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桥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儿歌。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让幼儿初步掌握跳、摇、爬、抱、几个动词,并能够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请你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
二、展开: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小动物们要干什么呢?"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他们遇到了一条小河,要过小桥。
2、熟悉诗歌。
(1)谁会第一个过桥呢?小兔子是怎样过桥的?
请幼儿表演、回答。
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兔子过桥蹦蹦跳",幼儿跟读一遍。
(2)第二个过桥的'是小鸭子。它是怎样过桥的?
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小鸭子过桥摇呀摇"边表演模仿小鸭子一摇一摆。幼儿学说一句。
(3)第3个该谁过桥啦?(小螃蟹)
小螃蟹会怎样过桥?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螃蟹过桥横着爬"。幼儿学说第三句。
(4)小袋鼠在哪里呢?(妈妈的口袋里)
为什么还让妈妈抱着?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小袋鼠年龄小,还不会走路,所以让妈妈抱着。小朋友还让妈妈抱吗?看课件,小袋鼠怎样过桥?
幼儿边说边表演"小袋鼠过桥妈妈抱",幼儿跟说此句。
4、学儿歌。
(1)刚才的图画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过桥》,你们想听听吗?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儿歌。
(2)重放课件,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朗诵前要提出要求。之后对幼儿表现作评价。
(3)看课件,老师说前半句,幼儿说后半句。并加动作边朗诵边表演。
(4)课件出示四种小动物,
小动物们听说儿歌里有他们,于是过桥以后就过来了,请看,他们也想听听儿歌,看看表演,你愿意表演给他们看吗?请幼儿集体加动作朗诵儿歌。
每个小动物还带来了个朋友,左路的样子和他们可像了,请你猜猜,它们都是谁?分别请幼儿说说不同走路姿势的小动物。说到小螃蟹时提出是横着爬的。
请幼儿将另外四种小动物也编成儿歌。示范一个,幼儿自编。再将儿歌整体说一遍后结束。
儿歌:过桥
小兔子过桥蹦蹦跳,小鸭子过桥摇呀摇,小螃蟹过桥横着走,小袋鼠过桥妈妈抱。看课件,小袋鼠怎样过桥?
幼儿边说边表演"小袋鼠过桥妈妈抱",幼儿跟说此句。
4、学儿歌。
(1)刚才的图画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过桥》,你们想听听吗?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儿歌。
(2)重放课件,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朗诵前要提出要求。之后对幼儿表现作评价。
(3)看课件,老师说前半句,幼儿说后半句。并加动作边朗诵边表演。
(4)课件出示四种小动物,
小动物们听说儿歌里有他们,于是过桥以后就过来了,请看,他们也想听听儿歌,看看表演,你愿意表演给他们看吗?请幼儿集体加动作朗诵儿歌。
每个小动物还带来了个朋友,左路的样子和他们可像了,请你猜猜,它们都是谁?分别请幼儿说说不同走路姿势的小动物。说到小螃蟹时提出是横着爬的。
请幼儿将另外四种小动物也编成儿歌。示范一个,幼儿自编。再将儿歌整体说一遍后结束。
儿歌:过桥
小兔子过桥蹦蹦跳,小鸭子过桥摇呀摇,小螃蟹过桥横着走,小袋鼠过桥妈妈抱。
桥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独立自主地学习。设计中我采取以图为线、以读为本、以文为例的学习框架,设计了“索图”“读图”“述图”“写图”“等学习步骤和环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设计与实施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的建筑——卢沟桥的“看图学文”说明文。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图文对照、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联系“七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施步骤
一、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
二、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各抒自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语句,体会卢沟桥狮子数量多的特点。
课文介绍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又该如何认识?
教师在这里可以提出“课文写了几种神态、动作的狮子?还有哪些课文里没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于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
三、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描写狮子特点的。
具体步骤为:
1蹦读,画出描写狮子特点的语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质疑;
2币读,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和“有的……有的……”的句式结构,并积累语言知识;
3蔽蚨粒一边读一边想,体会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再用品读法,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读读、议议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4敝傅急乘校在学生理解句意和理清表达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背诵指导中,先分层,再分类,在加强有层次的理解和记忆中进行背诵。
四、写图,注意想像拓展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入情读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像。如教学第二段时,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像,把其他狮子的动作和神态描述出来;也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想像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大桥或雕刻狮子的情景;还可以抓住第四段课文内容,让学生想像在“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英勇抗敌的情景。
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想、说、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的效果。
桥教案 篇3
一、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故事
3.齐读课题
4.能用简单的话,讲讲课文讲了什么呢?
(1)学生说:
(2)还有谁想说一说?学生说:说得比较冗长。
教师点评:你说得这么具体,再简单一些就好了
(3)同学们,(课件出示:羚羊的图片)看,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猎人的追赶,面临着死亡的危险,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
二、新授
1.同学们,你们准备用什么去读?
(1)学生说:心
(2)自己读课文
2.能够用一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的感受吗?
(1)师生交流
学生:震撼、敬佩、气愤、感动
那些猎人去猎杀羚羊,为老羚羊感动
(2)短短的文字却让大家有这样多的收获。
3.羚羊的哪些行动感动、震撼了大家而令你钦佩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1)学生默读课文
(2)师生交流
学生说:找到好几处
只要你们再读读自己划的语句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3)你准备读几遍?
(4)请大家自己读划下的句子
4.听得出来大家读得很认真,愿意把你们的感受和同学、老师分享一下吗?
(1)学生1说:老羚羊一群,年轻羚羊一群。觉得他们分群分得很快。
(2)学生2说:一只老羚羊叫了一声我认为这只老羚羊敢于面对死亡。走到了悬崖边。
对于这一句还有谁想说一说?
年轻的羚羊也同样令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感受他们的行为,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动。
(3)这一只老羚羊是走出羊群。划下来。看看老师怎样走的'?而一只老羚羊是怎样走的呢?再读读,(学生读)你们读出了什么?
学生:老羚羊非常勇敢;向死亡挑战。
这一走是在走向死亡,它走得从容,走得坚定。
(4)这一句中还有一个走,在什么地方?
自己读读,感受到什么?师生交流
年轻羚羊也无奈。因为这一走有
它向老羚羊叫了一声,再读读,它仿佛在说些什么呢?
师生交流
学生说:我仿佛听到了老羚羊和年轻羚羊不愿意离开它们。
学生说:要勇敢不能落入猎人的手中
它这一叫有多少关爱,其中又有多少故事啊!
请学生读读这段话
学生读――读得好,因为你很用心――学生读――因为你自己被感动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1)学生;我感动的还有第二自然段
(2)老师也是被这段感动了
(3)学生读文章。说说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动吗?
学生1说:老羚羊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年轻羚羊死去,于是它自己笔直地坠入山涧。
学生2说:老羚羊跃得低一些是让年轻羚羊蹬它的身子
学生3说:猛这个字很无奈。
(4)齐读这段文字。这个奇迹是老羚羊的身子正好落在年轻羚羊的蹄下。
(5)有一个词语特别令人震撼,你知道是哪个词语?
(6)猛蹬一下
(7)老羚羊怎样了?
(8)同学们,如果你可以做任何事情,你会怎样做?
6.然而我们不能,老羚羊就像一只断了翅膀的鸟而老羚羊一去也不会回来,我们静心地听,什么也听不到,它仿佛回头看了小羚羊一眼,包含了多少它像说的话啊。此时我们的内心在颤抖,让我们读出内心的感动吧。(音乐响起:腾格尔《我的家》)
(1)指名读当年轻羚羊笔直地坠入了深涧
(2)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想来读一读,学生再读
(3)齐读课文的这个段落。
7.试跳成功,群羚飞渡,我们知道有一个弧线的划出就有一只老羚羊失去生命,我们知道每有一只年轻羚羊的获得新生,就有一只老羚羊失去自己的生命,是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把我们内心激情释放出来,自己先来读读这段话。
(1)课件出示:试跳成功!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
(4)齐读课文
8.同学们,我们学习到这里就感受到了老羚羊的无畏和它们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拿出你们的笔把你内心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1)学生独立创作
(2)师生交流
学生说;让我感动
学生说:老羚羊想到牺牲自己挽救年轻羚羊,多么感人啊
学生说;老羚羊的无私,才使得年轻羚羊们生存下来,猎人们也被感动了
学说说:我感动于老羚羊为了自己孩子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对我的关怀。
三、小结
1.爱,何止是动物,我们人类
2.推荐两篇文章《神圣的跪》、《斑羚飞渡》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学生画自己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学生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思考: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
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你们想一想,你
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
ii.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iii.
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
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
桥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二、材料准备:
1、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
老师问,幼儿答。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三)欣赏歌曲:
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
《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
有外婆(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3-10
《桥》的教案02-24
象鼻桥教案04-04
关于桥的教案04-18
关于桥教案11-16
有关桥教案11-16
奇怪的桥教案01-11
家乡的桥教案03-01
小学桥的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