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核桃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核桃的病虫害相对较少,常见的有腐烂病、溃疡病、天牛、尺蠖、介壳虫几种,防治方法是:冬季及时剪除病虫枝、干枯枝集中烧毁,并做好清园工作,减少病虫源;早春至初夏幼虫孵化时喷600倍的氧化乐果液,可防治天牛、尺蠖、介壳虫等害虫;秋末用刀刮除感病树皮,并涂抹100倍福美砷液,可防治干腐病、溃疡病等病害。
1.核桃溃疡病
可采取清除病枝落叶,刮除树干基部粗皮,涂抹5波美度--10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等方法进行防治,再于7月--8月喷2次50%退菌特800倍液,可使病株率降低到1%以下。
2.核桃举肢蛾。
主要危害果实,幼虫蛀入危害,在青皮内蛀食多条隧道,充满虫粪,被害处青皮变黑,危害早者种仁干缩、早落,晚者变黑,俗称“核桃黑”。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第2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化蛹,成虫发生期在6月上旬、7月中上旬,幼虫一般在6月中旬为危害盛期。卵期4—5天,幼虫在果面仅停留3—4小时后就蛀入果内,在果内30—45天后脱果。该虫的发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在5—6月成虫羽化期,降雨量少于30毫米,发生就轻,反之则重。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8月前病果及时摘除;入冬前彻底清园,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虫茧;成虫羽化期,采用性诱剂诱捕雄成虫,减少交配,降低子代虫口密度。②药剂防治。成虫出土前在树内盘撒毒土,25%的辛硫磷微胶囊施药后要浅锄;产卵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每隔10—15天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Bt乳剂等进行树上喷药。(2)采取树下开垦耕种,清除残枝落叶为基础,摘拾黑果为主要措施,树冠喷药为应急手段的综合防治方案。即采果后至次年5月中旬翻耕、扩盘、清园;6月--8月摘拾黑果,集中销毁;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虫羽化期在重灾区选用50%的杀螟松1000倍--1500倍液或敌杀死3000倍液树冠喷药。
3.云斑天牛。
以幼虫蛀食树干,成虫危害新梢嫩皮和叶片,严重时造成死树。受害树树势衰弱,产量下降,且木材失去利用价值。2年1代。该虫以成虫或幼虫在被害树干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活动,5月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化蛹,9月羽化成虫。
防治方法:①可人工捕捉成虫为主,并及时用药塞虫孔,砸死卵和幼虫,8月树上喷40%杀虫净500倍液,防治率可达90%以上。。利用成虫有趋光和假死习性,晚上用灯光引诱到树下扑杀;幼虫产卵期刮除树干上月牙形产卵槽中的虫卵和幼虫;幼虫危害期,发现虫孔膈清除粪便,用棉球沾敌敌畏药液塞入虫孔,然后稀泥封死杀虫效果良好。②冬季或产卵期前,用生石灰5公斤、硫磺0.15公斤、食盐0.25公斤、水20升充分拌匀后,涂刷树干基部,以防成虫产卵,也可杀死幼虫。
4、核桃根象又名横沟象。
在四川核桃产区均有发生,在广元市和巴中市特别严重。以坡底沟洼和村旁土质肥沃的地方及生长旺盛的核桃树上危害较重。由于该虫在核桃根颈部皮层中串食,破坏了树体输导组织,阻碍水分和养分的正常运输,致使树势衰弱,轻者减产,重者引起树株死亡。受害症状是幼虫刚开始危害时,根颈皮层不开裂,无虫粪及树液流出,根颈部有大豆粒大小的成虫羽化孔。当受害严重时,皮层内多数虫道相连,充满黑褐色粪粒及木屑,被害树皮层纵裂,并流出褐色汗液。该虫在四川、陕西均为2年发生1代,前后经历3年的时间,以成虫和幼虫在根皮层中越冬。3月下旬到4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叶片、嫩枝补充虫体营养。5-10月为产卵期,90%的幼虫集中在表土下5-20厘米深的根皮层中危害,个别幼虫危害深度可达
主根45-60厘米,侧根距主干140-200厘米处也有危害。幼虫危害期长,每年3-11月均能蛀食,12月至翌年2月为越冬期。幼虫白色,无足,稍弯曲。
防治方法
是在4-6月,挖开根茎部泥土,用斧头每隔10厘米左右砍破皮层,用核桃保果灵I 号涂刷受害部位,然后复土,可杀死根部幼虫;立冬前彻底清除树冠下部枯枝落叶和杂草,刮掉树干基部老皮,集中烧毁。翻耕树下土壤,可消灭大部分越冬幼虫。春季,在受害幼果脱落前,及时剪、摘深埋,以减少翌年的虫口密度。
5、核桃天牛
云斑天牛学名云斑白条天牛,又叫铁固牛、铁炮虫。在四川的核桃产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枝干,为害严重的地区受害株率达95%。受害树有的主枝死亡,有的主干因受害而整株死亡。
受害症状是被害部位皮层稍开裂,从虫孔排出大量粪屑。危害后皮层开裂,木质部中的虫道比木蠹蛾少。成虫羽化孔多在上部,呈一大圆孔。云斑天牛发生世代数因地而异,越冬虫态也有不同。一般2年发生1代,跨3个年度。以成虫或幼虫在树干内越冬,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份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幼虫淡黄色,无足。成虫黑褐色或赤褐色,有假死和趋光习性。
《核桃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防治方法是在冬季或产卵期前,用核桃保果灵I 号涂刷树干;在有虫眼的地方用铁丝将虫眼内木屑清除干净再用注射器将核桃保果灵I 号原药注入虫孔用泥土封死孔口。杀虫效果良好;利用成虫趋光和假死习性,晚上用灯光引诱到树下捕杀。白天经常观察树叶、嫩枝,发现有小嫩枝被咬破且呈新鲜状时,在附近即可捕捉到成虫。成虫产卵后,经常检查,发现有产卵破口刻槽,用锤敲击,可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当幼虫蛀入树干后,可以虫粪为标志,用细铁丝将尖端制成小钩,从虫孔插入,钩杀幼虫。
6、核桃叶甲
该虫主要危害核桃枝叶,是核桃叶部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肉,危害状成网状或缺刻,有时全叶食光,仅留叶脉。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地被物或树干基部皮缝内越冬。来年4月上、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常集群在叶上取食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交尾产卵,卵成块状产在叶背面,每块约20-30粒。5月中旬孵化出幼虫,初孵幼虫群集取食,被害叶呈一片枯黄,2龄以后分散到全树危害。5月下旬老熟幼虫尾端粘附在叶背面,脱皮化蛹,蛹的腹末又粘附在于幼虫的蜕皮上,倒悬在叶的背面,触动时能曲伸活动。蛹期4-5天,羽化出成虫,经短期取食下树,潜伏越冬。5-6月是越冬成虫及幼虫同时出现危害的盛期,大发生时,将全树叶片吃光,似火烧。连续2-3年受害,会引起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是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结合防治核桃果象,用核桃保果灵稀释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大量发生期,用堆火或黑光灯诱杀。利用其假死习性,人工震落捕杀。
7、核桃枝枯病
症状
主要为害枝条,尤其是1~2年生枝条易受害。枝条染病先侵入顶梢嫩枝,后向下蔓延至枝条和主干。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褐色,后变成浅红褐色或深灰色,并在病部形成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染病枝条上的叶片逐渐变黄后脱落,湿度大时,从分生孢子盘上涌出大量黑色短柱状分生孢子,如遇湿度增高则形成长圆形黑色孢子团块,内含大量孢子。
病原
Melanconium oblongum Berk.称矩圆黑盘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露出;分生孢子梗密生在分生孢子盘上,不分枝,浅灰色或五色,大小25~50 (μm);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卵圆形至椭圆形,多两端钝圆,有的一端略尖,单胞,大小16~27×8~13(μm)。有性态Melanconis juglandis(Ell.et Ev.)Groves,称胡桃黑盘壳,属子囊菌门真菌。子囊壳埋生在子座里,
子囊孢子双胞,隔膜在细胞中部,浅色或无色。有性阶段少见。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枝条、树干病部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蔓延,从伤口侵入。该菌属弱性寄生菌,生长衰弱的核桃树或枝条易染病,春旱或遭冻害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核桃园管理,及时剪除病枝,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北方注意防寒,预防树体受冻。及时防治核桃树害虫,避免造成虫伤或其他机械伤。
(3)主干发病,应及时刮除病部,并用1%硫酸铜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消毒
再涂抹煤焦油保护。
8、核桃炭疽病
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叶片、芽及嫩梢上时有发生。一般病果率20%~40%,严重时高达90%。果实染病 先在绿色的外果皮上产生圆形至近圆形黑褐色病斑,后扩展并深入果皮,中央凹陷,内生许多黑色小点,散生或排列成轮纹状,雨后或湿度大时,黑点上溢出粉红色黏质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叶片染病 产生黄褐色近圆形病斑,上生小黑粒。
病原
有性态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子囊壳褐色,球形至梨形,具喙,子囊平行排列在壳内,无色,棍棒状,大小44~73×6~10(μm),内生8个子囊孢子单孢无色,圆筒形,略弯曲,大小12~17×4~6(μm)。分生孢子盘在果实的表皮下,褐色,直径185~390(μm),未见刚毛。分生孢子圆柱形,单孢无色,大小11~13×4~6(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果、病叶或芽鳞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发病后产生孢子团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一般雨日多,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不同:新疆的阿克苏、库车丰产薄壳类型易染病,晚熟种发病轻。
《核桃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防治方法:
(1)注意清除病僵果、病枝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少菌源。
(2)选用丰产抗病品种。种植新疆核桃时,株行距要适当,不可过密,保持良好通风。
(3)6~7月间发现病果及时摘除并喷洒1:2:200倍式波尔多液,发病重的核桃园于开花后喷洒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使百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9、核桃黑斑病 Walnut Bacerial Blight
核桃黑斑病又名黑腐病,美国、意大利、德国等都有发生。我国广泛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山西、甘肃等核桃产区,有的地区发病重。据山西调查,一般被害株率60%~100%,果实被害率30%~70%,重者90%以上,核仁减产可达40%~50%。核桃发病后造成幼果腐烂核早期落果,不脱落的被害果,核仁出油率低,对产量影响很大。黑斑病除危害核桃外,还能侵染许多核桃属植物。
症状
主要危害幼果和叶片,也可危害嫩枝及花器,首先在叶脉处出现圆形及多角形的小褐斑,严重时相互愈合,病斑外围有以水渍状晕圈,中央灰褐色部分有时脱落,形成穿孔。枝梢上病斑长形,褐色,稍凹陷,严重时因病斑扩展保卫枝条而使上段枯死。幼果受害时,果面发生黑色小斑点,无明显边缘,以后逐渐扩大成片变黑,并深入果肉,使整个果实连同核仁全部变黑腐烂脱落。花序受侵后,产生黑褐色水渍状病斑。 病原:
病原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Juglandis Pierce Dye.;异名X.jugandis (Pierce) Dowson,属于黄单杆菌,菌丝短杆状,大小为1.3~3.0μm×0.3~0.5μm,端生一根鞭毛,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透明初呈白色,渐呈草黄色,在牛肉浸膏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旺盛,凸起,有光泽,光滑,不透明,浅柠檬黄色,有黏性。细菌能极慢地液化明胶,在葡萄糖、蔗糖及乳糖中不产酸也不产气,生长适温为28~32℃,致死温度为53~55℃,生长的pH为5.2~10.5,以pH6~8为适宜。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在病枝梢的病斑中或病芽里越冬,第二年春季细菌借风雨飞溅传播到叶、果及嫩枝上为害,病菌可以侵染花序(器),因此,花粉也能传带病菌。昆虫也是传带病菌的媒介。病菌由气孔、皮孔、蜜腺及各种伤口侵入。在足够的湿度条件下,温度在4~30℃范围内都可侵染叶片,在5~27℃时可侵染果实,潜育期在不同部位也有差异,果实上为5~34d,叶片上为8~18d。
病害控制:
1.清除病叶、病果,注意林地卫生 核桃采收后,脱下的果皮应与处理,结合修剪,剪除病枝梢及病果,并收拾地面落果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菌来源。
2.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抗病性,注意采收时尽量少采用棍棒敲击,减少树体伤口,在虫害严重发生的地区,特别是核桃举肢蛾发生严重的地区,应及时防治害虫,从而减少伤口和传带病菌介体,达到防病的目的。
3.药剂防治 黑斑病发生严重的核桃园,可分别在展叶(雌花出现之前),落花后以及幼果早期各喷1次1:0.5~1:200波尔多液。此外,也可以喷72%农用链霉素、65%代森锰锌或70%DTM等,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10、核桃白粉病
症状:
叶表面产生白粉层,引起叶片提早脱落。
病原:
有两种:Microsphaera akebiae Saw.称木通叉丝壳和Phyllactinia juglandis Tao et Qin 称胡桃球针壳,均属子囊菌门真菌。木通叉丝壳闭囊壳球形,黑褐色,直径 98~120(μm)。附属丝5~16根,顶端呈4~6次叉状分枝。闭囊壳内生2~8个子囊,子囊卵形,大小42~49×34~35(μm),子囊孢子4~8个。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7~26×9~15(μm)。胡桃球针孢闭囊壳也呈球状,直径140~210(μm),表面轮生针状附属丝5~18根,基部膨大呈球形,内生子囊5~45个,子囊圆筒形,大小60~105×25~40(μm),内生2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大小17~48×12~29 (μm)。戴芳澜于1979年将木通属上的叉丝壳归属于M.alni(Wallr.)Salm.称桤叉丝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两种白粉菌均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翌春遇雨放射出子囊孢子,侵染发病后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5~6月进入发病盛期,7月以后该病逐渐停滞下来。春旱年份或管理不善、树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秋末清除病落叶、病枝,集中销毁。
(2)加强管理,合理灌水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强树体抗性。
(3)发芽前喷布波美1度石硫合剂,减少菌源。发病初期喷洒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灵可湿必粉剂3000倍液。
11、核桃褐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梢。叶片染病 现灰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部生出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于。发病重的叶片枯焦,提早落叶。嫩梢染病 病斑黑褐色,长椭圆形略凹陷。苗木染病常形成枯梢。
病原:
Marssonina juglandis(Lib.)Magn.称胡桃盘二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生在角质层下,后外露,直径106~213(μm),分生孢子梗排列在盘内,大小3~4×2~2.5(μm),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双胞,大小18~28×4~6(μm),上部尖,弯如钩状,内有油球。有性态为Gnomonia leptostyla 称核桃日规壳,属子囊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翌年6月,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片侵入,发病后病部又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7~9月进入发病盛期,雨水多、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该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1)秋后注意清除病叶枯梢,集中烧毁,可减少菌源。
(2)开花前后各喷1次1:2:2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
12、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毛毡病
症状:
又称山胡桃丛毛病、疥子、痂疤。主要为害核桃楸叶片。发病初期叶面散生或集生浅色小圆斑,大小1mm左右,后病斑逐渐扩展至4~13×3~10(mm),病斑颜色逐渐变深,多呈圆形至不规则形,痂疤状;叶背面对应处现浅黄褐色细毛丛,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河北、辽宁、吉林均有分布。
病原:
Eriophyes tristriatus erineus Nal.称胡桃绒毛瘿螨,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瘿螨目。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胡桃绒毛瘿螨秋末潜入芽鳞内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时潜出危害。通过潜伏在叶背面凹陷处之绒毛丛中隐蔽活动,在高温干燥条件下,繁殖较快,活动能力也较强。河北7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及时剪除有螨枝条和叶片,集中烧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芽萌动前,对发病较重的林木喷洒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及克螨特等杀螨剂。发病期,6月初至8月中下旬,每15天喷洒1次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或喷撒硫磺粉,共喷3~4次。
13、核桃圆斑病
症状:
又称核桃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生圆形病斑,大小3~8(mm),初浅绿色,后变成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情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河北、陕西均有发生。
病原:
Phyllosticta juglandis(DC.)Sacc.称胡桃叶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在病部叶面上,后突破表皮外露,扁球形,膜质,直径80~96(μm)。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内生2个油球,大小5~7×2.5~3(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枝梢上越冬。翌年5~6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发病,雨季进入发病盛期,降雨多且早的年份发病重。管理粗放、枝叶过密、树势衰弱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防止枝叶过密,注意降低核桃园湿度,可减少侵染。
(2)发病初期喷洒50%可灭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900倍液。
14、核桃苗木菌核性根腐病
该病又叫白绢病,属真菌性病害,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漾濞等地)发生。多为害1年生幼苗,使其主根及侧根皮层腐烂,地上部枯死,甚至全树死亡。
症状:
高温高湿时,苗木根颈基部和周围的土壤及落叶表面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产生,随后长出小菌核,初为白色,后转为茶褐色。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株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多从幼苗颈部侵入,遇高温、谪湿时发病严重。一般5月下旬开始发病,6~8月为发病盛期,在土壤粘重,酸性土或前作蔬菜、粮食等地块上育苗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避免病圃连作,选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为圃地,在多雨区采用高床育苗。
(2)晾要或客沙换土。换土可每年进行1次,一般换1~2次即见效。
(3)种子消毒及土壤处理。播前用30%菲醌粉剂0.2%~0.3%或50%多菌灵粉剂0.3%拌种,对酸性土适当加入石灰或草木灰,以中和酸度,可减少发病。
(4)用1%硫酸铜或甲基托布津500~1 000倍液浇灌病树根部,再用消石灰撒入苗茎基部及根限土壤,或用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浇灌土壤,对病害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6、核桃根结线虫病
该病属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核桃苗根部幼嫩部分,严重时,苗木凋萎枯死。
症状
苗根部受害后,先在须根及根尖处形成小米或绿豆大小的瘤状物,随后侧根也出现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圆形瘤状物,褐色至深褐色,瘤块内有白色粉状物即线虫雌虫、梨形。发病轻时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重时根部根结量增多,瘤块变大,发黑,腐烂,使根量明显减少,须根不发达,影响其吸收机理,地上部叶黄枯,乃至整株死亡。
发生规律:
成虫在土温25~30℃、土壤湿度40%左右时,生长发育最快,幼虫一般在10℃以下即停止活动,一年可侵染数次。感病作物连作期越长,根结线虫越多,发病越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 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灌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注意果园排水措施,保持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减少病源。
(2)严格进行苗木检疫,拔掉病株并烧毁。选用无线虫土壤育苗,轮作不感染此病的树种,避免在种过花生、芝麻、楸树的地块上育苗。深翻或浸水淹没地块约2个月可减轻病情。
(3)化学防治:用溴甲烷或甲醛喷洒或熏蒸土壤,施用80%二溴氯丙烷乳剂、呋喃丹等农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常用药剂 溴甲烷、甲醛、二溴氯丙烷、呋喃丹。
17、核桃腐烂病
症状
主要为害枝、干。幼树主干或侧枝染病,病斑初近梭形,暗灰色水渍状稍肿起,用手按压流有泡沫状液体,病皮变褐有酒糟味,后病皮失水下凹,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从小黑点上涌出橘红色胶质物,即病菌孢子角。病斑扩展致皮层纵裂流出黑水。大树主干染病初期,症状隐蔽在韧皮部,外表不易看出,当看出症状时皮下病部也扩展 20~30cm以上,流有黏稠状黑水,常糊在树干上。枝条染病:一种是失绿,皮层充水与木质部分离,致枝条干枯,其上产生黑色小点。另一种从剪锯口处生明显病斑,沿梢部向下或向另一分枝蔓延,环绕一周后形成枯梢。
病原
Cytospora juglandis(DC.)Sacc.称胡桃壳囊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寄主表皮的子座中。分生孢子器形状不规则,多室,黑褐色具长颈,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大小144~324×96~108(μm),颈长48~54(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香蕉状,大小1.9~2.9×0.4~0.6(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及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春核桃树液流动后,遇有适宜发病条件,产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从嫁接口、剪锯口、伤口等处侵入,病害发生后逐渐扩展,直到越冬前才停止,孢子器成熟后涌出孢子角。生长期内可发生多次侵染。4~5月是发病盛期。核桃园管理粗放、受冻害、盐碱害等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早春及生长期及时刮治病斑,刮后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21~30倍液、50%可灭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
(3)树干涂白防冻,冬季日照长的地区,应在冬前先刮净病斑,然后涂白涂剂防止树干受冻,预防该病发生和蔓延。
18、核桃小吉丁虫
近几年发现危害核桃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危害枝干皮层,受害严重的枝条,叶片枯黄早落,翌春枝条大部分枯死,造成大量枯枝。1年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越冬,4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至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幼虫严重危害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树势强,受害轻,蛀道常熊愈合;树势弱,蛀道多不能愈合。
防治方法:①加强综合管理,提高树势,提高抗虫力;②饵木诱杀。在成虫羽化产卵期,及时设立一些饵木,诱集成虫产卵后,及时烧毁;③彻底剪除早梢。结合采收核桃把受害叶片枯黄的枝条彻底剪除或在成虫羽化前;④药剂防治。幼树被害时,可在7—8月在被害虫疤处涂抹敌敌畏10倍液。
19、草履蚧壳虫
若虫上树吸食树液,致使树势衰弱,甚至枝条枯死,影响产量。1年1代。以卵在树干基部土中越冬,3月中旬为出土盛期,5月羽化成虫下树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①树干涂粘胶带,2月初在树干基部刮除老皮,涂上6—10厘米的粘胶层,阻止若虫上树。粘虫胶用废机油加热溶解即可。废机油内往往含汽油易造成药害,使用时可先绑塑料薄膜再涂药。②化学防治。若虫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③保护好黑缘红瓢虫、暗红瓢虫等天敌。
20、大青叶蝉
晚秋成虫产卵于树干和枝条的皮层内,造成许多新月型伤疤,致使枝条失水,抗冻及抗病力下降。1年3代。以卵在枝干的皮层下越冬,4月孵化,若虫及成虫以杂草为食。10月上旬至中旬降霜后开始产卵。
防治方法:①清洁果园及附近的杂草,以减少虫量。②产卵前树干涂白。③10月霜降前喷4.5%高效氯氰菊脂1500倍液。
21、木尺蠖
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树势。1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土缝、堰埂中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8月为幼虫严重危害期。成虫趋光性强,白天不活动,夜晚交尾产卵;初孵幼虫叶丝借风转移。8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脱果,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①蛹密度大的地区,在早秋或早春,给合整地、修地堰,进行人工刨蛹。②于5—8月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或堆火诱杀。③在卵孵化期和低龄幼虫期喷药,25%灭幼脲悬浮剂5000倍或5%氟铃腺乳油1500—2000倍等。
22、黄刺蛾类
小幼虫仅食叶肉,残留叶脉,稍大食叶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千疮百孔。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茧(洋辣罐)内与枝杈处、粗皮上越冬。6月中旬羽化,6月中下旬产卵于叶被,7月中旬至s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低龄幼虫群集危害,长大后逐渐分散,老熟后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①剪除越冬茧。并将被青蜂寄生的茧挑出,加以保护利用。②严重园片在幼虫发生期进行喷药,BT乳剂或菊脂类农药均可。
23、核桃冠瘿病
核桃冠瘿病在核桃生产中是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河北啄鹿核桃产区发生较普遍,其他核桃产区也有零星发生。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症状:
该病害是一种危害核桃枝干的病害,当枝干受害后皮层上生有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期较光滑,随着病情的发展,表面逐渐开裂粗糙。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病原:
由细菌性病害中的癌肿野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and T0wnsend)Conn.侵染所致。
发病规律:
该病菌在病部癌瘤组织和病残根的土壤中越冬,能够在土壤中存活2年,主要是灌溉水或雨水等传播,利用苗木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多从伤口入侵。该病害有一定的潜育期,一般是几周至1年以上。碱性、粘重土壤、管理较粗放、树势较弱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 增施腐熟有机肥,合理灌溉,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注意果园排水措施,保持适度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减少病源。
(2)碱性、粘重土壤的果园进行土壤改良。
(3)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病品种。
(4)严格进行检疫,在调运苗木时,严格进行检疫,严禁病苗进入果园。
(5)发现有癌瘤后,可用利刀切除消毁,再用1%硫酸铜溶液或2%石灰水、波尔多液消毒保护伤口。 常用药剂 硫酸铜、波尔多。
【核桃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相关文章:
核桃的施肥方案及病虫害防治09-24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04-27
核桃树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03-08
荔枝病虫害防治11-03
樱桃病虫害防治历09-25
樱桃番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09-25
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09-25
樱桃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05-15
大樱桃主要病虫害防治历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