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礼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礼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谈礼貌教案1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礼貌。“作者是怎样谈的呢?”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出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生齐读
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应用了一句古训:
课件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指名读。
师:这句中的 “失色”、 “失口”分别指什么?这句古训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交流
1、指名读。
失色指——
失口指——
那么君子呢——
君子:有道德的人
失色:态度粗暴
失口:出言不逊
师小结:“不失色”是说态度有礼。“不失口”是说语言有礼。其实,这句古训还有一句,叫“不失足于人”。
2.谁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出示句子:
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男生读,女士读。
是啊,古代的人们就明白了待人应该彬彬有礼的道理,可见——
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齐读)
过渡:传统,自古传来,还将传递下去,那么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课文列举了问路、踩裙、理发三个事例加以说明。
板书:事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问路的故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牛皋和岳飞问路有什么不同。
出示牛皋和岳飞的问话
交流:
1.牛皋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牛皋的内容。(你找得真准确)回答问题也响亮。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牛皋?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傲慢无礼
你从哪感受到的?
“在马上”傲慢,高高在上
“吼”粗暴无礼
“呔,老头儿”粗鲁,语言粗俗,不尊敬老人
“爷”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你读得很仔细。你能通过朗读读出牛皋的……
评:抓住了“吼”
我想看到一个更粗暴无礼的牛皋。再读
你注意到了!读出命令的语气,真了不起。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牛皋的话,体会牛皋的傲慢无礼。齐读
堂堂的大将军竟如此无礼,你想劝劝他吗?
(大将军在保家卫国上能做得那么好,在问路这件小事上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虽然你是大将军,但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你啊。)
(要想办成事,不讲礼貌可不行啊)
2. 岳飞又是怎样问路的?
指名读。(你不仅读正确,还——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岳飞?
彬彬有礼 以诚待人
从哪里看出岳飞的彬彬有礼?
“离蹬下马”“上前施礼”(谦逊有礼)
“请问老丈”(尊重老人,说话文雅)
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你读得很正确,他先是离蹬下马,上前施礼……(做动作)
岳飞是古代的大将军,在问路这样的小事能谦逊有礼,确实让人尊敬,你能送他一句来夸夸他吗?
(你不但在战场是威风凛凛,在生活中也能彬彬有礼,真是个君子啊!)
(你待人彬彬有礼,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岳飞的问话,感受岳飞的彬彬有礼。
3.对比,牛皋是在马上吼道——,而岳飞是是离蹬下马,上前施礼——。
这如《弟子规》中所说“尊长前 声要低 骑下马 乘下车”。
4.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听了他们俩的问话心里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①听了牛皋的话,讨厌他、嫌弃他、厌恶他。所以老人——
②听了岳飞的话呢?心里感到很温暖,愿意告诉他!舒服、舒坦。所以老人——
5.师小结:
同样是问路,岳飞和牛皋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也正如俗语所说——
课件出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生齐读)
6.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个事例,再次体会“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的内涵。(指名三人读)
7.揭示写作方法
作者在写这一事例时,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问路的事例,再告诉我们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今后,我们在写说理文时,也可以用这种先讲事例,再说道理的写作方法。
板书: 道理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下面两个自然段,作者也是先讲事例,再说道理的,请同学们默读三、四自然段。圈画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并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交流
(1)学第三自然段
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 踩裙的事例是怎样的?
生读踩裙事例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同桌互相说说。
一生做小学生,一生做女青年
(相机鼓励你读出小朋友的道歉时的诚恳)(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朋友,及时道歉)
“连忙,对不起”(小朋友有礼貌,有诚意)
“微笑,没关系”(女青年的宽容,诚恳)
试想一下,如果小朋友不主动道歉,女青年又不让,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呢?(想象情景)
一场纠纷就不可避免了。有道理,你真会想象。
读了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指名读
同学们自由读读,将这道理记在心里。
一个微笑,一句对不起,就将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多么重要,让我们一起来读。
同学们真了不起,学懂了身边的故事,那么伟人又是如何礼貌待人的呢?
(2)学习第四自然段
总理理发的事曾打动许多人,这里什么地方打动你啦?
交流
A朱师傅情感变化的两个词。
深感不安 深受感动
深感不安?是因为担心,内疚。(朱师傅将总理的脸划破了,觉得对不起总理)
深受感动?是因为总理安慰
体会到朱师傅之所以情感发生这样的变化,正是因为总理的礼貌待人。
B.课件出示:周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
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
轻轻读一读,细细体会
指名读
你体会到什么?
从三个“您”体会到总理心里装着谁?
“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可看出问题发生了,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可看出总理幽默风趣,懂得感恩。
你读懂了总理的宽容,……
说体会:一位伟人,一个工人,地位悬殊,但总理依然尊重他,用敬语。
齐读这句话,读出总理的和气、文雅、宽容。
3.小结:
是啊,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正是总理的安慰、和气、宽容的语言,使朱师傅由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动。礼貌待人不但沟通了周总理和朱师傅之间的情感和心灵,还体现了总理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出示句子: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这句话,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4.同学们真行,学懂了伟人礼貌待人的故事,在生活中你有过礼貌待人来化解矛盾的小事例吗?说一说
四、回顾总结。
1.读了这三个故事,老师相信你们对这三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
引读:
(1)我们请人帮忙时要讲礼貌,因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2)当自己无意犯错时要主动道歉,因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当别人无意伤害到自己时要宽容有礼,因为——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现在,你能说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了吗?
出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可以 ,可以 ,还可以 ……
同学之间先说说,再指名说。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正读。
2.反读
是啊,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就必须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3.总结
课文一开始提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观点。接着用了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这三个礼貌故事,有古人有今人,有大人有小孩,有伟人有普通人,事例具体,说理恰当。他们用礼貌语言谱写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乐章。说理性的文章就是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例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齐读课件: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六、拓展
除了书上这些古训、俗语外,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文人墨客对礼貌有着精典的谈论,他们的精妙的语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谁来交流一下?
(1)出示名言
(2)读一读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应该是我们全人类共有的美德啊!只要我们人人讲礼貌,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就会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到那时,人们的关系会更和谐,社会生活会更美好!
八、课后作业。
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下来。
附板书:
谈礼貌
事例 道理
谈礼貌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
礼貌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粗暴
纠纷
安慰
文化
修养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
(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
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
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
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册。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
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板书:事例动作说理神态语言贴切
三、完成课后练习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练习设计:
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24、谈礼貌
神态
故事
动作
语言
说理
贴切
课后笔记:
【谈礼貌教案】相关文章:
《谈礼貌》教案01-23
《谈礼貌》教案15篇01-23
《礼貌》教案03-21
讲礼貌教案11-27
小班礼貌教案02-18
《礼貌歌》教案03-07
中班《礼貌用语》教案11-26
大班《懂礼貌》教案11-26
讲礼貌大班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