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暴雨的措施(通用5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需要使用措施的场合越来越多,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那么相关的措施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应对暴雨的措施(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应对暴雨的措施1
一、开车遇到暴雨怎么办?
1、打开汽车小灯,握好方向盘,小心驾驶,注意行人,低速行驶,慎用制动。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
2、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
3、不熟悉的路况,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
4、千万不能急加速,这样飞溅的雨水容易被进气管吸入,造成损伤。应尽量放慢车速,小油门谨慎前行。
5、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呆在车内。
6、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而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并通知4S店施救。也可请路人帮忙,将汽车从水中推出来,尽快进行修理。
7、如紧急需出车,遇有暴雨必须行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先将空气滤清器拆下或将进气软管抬高,或将排气管用橡胶软管接高。使汽车的进、排气口尽量远离水面,减少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
8、行车时,应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
9、当水淹没高度达到车轮半径时,应尽量避免让汽车涉水。采用挂低档、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的方法通过。
10、如果汽车在低洼处抛锚,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立即离开车辆到高处等待救援。遇严重积水车门打不开时,在等待救援时,可用头枕钢筋一头插入车窗一角,撬破玻璃逃生。
二、车被水淹了怎么办?
1、车辆被水浸泡,第一时间通知承保的保险公司。我们称作为报案,要求承保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或委托公估第三方现场查勘。但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面对大量水淹车案件时,往往并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处理,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车主或被保险人用相机或手机对现场水浸情况拍照作为理赔证据。
2、施救拖车到来前,最好能第一时间断开车辆电池电源,通常拆卸电池的负极接线桩,变速箱档位选择空档位置。以免造成拖车过程中的误操作起动,扩大对车辆的损失。这一点非常关健,因为往往拖车在拖车时,需要将车辆的方向盘用钥匙解开机械销止机构,但在解开的同时,会接通电器的电源开关,给车辆电器通电。大家都知道电器浸水,通电后的造成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3、很多车主朋友最关心的是马上叫拖车,将车辆拖到维修站。但由于众多维修站客户急需施救,可能会延误拖车救援的.最佳时机。车主朋友不妨可以要求保险公司予以拖车援助,很多保险公司都有免费救援的项目,因此广大车主朋友也省去了叫拖车公司的拖车费用。更重要的是在理赔方面,最起码作为车主做到了及时对车辆实施正确救援,避免车辆长时间在积水中“泡”。“车辆如果因为长时间在积水中‘浸泡’而导致电子元件受损,在理赔时车主可能会因施救不及时而被拒赔。”
三、雨天车辆容易出现故障,出行前要对车辆进行五大检查:
1、检查雨刷器、前后窗的除雾装置能否正常使用,这关系到行车时是否能看清车前后的路况和车况。
2、认真查看雾灯是否好使,否则一旦坏掉的话,在雨天行车容易造成车辆追尾。
3、检查汽车的刹车装置、电路和油路等是否运行良好,一旦发现有问题要立即去专业站点进行维修。
4、检查轮胎是否磨损过多,如果轮胎磨损过多或者花纹较少,容易在胎面和水面间形成水膜,造成汽车跑偏、甩尾和制动距离加长。
5、检查前风挡处的防水槽排水是否通畅,避免雨天积水造成发动机进水。近期天气多变,雨水较多,车主出行要注意安全。开车遇到暴雨要正确应对,减少人身、车辆损失。
应对暴雨的措施2
1、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2、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3、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公分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4、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爆发的前兆,应离开溪涧或河道。
5、暴雨中开车应打开雨雾灯,减速慢行,注意预防山洪,避开积水和塌方路段。
6、注意街上电力设施,如有电线滑落,即刻远离并马上报告电力部门。
7、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8、暴雨期间,注意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等渠道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最新消息。宅在家中或是宿舍里是最安全的'选择。不要忘记检查电路,当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9、如果身处室外,遇暴雨天气,就近进入安全的建筑内,千万不要站在树下或电线杆附近。若短时间内无法进入室内,如发现有电线滑落,应马上远离,并致电本地电力部门,或直接拨打110报警。若在室外遇到汛情,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方通道。
应对暴雨的措施3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暴雨预防措施
1.减少外出防意外。暴雨多发季节,注意随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和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
2.修好屋顶防漏雨。暴雨来临前,城乡居民,应仔细检查房屋,尤其是注意及时抢修房顶,预防雨水淋坏家具或无处藏身;预防雨水冲灌使房屋垮塌、倾斜。
3.畅通水道防堵塞。暴雨持续过程中,应确保各种水道畅通,应防止垃圾、杂物堵塞水道,造成积水。
4.关闭电源防伤人。暴雨来势凶猛,一旦家中进水,应当立即切断家用电器的`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5.远离山体防不测。山区大暴雨有时会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附近村民或行人尽量远离危险山体,谨防危情发生。
应急要点:
1.遇积水,车绕行。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突遇暴雨,当心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尽量绕行,切莫强行通过。
2.水中行,避井坑。出行遇到暴雨引起大面积积水,特别是儿童、妇女、老人要注意观察四周有关警示标志,注意路面,防止跌入窨井、地坑、沟渠等之中。
3.多观察,防触电。暴雨袭来,骤不及防。切记留心观察,远离电线、电器等设施,以防漏电遭致伤亡。
4.砌土坎,防内涝。为防止暴雨发生时雨水灌入室内,居民可因地制宜采取放置挡水板、堆砌土坎或其他有效措施,将其拒之门外。
在暴雨时,对于山区的人们来说是最危险的,那里最容易因暴雨而产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要更加注重安全防护等措施。
应对暴雨的措施4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本地将可能有暴雨发生,或者强降水将可能持续。
防御指引:
1、家长、学生、学校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防御措施;
2、收盖露天晾晒物品,相关单位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区的排水防涝工作;
3、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降低易淹鱼塘水位。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
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50毫米以上,且雨势可能持续。
防御指引:
1、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
3、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城市管理部门启动城市积涝应急程序,加强疏通地下排水管道,防止城市内涝;
4、转移危险地带人员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在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引:
1、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校应停课,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应对暴雨的措施5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济南今夜到明天有大到暴雨,随着雨季的`到来,夏天暴雨天气也增多,各项目应从下列方面做好预防措施:
1、制定防暴雨天气应急预案,部署相关人员;
2、贮备相关物资,如:挡水板、挡水沙袋、潜水泵等;
3、加强检查,疏通排水沟、雨水井和天面排水口,防止排污管道堵塞或断裂、墙体渗水、地下室进水等;
4、对预案和排水系统进行培训。
各项目部经理或负责人为各项目安全和防暴雨第一责任人,各班组各负其责,因准备不充分,项目发生暴雨事故,公司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应对暴雨的措施】相关文章:
应对暴雨灾害的措施08-23
连续暴雨应对措施(精选6篇)05-12
暴雨的防范应对措施(精选5篇)05-12
暴雨的应对措施(通用5篇)05-12
暴雨防范应对措施(精选6篇)05-12
面对暴雨的应对措施(通用6篇)05-12
突降暴雨应对措施(通用5篇)05-12
应对暴雨天气的措施(精选11篇)05-12
暴雨的安全应对措施(通用9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