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常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时间:2022-11-21 03:26:59 常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教学过程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活动、学期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各章教学计划,计划中应该有本学期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信息素养方面要求的培养目标以及针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所应该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恰当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包括:1、本学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2、本学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3、不同层次的学生本学期应该学会的操作技能。

二、课前准备

(一)前期准备

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掌握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通读并且理解小学至高中全套信息技术教材。

(二)备课要求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备课实行学期备课、按章备课、按知识点备课。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采用电子备课手段,必须事先制作好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演示文稿,所有备课资料按章节归档进行网上管理。

1、整体把握教材,了解教材中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体系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同时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及作用,从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2、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性格、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情况,了解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教学的针对性。

3、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从学校设备、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每节课最佳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要恰当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4、教案要体现“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

5、课前要收集和制作本节课教学所需要的素材以及教学演示文稿,教学组织要体现信息技术的特点。

(三)教案设计与撰写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体系、确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教案严格按照格式撰写,对于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课程,要在教案中反映教师和学生完成的任务。教案中应该要有本节课教学的流程(采用流程图表述),教案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有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案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内容小结、作业练习等。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多、操作训练多、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这一环节,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

(一)按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恰当地组织教材,在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研究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要使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妥善处理好课堂中的“偶发”事件。

(二)课堂教学要注意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精讲多练,反对满堂灌。

(三)教学应该突出重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四)教师教学语言要简炼、准确、清晰、生动,信息技术用语要规范、讲课条理要清晰,要注意对学生常用信息技术用语的学习与训练。

(五)教学中要尽量体现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六)课堂教学的引入要创设活动情境或问题情境,操作教学结束后要有操作过程小结,课堂结束前要有本节课教学内容小结。

(七)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注意渗透学生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培养。

(八)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组织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用机习惯、保持机房安静、整洁。

四、课外作业的设计

(一)选择恰当的作业内容,做到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够拓展学生信息技术的视野和能力;作业布置要少而精,一般不要布置书面作业。

(二)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提交作业(如电子邮件、演示文稿、操作过程的纪录、电子作品等),信息技术教师要为任教班级建立学生电子作品集,给学生布置制作电子作品的作业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三)拓展性的作业可布置能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联系的作业,以体现学科整合的教学思想。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作业要尽量体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分析讲评学生作业时要提出建议或指出存在的问题。

五、课外活动的安排

(一) 基本要求

课外活动要采取学生自愿的原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活动,课外活动应该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外活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确实在信息技术的某个方面得到提高。信息技术课老师应承担课外活动小组的辅导工作,可以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一位老师带一个活动小组。要求做到期初有计划,过程有记录、期终有总结、竞赛出成绩。

(二) 主要形式

采用课外小组以及俱乐部的方式开展活动,每个学期结束最好有课外活动成果的汇报表演(形式不一)。

(三)课外活动的内容

1、简单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电脑音乐等软件使用;

2、个人网站制作与发布、电子作品的简单制作;

3、利用计算机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

4、开展学科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探究性”等微型课题的研究活动;

5、学生感兴趣,教师比较擅长的信息技术内容。

六、教学测评

(一)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有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评价重点在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提高。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评价促发展”的主体多元评价体系,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信息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反馈与评价体系。

(二)评价目的

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自我反思、体验成功的过程;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训练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总之,通过评价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评价成为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反馈的有力工具。

(三)信息技术学科考试

1、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内容以及要求一览表

评 价 项 目 及 权 重

考 核 要 点

上机考试(占总成绩70%)

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

占30%

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占10%

操作题

按照规定步骤完成某些操作

占60%

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作品考试(占总成绩30%)

电子作品、网站、主题演示文稿、电子小报、电子刊物等。

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信息素养、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评价等级

评定采用等级制,设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级别,上机和作品制作两部分成绩分别要取得合格以上才能综合评定为优或良

2、学生作品的评价内容以及指标一览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教师评价

学习态度(5分)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回避完成作品中遇到的困难

计划性(5分)

1、有明确的规划意识

2、能够按照规划实施

独立性(5分)

1、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在完成作品过程中有反思的意识

应用能力(15分)

1、能运用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完成当前的任务

2、敢于动手,能够通过自己的尝试学习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3、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一个覆盖不同学段要求的信息技术考试体系。把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按不同学段要求各划分为两个级别,共有六级。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暂定一级、二级(小学毕业要求)、三级、四级(初中毕业要求)、五、六级(普通高中毕业要求)。逐步过渡到学生通过二级、四级、六级考试作为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的必备条件。

七、总结反思

(一)教学总结

每个学期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教学方面成功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作为今后的教学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二)教育科研

每年信息技术教师都要求写出一篇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学论文或者科研论文。尤其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科整合以及信息技术使用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信息技术学科常规教学基本规范2017-04-23 14:13 | #2楼

一、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积极的态度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借助于信息技术学好其他学科,也给学生提供了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积极的态度。还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观念,让学生正确看待良莠并存的信息社会,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 信息技术课堂常用教学方法

1. 讲解式

讲解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靠学生主动建构的,不是靠教师传授的,然而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除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内容以外,还有揭示信息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要不要讲解法,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讲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讲解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讲解课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有生动的语言、广博的知识,配以形象直观的课件、电影片段、VCD和图片等演示。第二,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比喻的生动性。第三,除实物演示外,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

2. 边讲边练式和先讲后练式

由于信息技术操作性的特点,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的时间较多,教师可以采用边讲边练式和先讲后练式。边讲边练式的特点是,教师把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由学生自己操作来完成相同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有三个:其一,由于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教师已经实现了的,教师的操作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操作,缺乏创造性;其二,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可能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差生却消化不良;其三,由于一堂课的任务被分成若干个小的任务,所以会出现教师随时中断速度较慢的学生未完成的操作,也会影响学生对下一个任务的学习。为克服边讲边练式的弊端,又有了先讲后练式,其特点是教师把整个任务操作完成,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就是学生记不住操作的步骤,有些学生不会操作,完不成任务。要完全克

服边讲边练式和先讲后练式的缺陷,可以采用另一种课型--基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任务驱动式。

3. 基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任务驱动式

所谓基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每堂课教师设计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又要用到新课知识的任务,学生可以自主或与老师和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当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也就建构了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同时锻炼了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种课型要求教师创设一个为完成任务所需的真实环境,制作若干个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微型多媒体帮助课件,以及设计若干个具有不同层次的扩展性任务,供提前完成规定任务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之用。

4. 研究性学习式

研究性学习式是基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任务驱动式的继续和深入,初中学生研究的主题可以是综合应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当学生学完Office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Excel中有学生的各科成绩、综合测评分等相关信息,要求学生查看有关文件后,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的分析(包括德、智、体),确定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而高中学生的研究主题,可以是已学知识的高级应用,甚至是对新知的研究和学习。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必须与学生的学习关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主题为宜,要避免仅停留在简单的调查和统计上。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在选择方式方法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自己设计的教学案例、教学场地、设备条件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方法,既可以选择单一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更可以创造新的方式方法,总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09-24

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要求09-24

数学常规管理要求09-24

小学英语教学常规管理要求09-24

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要求09-24

白寨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09-24

黄甫学校常规管理要求09-24

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09-24

蓝旗营学区教学常规管理要求09-24

期中教学常规检查要求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