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节气>《立夏节气的特点

立夏节气的特点

时间:2022-01-15 13:23:51 节气 我要投稿

2022立夏节气的特点

2022立夏节气的特点1

  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2022立夏节气的特点

  节气气温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雨水特点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立夏节气由来

  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立夏节气习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崔骃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2022立夏节气的特点2

  立夏节气气候特点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立夏习俗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在我国古代是非常重视立夏这个节气的,传统风俗众多,有些保留至今。

  帝王迎夏

  在周朝,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定官员到全国各地勉励农民耕作。《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逐行,无不欢悦。”

  汉代沿承此俗,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还有馈赠礼品的说法。有关这种说法在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就有记载,书中说“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可以看出古人们把立夏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一、吃五色立夏饭

  立夏当天,我国南方很多地方的人们会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吃过“立夏饭”,还有“称人”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就有病灾缠身。

  二、饮立夏茶消暑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江浙等地有转蛋、碰蛋、绘蛋等立夏民俗游戏;在我国安徽一带立夏这天忌坐门槛,俗信说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天的祝愿。

  三、立夏斗蛋消灾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中国注重养生,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人们开始关注立夏养生要点问题。那么对立夏养生要点有了解吗?如果你不清楚,下面不妨和小编一起了解了解立夏养生要点有哪些吧。

  立夏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物候特点:会先可听到蝼蛄和青蛙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一候:蝼蝈鸣

  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气候特点: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尤其江南地区,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2022立夏节气的特点3

  立夏节气介绍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大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若按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特点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

  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

  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

  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

  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

  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

  节气气温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

  阴雨天气卷土重来

  气温节节攀升,短袖、超短裤、遮阳伞、墨镜成了街头时尚一景,夏的气息扑面而来,街上不少店家开放冷气招揽客人。为了避暑,不舍得打空调的出租车司机师傅有自己的“妙招”——在车窗边上挂上湿毛巾遮阳。

  气温这么高,是不是意味着我市已经入夏?

  专家表示,气候学上的入夏,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按照该标准,虽然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有点偏高,但并没有达到入夏的标准。

  现在其实是江南的雨季,有些年份的降水甚至赶上半年的雨量,大热的时候,过了端午才会出现。

  一般到了立夏之后,天气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夏季特征。比方说,雷阵雨天气会多起来。从每年的6月初开始,丽水就将进入主汛期。

2022立夏节气的特点4

  立夏的气候特点

  华南立夏温度比东北及西北高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江南阴雨绵绵

  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

  华北、西北多风干燥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立夏吃什么食物

  1、立夏饭

  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们向邻家第户讨米一碗,称“兜夏夏米”。挖上点笋,“偷”点蚕豆,用点蒜苗。立夏日将兜得的米与食材在露天煮饭,饭上放青梅、樱桃等,分送日前给米的人家,第家一小碗。民间认为儿童吃后,可防中暑。

  立夏饭里加有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佐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饭,还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

  2、立夏蛋

  长江以南汉族风俗。每逢立夏,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立夏吃鸡蛋能强健身体。立夏蛋是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立夏前一天,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绍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3、立夏粥

  立夏粥是湖南耒阳传统的小吃,属于立夏节食品。此小吃是耒阳饮食一绝。耒阳人历来重视农桑活动,对二十四个节气特别敏感。每个节气将临,人们总爱通过一些祭祀形式个应节食品,直观、形象地互相提醒不忘农事,不误农时,从美食中共享生活的乐趣。比如立夏,正是插秧时节,农作辛苦,各家各户就熬制立夏粥,以表达对丰收的美好祝愿。立夏粥是用大米作主料,伴以精肉、糯米丸子、粉丝、干笋、香椿、猪杂、红枣、豌豆、豆芽、鸡蛋等十几种佐料熬制而成。起锅后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邻里之间,互相赠送,一来展示自己的手艺,二来融洽感情。遗憾的是,立夏粥只有立夏时节才能吃到。要是耒阳人能够把这道美味发扬光大,在每个节气都做,甚至变成酒店的常用美食,一定大受欢迎的。

  4、乌米饭

  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老百姓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本草新编》记载: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

  5、麦蚕

  青麦团即青麦蚕,通东话中称为冷稹,属于沙地人家(今江苏省海门市及启东市)传统的小吃。如今,这种小吃不多见,做的人也越来越少。旧时。农家普遍生活困苦,每到“神仙难过”的二三月间。家里的粮食差不多已吃光了,于是便把田里的青麦穗割回家去,用手搓下青麦籽,吹去麦壳,然后下锅炒熟起锅。再次弄净麦壳(因为麦壳一次去不净)。下锅炒熟后,趁热用石磨将麦粒磨成细细的麦条儿。因其形似幼蚕,沙地人便称之为麦蚕。

  6、脚骨笋

  立夏时节,宁波人最喜欢吃脚骨笋,这种细长的野竹笋,是希望和健康的`象征。

  宁波人叫“脚骨笋”,奉化人叫母笋,是一种野生山笋,味道特别好。

  传说立夏的时候吃,可以像竹笋一样日日生长,宁波有一句老话说的,“立夏吃脚骨笋,一年脚骨健健过”。

  7、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备了果品饼铒,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8、七家茶

  杭州旧俗,立夏日烹新茶餽亲戚邻居,称七家茶。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餽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富室竞侈,果皆雕刻,饰以金箔,而香汤名目,若茉莉、林禽、蔷薇、桂蕊、丁檀、苏杏,盛以哥汝瓷瓯,仅供一啜而已。”

  9、光饼

  在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也有一种炭火烧烤的“火烧馍”(“烙馍”)。它是将面团和好、切块、搓圆压扁,然后刷水贴在炭炉烧烤。有甜的、有咸的、有不甜也不咸的,外观、色泽、大小都与福州光饼一模一样,只是少了饼中心用以穿线的那个孔。

  唐代光州,中原南迁的福州人族谱记载其祖先来自光州。可以推断,自从唐开始,福州便有了“火烧馍”(“烙馍”),因来自光州而称“光饼”。

  “光饼”是福州传统名点,古时,福州书生晋京赶考,也往往身带“光饼”作为旅途充饥之物,由于它便于携带、便于就食、便于保存,故成了物美价廉的“三便干粮”。

  此外,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从历史而言,制作简易的“光饼”在前,即所谓戚继光将军下令赶制的行军杀倭的干粮。从“光”字而解,既指饼形、色泽的特征,当然也包含传自光州及也含有纪念戚将军的“光”,饮食文化的内涵丰富深湛,很有历史风采。

  10、摊粞

  立夏日,以金花菜或枣子猪油和粞灼成之粉,谓“摊粞”,立夏食之,防病驱灾。

  记录清代上海风俗的《沪城岁时衢歌》中讲:“立夏日,剪野菜,有所谓‘草子头’者。磨米作粞,入草子头煎之,味甚脆香,名‘摊粞’。”文中讲的“草子头”就是现代讲的“草头”,也就是苜蓿的嫩叶,“粞”就是用稻米碾磨成的米粉,而“摊”在方言中指把柔软或糊状的食物铺成片状进行煎烤,现在上海人把面粉或米粉调成黏糊状再放入锅中煎熟或烤熟成饼讲做“煎饼”,而旧沪语中就讲做“摊饼”;明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讲:“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这个“摊”就是均匀分摊成薄片状的意思。草头在今日仍是上海人喜欢吃的蔬菜,不过大多是清炒为“酒香草头”,或用来作荤菜的铺垫,如“草头圈子”等,上海人早已忘记,咱们的祖先有在立夏日吃“草头摊粞”的习俗。不过,古人认为好吃的食品,并不见得也受今人的欢迎。

  11、虾面

  立夏日,常在农历四月上旬,公历五月中旬。这一天,过去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

  沿海渔民,对“立夏”日的天气特别注意,如果这天下雨,于渔民的捕捞作业大大不利,以致全年渔产歉收。而农民则相反,视立夏降雨为吉兆,俗谚云:“降雨是烂夏,作田人真像做皇帝”,即夏季雨水充沛,可保丰收之意。

  12、嫩蚕豆

  立夏标志着春天的远离,夏日的开始,所以这一天古时也称为“春尽日”,即春天结束的日子。而习惯上,人们也常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所谓“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在立夏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绍兴人有吃豆、吃蛋、称重等习俗,均蕴含着古人祈祷平安度夏的美好期望。

  立夏以后正是青蚕豆上市的时节,在江苏不少人家会将蚕豆跟大米饭一锅煮,称为“蚕豆饭”。蚕豆在王祯的《农书》上有“百谷之中最为先登之物,蒸煮皆可食,代饭充饥”之说。在苏北乡下。那里的田地多为咸田(土质含有盐碱,系黄海滩涂演变而成),地里种植的不是蚕豆就是棉花。在每年五月份蚕豆成熟季节,许多人家拿蚕豆当菜又当饭。而城市则多把蚕豆当小菜吃。蚕豆入口软酥,沙中带糯,柔腻适宜,美味可口。无论当小菜吃,还是当“闲食”吃,都有多种吃法。苏北人对蚕豆更是情有独钟,在鲜蚕豆上市季节,常拿来炒咸菜、烧笋丝汤吃。

  立夏节气的由来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2022立夏节气的特点5

  立夏节气的特点

  整体来说它代表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此节气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上下。另外季风气候是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风俗有哪些

  1.尝鲜:到了节日当天,人们比较流行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2.做夏:在福建闽东地区,会有吃锅边糊的习俗。即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3.吃面:北方地区则普遍吃面食,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种类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4.喝七家茶:夏天酷暑炎热,宜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到了这个节气,有的会去各家讨一些茶叶,泡了一起分享,很有过节氛围。

  苏州立夏的风俗有哪些

  按照老苏州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尝三鲜、斗鸭蛋、称体重,还要在自家院子里办一场践春宴,迎接夏天的到来。点滴民俗中,传承着久远的吴地雅趣,透露出老苏州人浓浓的邻里乡情,编织出了一片“苏式”立夏的独特景象。

  尝三新吃乌米饭

  苏州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自己尝食。“三新”就是樱桃,青梅,麦子。立夏之后,苏州人就开始品尝各种时鲜食品,乌米饭也是其中之一。软糯的乌米饭再拌上一点白砂糖,就能够尝到嘴里,甜到心里。

  饯春筵七家茶

  “饯春筵”意为饯春迎夏,苏州人在立夏日中午摆设午宴,菜肴中有面筋、酒酿、咸鸭蛋、酱猪肉、金花菜等,据说有“不疰夏”的功效。苏州有些地区还会饮一种茶,名叫“七家茶”。它是以各式细果烹煮雨前茶,而且这七样吃食是从左邻右舍乞讨而来,做好了可是要馈送乡邻的。

  斗鸭蛋称体重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但与很多地方不同的是,苏州立夏日有称体重的习俗,到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吊在秤杆上称一称。小孩称了勾勾牵,意思不容易夭折,长得快;大人称了叫称心,吊胃口,不疰夏。

  有什么习俗

  1.吃立夏蛋:这个时候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吃了鸡蛋可增加食欲,并防止中暑。

  2.量体重:这一天很多地区都会帮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秤钩悬一把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并讲些祝福的话语,讨个好兆头。

【立夏节气的特点】相关文章:

立夏节气特点10-14

立夏的气候特点有哪些_关于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08-04

立夏节气特点(12篇)10-17

立夏节气特点12篇10-16

2022立夏节气的特点5篇01-16

立夏节气习俗10-19

立夏的节气知识11-04

立夏的节气知识05-08

立夏节气的含义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