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金玲

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金玲

时间:2022-11-22 12:19:26 一带一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金玲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共同发展”,而不是援助。“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建设资金短缺,技术和经验缺乏。“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发挥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实现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金玲

“一带一路”旨在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包容开放的精神,不针对第三方,不搞排他性制度设计,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沿线任何国家有合作意愿都可以参加。

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援助计划,包含经济和政治双重目标,在根本上服务于杜鲁门遏制战略。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凋敝、政治左倾,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上升,“马歇尔计划”意在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实现对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控制,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一带一路”遵循平等互利 不干预他国内政

“一带一路”遵循平等互利原则。长期以来,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权,合作不附加任何条件。“一带一路”仍将秉持上述原则,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完全根据本国利益自主决断,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是中国与沿线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长期合作战略,是全方位的合作政策,既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也包括金融与人文合作。“一带一路”本着务实、效率原则,充分利用既有合作机制,根据沿线国家不同的发展优先和条件,创新合作形式,灵活推动共同发展。

相反,“马歇尔计划”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取得干预西欧各国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马歇尔计划”首先确立了联合援助的条件,即单个国家不能享受援助,将西欧各国共同綑绑在美国的影响之下。

此外,美国还提出了具体的受援条件,要求受援国平衡预算、稳定汇率,废除价格控制。

据此,美国剥夺了受援国自主决定经济政策的权利,实现了将欧洲纳入其主导的自由经济政策秩序之下、维护美国经济霸权的目的。此外,“马歇尔计划”通过制度性安排,服务其经济战略目标: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市场、实际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

“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没有可比性,但将二者进行对比也并非完全抹黑“一带一路”倡议。应该看到双方在推动地区一体化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共性。为了避免误解,针对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说明“一带一路”不是类似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是南南框架下的共赢合作。(金玲)

一带一路是当年马歇尔计划的中国版?2017-05-16 09:22 | #2楼

最近在中国大陆特别提倡一带一路,经济学家认为,它所代表的含义跟当时在1947年的马歇尔计划有一样的意义。它既可以帮助中国布局外交的战略,同时也可以把中国过剩的产能带到中亚地区和附近盟邦地区,实现经济援助。

而讲到马歇尔计划,作为二战后美国对被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它影响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今天为你讲述马歇尔计划背后的故事。

二战后欧洲衰败,贫苦滋养共-产主义

1947年,二战后两年。穷困与贫乏滋养了共-产主义的发展,共-产-党员人数快速扩增到200万,首要目标直指意大利和西欧。那时候的莫斯科红军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战斗武装,斯大林掌控了东欧的绝大多数国家,而它所实施的公有制和中央计划经济与西方世界的自由贸易形成强烈对比。

▲ 杜鲁门请求国会授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1947年2月,一场财政危机对全球发出预警。英国告诉华盛顿当局,他们将停止对希腊和土耳其的援助,东地中海极有可能落入共-产主义之手。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当然不可能坐视纵容,「世界人民期待我们支持、维护他们的自由,在领导方面犹豫不决的话,会危及世界和平,当然也会危及本国的福祉。我请求国会,授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款项为40亿美元,期限到1948年6月30日。」这就是马歇尔计划的雏形。

▲ 战后欧洲百废待兴

经历五年半战争后,欧洲一贫如洗。人们度日如年,人心思变却拿不定主意,究竟是要倒向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还是苏联主导的共-产主义。巴黎学生玛丽安·戴布席说:「共-产主义对青年和学生的吸引力,便是希望有可能建立无阶级社会。许多人相信共-产主义将创建更美好的世界,比战前存在的社会更美好。如果要改变世界,你能参加的就是共-产-党。」

《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金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马歇尔任国务卿,规划反制共-党措施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面对共-产-党的威胁,杜鲁门下了一招险棋,他任命战时的军方将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当国务卿,由他来制定对共-党的反制措施。

3月,马歇尔在莫斯科的一次大会上会见苏联外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英法外长也在,然而几周会谈无果而终。

马歇尔计划执行者theodore getger说:「马歇尔作了最后的努力,他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斯大林。那次访问让马歇尔相信,苏联在使用拖延战术,目的是要让中西欧形式变得越来越糟,动荡越来越严重,共-产-党势力就能借此壮大。共-产-党也许自己就能在西欧主政,而不必派红军入侵。」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一个颁奖典礼上提出援助欧洲的计划

事不宜迟,马歇尔从莫斯科归来,立刻指示国务院起草欧洲援助计划。由于款项高达数十亿美元,他忧心美国国会可能不同意,于是就先在哈佛大学的一个颁奖典礼上「试水温」,建议大规模援助欧洲,并邀欧洲人做出回应。他的建议很快得到英法德的热烈反响。

但马歇尔计划在苏联眼中,即是美国试图把其影响强加给那些受援国的计划。苏联相信,这是美国人的挑衅行为。他们宣布退出马歇尔计划,并要求所有附庸国跟进。

16国接受马歇尔计划,美借消除饥饿遏制共-产主义

▲1947年9月,16个欧洲国家正式签字接受马歇尔计划

1947年9月,16个欧洲国家正式签字接受马歇尔计划,并请求200亿美元的援助。西方联盟开始形成。

同一时间,斯大林把战前共-产国际变成共-产-党情报局。通过它,斯大林计划控制东欧,他也指示西方共-产-党主动夺权。而美国人则宣传共-产-党情报局是凶恶、阴谋、魔鬼的化身。1948年2月,共-产-党在捷克斯洛伐克起义,仅用了短短五天时间就成功夺权,斯大林统治被强加到捷克人身上。

▲美国将许多粮食和机器运往受援国

此举震惊了华盛顿,却意外促成美国国会于1948年4月3日通过了50亿美元的援助方案。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就是借由消除饥饿,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扩散。援助中的20%通过贷款,80%直接拨款。第一波救援物资装运的是食物和肥料,接下来是提高农业效率的机器。在实施计划的4年中,执行马歇尔计划的单位在16个国家花了至少1350亿美元。

希腊在此过程中受惠最深,在四年中收到近7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彻底挽救了纳粹占领时期和内战导致的国家破坏。而法国,刚开始还和共-产-党牵扯。1947年秋天,300万工人走上街头,背后就是共-产-党内阁在支持发动。但美国态度很明确,不会支持法国工业,直到法国政府彻底摆脱共-党势力,才成功获得计划中的27亿美元。

▲依靠美国的机器,意大利汽车产业回温,刺激工业复苏

另一个西欧国家意大利,也是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重点。1948年,这个国家正处于西方和共-党两大阵营交错的十字路口,那里有着苏联以外世界最大的共-产-党,也存在着最反共的梵蒂冈教廷组织。在新组建的cia和教皇的强力介入下,最终基-督教民-主党在选举中获得压倒性票数,而共-党选票仅有它的一半。意大利确定留在西方阵营,美国自然得为大批援助物资松绑。在都灵,菲亚特汽车公司(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始建于意大利都灵)收到来自底特律、匹兹堡新的大型组装线,在重新安装了一些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后恢复生产,刺激意大利的工业复苏。

美国并非无私奉献,马歇尔计划谋求双赢

▲马歇尔计划的宣传海报之一:无论何种天气,我们都要一起走

马歇尔计划实施后,欧洲购买了非常多的美国货和机器,把很多马歇尔援助款返还到美国工业。

巴黎学生玛丽安·戴布席说:「我认识的许多人认为美国的慷慨是种自救行为,他们把欧洲当作其出口货物的市场。我们能从中看出,他们要我们用向他们借的钱买他们的货。」

马歇尔计划执行者theodore getger说:「这不是完全无私的奉献。马歇尔计划成功,美国有巨大的自身利益,否则也不会执行马歇尔计划。在西欧复兴方面,美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如果美国无视欧洲崩溃,耗费的资金将会比现在多得多,马歇尔计划算是一箭双雕......美国试图把美国思想、美国结构引入欧洲。如果欧洲经济重建,在世界经济重获竞争力,那么它不得不效仿美国的生产方法、美国人的管理方法等等,许多欧洲商人渴望这样做。」

▲一个获得食物补助的家庭,箱子上印着「关心/来自美国」

一个由战时军方将领打造的援助计划,开启了战后美国对全世界的广泛影响。欧洲成了消费社会,也在不知不觉中全面倒向了美国的领导,直到1968年,欧洲才再出现社会主义的浪潮。

【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金玲】相关文章: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09-25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09-25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09-25

一带一路中国战略新布局09-25

一带一路中国智慧的哲学思考09-25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讲稿09-25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09-25

一带一路对当代中国的影响09-25

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09-25

一带一路对中国未来贸易的影响及对策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