生读)赞扬生,再请男生读,女生读,第几组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快赶超老师了。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读一读诗歌把它背下来。(生读背)
师:(拍手表暂停)有哪位同学背出来了呢?请几位同学来背,师点评并赞扬,最后,说:“现在我要请大胆的同学都站起来背一背。(学生都纷纷站起来背)夸赞生的勇敢。
四、让学生说一说对诗歌的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都把这首诗背出来了,那大家在想一想这首诗说了什么呢?(让生思考)
师:“同学们都想好了吗?那谁来说一说呢?请生来说一说对这首诗的理解。(赞扬生真棒)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诗歌里说有一个人很小就离开了家乡,到了很老才回来,那老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呢?你们怎么知道的呢?(生思考)
师:谁来?这个人是谁?
生:“(某个)是贺知章本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出了诗人从小离开家乡。
师:“真棒!”大家表扬他。
师:“那老师还有个疑问,那客又是谁啊?
生:是贺知章本人。生答
师;同学们可真棒啊,都回答出了老师的问题。这首诗就是写贺知章爷爷自己,他三十多岁外出做官,八十多岁才回来,回到家乡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全班诵读一遍这首诗,去感受贺知章爷爷的思想感情吧!”
生读。
五、课后作业。
要求会写的字一个写一行。
六、板书。
回乡偶书
偶 客?贺知章
冀教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通分的意义;
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
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转化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我们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是哪两种情况?
有部分同学很快说出:一种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
大;另一种是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复习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对:
在圆圈里填上﹤ ﹥或﹦
23441124○ ○ ○ ○ 55789736
二 、探究新知
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1、教师谈话引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这本书介绍了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我们书中的同伴红红和亮亮正在读这本书。
2、出示图片,交流方法。
教学预设
(1)求谁看的页数多实际就是求什么?
(就是比较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大小)
(2)今天我们就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板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比较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大小?
(2)交流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预设:
●用画图的方法比较.
展示:画图表示
教师引导:如果分母或者分子数太大,这种办法就不好用了,同学们能不能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设法把这些分数转化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自己探究(此时要给学生留些探究的时间),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学法.
●我是这样想的,把他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就便于比较它
12们的大小了,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 和 都转化成不改变原23
34分数的大小,但分母都是6的分数和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66
3412大的分数比较大,因为 <,所以 <6623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12●想一想,在把 和这两个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中,都23
借助了哪些旧知识?
学生在回忆的基础上得出:借助分数的基本性质
(3)认识通分
12把 和 这两个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冀教版教案4
活动内容:综合学习一包括“我能读准”、“有趣的汉字”、“把字写好看”、“我的小本本”、“阅读练习”和“口语交际”六项学习内容。
活动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形声字读音的规律。2.认识三个象形文字,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并积累成语。3.规范书写,从审美的角度把字写好看。4.用心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发现,训练学生写话能力。5.阅读短文,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6.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动策略: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我能读准
1.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人由于念字念半边音而闹出的笑话。
2. 出示左边一组词语,读一读,观察上下两排字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课件出示词语
3. 出示右边一组词语,读一读,你又有什么发现?
4. 通过左右两组汉字的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5. 学生举例 。
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声旁表声”的特点,但也应认识到由于汉字字音的`演变,有些字的声旁已不能准确无误的表音了。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认字只读半边是不行的。
学生在两组汉字的比较中,初步感受形声字读音的规律。
有趣的汉字
1. 观察三幅图。看一看每个动物后面的字是什么文字?
课件出示象形文字
2. 你来猜一猜。
盲人摸 画 点睛
狐假 威
课件出示成语
3. 学生反馈,教师指导书写填空,并进行理解。
4. 你还知道有关“虎”、“龙”的成语吗?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及成语。
5. 猜一猜,填一填。
课件出示象形文字“羊”、“牛”、“鸟”。
亡 补牢 惊弓之
九 一毛
这一环节,展示了象形文字“一字一画”的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培植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通过成语填空,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把字写好看
1. 出示“那、经、安、金”四个生字,学生认读。
2. 说一说写好这些字需注意什么?
3. 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书写。
4.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书写。
5. 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强调。
6. 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看?(扣“小博士”印章)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汉字之美。当小老师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我的小本本
1. 读一读“文中的小发现”。课件出示
2. 讨论:小作者发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只要你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3.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 学生写“发现”,教师巡视,指导帮助。
5. 展示学生的“发现”,师生共评。
提示学生要随时随地地用心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让学生感到这样的写话“我也会”。
阅读练习
1. 先观察一下这三个苹果,看看这三个苹果上写的是什么?你能得到这三个苹果吗?
课件出示三个苹果。
2. 学生结合插图,按要求练读。
课件出示短文及插图。
3. 学生配乐朗读短文,学生评价。
教师按具体情况让学生摘苹果。奖励给学生精美的苹果图片。
课件出示音乐。
4. 老师也来摘苹果。(范读)
5. 师生有感情地齐读短文。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逐步达到“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这三方面的朗读目标。
口语交际
1. 向学生展示不同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寻找快乐。
课件展示图片
2. 课件出示“口语交际”深山里、大海边、草原上……哪里都有孩子们的欢乐。你觉得生活在哪里最快乐?为什么?如果有不同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学生畅所欲言,双方交际者之间要引起争论,引发学生的独特见解。切忌每个学生各说各的。
补充丰富的图片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为后面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冀教版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触摸、羡慕、惊喜万分、湿润”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从小男孩的言语和行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能力训练: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思想情感教育:
懂得世间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什么。
一、汇报调查,感情铺垫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关于《最美好的礼物》的调查,相信大家都有许多发现和思考,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你认为最美好的礼物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老师小结:爱别人, 也被别人爱, 这就是一切, 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为了爱, 我们才存在. 有爱慰籍的人, 无惧于任何事物, 任何人。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礼物。那么,在作者眼中,什么才是最美好的礼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最美好的礼物》。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
1、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在疑问或有感悟的地方做标记或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出示词语“触摸、羡慕、惊喜万分、湿润”,鼓励孩子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四、根据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爱的故事:在一年圣诞节。得到哥哥礼物的保罗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子不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爱所包围,保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真诚的爱在奉献的时候最为丰富。课文中处处体现着丰盈的爱,总有一些文字打动了你的心。围绕着“最美好的礼物”,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段。
六、指名读------评----------自由读
重点体会:
1、“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角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节礼物了。”
七、礼物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最温馨最美好的心意。所以它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无法用天平来测量。你觉得什么才是最美好的礼物?
八、对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父母,对默默关心我们的长辈,对给予我们无限快乐的同学,对严厉又可敬的老师,对并肩作战的朋友,对世间上帮助过、爱过我们的陌生人,对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我们总想送一份礼物。请把你想送的礼物变成一幅图画,一串美丽的符号,或者一段优美的文字,写下来,边写边想想:你的礼物想送给谁?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看看谁的礼物最有心思,最有意义。
九、课堂作业
1.在这篇短文中,主要人物是谁?他有什么特点?重要人物又是谁?他有什么特点?
(主要人物:小男孩,特点:关爱弟弟,慷慨大方;重要人物:保罗,特点:有爱心。)
2.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保罗开着他哥哥的车把一个小男孩带到了他家里,小男孩告诉他残疾的弟弟,他以后也会给他买一辆这样的车。)
3.在这篇短文中,礼物的含义有哪两层?
(1、那辆车子,2、给予、爱心。)
4.短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乐。)
板书设计
7、最美好的礼物
小男孩:关爱弟弟,慷慨大方; 保罗:有爱心
1、那辆车子, 2、给予、爱心。
给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乐
冀教版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1.同学们真是厉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下面我们去参观一个"苹果园"!这是苹果园最近几年的苹果产量统计表。我们来把他制作成一个产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些数据,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重点处理7500 7.这是我们某小学三位同学制的统计图,如果要从这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来宣传苹果园,你会选哪幅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20xx 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 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20xx年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xx年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游戏:大家来找茬
2.动动手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冀教版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像的奇妙。
教学重点:
会认十二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堂预备:
多媒体投影仪,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么我们小朋友的心里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心里的世界》。请同学们认真看教师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小朋友们赶紧打开书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遍,在读课文时老师给们们提出几个小小的要求
(1)要不多字、不少字。
(2)在你不熟悉的字下面点上点儿,借助拼音读一读。孩子们,行动起来吧!
2、教师范读
小朋友们你们在读书时,已经找出了自己不熟悉的字,你们愿意听老师读课文吗?老师在读的.时候呀,留意听点点儿字的读音,请你做好指读的姿势,老师指到哪儿,你的小手就指到哪儿。
3、学生互读,利用教学课件识字词
听老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不熟悉的字是不是更少了?有谁会读了?愿意当小老师教给大家读吗?其他同学认真地跟他读。
你们还愿意当小小老师吗?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同桌全作我读你听:假如你的同桌读得正确请你夸夸他,读得有错请你帮帮他。开如吧!
小朋友读得真带劲,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当中,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刚才通过小组学习,同桌互相帮助,你们这一课的生字词都熟悉了吗?好极了,请看大屏幕,把你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看句子中变红的词,你们都熟悉吗?假如你们熟悉,请你们大声读两遍。做好预备。
同学们真棒,这么多词这么快就熟悉了,你们真了不起。假如词离开句子你们还熟悉吗?那咱们做抢读游戏,让老师听听谁读得声音最快最响亮好吗?
老师真为你们兴奋,假如字离开词你们还熟悉吗?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分小组来认读,每人读一遍,假如把12个都熟悉了,奖励你一颗小星星。
二、指导朗读
老师看到这么多小朋友,头上都有一颗小星星,说明咱们已经把生字熟悉了,那么我相信你们的课文也会读得非常好的。
谁愿意读一读第一小节
1、为什么看到一棵小草就能想草原?
(出示草原)同学草原在不在?(大)一眼望不到边。
谁能读出草原大的感觉?
(学生读)
2、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为什么看到鲜花,你想到了果园?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果园?
看到这么美的果园,你兴奋不兴奋?
那你能带着兴奋的语气读一读吗?
3、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浪花与大海,阳光与蓝天有什么联系。
谁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那种画面。
4、我似乎真得看到了大海、蓝天。看到这小小的世界,我也真想去拥抱他们。看课文第三小节。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就怎样读,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出示课件)
5、“拥抱”在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说一说,也可以做动作来表示一下。
6、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么美的课文吧。你们可以小声跟着读,愿意的话还可以在读当中带上动作,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美景。
三、扩展延伸
同学们假如你看到一查小草、鲜花,会想到什么?
冀教版教案8
教学要求:
1、学会诗中3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
2、熟读课文,自学理解生词:深处,解缆,踏停蛙鼓,暮雾等,了解。
3、理清作者的行进路线,让学生借助想象,通过对诗句的感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吧。(音乐)
师:课前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加讲解)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这里就是江南水乡。你们觉得怎样?(真美),喜欢吗?(喜欢),这样美的景色不光咱们喜欢,著名作家沙白也喜爱,就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对水乡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这首小诗,朗读时,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生练读)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同桌同学一人听一个读,读得好就夸夸他,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请你帮他纠正(生练)谁愿意读一读(每人一小节,指名读,纠正并评论)我想请一名同学把整首小诗再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以及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师:我们随作者坐船从水路上来到水上村庄,接着下了船走进稻田,最后离开了小村庄。到水乡走了这一趟,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设计意图:[感知,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
三、感悟课文,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多美好的水乡啊,其实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长幅水乡风光的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画卷,到水乡仔细看看,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先请同学自己认真读一读这首诗做做准备,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全班交流:先听清老师的要求,汇报时,先说喜欢什么,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的感悟点:
(1)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你从哪知道的?(水云铺)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是什么铺的?(柏油)水乡的路呢?(水和云彩铺成,很广阔)怎样读?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2)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a因为那里的鱼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挂满树?指出鱼的多
b鱼像门帘一样,挂在树上,这样的景象你见到过吗?当你第一次见到感觉怎么样?(很特别、很新鲜、惊奇)怎样读?
c从这么多的鱼你能看出什么?捕鱼为生,人勤劳,鱼米之乡。
d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练读)
e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请你读出村庄的宁静)多么宁静而又美丽的水上村庄啊,谁能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景吗?(指名说)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生练读)
(3)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稻田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勤劳(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欢稻田的热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4)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
: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留恋)留恋什么?(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师;读着这首小诗,水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指名读)
师:同学们会背吗?(生齐背)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今天我就带大家到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去亲眼看一看,体会一下周庄的水韵。(放课件)
2、同学们也了解了许多水乡的风土人情,介绍一下。(生汇报)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象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五、布置课外实践: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
冀教版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用具准备:学生照片 杯子实物 挂图 数码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联系每人的座位情况进行简单的位置复习。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同伴在什么位置。
2、游戏――猜猜他(她)是谁。
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拍下本班中一个(或几个)学生不同角度的照片按背影-侧身依次呈现给学生。最后验证时出示正面照片。
学生活动:
1、学生分小组坐成U形,每小组4人,呈对坐形式。
自主发言,说的有道理即可
2、学生自由发言,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设计说明:
教师从U型座位入手,复习位置的同时,增加学生的'新奇感,并已猜猜是谁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人物的不同位置的照片,初步体验到不同位置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
二、体验、感悟、探究
1、教学例1――实话实说
(1)教师发给每小组一个杯子,放在学生中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况。
(2)出示教材中(或教师画出的杯子图片――四个方位)请学生辨认,那个符合你看到的情况,并说出你的想法。
(3)你们看到的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2、教学例2――体验、探究、感悟(以其他形式替代教材例2)
(1)挑选礼物并向其他学生推荐介绍。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件礼物,放在桌子中间,要求每小组4人按自己观察的结果向全班学生描述自己的礼物。
教师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用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下每组礼物的照片。
(2)组织学生交流
结合照片,看那组学生描述的最准确,并给与积极的评价。
(3)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打破组的顺序自由观察验证。
3、出示课教材例2挂图,首先让学生猜想、描述一下小兔子和小猴子拍摄下的照片会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辨认图片。
学生活动:
学生充分观察,照实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根据。
设计说明: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到平面图形的辨认,使学生再次体验不同位置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要想全面了解事物特征,就要对物体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观察。
以实物替代教材图片,便于学生从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结果是不同的,训练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图片的观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分析、综合能力。
三、实践应用
1.练一练1
(1)出示图
(2)出示问题及看到的图画。
这几幅图都是谁看到的?
2.练一练2
准备小汽车玩具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加以验证,并可增加下面的情景。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说图意讲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及想象和交流的过程。
四、尝试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自己的体验、感受收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
冀教版教案10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感受孩子对自然的好奇之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纯真之爱。
3.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用词精准、恰当。
【过程与方法】
在中心话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词语,自读、自悟体会情感,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准。通过师生谈话、生生交流等方法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孩子们将课文读得入情入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中父母对孩子的无言的关爱以及孩子对自然、对美好事物纯真无邪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父亲和母亲情绪、心境的变化的描写及“直到最后父母才交谈了几句”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B.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入新课:
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关于“金翅雀”,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围绕“金翅雀”,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小组中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小组内交流易读错及不理解的生字词情况。
3.小组代表汇报遗留问题,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整理的生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
检查预习第二项: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发现鸟窝——开始爬树——发现鸟蛋——亲吻鸟蛋——放回鸟巢(小金翅雀)
四、捕捉直觉
了解了课文内容,从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孩子特别喜欢金翅雀;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
五、细读课文,感悟孩子对金翅雀的爱。
默读课文,找到孩子在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心境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发现鸟窝
“孩子高兴了,指手划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引导学生从“看呀看呀...终于”等词体会孩子的好奇心,从“指手划脚”体验那份高兴的心情。
2、开始爬树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抓住孩子一系列的动词如:贴、挪、抱等词语体会孩子爬树的艰难,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
3、亲吻鸟蛋
在高高的树冠,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没有?
抓住“情不自禁”“吻”体会孩子对鸟蛋的无比喜爱。
4、放回鸟巢
孩子为什么没有把小鸟带回家?
抓住“满怀怜爱”“心境坦然”体会孩子的爱心。
说一说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孩子对金翅雀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葡萄牙著名作家米·托尔加笔下的《金翅雀》,还记得文中的孩子为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2、在讲述这件事的过程当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板书:饶有兴趣、心境坦然)
3、谁能像文中的孩子一样把这件事再给大家讲一讲呢?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对金翅雀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板书:天真无邪的爱)
在孩子的讲述过程中,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本,感受父母之爱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
默读课文,找到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父亲、母亲的心境是怎样变化的?勾画出相关语句,认真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1-3)
“母亲瞪大黑黑的眼睛”
“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聚精会神的开始听儿子说话。”
母亲:抓住“瞪”让学生体会母亲从开始就关注孩子。
父亲呢?为什么一开始“心不在焉”?可能父亲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也可能因为太累了。儿子太渴望父母一起倾听时,抓住“聚精会神”体会父亲虽累但为了孩子高兴也开始关注孩子。
小结:母亲总是关注着自己的孩子,无论再小的事,总能牵动她的心,而父亲由心不在焉到聚精会神,同样流露出对孩子默默的爱。
(5-7)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心灵吻着可爱的宝贝”
抓住“吸、吻”体会母亲听得更认真,全身心的投入。
“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
父亲又开始吃饭可见父亲真的没有什么兴趣,但当孩子开始爬树时同样为孩子担忧。“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有没有让父母为你提心吊胆过?”
感情朗读,体会父母之爱。
小结: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父亲虽然还是有点漫不经心,但当孩子开始爬树时同样为孩子担忧着、紧张着。
(10-11)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孩子越爬越高,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样变化的?理解“战战兢兢”是什么意思,并与“提心吊胆”对比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精准。
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是真的停止吗?紧张、担忧到了极点,直至出现了幻觉,想象当时画面,你的心情如何。
冀教版教案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作国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畔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时差,气候差异。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致的中国地图。或者准备中国地图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多大?你们知道吗?出示中国地图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你们看,我们的家乡在地图上才有一点儿大,这张地图,有多少像我们家乡这么大的地方呢?数也数不清。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祖国多么广大,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想想课文有几句话。
3.指名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画的都是哪儿?它们的景色怎样?(板书:海南岛鲜花盛开大兴安岭雪花飞舞)
问:为什么同在春季,这两个地方的景色却截然不同呢?(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进一步体会。
2、再看这两幅图。(教师出示帕尔米高原和乌苏里江畔的图片。)问:在同一时间里,这两幅图出现了什么情景?
(板书:帕尔米高原满天星斗乌苏里江畔朝霞满天)
四、学习课文
(一)朗读句子。
1.借助汉语拼音流利的阅读课文。
2.读一读每句话,看看说的都是什么?
3.指导读好每句话间的停顿。
(二)学词学句。
1.结合句子理解“已经”、“还在”的意思。把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2.同是在春季,两个地方的景色却截然不同,这说明什么呢?(同学讨论)
3.同一个时间,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畔的情景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讨论)这说明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畔因东西位置不同,在同一时间里也会出现星斗满天和朝霞满天的情景。
4.齐读最后一句话。
(1)“祖国”是什么意思?
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小节。
①自己的国家叫祖国,祖国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②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多么”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4)说说从什么地方知道祖国广大。
5.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五、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把不认识的字标出,并抄在你的小本本上。
二、学习生字。
(一)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读生词卡片。记字音。
(三)学生字、记字形。
1.本文会写生字中有四个独体字。
(1)比较记忆法。
“已”与“己”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广”与“厂”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米”与“木”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斗”与“十”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2.本文会写生字中两个合体字可以采用部件组合法记忆。“经”:左面是绞丝旁“纟”,注意绞丝旁的笔顺。
“安”:上面宝盖头,下面是“女”,“女”字的一横要稍长。(板书“安”)
读词:大兴安岭,这是一个地名。“安”这个字还有“安全”、“安静”的意思。练习口头扩词。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后,自己动手写生字。教师检查孩子生字的书写错误,可以分别指导,也可以集体指导。
三、巩固练习。
(一)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目的:记准字形。
板书设计:
祖国多么广大
海南岛:鲜花盛开
大兴安岭:雪花飘洒
帕尔米高原:满天星斗
乌苏里江畔:朝霞满
冀教版教案12
通过《g k h j q x》的学习,与学生共同学习ɡ、k、h、j、q、x 6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抄写。认识4个常用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学生共同学习ɡ、k、h、j、q、x 6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抄写。认识4个常用字。
2.能力目标:能熟练拼读ɡ、k、h、j、x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学习并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掌握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通过学习过的声韵母,音节,自编儿歌,培养创造力。
3.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利用拼读音节说清图意,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ɡ、k、h、j、q、x的发音及韵母的拼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三拼音的拼读方法及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继续去拼音王国旅行,准备好了吗?出发。在去的路上碰到谁可要大胆的叫出它的名字哦。出示:f-t n-m b-d-p
二、讲授新知
师,拼音王国到了,瞧,迎接我们的是谁啊? 学习ɡ、k、h、j、q、x 1.学习ɡ、k、h、j、q、x的发音。
出示图片,问,图上画着什么,你能根据图画上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拼音宝宝吗?利用图片以及儿歌记忆声母的发音
注意:声母要读的又轻又短
ɡ:一只鸽子的.“鸽”就是ɡ的音
k:蝌蚪的“蝌”就是k的音
h:白鹤的“鹤”的一声就是h的音
j:公鸡的“鸡”就是j的音
q:红旗的“旗”就是q的音
x:凉席的“席”的一声就是x的音
2.认识4个二类生字:鸽、公、鸡、席。
3.根据图片利用想象法了解字母的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这些声母的写法
三、指导书写
1.教师教授写法,然后范写,让学生来纠错。强调四线三格中,各个声母所占位置,以及笔顺。并预设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学习j时,有的同学可能会把竖左弯写弯钩,我有意把这几种错的写在正确的j的后面。
2.练习抄写ɡ、k、h、j、q、x 6个声母。
四、游戏巩固
1.玩找朋友的游戏。
(1)说游戏规则:拼音王国里的字母娃娃看你们学得很认真,就想和你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如果字母娃娃在呼唤,k、k、k我的朋友在哪里?你们就举起卡片k答,k、k、k你的朋友在这里。会了吗?
(2)师提问: h h h我的朋友在哪里?g、g、g,我的朋友在哪里?河水的he,he的声母在哪里?客人的ke,ke 的声母在哪里? 儿歌的ge,ge声母在哪里?
2.玩捉迷藏的游戏。 字母娃娃说呀,要是你能找到并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把自己漂亮的剪纸名片给你。(生找字母,师奖励剪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两拼音:ɡ-ɑ ɡɑ ɡ-e ɡe个歌哥各
ɡ-u ɡu古故姑
k-ɑ kɑ卡 k-e ke可科课。
k-u ku哭苦裤 h-ɑ hɑ哈
h-e he和喝 h-u hu湖户壶
二、新知传授
1.(图)西瓜的“瓜”的音节是“ɡuɑ”,这是个三拼音。
2.ɡ是声母,u叫介母,ɑ是韵母,小女孩猛推ɡ u ɑ三个卡片,快速连读,拼成音节“ɡuɑ”。 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
3.复习知识 领读、开火车读。 联系拼读音节 “ɡuā” “xiɑ”“qǔ”“ jù” “hǔ”“kù””及带出生字。
三、巩固练习
开火车读卡片,音节游戏 j q 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去拼音乐园玩一玩,好吗?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妹妹也要跟我们一起去(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你看,它多高兴呀! 拼音乐园到了,这里有我们认识的许多拼音朋友,你看,它们来了。
课件逐个出示拼音字母:g p h l k j q x(自由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
师:太棒了!看到小朋友们到拼音乐园里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妹妹(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馋极了,也想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
二、引导发现
1、师:小鱼妹妹高高兴兴地来到拼音乐园,它一会儿跟b捉迷藏,一会儿和d比跑步,玩得可高兴啦!后来,它看见三个新朋友j q x,小鱼娃忙说:“j q x三位好朋友,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j q x说:“做游戏当然好,但我们有个条件,你跟我们在一起,必须摘下帽子。”小鱼娃很想和j q x玩,它二话没说,连忙摘下帽子,拉着j q x的手去玩了。听到这里。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
2、课件出示音节:j —ü—j u q —ü—q u
3、引导小朋友,拼一拼,看看发现了什么。
4、交流各自的意见。
三、揭示规则
1、j q x不和u相拼。
2、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3、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u。
四、学儿歌巩固
小朋友们很聪明,谁能想个办法把j q x与ü相拼的规律记住呢?
儿歌:小ü见了j q x,摘下帽子笑嘻嘻。 小ü碰见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 j q 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小ü妹妹有礼貌,见到长辈jqx,马上就脱帽。
五、拼音练习
小鱼妹妹今天还要考考我们,看看我们聪明不聪明。 课件出示:j—i—jia q---i--a—qia x---i--a—xia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拼读。
六、扩展巩固。
1、找朋友。五名学生分别戴着j q x u ü的头饰,让j q x分别找ü做朋友,组成音节,并去掉ü上两点,全班同学一起拼读。
2、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我们学拼音 ɡuā xiā qǔ jù hǔ kù
冀教版教案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二十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四百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十二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一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十六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两百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冀教版教案14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80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方法。
2、使学生总结和分析小数、百分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探究归纳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弄清其推理过程。
教学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讨论,指导归纳。
教学学法:
观察讨论,理解归纳,练习反馈。
教学教具:
教具:课件 学具: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引入新课。
1、填空。
(1)把0.1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向左移动两位是( )。
(2)把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 ),向左移动两位是( )。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不化简)。
3.4= 0.25= 0.375=
3、把下面各数写成百分数
9/100 39/100 5.8/100
4、你能直接
比较3.14 、3141%、31.4/100的大小吗?
师:为了便于比较计算,有时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有时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一)新知学习第一站:小数化成百分数
1、例1 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要求
(1)在草稿本上先把这三个小数分别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2)再把化出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3)想想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转化方法是怎样的`?
2、反馈交流
3、小结转化方法1(贴)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4、请翻开书第80页练习做一做(1)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0.97= 0.08= 0.005= 0.132=
5、反馈交流(板书)
6、师:请你认真观察:把小数化成百分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7、小结:(贴)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就行了。
(二)(一)新知学习第二站:百分数化成小数
1、例2 怎样把百分数27%、135%化成小数呢?
要求
(1)把书本第80页的例2填空填写完整。
(2)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转化方法。
2、反馈交流怎样把百分数27%、135%化成小数呢?
3、小结转化方法1(贴)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
4、请翻开书第80页练习做一做(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97%= 8%= 0.5%= 13.2%=
5、反馈交流(板书)
6、师:请你认真观察:把百分数化成小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7、小结:(贴)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行了
(三)解决课前问题
1、师: 现在会比较比较3.14 、3141%、31.4/100的大小吗?
2、师生共同反馈
方法一:都化成百分数进行比较
方法二:都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 5.3%=530 ( ) (2) 82%=0.82 ( )
(3) 280%=2.8 ( ) (4) 67%=67 ( )
(5) 0.6=0.006% ( ) (6) 2=20% ( )
2、找出相同的两个数连一连。
3、比较大小
0.56 ( ) 5.6% 1.6% ( )0.16 5( ) 500%
4、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总结
师:1、今天你学了什么内容?
2、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 》第40页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0.24=24% 1.4=140% 0.4=40%
小数转化成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27%=0.27 124%=1.24 0.4%=0.004
百分数 转化成小数: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利用反馈自主教学的原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设计不能直接比较小数、百分数、分数的大小从而很自然过渡到新知,使学生主动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
2、在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要求的提示主动探究的方法,得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落实。学习百分数化成小数时,采用自学后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在整个探究教学过程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设计练习采用了判断、连线、比较大小、填空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巩固了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让学生在小组里做到了互动学习、互动思考,互动反馈,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冀教版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动手做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2、能力目标: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其认知水平还处于形式水平阶段,所以我把重点定为: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好的教、学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融观摩、操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体验对平形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探究,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让本节课所授的知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尺子等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为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万能阿曼接到求助电话的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一:做桌面
我出示活动要求,问学生你们愿不愿意和阿曼一起帮忙解决这个困难?好,让我们来动手做一做。板书课题:动手做。接着我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画出需要锯开的线路,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然后我请学生分别展示他们的不同的设计,提出问题: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想一想,这些设计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来引导学生找出两个共同点:
1、每条分割线都是垂直的;
2、它们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并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最后让学生动手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看是否能拼成长方形。在整个活动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高的特征,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二:表述梯形的.高
我出示梯形纸片,并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引导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出梯形的高。活动中通过教师示范说,学生自已说,生生互说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再一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分三角形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三角形纸片: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画一条线段,把这张三角形纸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由操作。通过这种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同时又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从而把抽象的高的概念形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高的认识。然后我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了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我设计了三道不
同形式的练习题。
1、试一试,标出图形的底和高,加深对图形的底和高的认识。
2、练一练,画出图形的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高的画法
3、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由浅入深的题型设计,针对各层次的学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习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通过总结评价、课外延伸这个环节既能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2)课后用七巧板的某些板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冀教版教案】相关文章:
冀教版音乐教案03-13
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05-04
六年级英语冀教版教案02-14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12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0
川教版教案01-11
鲁教版教案03-13
川教版教案9篇01-11
冀教一年级下册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