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低段词语教学策略谈

低段词语教学策略谈

时间:2022-11-22 08:17:45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低段词语教学策略谈

一、 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低段词语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的词语积累,虽然极其重要,但是教师进行训练时存在很多的困难。第一,从学生自身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枯燥的词语积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既费时又缺乏实效。第二,从教师方面来说,训练中部分教师仅仅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翻资料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种情况下学生词语理解是僵化、抽象、单薄的,很难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缺少了实际性。

二、 词语训练的策略

低年级的词语教学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这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效果。

(一)归类积累,利用好采集本。如写春、夏、秋、冬的词语;结构形式相同的ABB/AABB等。

(二)联系体验,学生自我感悟

在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词语中,教师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给学生解释词语,不如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感受,亲自感悟到词语的含义,以便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1、创设情景,学生感悟词语

例如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出现了很多的成语,其中有一个词语“若有所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若有所思”吗?

这时学生基本都在思考,有些同学更是歪着脑袋思考,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说:“同学们,你们看,现在大家就是在若有所思啊!”

2、根据学生的生活中体验,理解词语

又如在《儿子们》中,一词语“沉甸甸”。

师:同学们你们有拿过很重的的东西吗?

生:有啊,我和妈妈去超市,帮妈妈拿东西的时候。

师:哦,那时你什么感觉啊?

生:东西太重了,我的手都快断了。

师:那你们知道吗,我们说东西很重,都拿不动了就是“沉甸甸”。

联系学生的自身感受,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具体形象的描述中逐渐感受并提炼出词语,是词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运用文本内容理解词语涵义

每篇课文中,部分词句提示或解释了某个词语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对词语进行解释,引导学生感悟,使学生在深入理解词语内涵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在学习《南辕北辙》这篇寓言故事的时候,如果教师在一上课时,就让学生去理解什么叫“南辕北辙”的话,学生很难去理解、接受。这样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这篇文章教学时,可以先不提及什么叫南辕北辙,而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地方会越远。”中,让学生去理解什么叫“南辕北辙”。学生学习了整篇课文后,课文内容以及人物品质特点有了初步了解的同时,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也在学生大脑中也更加立体形象起来。

(三)巧妙运用体态学习词语

新课标倡导要在语境中学习语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雨后》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对小姑娘”咬着唇儿,提着裙儿”等一系列动作进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请同学来试一试这些动作,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学生将抽象的是词语渐渐的具体化,达到了心神理会的作用,对整篇文章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将图画、实物与理解词语结合起来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与他们生活较远的词语,很难立刻理解,这时需要教师运用最直观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图画法、实物展示法等等。在《山寨》一课中,成语“七拐八弯”很难用语言表达其意,于是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七拐八弯,然后老师选择一幅最形象的画们展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图画观察到了“七拐八弯”是什么样子的,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五)训练反馈。

通过竞赛,将优秀者作品表彰并存档。

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2017-05-12 20:05 | #2楼

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字、句、段、篇”教学的桥梁和纽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亦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词语教学往往处于“软肋”地位,它的教学过程通常还是“三步曲”——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我们长时间使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和灌输的手段,会使词语教学变得陈旧呆板,单调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小学低段教学,识字量特别大,它是积累词汇,为写句、段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词语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词语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提升,从而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呢?

《低段词语教学策略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我认为扎实、灵动而有效的词语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词语的含义,并能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让语文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现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列举以下几条策略。

一、欣赏图片,让词语在直观中形象起来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这一点尤其突出表现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 1

生学习的兴趣,为解词提供了形象的便利。例如第一册《识字6》是关于城市的词串教学,有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挺陌生的。教师可以通过挂图、课件,建立每行词语之间的联系,搭起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的桥梁。形象的视频材料,色彩鲜明的图片,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通过词语和图片的对应联系,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了解了现代化的城市,强化了对词语的记忆。低年级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应抓住这些有效资源。课标中提出: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教学中,我也经常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比如《美丽的丹顶鹤》的教学中,“引吭高歌”“展翅飞翔”这两个词语,只要引导学生将插图与语句一对照,无须多讲,学生自明。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感受到丹顶鹤优美的姿态,领略其美的形象。

二、链接生活,让词语在具体经验中鲜活起来

俗话说:生活即课堂。《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因此,字词教学,除了课堂、课本之外,还有一个“课堂”、一个“老师”,那就是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要想真正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有一定困难。这正需要老师在教材中找准切入点——贴近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比如《梅兰芳学艺》中的“料子”的理解:

2

师:(指自己的上衣)这就是料子。这是毛衣的料子。 (抖动自己的裤管)这种料子适合做什么?

生:做裤子。

师:(指生的红领巾)这种料子适合做裤子吗?

生:不能,不适合。

师:是的,人就像布料子一样,有的人适合做老师,有的人适合做演员。梅兰芳的师傅认为梅兰芳——

生接:不是唱戏的料子。

此例中,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对料子的理解,由料子的本义渐渐迁移到人身上来,将“料子”的双重意思讲解得清清楚楚。

三、结合上下文,让词语在融会贯通中深刻起来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是课标对低年级词句理解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师:小松树对谁感到惭愧呢?

生:小松树对大松树感到惭愧。

师:他为什么感到惭愧呢?

生:他是听了风伯伯的话才感到惭愧。

师:惭愧的人,它是怎么表现的呢?

生:低下头。

师:低下头的小松树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怎么能这么看不起大松树呢?我对大松树那么没有礼貌,他都没有和我计较,我要和他道歉。

师: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这就是惭愧。

生: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明白了它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所以它很惭愧。

师:小松树很难为情,惭愧极了。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这是《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的教学片断。通过对“惭愧”一词的深入体会和扩展,引导学生层层推进,上联下系,细细品味这个词,引申出惭愧的对象、惭愧的事情、惭愧的动作,通过几次语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去反复涵咏。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对词语的上下求索,前后勾连,不断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惭愧”所引起的对课文的融会贯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四、动作演示,让词语在观察中明晰起来

词语理解最直观最便捷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比较抽象的词语很难一下子领悟,若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可使词语和表象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词义,还会增加更多的乐趣,激起学习的更多兴趣。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采用让学生演示的办法。

师:哪个小朋友来当这只乌鸦,看看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请一生上台。

师:小朋友们仔细读读课文,想想他应该怎么做?

生读课文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得不错,接下来乌鸦要做了,请大家仔细看水有什么变化。

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

师:你发现水是怎么升高的吗》?

生:水是一点一点升高的。

生:水是很慢很慢升高的。

生:一颗小石子放进去根本感觉不到水在升高,叼了好几颗进去,才发觉水有点升高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水就是这样慢慢的、慢慢地升高的,这就是“渐渐地升高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词语。

演示乌鸦喝水,调动学生积极性;观察水有什么变化,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感官充分调动,有意注意加倍强化,再进行生动直观的演示,“渐渐”就在孩子们眼中明晰起来,乌鸦的快乐也就容易体会了。

五、指导朗读,让词语在感悟中更“有味”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时,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感悟,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例如:苏教版小语二年级课文《蜗牛的奖杯》一课中“天长日久“的理

解,我不直接讲解词义,而是让学生在慢慢的朗读中去感悟词义。我问:“你们为什么把天长日久读得特别慢,特别长?”生答:“因为天长日久就是很久很久,所以要读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了词义。又如教学《月亮湾》这课中对“缓缓地”一词的理解,我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边读边想象水流的样子,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水流的舒缓轻柔。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通过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对词语加深了印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灵活运用,让词语在表达中内化起来。

词语教学是一个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教学生词语,最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会具体地运用这个词语。表达和运用才是学习词语的最高境界。学过的词语只有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得到表达,才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否则就好似纸上谈兵。

引用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流利”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

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他背得怎么样?谁能说说并用上“流利”这个词? 生:他背古诗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师:谁能用赞扬的语气说一说?

生:他背得多么流利啊!

师:(拿出钢笔写字,钢笔不出水)谁能用上“流利”一词,把我刚才的动作说一下?

生:老师在纸上写字,钢笔不出水,写字很不流利。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创设了很多真实生动的语言训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词语的实践性操作。对于“流利”这个词语的运用,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学到的知识内化了。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善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恰当地运用词语。

【低段词语教学策略谈】相关文章: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09-25

低段工作计划03-26

教学策略的选择05-12

读写教学策略09-25

低段语文常规检查小结09-24

低段语文教学反思05-22

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09-25

儿歌朗读教学策略09-25

儿童故事教学策略03-17

英语教学策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