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穷人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穷人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穷人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主,渗透人文性。《穷人》一文设计,我着眼于学生发展,讲求实效,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再思考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从中进行表达方法训练,进而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此达到简单教语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穷人穷的特点,感受穷人的善良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矛盾内心),写与人物相关的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特点及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认真读课文(不少于三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自学了字、词,请自由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并各组一、两个词,不好写的字可动手写写;再读读课文中自己勾画的新词。
2、导入新课:
齐读题目两遍,我们可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写出了人的什么特点?(板书课题,给穷字加点)写了哪几个穷人?(相机板书:桑娜一家、桑娜、渔夫、西蒙。)
学法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学课文要看题目,要多思考题目。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可知很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二、走进文本──课文写了什么
1、读文勾画。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穷人的一些什么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还可在一些句段处写旁注。
点学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汇报板书。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板书关键词句:
⑴ 学情预设:
① 桑娜一家贫穷、艰难,但桑娜勤劳、能干。
② 桑娜担心丈夫、关心西蒙,抱回西蒙孩子心里忐忑不安、脸色发白。
③ 渔夫要求快去抱回孩子,说总能熬过去。
⑵ 教学策略:
学生说说自己理解,并读读相关语段:
① 学生一起赏读第一自然段。
② 第7自然段抽学生读,其余同学闭目边听边想象情景。
③ 抽学生读第8、9、24自然段。
3、总结过渡:
⑴ 结合板书复述课文讲的要点。
⑵ 谈话过渡:穷人虽穷,但从他们做的一些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穷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板书:善良)课文是怎样表达穷人善良的呢?
三、感悟外化──怎样写的
1、抓点品读:
⑴ 语段一:第九自然段:
抽读──说体会──默读质疑(如:矛盾心理、省略号处)──解疑中有感情朗读──评价后再读──对比读(材料见下面)──体会不同表达方法(直接描写矛盾心理,更好表达真情实感)──背诵。
对比读的材料(曾有学生这样写了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情形):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她想到这件事没征求渔夫同意,自家养活5个孩子很艰难,再增加两个怎么办?因此她一会儿想该抱回两个孩子,一会儿想不该抱回
总结过渡:课文除了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外,(相机板书:心理)还用了些什么表达方法刻画人物?
⑵ 语段二:第24自然段:
① 齐读第24自然段。
② 说说表达方法;(相机板书:语言、神态、动作)
③ 自由背诵。
2、自读感悟。自由勾画、再读读文中其它地方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3、教师点拨。学习衬托写法:
⑴ 课文第1自然段写天气起什么作用?(衬托桑娜、渔夫勤劳、能干。)
⑵ 老师总结:衬托写法是指为了突出事物特点,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⑶ 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其它地方用的衬托写法。
学情预设:
① 第2、3自然段中,用桑娜担心丈夫衬托桑娜关心西蒙、心地善良。
② 第7自然段中,用西蒙家穷衬托西蒙爱自己孩子,也有善良心灵。
③ 第8~11自然段中,用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衬托桑娜淳朴、善良。
④ 第12~24自然段中,用渔夫回家后桑娜的神情衬托桑娜、渔夫善良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浏览相关自然段,提示:用内容衬托,或为了衬托,用了内容说说。
四、总结升华──为什么这样写
1、总结过渡:
老师结合板书总结:课文写了穷人很穷,但写穷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穷,衬托出穷人善良,这样写更好地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2、小结延伸:
我们学习课文、读课外书,不光是明白文章写了什么,还应思考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五、迁移运用──学习表达方法
1、总结写法:
老师结合板书总结表达方法: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穷人尽管很穷,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灵,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家托尔斯泰是怎样表达人物特点的呢?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呢?(见板书)
2、表达运用:
学习本课表达方法,以西蒙的孩子醒来之后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⑴ 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尽量举事例,用上衬托等表达方法。
⑵ 写后抽学生读读自己的片段,再自评──他评──师评。
⑶ 全班同学自己修改片段,然后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穷人
桑娜一家:贫穷、艰难
勤劳能干、担心丈夫
桑娜:关心西蒙、非做不可
忐忑不安、脸色发白
渔夫:快去抱来、总能熬过
西蒙:盖在、包住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
穷人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讲读二、三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
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
2.理解第二层:
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理解第三层:
(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
(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
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
(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
(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
(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
(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
(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
4.理解第三层:
(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必做)
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选做)
穷人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穷人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桑娜一家的贫穷,理解桑娜夫妇勤劳、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思想品质。
2.揣摩主人公的心理,练习写一段心理描写。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桑娜一家的贫穷,理解桑娜夫妇勤劳、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揣摩主人公的心理,练习写一段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同学们,请看这个字(师红笔板书穷),你能说出带有穷字的成语吗?
(生说,并由生板书到黑板左边,竖着排列:可能有图穷匕见、穷困潦倒、穷凶极恶、无穷无尽、山穷水尽、穷途末路)
你们了解的真不少,穷字在字典里有四种意思:
出示幻灯1:
穷字解释:
1.缺乏财物。2.环境恶劣,没有出路。
3.达到极点。4.尽,完。
你能说说这些成语中的穷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吗?今天我们讲21课《穷人》,(补充板书:人),这个穷字的意思是
(设计意图:理解穷字的几种意思,积累有穷字的成语,并由穷引出课文重点内容。)
过渡:正是因为课文中桑娜一家的贫穷,才有了她精彩的、扣人心弦的、充满矛盾的心理描写,在第几自然段?
出示幻灯2: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层层深入,学习第九自然段的心理描写
(一)初读第九自然段,体会桑娜矛盾的心情
1.谁来读读第九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桑娜的心情吗?(板书:忐忑不安)介绍忐忑写法。
3.还可以用什么词说桑拿的心情?(教师适时板书:七上八下、坐立不安、惊慌失措)
(设计意图:找到课文重点段,初步了解桑娜当时复杂的心情。)
(二)找出矛盾原因,理解桑娜一家穷苦的困境
过渡:为什么她的心理这样矛盾?(穷)默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写出了桑娜一家的贫穷,并适当批注。
1.略读:
A: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B: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回来。
2.精读:(出示幻灯3)
A: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1)我觉得她找的这句话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品味,谁来读?透过桑娜的沉思,我们了解到了什么?
(2)学语文就要咬文嚼字,你能从哪个词语感受到桑娜家的贫穷?(抓住从早到晚、勉强、黑面包、只有)
黑面包是一种用麦皮和少量的面粉做成的,吃起来很硬,口感发酸。
(3)这两句话看似简单而又平淡,其实里面蕴含着许多内容,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4)通过你们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你的朗读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桑娜一家真是(板书: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捉襟见肘)
过渡:还哪些地方写出了桑娜家里的贫穷?(渔夫从早到晚地打鱼,他今天的收获怎样?)
B:糟糕,真糟糕!什么都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引导: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这是渔夫简短的几句话,这些话中蕴含着什么?谁来读读?
清早就驾船出去,夜晚十一点多了刚刚回来,至少十七、八个小时,却什么都没打到,每一网都是徒劳无功,没有半点收获。
(设计意图:从文本中获取关于桑娜一家贫穷的语句,并通过朗读、想象等形式理解桑娜一家贫穷的程度,让学生了解桑娜一家是那样的一贫如洗、那样的捉襟见肘或者吃了上顿没下顿。)
3.引申理解贫困
小结:是呀,桑娜夫妇竭尽全力,一个早出晚归,不顾随时可能被海浪吞没的危险去打鱼,一个辛辛苦苦地做家务事,但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日子过得一贫如洗、捉襟见肘、家徒四壁。对于这样一个家庭,如果再多两张嘴,这意味着什么?
以前是勉强吃饱,也许以后会是忍饥挨饿。
以前桑娜还能在家里做家务活,多了两个孩子之后
(设计意图:想象桑娜一家在非常贫困的基础上,抱养了邻居的孩子之后的窘困境况。为理解桑娜夫妇的品质作铺垫。)
4.再次理解桑娜心理矛盾
怪不得桑娜的心里充满了激烈的矛盾,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坐立不安!谁来读读这矛盾的心理?
(设计意图: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有关穷的内容,进一步引申,理解桑娜的心情为什么那样矛盾、那样忐忑不安。)
三、理解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渔夫得知西蒙死了、两个孩子无人照料这个消息后,他是怎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1.读: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说说你的理解。
3.熬字写法,(板书:熬,四点底用红色)
介绍四点底:煎、熬、烹、煮都有四点底,四点底表示用很长时间、慢慢、不间断地用火煮东西。
熬字在字典中解释:1.久煮。2.忍受,忍耐。这里选哪一个?
这个词也可以表示忍受、忍耐,这样换可不可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哦,我们,我们总能挺过去的!
那是一种怎样的忍受?怎样的忍耐?怎样的煎熬呢?(长时间的、忍饥挨饿的、无穷无尽的)
(设计意图:通过熬字再次感知桑娜抱养邻居家两个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和承受的.压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夫妇纯朴善良的形象。)
(二)想象情景,理解夫妇的为人
1. 是呀,教师运用黑板上的成语总结:
他们被煎熬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捉襟见肘的窘况,无穷无尽的贫困,举步维艰的困境)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举步维艰呀!但是
出示幻灯:
能用上这些关联词语说说桑娜夫妇的想法吗?
哪怕也 宁可也不
虽然但是 不论都
2.听了这些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桑娜、怎样的渔夫?(板书:淳朴善良、心地善良、无比善良)
3.(出示幻灯5)填写:他们( )贫穷,但是他们( )不贫穷。
是呀,他们贫穷而不落后,贫困而不潦倒。从这贫穷与不贫穷之间,我们分明看见了大作家托尔斯泰笔下桑娜夫妇的什么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用关联词语说话、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夫妇的形象。)
四、练习心理描写(出示幻灯6)
善良的桑娜看了看熟睡在帐子里的七个孩子,又看了看撕破的渔网和空空的鱼篓,她陷入了沉思。
穷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训练方面:
⑴ 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思想感情。
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想教育方面:
⑴ 使学生感受高尚品格的熏陶,心灵受到净化。
⑵ 增强学生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
3、技巧能力方面:
训练学生合理想象能力,学习如何通过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品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体会人物行为、思想和品德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合理性。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1、出示词语、句子:(破帆、黑面包、从早到晚地干活、屋里又潮湿又阴冷)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来感受、想象一定的故事情境。
2、学生畅谈自由想象的故事情境,教师纵深引领:“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怎样的一种生活?”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穷人。
二、初步感知课文
1、“你怎样理解这个课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出质疑:穷人是生活上的贫穷,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和物质生活一样的贫穷吗?(在课题旁边板书“?”,有待于课文学过之后再解答。)
2、列夫托尔斯泰比下也有一个关于“穷人”的故事。学生读课文,之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有选择性地将本文主要人物板书:桑娜、渔夫。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课件播放小屋内外的样子。“文章是怎样写这贫寒的家庭的呢?”学生找出与其相应的文字。
(一是学生进入当时故事情境,二是通过小屋虽然简陋,但是打扫的干净整洁,体会桑娜家贫穷,体会桑娜能干。)
⑵ 学生画一画有关句子,并读一读,想一想: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他们的家境?(板书:贫穷)
⑶ 你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
⑷ 是呀,桑娜家的生活是这样艰难,课文为什么又说是“……温暖而舒适”呢?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能干,家里人员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⑸ 概括第一段的内容。(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过度:在这样风急浪高的夜晚,桑娜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学习第二段:
⑴ 读课文,想一想这段写了什么。
(桑娜出门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抱回两个孩子。)
⑵ 自渎课文,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动呢?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① 桑娜是在自己亲人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说明了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反过来说,正因为桑娜善良、富有同情心,才会去看望邻居西蒙。
② 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人物的高尚的品质?联系具体内容说一说。(心理活动和行动)
A、“他的心跳的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觉的非做不可。”“非这样做不可?”有人逼他吗?哪是什么促使她“非这样做不可?”
体会:桑娜这种行为没有夹杂任何的私立因素,完全出于内心良心的驱使,因此才会” ……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觉得非做不可”。
B、“他忐忑不安的想:他还会说我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抱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通过理解省略号的作用,体会桑娜的内心活动的内容:因为生活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太重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刚刚能填饱肚,再加上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只能使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桑娜的内心活动再次表现了桑娜高尚的心灵。)
你从省略号体会到了什么?
a、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对家庭现实,内心充满矛盾。她的思绪既不连贯,也没了条理。她想到了丈夫抚养自己5个孩子的艰辛,现在又多了2个孩子,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学生接读:他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我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b、可能是有什么声响使桑娜以为丈夫回来了,然后又判断出不是丈夫回来了,桑娜的心呀,七上八下。(学生接读: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c、桑娜对自己的责怪的省略。(学生接读:明明知道丈夫养活5个孩子已经够苦的了,为什么还要抱他们回来呢?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d、接着她猜测丈夫会打她,但是她一点也不后悔。(学生接读:谁让我这么做了?既然已经抱回来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点皮肉不算什么,只要这两个孩子有了着落,我挨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愿了。)
⑶ 再游览课文,你认为作者在表达上还运用了哪些技巧?(语言、动作、神态、标点符号)
教师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把文章写生动,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标点符号也表达人物感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⑷ 在理解了人物品质、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桑娜抱回孩子后人物内心活动的语句,从中再次深入体会桑娜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的朴实、善良的思想境界。
3、学习第三段:
通过理解人物的语言,来感受渔夫的美好品质。
课文对桑娜的这个人物,主要通过对她什么描写,突出人物品质?(心理)那么,对于渔夫这个人物,主要进行了什么描写呢?(语言)。请画出课文中对渔夫语言的描写,读一读,体会一下。
⑴ “得把他们抱回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把这句话改成肯定:得把他们抱回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是不行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理是什么想法?
(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回来,怕孩子醒来看到母亲死去的惨相。渔夫完全为着孩子着想,至于自己生活负担如何,完全没有考虑,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⑶ 把“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把这句话换成“我们总会过下去的”,你同意吗?为什么用“熬”?
(通过这个“熬”,可以看出渔夫的美好心灵,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四、总结全文,提升中心
再次读课文,你想说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善良)。同时解决上课之初提出的质疑:“穷人”是真正的穷吗?“不穷。”他们虽然物质生活贫穷,但是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他们勤劳、善良,他们是精神上的富翁!(板书:富有)
五、课后作业
选择:(以体现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自主性。)
穷人渔夫和妻子桑娜决心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抚养七个孩子成长,他们怎样克服困难的?请同学们做一回文学大师,帮助他们把孩子养大,好吗?
六、续写练习
一是训练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二是激发学生潜在的道德素质,与渔人夫妇高尚的品格产生共鸣,三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穷人教案】相关文章:
穷人的教案04-03
《穷人》教案09-01
《穷人》教案03-19
《穷人》的教案02-22
《穷人》小学教案08-21
关于穷人教案11-13
穷人教学教案11-27
穷人教案范文02-28
关于穷人的教案03-16
小学教案:穷人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