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原文及赏析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7-24 18:37:13 兴亮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原文及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原文及赏析

  原文: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

  [元代]梁曾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拼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问花花不说话,为谁零落为谁而开。就算有三分春色,一半已随水流去,一半化为尘埃。人生能有多少欢笑,故友相逢举杯畅饮却莫辞推。整个春天翠围绿绕,繁花似锦把天地遮盖。

  回首高台烟树隔断昏暗一片。不见美人踪影令人更伤情怀。拼命畅饮挽留春光却挽留不住,乘着酒醉春天又偷偷离开。西楼斜帘半卷夕阳映照,奇怪的是燕子衔着花片仿佛把春带来。刚刚在枕上做着欢乐的美梦,却又让无情的风雨声破坏。

  注释

  幕天席地:以天地为幕席,比喻高旷的意思。

  翠绕珠围:形容豪华,又称珠围翠绕。

  高台:即高阳台。

  青楼,指妓女所居之处。

  赏析1

  梁曾《木兰花慢·西湖送春》词,并没有严格按照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路数来写,反倒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出了对春景极力挽留又无力挽留的情绪变化。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以问句开头,语义显豁。开篇是发问的动作,后雨句是问的内容。其实作者心中是有数的。

  “花开花落”,“总赖东君主”。眼下的情形是,十分春色,仅余三分。就是这三分春色,也将一半随波而逝,一半化作尘埃。良辰美景,如此难留。人世难逢开口笑。一旦好友相遇,干脆浮一大白,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好了。白天不妨以天地为幕席,喝个痛快,更有妓女劝酒,沉醉春风。作者问花不语,逢酒必饮,看起来十分放浪佻达,但细细品味,好像仍有抱负不得施展的抑郁隐含其中。毕竟残春、流水、尘埃的意象,是无法让人变得斗志昂扬的。“幕天席地”、“翠绕珠围”的场面,热闹倒是热闹,但未必能排遣愁怀。

  词的过片以时间为轴,继续描写诗人的感受。开头通过“彩云”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来提示时间已悄然流逝。分明是触景生情,伤感春暮,频频举杯,开怀痛饮。但找了正当的理由:作者拼一醉不为别的,只为了将春留住。结果入喝得烂醉,春天居然偷偷熘走了。“醉里春归”,极言佳期易逝,不过一场宴饮功夫,就送走了春天。此时夕阳欲坠,燕子已纷纷归巢。白日有妓女陪酒,夜里有妓女伴眠,是当时文人的习惯作法。可惜“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好端端的梦境被风雨打破。暗喻出作者表面放荡不羁、自甘沉沦,实际上还是渴望有所作为,有所进取的。不然完全可以沉醉在温柔乡里,一直睡到东方既白。这里“风雨惊回”,不妨认为是纪实,但也流露出作者的某种企盼。

  全词的情绪变化有耐人寻味之处:上片主张“但相逢、尊酒莫相推”,是基于“人生能几欢笑”的前提,堪称豪放。待到“拼一醉留春,留存不住,醉里春归”。已见无奈,已觉伤感,直到“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则不仅是伤感,而且是悲哀了。留春不住,可叹天意,青楼梦醒,叫人不堪。字面上没有失望,伤感的意思,而风雨惊梦的细节,还是泄露了作者好梦难圆的惆帐。这其间,不光包括对春光易逝的叹惋,也应包含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赏析2

  春景之美好,也并非只有文士才能感受,但春去的惋惜,却似乎只有文人感觉得更为深切。梁曾算得是位洒脱的词人了,当他在风光旖旎的西湖畔“送春”时,也终究难以为之释怀。

  你看此词起句,便颇带几分痴态:“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花开花落,本是天地间之常理:草木无知,又何能回答花儿开落之“为谁”!然而,似锦的繁花,岂非正是春来的璀璨笑容?它们的凋落,不又将牵带走春天的美好踪影?由此看词人的问语,似乎可笑,却分明表现着他对春之命运的深深关切。可谓问得婉妙,问得关情。此处虽从欧阳修《蝶恋花》词“泪眼问花花不语”化出,但“为谁落,为谁开”的寻根究底更见出词人眷恋春天的执着情愫。想到彩丽的春色,终将随繁花的凋落而逝去,词人又怎能不为之叹息!“算春色三分”以下,又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韵》“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名句,描写落花缤纷“半随流水,半入尘埃”的黯然之景,展出了春之脚步匆匆归去的广大虚境。令你感到,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正在飘坠无际的花影中消逝。将春天来比人生,人生中美好的时日,不也与春天一样稍纵即逝?词人由此慨然而呼:“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人生中既然难得有几回春花般的欢笑,则美景之相逢,自当开怀痛饮,又何须因其短暂而牵心挂怀?词人毕竟生性旷达,只此数语,便将湖畔送春的惋惜和无奈,在尊酒啸傲中挥之而尽。最妙的还是歇拍二句:“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在翠绿的春草和珠光般春花的环绕中把酒送春,真是放浪不拘、潇洒之至!又以“一春”之短暂,巧对“千古”之绵邈,则短暂的放情,亦可消解绵邈的憾意,一春的欢笑,自能照耀悠悠千古了!

  词人正是这样,在西湖畔的草花丛中纵酒啸吟,全不觉彩云之归、暮霭之起。过片的“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之句,正于蓦然回首中,展出送春西湖的一派苍茫暮景。这暮景之幽渺,不同时暗示着一个璀璨明丽的春日之终结?词人此刻大抵也已醉眼蒙眬了罢,当他蓦然警觉春日正随傍晚的霞彩消隐时,又不禁情急而呼:“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为留春住而愿以醉酒相“拚”(同“拚”),这情状已就醉态可掬;春未留住而人已先醉,又何有“春归”之懊恼和惆怅?沈雄《古今词话》称此数句“陡健圆转”,可与陆游、黄庭坚送春之语共传;吴衡照《莲子居词话》甚至认为,此数语远较山谷、碧山(王沂孙)诸人之句“洒脱有致”。大抵正是被其吐语之奇健、传情摹态之活脱征服了罢?至于词人自己,此刻似早已醉倒在湖畔,全不知那醉中狂语足可独步古今。蒙眬中只觉得已卧身“西楼”,正懒洋洋地照着“半帘”红火火的“斜日”。令他奇怪的是:那教人依恋的三春,似乎并没有在西湖醉酒中悄然逝去。帘影悠悠,它分明又在衔泥筑窝的燕声呢喃中归来!这奇境在结拍前的涌现,妙在伴有词人“怪”讶之思的流转,而变得似真似幻。由此在结拍中点明“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便不仅不显得突兀,而更生一重梦回影消,愣怔独对“风雨”满帘的不尽怅惘。所谓“飘风骤雨,不可终朝;促管繁弦,绝无余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此词之收结,正于西楼春回的悠悠幻梦,在风雨惊破中一发而收,而留有了怅然不尽的余蕴。

  自来的“送春”词,大多悲惋伤哀,很少有奇警恣肆之作。梁曾此词却放浪洒脱,充满惜春留春的逸兴奇思:“问花”开落之痴情,化为“幕天席地”的“尊酒”放怀;“拚醉”留春之狂态,续以“西楼”春回的奇特清梦——将一片送春情意,抒写得如此洒落清奇,堪称在千古送春词中又开一新境。难怪清徐釚在《词苑丛谈》中也不免掩卷而叹:“观此词,孰云元人诗余不如宋哉!”

  作者简介

  梁曾(1242-1322),字贡父,燕(今为河北省)人。生于元太宗后称制二年,卒于英宗至治二年,年八十一岁,少好学,日记书数千言。公元1263年(中统四年)蔫辟中书左三部令史,累官淮安路总管。两使安南,宣布威德,其君赆以金帛奇物,悉却不受。仁宗时,为集贤侍讲学士,国有大政,必命曾与诸老议之。晚年,万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日以书史自娱。姜南风月堂杂识云:“贡父政事文学,皆有可观,当有西湖送春一阕,格调俊雅,孰云元人诗余不如宋哉”。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原文、注释及赏析04-03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_梁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3-12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原文及赏析03-10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原文及赏析03-26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原文及赏析03-03

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原文及赏析03-22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原文及赏析03-31

送春原文赏析12-06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原文及赏析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