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通用18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活动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是指跟随音乐进行的运用身体运动来造型的艺术表现活动,即通常所说的以身体运动为主的音乐游戏、舞蹈、律动以及歌表演当中动作表现的那部分。
在为这种活动选编材料的工作中,教师往往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贴近(适应)”“离开(挑战)”幼儿原有经验的比例和度量的问题。这三个方面分别是音乐、动作和内容。说到韵律活动的开展,往往浮现在眼前的是老师满场又喊又跑的狼狈样。可结果也不尽人意,难免有些失落。
中班音乐活动《小雨和花》也是一节韵律活动,以春雨为背景,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春雨活泼欢快的样子以及花朵在春雨浇灌后快乐的成长。体现了春雨对花朵的关爱和花朵对春雨的感激之情。
在活动准备中,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感受乐曲的内容,形象的区分音乐的AB段落,于是我设计了课件《小雨和花》,在第一课时中,课件花朵的变化不明显,于是我进行了再次的修改,第一段的开花改成花苞,等待小雨浇灌。在第二段小雨没有了,落到了泥土里,更便于幼儿表现小花的感受。比如花长大了,花变大了。
在活动中,我吸取了第一课时的不足,在活动中通过听一听,做一做、演一演,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表现音乐的内容。
在第一环节,我重点引导幼儿倾听歌曲的AB段落。由于课件的进一步修改,孩子能发现A段是小雨给小花喝水,小花在喝水,B段小雨落到了泥土里,小花喝足了水,开心的样子。
在第二个环节,动作表现中,第一段,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表现小雨落下来的样子,小花喝水时,引导小花看着小雨做动作。在第二段,幼儿听着音乐表现小花喝饱了开心的动作。在活动中,孩子能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比如不同的小雨落下来的动作,花越来越大,慢慢长高了等等。我在第一段的结束的地方设计了指导语:“小雨落到泥土里,不动了。”形象的让孩子自然过度到了第二段,并且为角色表演活动做好了铺垫。
在角色表演中,我请孩子两两合作,让他们自由组合,分配角色,跟着音乐表演。在第一段和第二段转换间,我运用了一定的提示语。但是为了让孩子自己学会倾听,我提出了问题,让孩子发现表演中的困难,“如果我不提示,你怎么知道音乐的变化?”,让孩子自己去倾听,虽然有部分孩子还是有点听不出,但是他们愿意去倾听了。孩子自己发现如何听出不同角色的变化。
在活动中,我给了孩子充分表现的空间。在听一听、做一做、演一演的过程中,孩子能更积极参与,愿意聆听,乐于创编各种动作,体验了与同伴表演的乐趣。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2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歌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更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迸发出超乎想象的东西来。所以在课堂中我从不去限制孩子们的想象或者一些行为。
在工作中我特别关注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生成,经常思考和探究如何引导、回应幼儿创编的多样性和积极性。以下是我们中班小朋友在音乐活动《小指勾一勾》中的教育片段,是我抓住了幼儿精彩的生成来丰富我先前预设的内容进行的活动实录。
小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中,学习着歌曲《小指勾一勾》,和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最后我说:“我们勾了手指头就是好朋友了。”一个孩子突然大声说:“是永远的好朋友!”听到这句话,我很激动,马上说道:”对,老师要和你们做永远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动走进他们,主动和他们去勾手指头,怎么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又怎么会让这样普通的一节课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呢!
我鼓励幼儿说:“想一想,除了小指勾一勾、手臂挽一挽的方法和好朋友做游戏,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去和好朋友做游戏?”小朋友们踊跃地讲出了许多方法:
陈卓凡:“我用小手拍一拍和好朋友做游戏。”
郭琬婷:“我用小脚碰一碰的动作。”
朱子恒:“我用背靠背的动作。”
袁栋勋:“我用头碰头的动作。”
小朋友想出了这些动作之后,我和他们一起和着音乐创编起了歌词,
“伸出你的小小手,拍拍手、拍拍手,我们来做好朋友。”
“抬起你的小小脚,碰一碰、碰一碰,我们来做好朋友。”
孩子们都沉浸在愉快的创编游戏中,我也为这次预设活动的顺利完成而感到高兴,活动就要在小朋友的欢快游戏后结束了,这时突然听到有位小朋友说:
“老师,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和小朋友用嘴巴打招呼的吗?我们还可以用嘴巴做游戏。”
“是呀!我们可以笑一笑和好朋友做游戏。”一个小朋友接口说。
这样一说,一下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兴趣,“是呀!老师可以这样笑,老师可以那样笑。”孩子们争着在我面前展现着自己的笑容。“你们笑得真漂亮,我们一起把你们想出来的各种笑编进歌曲里去,好吗?”我顺着孩子们的话说。“咧开你的小小嘴,微微笑、微微笑,我们来做好朋友。”
“张开你的小嘴巴,哈哈笑、哈哈笑,我们来做好朋友。”
“翘起你的小嘴巴,咪咪笑、咪咪笑,我们来做好朋友。”
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想:“小朋友们这么感兴趣,我们是不是可以启发孩子们用更多的表情来创编呢?”
于是我又接着问:“脸上除了的嘴巴可以和好朋友笑一笑,还可以用什么和小朋友打招呼呢?”
“眉毛、眼睛、鼻子……”孩子们兴奋地边说边做着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动脑筋,我接着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那就是:让小朋友把想出来的`动作,和其他幼儿交流讨论。小朋友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大家恨不得马上就去完成。不言而喻,我们又把这次的创编音乐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在《小指勾一勾》的创编活动中,我预设的活动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肢体动作来创编歌词。不料,孩子们在教学中能表现出非凡的热情,不仅能想到用不同的动作来创编歌曲,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面部表情来创编歌曲。面对孩子们的热情,我因势利导,启发幼儿运用多种创编手法,并启发幼儿用符号来记录创作的过程和成果,把教学过程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反思这个活动,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当孩子有精彩的火花出现时,我们要把这些火花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去利用这些资源,并通过积极的回应和引导,带领孩子走向更高的挑战。这样的话,小朋友的积极性被提高了,思维自然活跃了,创编也就更丰富多彩了。所以,面对孩子们的这次生成,作为教师我扮演的角色是等待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我等待着孩子们的生成,因为孩子们的生成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所以我等待着孩子们的成熟,同时当孩子们有新的火花出现时,我一方面能及时关注孩子们的生成,另一方面调整自己的教育手段,来扶持孩子们的生成,更关键的是我还能积极引导孩子把生成的活动走向更精彩,更好的为大的教育目标服务。所以通过我的努力,我和孩子们一起使活动开展得更精彩。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3
2009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在这初冬之时,我们迎来了中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在这次开放活动的公开课中,我选择了主题活动《香香的蔬菜》中的一个艺术活动《买菜》。这个活动几年前陈皓老师也上过公开课,效果挺好。她把歌曲中的分声部轮唱作为活动的重点部分,在学说歌词时就开始练习分声部。陆老师建议我改变方式,不要把它弄得太复杂,在学会歌曲后再顺其自然地学习分声部轮唱,效果的确不错。
活动开始时,我让孩子们随歌曲旋律边随意做各种动作边进活动室,然后问他们:“这么好听的音乐,听了以后心里感觉怎么样?”在“一个小朋友也很开心,你知道为什么吗?他呀要和奶奶一起去买菜了,你们听!”的过程中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欣赏歌曲后,我问他们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利用课件把歌词内容一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们充满了自豪感,(因为我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的),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学说歌词这个环节很顺利地就过了。在学会唱歌曲后,我让他们找出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有唱的也有说的)后,采用先由我说,孩子们唱,再交换角色,然后分男女轮唱、最后和家长互动轮唱的.方式学习分声部轮唱,在这个环节中家长们的表现尤其突出,他们的情绪带动了孩子们,在交换角色后,他们不甘落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较起劲来,唱得是有声有色、意犹未尽,把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课前没有很好地操作课件,致使在活动时好几次把课件搞砸,不然的话效果肯定还要好。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首先你要把握好教材,用我们领导的话来说就是要吃透教材,可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为此,吾将上下而求索,让孩子们在充满情趣的每一个活动中获得快乐,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真知。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4
音乐活动“快乐的小蜗牛”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根据小蜗牛的特点,歌词写的幽默诙谐。
它的目标是
1.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3.进一步了解蜗牛的背壳的神奇作用。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初步学唱歌曲,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活动结束了,尽管多数的`幼儿都能唱这个歌,但是我自认为对于这个音乐活动上的不是很好,三拍子的节奏有些难唱,孩子们唱起来音准不够,节奏难把握。就连平时唱歌能力较强的孩子也没掌握好。
我认为这次活动,比较适合我班幼儿的特点,但由于准备不足,各方面考虑欠妥,活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也没能和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失误,例如孩子们对歌曲的熟悉度不够,身体没有很好的动起来,有的小朋友在动起来就没有唱歌的声音了,我认为还是我自己引导的不够,有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有走神的情况没有很好及时的个别教育,对《指南》的实际拓展不够,没有尊重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幸好,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的选取幼儿很感兴趣,尤其在后面让他们一起变成小蜗牛动起来,他们跳的非常开心,感觉自己的努力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报。
教的度难没把握好。由于自己在教学流程上的突然改变,也可以说自己是准备没到位。因此在这次的音乐活动中,我未做过多的歌词解说,结果,幼儿对于第二段的歌词含糊不清;其次,为了歌曲中能唱出逍遥、自在的心情,我们加唱衬词“呦呦”,其实我们还可尝试用不同的衬词来代替“呦呦”,感受不同的衬词所带来的不同歌曲情绪,如呀呀、嘿嘿等。
总结本次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准备,预设到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只要用心,很多问题都可以考虑到并及时采取措施,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会做的更好。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5
《粉刷匠》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节奏鲜明,唱起来琅琅上口,幽默风趣。虽然是首老歌,但却深受孩子喜爱。从音乐本身来说,八分和四分组合的节奏型也正是中班幼儿需要掌握的,因此非常适合中班幼儿欣赏和学习。在设计本活动时,我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鼓励幼儿勇于创新,大胆表现。具体的说,首先,我准备了油漆工粉刷墙壁的画面,引出音歌曲内容《粉刷匠》,为本课的音乐欣赏、创编和表演做好铺垫。接着我边讲述自编的故事,边出示自制图片,根据幼儿回答总结和朗诵了歌词。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我示范演唱时,没想到该歌曲家喻户晓,很多孩子就跟着我演唱起来。于是,我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学习演唱歌曲。根据孩子们演唱的情况,我分别提出了慢速唱,按歌词内容唱出不同的情绪(如:最后一句夸张、顽皮的表情),根据歌词边唱边做简单表演动作等要求。最后,我还提供了该歌曲的演唱视频,让幼儿跟着演唱。因为本次活动是家长开放日,所以我还组织幼儿分组进行了表演唱,伴随着音乐,孩子们开心地唱着、跳着,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
通过学习《粉刷匠》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我们引导孩子们将已有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零碎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他们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扮演粉刷工人,通过动作表述,加深对歌词的理解。特别是引导幼儿边唱边用肢体语言来展示活动的.过程,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学唱表演中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和音乐的优美。如此的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孩子们身临其境,情绪充分得到调动,留下的印象也异常深刻。
在第四阶段“以评促教、评价教学”学习过程中,学员结合本阶段主题,撰写实践作业作业的正文内容:
评价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评价艺术。这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现在的课堂,我听到很多诸如:“好的。”“不错。”“恩。”这样的评价语。这样的评价单调,乏味,能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实现评价的自身价值吗?“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评价学生。”
通过听课、思考、实践,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第三、多元化进行评价,让课堂变成“伯乐”。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扬所驱使,一味地为表扬而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改进自我。
2、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
课堂评价必须纠正“为了课堂热闹好看”的浮华,必须注重人性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还应注意,我们在对评价形式进行创新的时候,不要忘了一些很好的传统评价方式。如:点头、微笑、眼神、口头与书面结合、当众与个别结合等等。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让我们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而努力!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6
黄老师上了三次中班的音乐活动《敲小鼓》,每一次我都听了,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这让我感促很多!
第一次展示这个活动是在村幼,先学了《敲小鼓》这首歌,学唱歌曲的同时学打鼓,由于村幼孩子看到来了客人老师所以非常专注,而且平时几乎不接触打击乐器所以兴趣很浓,边玩边学的方式孩子们十分喜爱。教师也十分投入,整个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在创编鼓点节奏时有一个孩子非常突出,创编了不同的鼓点节奏,其他孩子也很快学会了不同的鼓点打击方法。这种同伴间的互学会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学习更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真的既简单又有成效。
第二次展示这个活动是在黄老师自己班里,一开始孩子们很投入,但歌曲的学习部分教师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接受情况,以至于影响了接下来的打鼓部分,孩子们很喜欢很兴奋,但没有掌握方法,也没有静下来听要求,只管自己乱敲。这时经验丰富的`黄老师一时也有点不知所措,只好让孩子们停下反复再学歌曲,这时的孩子兴趣全在打鼓上了,不能很好地静下来。我开始觉得这个活动上起来也不是很容易的,很想自己也开展一次,有点真情实感。
第三次展示这个活动前黄老师有点不自信,对于孩子的接受能力没有底,所以她降低了要求,改变了方式,没有让孩子人手一只小鼓,重点放在学习歌曲这一步上,而且放慢了教学节奏。在活动的进程中黄老师越来越投入,越来越自信。在创编鼓点部分时间有点久,如果她能大胆地让孩子有更多的打鼓机会则效果更好!
我想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摩课中得到的,我佩服黄老师的钻研精神,也感谢她给我们听课老师带来的反思成长机会,其实每个活动无论上课的还是听课的只要用心都会有收获有进步!因为我们的课是有那样多的变数,充满灵动,赋予我们更多的挑战机会,成长和提升机遇!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7
时间流逝,新的学期已来临,此时,孩子们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本学期,我们班又插了不少新生,对于这些刚来幼儿园几天的孩子,大家相互都不是很熟悉。为了让小朋友之间能够开心玩游戏,本月在主题活动《我和朋友在一起》中,安排了《哈罗哈罗》这一音乐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愉悦情绪与同伴之间伴舞的快乐。
刚开始,我以一个娃娃引出话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我们应该怎样向他打招呼呢?”只听到有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说:“你好”,“嗨”。“小朋友们真是太热情啦,那我也跟他打个招呼把,“哈罗哈罗-----”。通过对话,来引出歌名,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样,我请每组幼儿找到好朋友,并相互学着打招呼,边说边挥手,来提升兴趣。
对于打招呼的方式,在平时的生活中,基本以“你好”为主,因此,让幼儿以“哈罗”的方式,幼儿感觉比较新鲜、好奇,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幼儿来说,不敢大胆的打招呼,但在老师的多次引导中,才渐渐习惯。又由于班里来了好几名插班生,孩子们对于她们还不够熟悉,因此,在对于(一新一老)这样的一对搭档中,孩子显得有点不自然,因为,“以老带新”的`方式,对于性格外向的幼儿来说,极为有效。在针对一些情况后,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就是调整了部分搭档,就是一位开朗,一位偏内向,这样,让幼儿在一动一静的带领下,调动更大的气氛。
通过唱歌,来表达各自的心情;通过游戏,让幼儿开心的玩一玩;通过表演,让幼儿有进一步的接触。相信,在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孩子们便会更深层的融入到班集体中。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8
在这次的园内优质课评比中,我展示的是一节中班的音乐活动“小牛哞哞”。这是一节音乐游戏,其活动目标为:
1.感受音乐欢快的节奏,并能尝试创编简单的小牛动作。
2.喜欢和同伴共同表现小牛各种动态,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其重点为:感受音乐欢快的节奏,尝试创编简单的小牛动作。难点为:能和同伴共同表现小牛各种动态。
活动以游戏“猜猜乐”导入,让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物,在音乐的陪衬下,孩子们模仿着自己喜欢的动物,兔子、老虎、鹤、猩猩、小蛇……在孩子们的演绎下,都栩栩如生的被表现出来。接下来出示小牛图片自然地进入下个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大胆的表述着可爱的小牛,模仿着可爱的小牛。当音乐播放时,孩子们能将可爱的小牛动作和音乐相结合,积极主动地跳起了小牛舞。虽然在创编上还是比较欠缺,对于这个音乐本身可能创编的`空间就比较有限,但孩子们还是能尝试着创编出几个简单的小牛动作。
熟悉了小牛舞之后下个环节就是一个“逗牛”游戏”,音乐选择上我选的是斗牛舞,对于斗牛很多的孩子不是很了解,老师通过自己的讲述来告知孩子,其实在这个地方老师的课件可以播放一个简短的斗牛视频,所有的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直观的看课件远比老师的口头讲述要来的有效果。对于“逗牛”孩子们比较喜欢,但在操作中,老师扮演的斗牛士动作可以在夸大点,指令可以在明确点,这样跟孩子们玩时可以衔接的更好。
活动的最后环节我是让孩子们边听完整的音乐,边做动作,从小牛舞到逗牛,两段音乐是截然不同的,在表演中让孩子表演中时两段音乐有点脱节,在这个地方应该在考虑一下,让过度在自然点。
总体来说,从课堂的实际操作中看,今天的活动还是成功的,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孩子们玩得也比较开心。目标达成的也不错。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老师们也为我的这节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会虚心接受,我也会深刻反思今天的活动,让自己有更大的突破。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9
1、实物导入,激发兴趣,设计新颖特别。看着鼓谱,敲打节奏,并且用手指、手掌交换不同的部位敲打节奏,幼儿在浓郁、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基本节奏,感受乐趣。
2、幼儿的回答着实另听课老师佩服与赞叹,这是平时经验积累的表现。孩子们平时就得到了音乐的熏陶,情感的理解,所以这样的`表现在意料之内。
3、对笑脸表情解释的机会应该留给孩子们,这样能加深幼儿对两段歌曲不同情感理解的印象。图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看完图谱就转到对歌曲的学习好像太“对不起”这张图谱了。图谱原本的用意是服务于歌曲的学习,情感的理解。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充分利用好。
4、学唱歌曲的重点是把歌曲学会,所有的“花哨”环节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会学这首歌曲,但是恰恰遗忘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熟悉歌词。教师如果用朗朗上口的语调和孩子们一起朗诵一下歌词, 那么孩子们也不至于学得那么困难了。再次,教师应该适时“退隐”,一直带真孩子一起唱,那么孩子们有了依赖性,想都不想歌词就跟着老师一起唱了。
5、一开始就分两半,孩子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呢,一开始应该让孩子们一起演唱,一起来感受微笑宝宝所代表的两段不同的情绪。等孩子们亲自感受到了,再分开一起表演,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有响和轻的.经验了。
完美的开头另人期待,但是由于熟悉歌词的疏忽成了活动的败笔。但是不管怎样,我尝试了,我便成长了。这次的选材经历复杂、曲折,最终绕了一个大圈圈还是回到原点也是我和这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缘分。我想结果并不重要,只要在经历后反思、总结就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孩子们表现的很出色,有老师表扬我的歌声也很出色,这些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谢谢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有你们真好,让我感觉到了温暖!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0
以前,上完一个活动,常常习惯从执教者的角度来看。但,往往觉得身在其中看不透。于是,我想到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以听课的老师身份来看这个活动。
一、目标的设定及达成
《问答歌》是一节音乐领域的活动课。目标设定为:
1、学唱问答歌,感受一问一答的演唱乐趣。
2、创编新的歌词,体验歌词变化的挑战。
《纲要》中指出,应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歌曲《问答歌》的歌词是问答歌,是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读起来妙趣横生,容易为孩子喜爱和接受,从而也有利于他们对歌曲的掌握。
当然,《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在指导艺术活动时,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目标2的设定,鼓励了幼儿对歌词的个性创造,同时在他们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开动脑筋,勇于尝试,积极表现,自身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次活动中,教师始终围绕着预设目标,引导组织幼儿学习问答歌和歌曲,鼓励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幼儿也较好地掌握了这首歌曲,并能够大胆运用重组法创编新的歌词进行演唱,因此目标达成度较好。
二、年龄特点的把握
4—5岁的幼儿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能够独立地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也为他们创编问答歌的歌词提供了语言上的储备条件。同时中班的
幼儿喜欢唱歌,能感受、表现较容易的节奏,喜欢表达与创造,能初步感受艺术活动中的美,这为他们掌握这首问答歌歌曲作好了情感和技能上的准备。
三、教师的组织引导
1.重组法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幼儿创编歌词时,运用了重组法。即,照搬原来歌词的语句形式,重组里面的内容。教师将这个“重组法”融入到游戏中,采用了动物合唱队表演的形式,将幼儿的.位置调换成一个动物演员。将歌词进行更替从而达到将歌词重组的目的。
2.体验法
所有的活动都应注重幼儿的体验。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幼儿真正体验了回编导的成功感。教师用开放式的提问,给了幼儿充分的思考创造空间。幼儿在一边演唱一边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尽情体验了自己编歌的乐趣。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1
关于小班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的几点思考
一.音乐活动要整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纲要》中指出,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
“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二、应选择有明显特征的音乐让幼儿欣赏
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首先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那么选材就显得很重要。首先应选择一些具有明显音响特征和情感色彩的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培养幼儿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并从中得到陶冶。这些音乐中,歌曲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歌曲中有歌词,幼儿容易理解。所以我选择了宁静安详的《摇篮曲》。
三、音乐活动应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
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
在实践后,我反思到:若能在欣赏“摇篮曲”后将这一问题抛给幼儿(如:谁听了摇篮曲也会谁着,他们谁在哪?)这样更能提升欣赏摇篮曲的意义。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2
“手帕就像一块大大的魔术布,能在老师的巧手编织下变成一个个神奇的小动物,小玩具。”,这是一节社会领域的学科《好玩的手帕》,开展这个活动,我本来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
1、尝试各种方式玩手帕;
2、欣赏手帕上不同的'图案与色彩。
这节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观察手帕上的图案,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自己动手来玩一玩小手帕。于是我依据纲要中的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第一环节谈话引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了解小手帕有很多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观察手帕上好看的图案。第三环节请幼儿自己玩一玩小手帕,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当我在走进活动室,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教室在讲解手帕图案时,有部分幼儿分心。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观察到了学习上的这种现象:不能较好地自行玩手帕,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解,由于教师的示范玩手帕,局限了部分幼儿的创造力。
这些现象让我知道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被引导的。因此,我觉得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调整:
1、讲解手帕图案时,时间可以缩短;
2、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完玩手帕。
经过我的反思,相信再次进行类似操作活动时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力,让幼儿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并学会用语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3
最近正开展大班下学期的主题活动“人们怎样工作”,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了解到我们的社会中有各种职业的人,他们辛勤的工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众多方便,具有很大的意义。而歌曲中的捏面人是种具有民族特色并且是很少见的一种工作,平时就很吸引幼儿的眼球,符合幼儿学习的需要。同时该歌曲是一个说唱歌曲,含有京剧中的浓浓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念白的内容也是孩子们很喜欢又很熟悉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孩子们肯定很感兴趣,因此我想这个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学习,也就确定了本次活动《捏面人》。
这是一节带有京韵味的说唱歌曲,通过这个活动,萌发幼儿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先查阅了一些上过本活动的老师的教案,针对本地幼儿的特点和自己的擅长,我对其中的活动过程或一些指导语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
如:活动开头我展示出网上收集到的众多的面人作品,引导幼儿在一张张的欣赏中萌发对老爷爷的敬佩之情。紧接着,我通过自己范唱和动作表演、出示自制图片、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歌曲内容。幼儿在新鲜、有趣、富有变化的活动中逐渐理解了歌曲的主要歌词。接下来的学唱部分,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从集体——师生接唱——分组接唱,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学唱的形式。
最后的高潮是歌曲的创编部分。在讨论中孩子们说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名称,说的最多的就是近几年热播的《喜羊羊灰太狼》系列。我就出示了准备好的一些《喜羊羊灰太狼》系列中的角色图片,孩子们都笑了。不用我的`邀请,他们就异口同声地进行了歌词的创编,并进行了演唱和动作表演。在边表演边演唱中,孩子们积极主动,整个活动室都沸腾了。两遍后,大家还意犹未尽。
总结活动的成功之处:
1、活动准备丰富且完备。如开头欣赏老爷爷的多幅面人作品,激发了幼儿对老爷爷的喜爱和敬佩之情,为后面的学习注入了学习的动力。后来的学习中我准备了很多图片,形象生动有趣,幼儿非常喜欢。
2、我始终以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带动幼儿活动的兴趣,成为了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在整个活动的组织中,我从教具、音乐、夸张的肢体语言都给了幼儿一种很轻松愉快又具有一种独特的京味美的感受。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师生间的互动也是特别的积极主动。
活动结束后,我和孩子们一样带着一丝意犹未尽,这样的感觉真好!我想:音乐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设计活动,用心进行引导,孩子们就会和我们一起感受到音乐的那份独特的美丽,就会受到感动,就会迸发出更大的激情,陶醉在音乐中……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4
《草丛中的小老鼠》这段乐曲诙谐、欢快、跳跃,仿佛将你带入一个无忧无虑的丛林童话世界。整个音乐分段清晰,节奏分明,每段的旋律风格迥异,易于孩子快乐、自由地想象,能随乐表现小老鼠一天的惬意生活,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来说具有可感性、可接纳性,我觉得相当符合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选材要求。在本次活动中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想象音乐,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将音乐形象、自主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较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本次活动目标为以下两点:
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特点,感知小老鼠机敏可爱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教学重点)
1、节奏前置,难点提前突破
在活动中,我采用节奏前置感知,开展了节奏游戏《切土豆》“切切切切切土豆”,通过师幼用手掌切土豆动作的游戏来提前熟悉和感受节奏、表现节奏,感知乐曲中反复出现的《草丛中的小老鼠》中典型的节奏型XXXXXXX XXXX X。练习乐曲中的典型节奏采用了乐曲先部份感知的方法,让难点分解突破,也即为整段音乐赏析做了准备。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感到轻松、愉快,每个小朋友都很投入,这既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也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
2、音乐故事,帮助故事理解
让幼儿直接欣赏感知音乐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活动中,我借助了音乐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记忆音乐的结构和情感(讲述和音乐结合的形式),根据音乐创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它们每天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去玩,可是总会有一些调皮的'小老鼠跑出队伍又跑回来。走着走着,突然听见了“狮子”的声音,再听一听,原来不是的;又听到了“老虎”的声音,再听一听,又不是的。今天的丛林很安全,它们赶紧把乱了的队伍整理一下,开始爬上山坡,然后从高高的山坡上滑下来!小老鼠往前走啊走,它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上:花儿开得美美的,很多很多的蝴蝶、蜜蜂都在跳舞,他们好开心地啊!天黑了,小老鼠们赶紧回家了!
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分段匹配,帮助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提升了幼儿听辨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3、肢体游戏,灵动表现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抽象的,怎样让孩子感受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特点,感知小老鼠机敏可爱的音乐形象”,并能表现出来。经过反复思考,不断尝试,最后,我借用“手指”、“手掌”等肢体游戏,以生命的律动,来反映小老鼠活泼灵动的音乐形象。
4、教具使用,再添情趣魅力
在最后一个环节集体游戏表演中,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小老鼠的“长门牙”,孩子们妆扮成小老鼠,使幼儿在集体表现活动中更为形象,更有趣味性,整个音乐活动表演情趣盎然,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好的音乐体验。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5
《拔萝卜》这节表演游戏很特别它是一个有人物和动物串连起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小班幼儿很喜欢听,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一个人怎么拔也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在第一节课时中我首先让幼儿对整个故事情节了解,并让幼儿在我的带领下说出对话。为幼儿分配角色。在第二课时中让幼儿知道各个角色的先后出场顺序,我把学习故事中的各种人物的声音及动作神态作为重点,根据人物的特点让幼儿知道老公公,老婆婆年纪大了走路时弯腰曲背,慢慢吞吞的。老公公说话声音是粗粗的`,老婆婆的声音是缓慢的。小弟弟的声音是洪亮的,走路时轻快的。活动过程中,我抓住小班孩子的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一起来模仿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的样子与神态。在模仿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模仿做到位,而是单独请一个小朋友来模仿老公公的表演,这样形象就更直观。我单独把老公公,老婆婆的形象放大,重点模仿他们的样子,为下面其他的角色出场做铺垫。第三,四课时我就请幼儿完整表演,第一遍表演孩子们并不是很熟悉,有个别几个幼儿还不记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等到他出场时原地不动,需要老师在一旁提醒。还有的幼儿声音和神态没有变现出来,不过经过多次的表演和指导孩子们都在一次次在进步。除了让孩子们能大胆表演外也让孩子们明白了‘人多力量大这个道理’。
孩子们喜欢表演而且也愿意表演,只是小班的孩子在表演时需要老师的参与。他们想表演,但是不能单独表演,而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宗旨这节表演游戏还算成功。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6
《布娃娃》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儿童歌曲,结构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中四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既描绘乐“叮咚”的琴声,又使歌曲充满了活力,配之级进的旋律,舒展的节奏,刻画了布娃娃弹琴的可爱形象,在教授歌曲时,首先使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第一拍拍手表示强,第二、三拍拍肩膀(腿)表示弱,开始学唱歌曲,在学唱过程中遇到休止符,同学们很难掌握,总是把前面的音拖长,休止符没有表现出来,于是,放慢速度教唱有休止符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休止符的含义,在音乐中表示停顿的地方,在生活中遇到红灯要停一停,在音乐中遇到休止符也要停一停。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能理解,但是实际演唱时总出错,于是当遇到四分休止符时,让学生点一下头,刚开始同学们动作比较生硬,慢慢练习,同学们掌握了休止符的运用。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思考,就能想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摸索,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特色。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7
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是根据一个生动幽默的故事,幼儿结合音乐进行创编、游戏活动。活动中的故事与音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与其说是音乐欣赏,更合适称为音乐游戏。从总体看,活动比较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提问设计的开放性与有效性: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提问不多,因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分析每一个提问。从活动设计来看,这些提问是必要必须的。但是从活动实施的过程看,提问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提问1听到谁的'叫声?有一部分幼儿回答狗的叫声,这和教师设想的完全不同,后又又一个幼儿说是母鸡的叫声,于是教师马上公布正确答案。这是教师临场反映不足,正确的做法是让幼儿在听一次是谁在叫。
提问2故事中,狐狸都遇到了哪些倒霉的事情?教师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提问3老师做了哪些动作?狐狸的倒霉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在这里,教师表现出的也是比较匆忙,没有很仔细的帮助幼儿分析动作表达的内容。在后面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表演狐狸倒霉的事没有针对性,有点可以前后套用。
提问4我的手势1、2、3、4、5告诉你们什么?教师应该让幼儿来回答而不是匆忙的公布答案。因此图片及数字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篇18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音乐的美妙声音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的耳边,音乐,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音乐,使人的心情更舒畅。然而,二期课改的中心又是以生活为基本出发点的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如何找到他们的共同点?怀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不断地尝试开展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活动的教学上运用以“趣、新、全、情”四字为特征的教学策略。
一、趣:以乐激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求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由于幼儿年龄小,学
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在主题背景下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上下功夫,以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使它们在音乐表现中也能反映出童趣。
(一)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等多方面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对中班的幼儿选择了一些谜语歌曲、游戏歌曲、,如《五指歌》、《猜猜我是谁》,情节歌曲《森林小木屋》等。这些教材充满童趣,孩子喜欢,学起来也就有积极性。
在主题活动:"我爱妈妈"中,我选择了活泼轻快的歌曲"妈妈呀,妈妈"让他们理解妈妈平时工作的操劳和
辛苦,结合"三 八"妇女节,我们邀请了妈妈们与他们一起来参与这个活动,着实增进了孩子与妈妈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二)设计趣味化
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在关于秋的主题中,音乐活动《两只小鸟》的教学,教师简单的让幼儿学唱,孩子们的学唱枯燥而无味,感情也平淡。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我们站在树下,抬头发现茂密的树上正停着两只小鸟。一只叫丁丁的小鸟在说话:喳喳,你好,冬冬。我们玩玩吧。好呀,冬冬与丁丁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他们玩的正开心呐。突然,一阵北风吹过,丁丁飞走了,冬冬也飞走了。我们看不到小鸟失望极了,一起叫丁丁、冬冬快快回来。我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被感染了,很好的唱出了歌曲的味道,感情也被激发了。在同一主题下的音乐活动《小蝈蝈》教学中,我在教唱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在地上划个圈做笼子,让孩子们体验跳出笼子,获得自由的快感。有趣的活动,让幼儿的学唱生动了。
二、新:以乐求新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教师对音乐本身的一些元素也要把握好,如节奏。但这不可能以一本正经的面孔
出现,而应该是生动、形象的',直接的经验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出现。
在春的主题活动下,有音乐活动《报春》,在教学以前,我先引导幼儿充分观察从冬到春的季节变化特征。孩子们在唱歌曲时就有丰富的实感,会产生响应的形象思维。他们脑海间会出现春天万物复苏,大树新叶,枝头发芽,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等多种景象。只有歌曲和富有魅力的旋律能够把许多场景传递给孩子,这就是形象思维。这种形象思维的次数越多,对孩子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就越大。他们还能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象声词处理得有轻的有重的。我尊重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鼓励孩子以多种方法表现歌曲的情感。
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我家有几口》的音乐活动中,我在教唱的基础上,先学习节奏,通过各种形式练习,然后让幼儿从色块的颜色认识“梭”和“米”,知道“梭”和“米”住在哪儿。然后再学习敲铝板琴。许多孩子兴致勃勃,学的又快又好。
三、全:以乐促全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幼儿园音乐活动反思
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项主要手段,它通过饱含情感的形象感染人,只有自己树立了全面观念、整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美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在音乐教育中非常注重活动的整合性。
在主题活动过新年中,选取了民族音乐《喜洋洋》的教学内容。在教研组开展教研的基础上,我认为作为
一种审美的音乐活动,其特性在于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首先要挖掘和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景的教学“情绪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达到喧染情绪的目的。火红的门匾,喜庆的人们,热闹的街市,过年的风俗。等等。通过情景的再现,让幼儿在喜洋洋音乐的背景下,充分表现欢快情绪。这样,幼儿能对这首音乐的理解上升了。同时,孩子感受歌曲、哼唱歌曲的时间并不只局限于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尝试将音乐活动融入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去,为孩子创设更好的音乐环境, 给予孩子更多感受他们自己音乐的时间和机会,促使孩子们慢慢学会自主地去玩、去感受。在秋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于落叶的沙沙声没有感受,我们到公园秋游时,让孩子们在落叶中走一走,听一听,唱一唱,随着孩子脚步声歌唱声,地上的叶子也沙沙沙作响现代生活的信息传播,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幼儿,电视节目中新的娱乐形式“PK”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让幼儿好象觉得自己就是电视中人,虽然有了受挫的时候,但却乐此不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的心态调整。
四、情:以乐蕴情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最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
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幼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使人产生情绪体验,达到思维的起伏和情感的激荡,从而升发出高尚感情,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我在音乐教育中抓住了“情”这个字。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02-16
中班音乐教学活动反思11-12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15篇02-17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15篇)02-17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精选15篇03-30
中班音乐活动下雨啦教案及反思04-23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汇编15篇)06-10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合集15篇08-03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合集15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