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老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很多时候与“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模式”同义,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教学策略是一个总体概念,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主要体现为探究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等等。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探究教学策略以其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架起厂一座桥梁,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探究教学策略的本质与特征
(一)探究教学策略的本质含义
探究教学策略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施瓦布教授在学科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探究,我国《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探讨研究”,“探讨”就是探求知识、探求真理、探求事物的本质;“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教学策略就是把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引人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之间相互有效启发下,凭借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信息,积极参与教学,有效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达到发展创新智能目的的系统决策活动。在探究教学策略中,教师是学生的不范者,教师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指明探究目的,讲解重点问题,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力: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自主、独立的探索活动,有效感知和理解知识、构建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探究教学策略的特征
通过以上对探究教学策略本质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探究教学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探究教学策略的目的不是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传统教学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仅重视知识的掌握,忽略科学方法的训练,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而探究教学则注重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亲自动手、动脑,在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学习的结果;同时,探究教学又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过程,建立起对事物的新认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观察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学习结果的能力。除此以外,探究教学还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习惯。如在课堂 教学中,让学生公布探究结果。其他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发新的问题,解决存在的矛盾,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客观公正、敢于创新的精神。
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探究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土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探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从问题的提出、制定探究计划,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得出结果、验证结论都渗透了学生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方向,点明问题关键,疏通思维障碍,避免在问题探索中走弯路。
3.重视全体参与,合作学习
探究教学策略提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的进程中,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探究活动计划,实现个人探究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合作学习。探究教学常常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即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践和调查,分组讨论、争论和综合意见。合作学习让学生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听他人的意见与说服他人,形成合作研究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4.重视探究教学的评价
探究教学策略重视探究教学的评价,探究教学的评价对探究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促使学生探究水平的发展。目前,有两种区别极大的评价方式叫可供选择:一种是普遍使用的、传统的量化评价程序;另—种是过程性评估程序与传统评价不同,评估是指为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明智的判断而确定、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它采用多种形式收集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信息。这种评估程序有两个优点:首先,它们一般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判断性的;其中提供了大量信息,教师和学生据此可知如何改进:其次,评估考虑到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表现,所需信息远不止于知晓学生回答是否正 确。像理解力,就要从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广泛收集信息,而不能仅仅通过考试来进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具体而言,这种观念上的转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新思考评价与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是强调评价的“真实性”。三是重视评价的有效性。在操作中要遵循六原则:即目的性原则、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相结合原则、评估与指导相结合原则、日常观察与系统评估相结合原则、教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相结合原则。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策略
(一)探究教学指导策略
探究教学指导策略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教学的关键。问题提出恰到好处,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探究兴趣,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首先,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异性,能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其次,设计提问。提问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探究学习,所以要在学生有疑难的地方设问,同时设问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浅,太深了学生无从回答,感到乏味,丧失信心,太浅了学生又厌倦,提不起兴趣,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问,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提示性,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思考才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另外,设问 还要有序列性,所提出的问题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体现顺序性,层次性,使学生围绕某个问题,逐步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2.帮助学生学习教材和相关资料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依据,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学习、领悟教材的有关内容。对教材的学习,教师要把握教材内容的意图和目的,清楚教材讲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哪些内容精讲、少讲,哪些可以提示性讲解,哪些让学生独立思考.以改变以往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书籍,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研究,全面掌握知识。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注意:(1)所选材料要与重要的概念和原理有关,要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且紧紧围绕它们来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2)材料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心理共鸣,激起探究的欲望,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蕴含哲理的有趣故事、生动形象的录像等。
3.解释问题,合作探究
教师在学生探讨学习教材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解释。解释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学生的解释,学生根据自己的归纳推理和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有关的概念、定义和问题,并与同学交流、沟通解释,倾听他人的解释,对他人的解释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定义、解释以及说明,以澄清学生理解中的错误。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的疑点、难点,教师不要过早解释,而是综合大家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有四种类型:
(1)师生合作探究,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学习;(2)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即相邻同学各自发挥探究优势,围绕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 讨的学习;(3)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教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学习;(4)以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即抓住中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集中解决难点的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要注意避免学习流于形式或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应起指导、调控的作用,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及时把探究转移到新的内容上。
4.总结评价,深入探究
探究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学生受学习经验、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对问题的理解都很正确,难免有失误和偏差。教师应及时予以总结评价,使学生对以往的学习有系统、深刻的认识。教师的评价要全面客观,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探究思想,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自觉探究的习惯,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在探究教学策略的运用中,我们应该有效地选择探究内容,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注意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还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得探究教学达到真正的目的。
(二)主题探究策略
1.确定主题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因素设计拟订探究的主题。
2.任务驱动
教师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师指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角色,确定探究课题;教师鼓励学生组成探究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当然也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3.拓展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收集相关的信息;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分析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完成探究任务。
4.知识建构
学生根据分析整理得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协作、交流和探讨,确立科学的观点,实现知识的建构。
5.制作、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协助和配合下,把主题探究获得的有效信息整理、制作成各种形式的探究作品;学生通过适宜的途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呈现给老师和同学。
6.学习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给出的评价表中列出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探究活动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评价表;小组互评,探究小组成员之间依据评价表中列出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小组成员的探究活动表现及成果进行互评,填写评价表;教师点评,教师依据评价表中列出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的探究活动表现及探究成果作出综合评价,填写评价表。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包括参与探究学习的态度、完成探究任务的情况、探究成果的质量、合作学习的情况、探究技能水平、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是评价的重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一、合作学习基本含义与特征
(一)合作学习基本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形式。从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来看,目前的合作学习活动的形式其主要取向大致可以归结为二种:即师生合作互动、生生合作互动。
合作学习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虽然它不排斥班级教学,但它的根本特色还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异质分组,力求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小组成员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当然,合作学习有时也采用同质小组来组织活动。
2.合作学习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
教学因素有静态与动态之分。其中动态因素主要是指教师(或教师群体)和学生(或学生群体)。合作学习要求所有的教学动态因素都应当保持互动,特别是合作性互动,由此推进教学过程。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是合作学习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所有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和管理是合作学习所强调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4.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
(二)合作学习的特征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有点像我们所讲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合作学习有三个重要概念,分别是:小组奖励、个人责任和成功的均等机会。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有明确的小组合作目标
大多数合作学习方法都确立某种形式的小组目标。如在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中,小组目标就是给予那些达到预定标准的小组以认可(如证书、奖励等)。
2.有明确的个人责任
个人责任通常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达成。一是以个人测验分数或其他评价分数的总和或平均分来作为小组分数;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任务分工,使每个学生就小组任务中的一个部分承担独立的责任。
3.成功的均等机会
合作学习的一个特色就是运用了一种确保所有学生有着均等的机会对小组作出贡献的计分方法。这些计分方法包括运用提高分数、公平竞争或使学习任务适合个人成绩水平等。
4.开展小组竞争
就是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即把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
5.任务专门化
把学习内容事先分割成片段的学习材料,分配给小组内各成员。由小组成员各自根据学习材料独立完成任务。
6.适应个人需要
大多数的合作学习所使用的都是集体定速的教学,但有两个方法例外,那就是TAI和CIRC,它们是适应学生的个人需要的教学方法。
TAI也是运用4人能力混合学习小组和对成绩优异者给予认可的办法来展开活动的,把合作学习与个别化教学融合在一起。CIRC是学生小组学习中最新的一种,主要用于阅读和写作教学。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一)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2~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下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
全班组成9个合作小组。首先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调皮王”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一名得力的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要倾听组长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例如学生们给自己小组起的名称有: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魄!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新策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组织合作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可能会事倍功半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成功的课堂合作学习应具有其相应的教学策略。
1.设置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有三种:
(1)竞争性的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的目标与同伴的目标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这是一种“利己损人”的学习情境。
(2)个体性的情境。即学生们朝各自既定的目标进行独立学习,而不必管其他人学得如何,这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情境。
(3)是合作性的情境。即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在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情景是最重要的。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小组成员的结合不可能绝对完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不协调情况随时可能出现,矛盾经常会发生。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例如,教师可以教育学生理解、宽容、欣赏别人,让他们明白“双赢”的道理,明白学会协作,是保证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不要轻易调换小组成员,也不要太多指责学生,对消极应付、兴趣不高、能力欠缺、不善合作的学生,要予以特别指导。如分配合适的工作,个别做思想工作,正面引导,适当批评,运用评价考核机制来约束等,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学校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场所,要学会与大家合作,在合作中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完成任务。
2.正确运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愿望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与传统教学评价把学生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大有区别的。它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可能比较薄弱,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心理,因而,教师在刚刚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时要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课堂可能会带来比传统教学课堂更大的噪音,如果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喧哗,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这样就很难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时教师可采取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即建立一种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奖励制度和明确的期望。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
个人自评是指学生个体对自己在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中的总体表现的自我反思。主要包括:学生个体以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学生个体与组内成员的合作、交流程度等。它是合作学习小组自评的基础。
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评价:教师是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里的教师评价是针对合作学习的小组及小组中的学生个体,并以评价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以评价学生个体为辅。教师评价一般本着综合性、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以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作用。
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两者各有侧重。小组自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就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四)合作学习奖励策略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需要定期进行小组测验。在每次测验结束后,应该计算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一般来讲,把每人的成绩与他们自己以往获得的成绩相比来表示学业上的进步,这是公平的。因为这实质上是比较小组内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从而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开发他们的潜能。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
活动教学策略是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动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实践化。活动教学关于教学目标、教学本质与教学过程的一系列主张对欧美现代教学体系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它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活动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所谓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具有两种存在形态: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关于活动教学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界定:
(一)活动教学是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
“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历史上诸多教育家关于“活动”与“发展”关系的论述以及当代心理学特别是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等人关于活动中人的认识、思维、个性等形成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为活动教学的这一基本主张提供了充分的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例如,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论及人的发展问题时就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皮亚杰在充分论证了个体的认识源白活动这一著名命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到“个体发展实际上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列昂捷夫则在研究人的意识、智慧与活动的关系同时,对人的个性这一更为复杂的心理构成物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提示,指出:“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二)活动教学是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的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 “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这段话对主动学习的价值作了相当生动的注解。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自己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而不是传统教学所认为的学生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主动学习具有三个方面特征:①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学习需要基础上;②它是在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操作、探索、加工、体验、变革的自主活动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学习者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活动;③这类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探索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基本的活动方法和认识能力等。
(三)活动教学是侧重以问题性、策略性、情感性、技能性等程序性为基本学习内容的教学
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必然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特征的活动教学是要受知识本身所制约的,因而是有特定的对象和适用范围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①。程序性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和活动性。它关心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促进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贮存于头脑中的原理、定律、法则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贮存知识向探究知识,由缓慢地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转化,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这类知识不可能单靠讲授、告诉的方式为学生所掌握,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类知识。从知识的内在特性来看,程序性知识客观上要求必须以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四)活动教学是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教学
活动教学关于“活动”与“发展”关系的基本主张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新型教学观奠定了合理的认识基础。这一教学观意味着活动教学不仅在认识上突出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在实践中找到了促进学生能力及素质整体发展的基本途径——即学习者的主体实践活动。传统教学在教学目标的选择和追求上,历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而比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状况表面上表现为一种认识的偏差,但深层上却反映出传统教学在实践中始终没有形成一套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机制,即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活动在学生能力及素质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观,是由活动教学的基本宗旨和实践特点规定的,它是活动教学对于教学价值、教学功能认识的集中概括。这一教学观表明,只有在丰富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格的独立和完善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主要采用“活动一发现一发展”策略。这一策略是围绕一个活动主题而展开。活动的程序一般经历如下几个阶段:活动准备——活动开始——活动发展——活动升华——活动评价。基本操作如下:
(一)设置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内容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设置相应的先行组织,主要是使学生在进行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具体步骤: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收集材料——学生整理资料——做好活动准备。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之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去了解几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化,根据价格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其变化原因的探究,从而为价值规律的学习做好铺垫。设置先行组织者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或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又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向,目标相对明确,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境激趣
思想政治课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正确的思想形成的行之有效方法是陶冶教育法。即通过情境的创设,发挥种种教育诱因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影响。在本阶段,教师先根据学生
实际的需要和认知能力,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材料,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小品或新闻演播等。通过情境创设,一方面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具体步骤: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体验,激起兴趣。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们可以采用小品作为活动背景,由学生自愿参与表演反映从众心理、求异心理等消费心理(课前做好准备)的消费行为;通过表演创设一个消费情境,使其他人从表演中能指出不同行为所属的消费心理。
(三)引思、探索、发现
布鲁纳认为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不仅是能力增长的途径,也是学生道德——社会动机发展的基础。在学生产生兴趣、提出问题后,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原因所在,挖掘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具体步骤:教师创境设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启发引思——学生探索求解。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由小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方案,鼓励学生从事发现的活动,主动探索、大胆提出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以求获得新知识。在激起了学习情绪后,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消费心理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你自己曾有过哪些消费心理”、 “这样的消费心理好不好?说说你们的看法”等等,学生根据生活中所听、所看、所感畅所欲言,从而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就引入了所要学习的中心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协作交流
通过协作小组的集体活动,激发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小组成员通过协作、讨论、交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民-主精神,完善个性的发展。具体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生讨论、协商——组内修正、完善观点。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协作(一般 4~6人一组),共同讨论研究问题;教师要旁听学生讨论,适当提出疑问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进行辩论、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五)评价总结
在这一环节中,各小组将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共同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公正合理地以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包括肯定学习热情、研究态度、协作精神、自我评价意识以及指出不足等)。具体操作:各组学生交流观点、教师聆听——学生共同讨论、归纳、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他们在各个环节上的表现进行评议,合理公正地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地方,但同时也要指出不足或偏激的地方。
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策略,科学性、主体性、整合性、体验性等原则应该体现在活动的各项环节与步骤中,以期取得促进认识、实现内化、指导行动的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课教学计划09-04
高中古诗文解读与教学策略09-25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及评价09-25
高中团员思想汇报范文05-16
教学策略的选择05-12
读写教学策略09-25
高中语文教师新理念课程教学策略05-09
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09-25
儿歌朗读教学策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