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某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3月16日下午,我县召开了2011年客家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根据会议要求,我局选取部分乡镇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又先后召开了全县文化站长会议和民间文化能人座谈会,并对各乡镇上报的农村文化现状调查报告进行了汇总和梳理。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近年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县围绕着力打造“客家某”、加快建设“客家名城”的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文化设施建设取得进展。目前已建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并投入了使用,建成农家书屋92个,村文化活动室105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某县支中心和59个村级服务点。
2、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每年举办“新农民周”活动,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场次数量稳步攀升,其中2017年开展送戏下乡112场,各乡镇自办文体活动98次,送电影下乡1680场。
3、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去年圆满完成了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基本建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2017年,积极向上争资580万元,全部用于了文化惠民工程。做好了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实施了燕翼围、乌石围、龙光围的保护维修工程。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
1、农村文化发展呈区域差异。存在纵向和横向发展的不平衡性。纵向看是县城较乡镇、乡镇较村组丰富。在县城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的文化设施,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较丰富,但乡镇文化设施较为落后,且分布不
平衡。从横向看,经济发达乡镇强于经济落后乡镇,交通发达乡镇丰富于偏僻乡镇,文化底蕴深厚乡镇丰富于文化基础薄弱乡镇。
2、农村文化产品供需不平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多样,但反映农村生活的文化作品不多,精品更是凤毛麟角;民间文艺团体稀少,而文化“三下乡”的内容与农民贴得不紧,所提供的简明法律、农业科技知识较少,文化服务供给滞后于农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3、农村文化事业重视不够。大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对物质、精神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存在着认为把经济搞上去了,文化建设也就自然得到加强的“自然论”;先搞经济建设,以后再腾时间来抓文化建设的“先后论”;认为文化建设要难度大, 不能立竿见影、不出政绩的“无用论”;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和-谐农村的促进作用,
4、农村文化活动缺乏正确引导。调查发现,农村日常文化生活除了看电视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象棋、球类活动开展甚少,上网、玩游戏的农民更是为数廖廖,也反映出农民文化生活方式单调。由于缺乏适合农民的活动平台和正确的引导,致使农村封建迷信盛行,赌博之风蔓延,客家传统美德逐渐淡化。
5、农村文化阵地在渐趋萎缩。乡镇文化站“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个章子”的现象较普遍,设施落后、设备紧张;农家书屋缺乏管理,难以真正惠及农民。文化站长多数忙于乡镇政府其它行政事务中,每年除组织全县指定必须参加的文化活动外,很少主动开展文化业务工作。由于缺乏经费,更难以挖掘、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三、发展繁荣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文化建设机制体制,理顺农村文化发展的脉络。
1、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文化建设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作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精心组织各方面力量的热心关注和广泛
参与,才能取得成功。
2、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政府部门关于文化建设的整体职责,、县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县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快制定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专项规划,重点突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3、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把城区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县文化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由以侧重于“送文化”逐步向“种文化”转变,为农村文化市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群众基础,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电影放映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各项文化惠农工作, 同时要指导和帮助农民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专业演出和农民的自娱自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变“文化下乡”为“文化驻乡”。
《关于某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注入农村文化发展的血液。
1、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资金投入。创造条件,用好政策,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乡镇文化建设。支持农民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兴办农民剧团、农家书屋等,使农民群众也成为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
2、设立专线资金,加快阵地建设。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在乡镇一级建立综合文化站、篮球场、农民学校等公益场所,村一级建立简易图书室、活动室等。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确保文化站工作经费,根据形势的发展购置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图书与报刊。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以及新妇女学校等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3、以奖代补形式,扶持文艺团体。增加对送戏下乡和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资金支持,以更好地适应农民需求。采取政府扶持和鼓励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方式,设立农村文化发展或创作奖励基金,扶持和资助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活动,对能正常开展文化活动、创作艺术作品的文艺团体和文化能人给予奖励。
(三)、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强壮农村文化发展的筋骨。
1、配齐配强文化站长。通过选送培训一批、本地挖掘一批、引进吸收一批的模式,启用一批具有文艺特长的专职文化站长。由县文化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加强业务指导,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规范相关人员职称、待遇标准、奖励表彰制度,通过组织人事制度稳定人才。确保专职专岗,把文化站长从乡镇繁杂的事物中解脱出来,提高文化工作的主动性。
2、利用好村干部队伍。鉴于来自于农民中间的村干部最了解村情民-意,处于落实政策的最基层,应该充分发挥好村干部的带头作用,担负起村级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选用一批村干部和本村残疾人参加农家书屋的日常运作和管理,给予适当补助。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在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资奖励。
3、培育挖掘文化能人。重视并解决农村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新老衔接不足的问题,搞好调查摸底,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能人的挖掘培养力度,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能人和业余文化团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激活起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
(四)、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提升农村文化发展的精神。
1、加强宣传,培植传统文化发展土壤。结合开展送科技、送法律下村活动,大力宣传村级特色文化,树立村民对本村、本镇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自觉参与到围屋保护维修、传统手工艺传承等客家传统文化的保护中来,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新村。
2、挖掘整理,赋予客家文化时代内涵。努力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对以客家山歌、香火龙、夹湖花鼓等客家文化载体,在创作形式上力求突破和创新,结合现在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作为本乡镇的特色文化进行
推广和打造,同时激发起年轻一代人的兴趣,自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3、结合产业,创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为景点,举办农民艺术节或者文艺活动,使产业与文化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山塘垂钩、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新亮点。
关于对汶上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2017-05-11 18:11 | #2楼
为进一步加强驻点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工作团把握全局、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市政府确定的部门包村干部驻村四项任务的圆满完成,进驻汶上以来,工作团采取召开座谈会,深入到乡镇、村调查走访等形式,对汶上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对有关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了一些研究和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汶上县辖14个乡镇,561个行政村。有561个农村党支部,2616名村两委干部,22370名农村党员。在2616名村两委干部中,35岁以下的466名,占17.8%,高中以上文化的1557名,占59.5%,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1%。在561名农村中,35岁以下的73名,占13.1%,高中以上文化的 395名,占70.4%,其中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比例达到93%。在22370名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5769名,占25.8%,60岁以上的2729名,占12.2%,高中以上文化的8500名,占38%,小学以下文化的3646名,占16.3%。入党积极分子2234名,村级后备干部1907名。当前汶上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关于某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村级班子的整体基础比较稳固,凝聚力和战斗力比较强。近年来,汶上县、乡党委始终把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和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进行整顿和建设。为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使两委班子更加精干高效,以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上大力推行了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及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使全县"一人兼"和交叉任职比例分别比确定的目标高出13个和21个百分点。为进一步扩大选人上的民-主,在支部班子选举中广泛实行了"两推一选",并特别注重坚持了年纪轻、文化高、思路开阔、作风正派、经济意识和致富能力强这样一个支部书记的选人标准。为确保村级班子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整顿。在利用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坚持对村级班子的运行状况进行长期监控,对一些出现苗头性问题的,及早帮助解决,对一些确实需要调整的,及时进行调整。2003年,在党校分4个专题举办了6期培训班,对全县农村和村委会主任培训了一遍,各乡镇也普遍对其他村两委干部进行了轮训。去年以来,共调整充实村支部班子76个,其中支部书记52名,重新组织选举或通过补选健全村委会班子8个。为抓好分类指导,在深入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每年对村级班子进行一次分类排队,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2003年确定了30个基础较好的村作为"小康建设示范村"进行重点培养,同时下大气力对纳入市重点管理的32个后进村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使村级班子建设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561个农村党支部中,一类支部395个,占70.4%,二类支部136个,占24.2%,三类支部30个,占5.4%,截至2003年底,共表彰了7批372个"五个好"村党支部。
2、村级工作运行机制更加规范,规范化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针对入世、税费改革及村级班子换届后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2年7月,汶上在认真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汶上县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细则》,共9章100条,从组织设置、职责任务、工作程序、工作制度、队伍建设、村务公开等6个方面对村级工作进行了规范,并于2002年8月份在党校分3期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对农村、村委会主任进行了培训。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行以来,在的深入指导帮助下,各乡镇、村非常重视,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抓好工作落实,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一是村级制度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绝大多数村进一步健全完善、具体细化了各项规章制度,村级工作"有章理事"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二是村务公开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各乡镇、村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村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程序等作了进一步规范,多数乡镇能够做到对每次公开都有安排、有检查、有通报。目前,全县95%以上的村都能定期进行村务公开,群众普遍感到比较满意。三是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组织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绝大多数村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等各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组织,并能较好地发挥这些组织的参政议政和监督管理作用。目前,对一些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村级重要事项,各村都能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对村级财务,通过村民理财小组定期审核的方式接受监督,增强了村级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四是农村干部工资补贴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针对农村干部工资补贴标准偏低,缺乏落实保障措施和激励约束作用的问题,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今年4月份,汶上、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工资补贴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村干部的固定工资补贴实行乡镇统筹统发,县财政设立50多万元的年度专项资金,用于对农村固定工资实行定额补贴,其中设立10万元的奖励资金,用于对优秀农村进行表彰奖励。确保了农村干部工资补贴待遇真正落到实处,保护和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致富示范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培训、示范引导、激励扶持等措施,农村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服务意识、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作用发挥得比较明显。多数党员干部能够敢冒风险,率先示范,在发展经济项目上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实现个人致富的同时,带动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路。2001年以来,有79名村干部致富示范标兵受到表彰,为50个致富示范项目挂牌。
4、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围绕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员队伍活力,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按照组织部关于做好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在乡镇党委的具体指导下,各村进一步扩大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公开程度,多数村能够采取党员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落实具体培养措施,加强教育和管理。2003年以来,全县各村共发展党员357名,其中35岁以下的242名,占67.8%,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229名,占64.2%,致富能手186名,占52.1%,妇女75名,占21.1%。通过强化发展党员工作,使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年轻有为的农村青年加入到了党组织中来,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发展后劲。
5、乡镇、村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力进一步增强。多数乡镇、村结合本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际,注重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措施,大胆进行工作创新。如汶上镇对村干部实行了结构工资制,刘楼乡开展了乡村干部同群众定期对话活动,郭仓乡开展了"架百桥、扶千家、进万户"活动,军屯乡开展了以"党委创大业、支部建新业、党员兴产业"为内容的"三业"活动,白石乡全面推行了村务月报制度,苑庄镇对农村党员实行了星级管理,康驿镇庙东村将村级制度以村干部守则的形式印发到每家每户接受群众监督,郭楼镇李村逐步健全完善了一套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等等。这些有益的实践,大胆的尝试,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造了成功经验,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全县发展稳定大局的能力和效果。
二、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汶上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尤其在驻点村表现得比较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村级班子重整建、轻管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乡镇在村级班子建设上工作思路有失偏颇,方法不够妥当,存在重整建、轻管理的现象。有的认为抓村级班子建设就是选好几个人,只要班子有了人,村里工作有人管,就算完成了任务,而对如何加强班子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约束重视不够,致使一些村班子潜藏的苗头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而一旦到了暴发的地步,就很难收场,出现乱了一个村、垮掉一个班子的情况。所以,尽管有的乡镇在班子建设上下的功夫不小,调整的力度也很大,但效果却不理想,主要还是疏于监督管理造成的。
2、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选拔一个高素质的村支部书记比较困难。尽管近年来汶上县注重加大了发展党员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工作力度,为村级班子储备了一批后备力量,但从总体情况看,选人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选拔一个高素质的村支部书记非常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一些优秀农村青年不愿留守在家,大多选择了外出务工寻求发展的路子,而这些人员一旦在外闯荡几年后,多数就不愿再回村担任村干部。另一方面是个别村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为保住自己的位子或维护本家族的利益,在发展党员和后备人员培养上要么是不发展培养,要么就是发展培养的人员素质不高或有家族性质,使得这些人难以担当大任。由于优秀后备人才短缺,造成一些村长期难以选出一个强有力的班子,特别是一个高素质的支部书记,个别村甚至出现了村支部书记在党员中轮流坐桩,但谁也干不好的情况。
3、村级集体经济总体上还比较薄弱,阻碍了村级班子的正常运转和服务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按照各级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部署和要求,全县各乡镇、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发展路子,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目前全县集体经营性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了56.2%,其中无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占到了15.9%。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不少村正常的运转费用都难以保障,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行,使得村级组织没有能力发展一些公益事业或为群众提供服务,想干点事情只能向群众伸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级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和在群众中的威信。
4、村级组织在发展经济上不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调研发现,有部分村级组织只满足于完成上级部署的一些日常性工作任务,而在如何引导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上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村干部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因素,也有待遇低、干劲不足的问题,还有乡镇党委对村级组织要求标准不高等方面的原因。如某乡镇的一个村支部书记已经干了20多年,该村经济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但乡镇党委却对这个村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评价较高,颇为赏识,原因就是他们对上级安排部署的一些任务每次都能顺利完成。由于乡镇党委要求标准不高,使得一些村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够强。
三、下步建议
针对汶上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工作团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向汶上会、书记办公会进行了汇报,提出了下步工作的几点建议,同时要求各工作队、组紧紧围绕驻村工作的四项任务,配合乡镇党委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重抓好驻点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全县驻村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1、要大力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乡镇党委,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乡镇党委的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和工作措施是否到位。一方面要抓好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搞好班子的调整配备和教育管理,增强乡镇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的责任,确保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精力到位。同时,要加大督导力度,督促乡镇党委建立常抓不懈机制,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措施任务的有效落实。
2、要下大气力抓好村级班子的整顿建设。县、乡党委要进一步改进村级班子整顿建设的思路和办法,按照总体稳定、"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对村级班子坚持以教育为主,调整为辅。对一些确不胜任的村干部,要坚决进行调整,但对一些经过一定的教育帮助可以转化的班子,尽量不要采取调整换人的办法。由于当前村级班子选人的空间还比较有限,过分强调调整换人,一是新调整的村干部不一定就是更加合适的人选;二是容易造成村级工作的不衔接、无连续性,遗留问题增多加重;三是如果处理不好关系,做不好调整下来的村干部的工作,还容易造成新班子对立面越来越多,村级工作更加被动,甚至引起混乱。特别要把驻点村作为整顿的重点,工作队、工作组搞好协作配合,确保驻点村班子有较强的战斗力。
3、要突出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县、乡要分别落实具体的教育培训规划和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加大措施,常抓不懈。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农函大、农广校、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重点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领导管理方法,特别是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科技素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发展要求的能力。
4、要扎实做好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加大发展力度,落实发展计划,严格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培养、发展程序,重点做好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对已培养确定的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条件成熟的及时发展入党。同时积极做好新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培养工作,确保每个村特别是驻点村要有5名以上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每个村每年发展1-2名优秀青年入党。对一些表现突出的,确定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员队伍活力,逐步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
5、强化村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要指导各村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各项制度,健全"两会一组",搞好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级制度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水平,增强村级工作透明度。
6、认真抓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要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县、乡分别从政策、资金、技术、机制等方面进行扶持和鼓励,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
【某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泰安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09-25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与思考09-25
关于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思考09-25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思考09-25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思考和对策09-25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09-25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09-25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考和对策09-25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09-25
农村党建工作执行力弱的现状与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