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题调研方案范文参考展示
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现实条件、社会资源、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来确定,做好了这些功夫才能很好地进行调研。现在爱汇网小编就来为你提供一些课题调研方案范文参考。
课题调研方案范文1
为将我镇小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目的,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表明,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感受职业幸福的有效之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的学校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但从我校的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对课题研究知之甚少,“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也制约了教师生存状态的改善。所以,我们要在全镇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要正确把握课题与小课题的关系。如果说课题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教学困惑与烦恼,而小课题则要求我们研究教育教学当中的小问题,无需太长时间,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加上适当的限定词以缩小研究的范围来实现。比如:
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太吵了!这是教学中遇到的烦恼,由此而产生“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安静下来?”等诸多问题,如果加以提炼就会出现“关于课堂调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这个课题很大,还需要进一步缩小范围,最好缩小到一个具体的办法,如“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来调控小学语文课堂?”这就是一个小课题。
二、预期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研究成为工作常态;
2、从小课题研究中,感受到教育职业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3、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和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
三、实施的原则
本方案的实施遵循过程性原则、时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求小求实,由点到面,做到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过程与方法
1、选题立项:各校组织教师通过反思、交流、学生讨论、家访等多种形式,梳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汇总上报,建立全镇“问题库”,确保问题的真实性。然后从“问题库”中筛选出个人研究的“小课题”。对研究价值大的小课题,采取招标认领的办法,确定立项;需要研究的小课题领域宽广、种类繁多,力求做到“人人有课题”,但避免小课题重复。
需强调的是课题一定是问题,但问题未必都是课题。课题一定要体现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今天有多少位教师没有参加培训呢?此乃问题,但非课题。今天为什么有15位教师没有参加培训呢?此问题就可以上升为课题,如“教师培训出勤情况给中小学校本培训带来的思考”,就可以研究。是培训通知没有到位?还是教师学习意识淡薄?是会议制度不够健全?还是培训内容不受欢迎?是培训者水平太低?还是培训时间不够合理?是教师工作量太重,还是什么特殊原因?等等,值得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2、全镇调度:切实做到规范管理,组织指导教师填写好小课题研究申报表,撰写好开题报告,明确选题的缘由或教学的困惑、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步骤与措施,保证研究的过程规范科学,切实有效。中心小学教研处将统一管理,建立详实的电子信息档案。
3、细化管理:中心小学加强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为教师每人建立一个“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封面题写“某某学校某某教师某某小课题档案”字样,做到研究过程规范、细化、有序。如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记录,教学体验与反思,研究过程记录(包括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办法、查阅的资料等),典型案例,取得成果与效益,结题报告等应及时入袋。
4、加强指导:组织教研等专职人员,加强跟踪指导。中心小学教研处将深入学校开展调度和指导,争取做到每月调度一次。
5、考核评价:村小评价与中心小学评价相结合。各校要制定出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小课题研究评价标准,对每位教师开展研究的情况纳入年终量化考核。
五、进度规划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9月15日前)。制定方案,建章立制,组织教师培训,明确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规范研究的过程。特别是对一些文本性的`材料,全镇统一格式和要求。
第二阶段:问题征集阶段(9月30日前)中心小学制定小课题研究“问题库”征集表,广泛征求,审核征求到的问题,对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课题梳理汇总。
第三阶段:选题阶段(10月15日前)。进行自主选题(提出问题的教师优先选择)。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组织指导教师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好开题报告会,并将开题情况形成文本材料上报中心小学教研处。
第四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每学期为一个阶段)。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等)。中心小学教研处将组织专门人员分头跟踪调研和指导。
第五阶段:结题表彰阶段(每学期末)。组织教师撰写结题报告,对在研究过程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的教师进行表彰,鼓励各校对教师的研究成果结集编印。
六、评价管理
1、中心小学成立“名师工作室”,每学期末组织一次中心小学
镇级“优秀小课题”评选。参评教师需要提交小课题成果评选申报表、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学校推荐意见等相关材料。
2、中心小学对小课题研究获奖成果颁发镇级证书,评选结果纳入年终量化,获奖成果纳入能手、骨干、名师先进个人等评选。对特别优秀的成果组织全镇推介,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3、中心小学教研处在获奖课题中择优向县、市、省级层层申报。
七、组织领导
在中心小学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小课题研究。成立两级领导机构:
1、中心小学成立以黄健为组长,冯宗林为副组长,教研处、学科骨干为成员的中心小学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开展小课题研究。
2、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级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本校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并组织校级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及推荐,参加镇级的评选工作。
20XX年8月10日
课题调研方案范文2
一、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
研究此课题是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四川文化强省眉山文化立市战略作出的文化发展研究课题,是新时期洪雅县地方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所需,是洪雅社会发展的需要。洪雅文化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较全面发展,但没有专题研究和总结,没有对县域内文化存量和特色文化进行基础性分析研究,疏理出经验教训。此项调研工作任务繁重,没有基础材料,没有样板借鉴,属于创新理论工作,需要在众多文化中检索出素材,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寻找答案,需要在国内文化发展经验中找理论支撑,还要在历史文化中找到可靠证据,不仅要依靠文献资料和文字材料,而且还要在实战经验对比中寻找到适合洪雅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的方式、模式与范式。
二、目的和意义。
对洪雅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对特色文化发展这个课题完成决策思路的宏观研究和微观基础分析。是为政府在“十二·五”时期开发文化和旅游提供决策依据和思路,指导洪雅未来文化产业的具体实践,这个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将对洪雅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把成功的理论和前瞻性思维和行动策略运用于洪雅的文化发展,此课题要解决洪雅特色文化家底和发展思路不清问题,解决文化产业地域发展思路,措施和办法需要符合洪雅文化实际;政府思路、决策要符合国家文化政策,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步骤;前瞻性分析洪雅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潜力和成果预期。
三、研究目标
洪雅特色文化研究解决洪雅特色文化发展的瓶颈,分析特色文化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动力,分析确认特色文化成为产业的社会根基和推动因素,特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优势文化、地域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以及雅女文化等发展的相互关系,过去的制约因素究竟是什么问题。定性分析特色文化的成效、成果,以及将来的预期。
立足洪雅,对特色文化进行纵横对比研究,特别是西部省区各地产生的最佳社会效益的路径和发展政策和思路。为县政府提出洪雅特色文化发展的起步政策、方式、方法,特色文化发展的社会融资道路和渠道。
四、研究范围
1、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界定。
特色文化研究范围局限于洪雅县本土,这是不能动摇的。借用的只是西部省区的特色文化发展经验和成果。
特色文化:是洪雅社会历史上原始土生土长的文化,与本土范围内的其他文化比较,内涵丰富,文化个性突出,社会效果优异,社会影响广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表现形式多样,传播途径多样,易传播易于传承。外来引进的文化不在此范围。
洪雅特色文化通过分析比较应该是“雅文化”,或者叫“美雅文化”。
2、对研究对象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所有文化的总称,特色文化属于其中一个类别,与本土其他文化可相互重叠。
3、对关键概念(变量)的界定。
从400个雅字词语中选定“雅美、雅致、雅典、雅观、雅谋、雅然、雅趣、雅儒、雅性、雅风、雅兴、雅爱、雅静、雅正、雅寿、雅号、雅士、雅相、雅座、雅丽、雅宴、雅量、雅服、雅韵、雅舞、雅乐、雅学、雅颂、雅言、雅词、雅文、雅说、雅行以及洪雅的十雅……”文化中抽取属于“雅”文化的精华部分,提炼“高雅”的文化元素,不及其余,去粗取精,剔除糟粕。
五、研究内容
针对课题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一、特色文化概念的准确定义,内涵与外延的把握。
二、特色文化存在的形式,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存在,对社会的直接和间接以及潜在影响是什么?注意特色文化对一个乡村组范围内人们思想、道德、情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特色文化壮大的社会驱动因素是哪些,成为强大文化需要哪些动力因素。
四、西部省区特色文化发展最好的地区,成功经验是什么。
五、洪雅特色文化与旅游结合的路径,解决结合的'方式方法,需要克服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哪些。
六、此课题的重要部位是策略,提出的方式必须切实可行,能够进行实际操作,不得空泛说教。
六、研究对象
洪雅所属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化、雅女文化、礼仪文化(香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山水文化、旅游文化、社交文化、名人文化、民居文化中的雅文化部分。
七、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性质、类别选择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资料收集法
资料来源:文献资料,正规出版的书报刊,正规网站。
无论是资料来源都必须注明出处。如果是著作,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如果是报纸,则要注明作者、篇名、版次、报纸名称、发行年月日;如果是杂志,则要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称、卷(期)号、页码等,以便附录在文稿的后面。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洪雅特色文化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即“雅”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八、研究程序
3月份内召集课题组成员会议。分解任务,明确分工,落实成员责任,明确任务完成的目标。
3月25日至4月20日为资料收集阶段。每位成员思考自己的写作部分,确定调研内容和写作思路、时间。
4月25日至6月15日为调查分析和初撰文稿阶段。适时召集成员集体讨论所存在的问题。
6月16日至7月1日,修改文稿阶段。每个成员对自己的文稿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完成第一稿阶段,并报课题负责人审改并提出再改意见和建议。
7月5日至7月15日,各章节定稿阶段。各成员完成定稿,并交统稿人进行最后总稿的编审。
8月5日,课题总结结题阶段。向课题牵头的领导尹部长呈报结题文稿。
课题完成时间:20XX年8月10号。
九、研究成果形式
本课题以调查研究形式结题,后附全文所引文档的有关材料。
十、课题研究组组成成员
课题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日常联络:
十一、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总协调:
文稿编撰协调:
饮食文化部分:
旅游文化部分:
民俗文化部分:
名人文化部分:
礼仪文化部分:
山水文化部分:
民间文化部分:
社交文化部分:
民居文化部分:
雅女文化部分:
二〇XX年三月三日
课题调研方案范文3
(一)课题的表述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方案”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大学生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认识、理解、心态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力度,丰富动员方式和手段提供决策参考,更好地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激励青年深入基层锻炼,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能力等整体素质,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当前,志愿服务蓬勃发展,针对志愿服务开展的研究也日渐系统和深入。国外志愿服务起步较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步入组织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几乎家喻户晓,志愿服务意识为大多数公民所接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许多国家在志愿服务立法、志愿服务意识教育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欧美一些国家在志愿服务理论的研究方面已达到专业化水平。虽然国外有关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多,但目前专门的译注仍较为少见。
我国志愿服务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等各种原因,志愿服务的水平仍然低于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诸如志愿者选拔与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和有效管理、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
我国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各级共青团组织有关青年志愿者行动的调研报告、经验总结;一类是学术性专著和论文。而在这其中,有关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研究的论述则多处于理论初步研究阶段。目前国内与志愿服务密切相关的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等方面的'理论成果比较丰富,也可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提供借鉴。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青年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研究;第二,有关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等基本概念内涵的研究;第三,从伦理道德建设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四,从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五,有关中外志愿服务比较的研究。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社会学发展理论,活动理论,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依据。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1、准备阶段:组成调研小组进行研究课题内容的讨论;小组具体任务分配,分工协作;调查问卷的具体制作及印刷;与相关调研部门、机构事先进行联系沟通;调研员培训。
2、实施阶段:
A、第一天,进行文献研究。调研组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文献、各大主要中英文数据库以及各大报刊杂志,对国内外有关志愿者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初步梳理,尤其是对我们福建省福州市相关组织完成的调查报告和新闻评论报道。通过文献材料,可以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B、第二天和第三天,问卷调查,也是本次调研活动的关键。依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分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对我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涉及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服务动机、感受和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等相关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以此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C、第四天,现场观测。为收集第一手资料,调研组部分成员直接观测部分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期间的表现,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得到了有关大学生志愿服务感受、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等相关信息。亲身体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及感受。
D、第五天,“面对面”访谈。针对本研究内容要求,调研组成员对福建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基层管理人员、普通志愿者以及受助对象进行访谈。了解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的现状及对困难进行分析。
E、第六天,电话访谈和邮件。调研组成员电话访谈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相关工作人员,邮件访谈福建省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他们所提供的观点和看法对本次调查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3、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专家小组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可行性评估,调研人员汇报实施活动过程中的情况,总结验收。最后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方案”进行结题。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方案”具体实施后,到组成调研专家小组进行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最后本课题将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即“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调查报告”。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陈志坚课题副组长:黄雅惠
课题组成员:陈志坚、黄雅惠、陈曦、黄三秀
分工:
A、组长陈志坚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统筹各个方面的关系,撰写研究方案及调研报告。负责突发事件的处理。协助其他成员进行活动的开展。
B、副组长黄雅惠负责协助组长进行课题方案设计及调研报告的形成,同时协助陈曦、黄三秀进行各项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C、陈曦、黄三秀负责部门机构负责人的联系,问卷的制作,访谈、现场观测等。对整个活动进行详细的运作处理。
【课题调研方案参考展示】相关文章:
课题调研方案报告05-11
课题调研方案范文05-11
课题调研起草方案05-11
调研课题实施方案05-11
汽车调研方案范文模板展示04-01
调研方案基本模板_调研课题工作方案04-01
班级活动方案参考模板展示04-01
课题调研活动方案3篇11-16
课题调研活动方案(精选10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