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教学目标:
1.了解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提问方式
2.掌握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答题模式
一、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提问方式
(1)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二、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答题模式
答题步骤:
1、解答炼句题的语言组织:
(1)描述句子大意:根据原句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意境。
(2)手法及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事物(景物)的什么特点
(3)情感或理趣: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理趣。
(4)语言特点:有时还要指出语言特点,点明妙处与作用。
(5)结构作用:一般要指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附: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首句的作用:○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
3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尾句的作用:○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
4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
中间句(转承句)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或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2打伏笔
○3转换话题
点睛句(中心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 1
达深刻见解。
三、答题示例:
2017年1月海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8分)
杂诗六首(之一)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①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
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
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
【答案】B
②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5分)
【答案】前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借景抒情,借“悲风”、“朝日”、“北林”等悲凉的意象,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抒发了悲怆的思念之情。起笔两句,在结构上统领全诗,渲染了悲怆的气氛,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参考答案】(5分)要点: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1分),运用了即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境(1分),渲染了悲怆的气氛(1分),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分)。(意思对即可)
【例2】(09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古人读此诗时,认为本诗中颔联自有妙处,请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
3
古代诗歌鉴赏之“赏析字词语言”2017-05-11 08:01 | #2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形象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生动地抒写出作者的情感,深刻地反映出作品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鉴赏时首先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出词义或语义,其次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表情达意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与用意。要特别注意诗中有修辞格和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诗歌中有关词语或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理解诗歌中关键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分析诗歌整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举例1: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来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举例2: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考题举例】
高考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高考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考题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7年辽宁卷)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①,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荤确坡头路②,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费州居住与之所。②荤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高考题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7年四川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高考题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7年广东卷)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古代诗歌“赏析字词语言”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最具表现力)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妙)在哪里?
4、某词富有深意,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请分析某字或某句在哪一方面的表达效果。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古代诗歌“赏析字词语言”通用的答题思路】
(1)陈述对象或态度:直接指出关键字词,或表明观点态度。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在诗句中乃至在全诗中的含义,包括其表层意义、潜在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描述该字所在句的景象。
(4)指出用法:指出该词在诗句中的活用现象或修辞手法。
(5)点明作用: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什么样的主旨,或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古代诗歌“赏析字词语言”通用的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题思路与步骤】
(1)陈述对象或态度:“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解释含义:“柳”是“留”的谐音,古人在故人远行,亲朋分手,情人离别之时都不约而同地折柳相赠,互道珍重。“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3)描述景象:夜半起来,听到《折柳曲》的歌声,谁不会油然而起故园深情呢?
(4)指出用法:(无,略)
(5)点明作用:全诗抒写的是一种思乡之情,作者客居洛城,因一曲《折柳曲》而引发自己的故园深情。
【答案提纲】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高考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题思路与步骤】
(1)陈述对象或态度: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2)解释含义:“咽”是“呜咽”的意思, “冷”是“阴冷”的意思。
(3)描述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光,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4)指出用法:两字在诗句中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泉声”和“日色”人格化。
(5)点明作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香积寺幽静孤寂的景象,精练而传神。
【答案提纲】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光,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高考题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7年辽宁卷)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①,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荤确坡头路②,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费州居住与之所。②荤确:山多大石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题思路与步骤】
(1)陈述对象或态度:(无)
(2)解释含义:“铿然”意为“响亮有力的样子”,指“野人”(作者自己)拖曳着的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声音。
(3)描述景象:尽管坡头山多石大,但我自是喜爱一个人在山路上独行,那拖曳着的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声音在这清幽的月色下显得格外地响亮有力。
(4)指出用法:“铿然”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5)点明作用:联系苏轼贬居黄洲时的景况,以及前文对道路坎坷的描写,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尽管道路坎坷、行进艰难,但也不畏艰险,积极乐观。而这“铿然”二字正是这一情怀的有力体现。
【答案提纲】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掸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描写,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高考题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7年四川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答题思路与步骤】(五步法,略)
【答案提纲】
“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高考题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7年广东卷)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题思路与步骤】(五步法,略)
【答案提纲】
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课堂巩固训练】
训练题1:读下面一则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叫苏小妹。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问题:苏小妹将“舞”改为“扶”、将“隐”改为“失”,竟然令苏轼不禁叫绝。那么,绝在何处?
【答题思路与步骤】
(1)陈述对象或态度;(2)解释含义;(3)描述景象;(4)指出用法;(5)点明作用。
【答案提纲】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微拂,如柔弱女子之轻盈纤腰,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字,有如明月当空照之态,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而朦胧的月光静静地泻在梅林之中,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笼罩下,也呈现出朦胧迷离之柔媚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训练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题思路与步骤】
(1)陈述对象或态度;(2)解释含义;(3)描述景象;(4)指出用法;(5)点明作用。
【答案提纲】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尽管许多对高考考试说明的解读都提到过“语言特色”的鉴赏和分析,但广东高考至今还从未就“语言特色”单独考查过。对于“语言”的鉴赏仍然停留于对语言本身极其运用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还未曾要求考生对诗歌整体语言特色的把握和分析。基于此,我们对于“语言特色”的鉴赏和分析暂不作重点复习,只是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和部分知识的积累。
【“赏析字词语言”复习建议】
1、重视积累,对平时练习时把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词类和语言风格尽可能逐个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见多自然就可以识广了。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雄浑、豪放、沉郁、清新、自然、俊朗、清幽、淡雅、冷峻、婉约、朴实、华美、洗练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相关文章:
江苏历年诗歌鉴赏赏析09-25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06-20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05-10
红楼梦赏析鉴赏06-20
《商山早行》鉴赏及赏析01-29
英文诗歌赏析方法06-20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02-26
再别康桥赏析诗歌11-03
《赠王桂阳》吴均原文、鉴赏和赏析11-21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