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大班社会端午节的教案反思
今天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大班端午节教案的反思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大班端午节教案反思范文一
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孩子们都已经急不可待了,看着调好料的糯米、粽叶、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幼儿和家长还留了影
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由来”、“ 棕叶飘香端午节”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还有特别感谢那些即使不能来还特别有请奶奶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大班端午节教案反思范文二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临近端午节,家长纷纷为孩子佩戴了香包,孩子们对形状各异、散发香味的香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随之而来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要佩戴香包?""什么是端午节?"产生了探究欲望;这个阶段的孩子观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我设计并进行了本节活动。
环节设置及反思:
首先我通过播放歌谣《端午节》带领幼儿排小火车拍顽固节奏进入场地,一下就集中了孩子注意力;随后我出示香包,设疑提问、引发思考:"这是什么?有什么味道?为什么要佩戴?端午节是怎样来的,有哪些习俗?"从而引入课题;紧接着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动画的播放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形象生动的理解了故事;接着我又播放自制的课件,让孩子了解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当地特有的习俗,收集的图片色彩鲜艳,比起传统的说教,一目了然;最后我又通过划龙舟游戏再次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节日的快乐,进而引出下一课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制作品尝美味的粽子,好吗!",整节活动的设计,动静交替、环环相扣,通过讨论、观看动画、幻灯片、朗读儿谣、律动游戏等方法,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循序渐进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 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使用鼓励性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参与,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并能灵活的驾驭课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自己在课堂活动中语言亲切、自然,心中有孩子,做孩子亲近的朋友,因此在整节活动中孩子们情绪积极,注意力集中,参与性强,思维活跃,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达到了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因为园内多媒体室电脑反应不太灵敏,活动中我没能亲自操作,由其他老师帮忙播放。以后在这方面要不断学习进步。
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以下几种教育方法:实践练习法:这是典型的做中学的方法。比如说《小小值日生》《我会叠衣服》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练习法来进行。参观法: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的场所参观。如:《我心中的小学》《小小邮局》《理发店》《特殊的工作人员》等都可采用参观法。参观法的运用能使孩子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接受教育。情景表演法:如一些行为习惯的判断对错,经常会请大班孩子进行情景表演,让孩子们通过情景再现,做出正确的判断。讲解法:如《特殊用途的号码》,通过讲解向孩子说明三种号码的用途,使孩子了解规则及其意义。此外我还经常使用讲述故事、学习儿歌使孩子懂得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及行为规则;通过表演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激发孩子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总结,丰富孩子的社会认知。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独自存在,而是依教学要求,灵活组合使用,从而避免空洞的说教,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我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实际练习教学模式、生活感知教学模式等。
大班端午节教案反思范文三
大班端午节活动设计与反思
活动主题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 活动设计背景: 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 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 节日之一。 活动目标: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 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重点、难点: 尝试包粽子、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1、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 教具、学具: 线、剪刀等。 活动准备 录音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多媒体运用:
一、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活动过程: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 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 1 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 佩香囊等。 三、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四、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 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 放材料, 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 程后有什么感受?” 五、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活动延伸: 设置班级区域角色游戏,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包粽子的材料,让意 犹未尽的幼儿可以在活动之外继续进行包粽子的锻炼活动。同时可以设置有关赛龙舟的区域布置,通过角色扮演更多地体验中国端午节的情感。
活动反思
在这次端午节活动中,孩子们对把粽子抛到河里,纪念屈原,赛龙 舟等都很好奇。活动刚开始,幼儿和家长都迫不及待的开始做粽子,在兴致勃勃地 观看了几位家长制作粽子后,孩子们在剥粽子的时候发现:各种粽子的大小不同,包法也不同,有的是用线扎捆起来的、有的则不是用线,是 直接用粽叶穿过去的。但是孩子们都想知道这粽叶软软的怎么可以穿进 去的?是怎么穿的?当粽子被切成一块一块开始品尝时,他们品尝各种 各样的粽子。孩子们都很开心,对端午节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在此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更从活动中了解了这个活动 的由来,以及我们民间对于活动的重视,更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 自豪感。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通过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大班社会端午节的教案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活动微笑教案及反思01-02
大班教案与反思12-14
大班教案反思02-02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04-21
大班社会教案11-30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4
大班社会安全教案11-05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2-16
大班社会游戏教案03-09
大班社会龙的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