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我们的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端午节画一张手抄报吧,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手抄报及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们的端午节手抄报欣赏
我们的端午节手抄报一
我们的`端午节手抄报二
我们的端午节手抄报三
我们的端午节手抄报四
我们的端午节手抄报五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而对于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四种:
➤ “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这个最广为人知,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 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 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
端午的习俗
>>>> 划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 挂艾草与菖蒲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 食粽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 栓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以我们的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相关文章: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04-14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7篇)04-14
端午节的习俗手抄报04-26
为我们服务的人教案02-26
运动会主题手抄报04-26
端午节的主题04-14
为运动会加油的手抄报04-26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方案04-04
端午节主题征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