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与思考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热力学名词解释
自然对流传热:由于流体内部存在着温度差,使得各部分流体的密度不同,温度高的流体密度小,必然上升;温度低的流体密度大,必然下降,从而引起流体内部的流动为自然对流。这种没有外部机械力的作用,仅仅靠流体内部温度差,而使流体流动从而产生的传热现象,称为自然对流传热。、
对流换热:.运动的流体与固体壁面在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传递现象。
卡诺循环 :由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所组成的理想循环。
光谱辐射力:与辐射力单位差一个长度单位,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在包含λ的单位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
辐射强度: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记作I,即I=dΦe/d,式中dΦe是d立体角元内的辐射通量。
灰体: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焓: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常用符号H表示。数值上等于系统的内能U加上压强p和体积V的乘积,即H=U+pV。焓的变化是系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的度量。
平衡状态:系统内工质各点相同的状态参数均匀一致的状态。
可逆过程:当一个过程进行完了以后,如能使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复至原来状态,并使整个系统和外界全部都回复到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实际绝对湿度ρv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绝对湿度ρ″(最大湿度)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用φ表示,它表示湿空气的干湿程度。
绝对湿度:每1m3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kg数),用ρv表示。
自然流动:凡是由于流体内部因温度不同造成密度不同而引起的运动
强制流动:凡是受外力影响如泵,鼓风机的租用所发生的运动
准静态过程:热力过程中任何一个中间步骤都在无限接近平衡状态下进行的过程。热力学系统在变化时经历的一种理想过程。准静态过程中的每一中间状态都处于平衡态。
边界层:又称附面层是一个流体力学名词,表示流体中紧接着管壁或其他固定表面的部份。
含湿量:是指湿空气中与一千克干空气同时并存的水蒸气的质量(克)。
平衡状态,是指气体的平衡状态指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气体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所构成的循环成为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包括四个步骤: 等温膨胀,
绝热膨胀,等温压缩,绝热压缩。即理想气体从状态1(P1,V1,T1)等温膨胀到状态2(P2,V2,T2),再从状态2绝热膨胀到状态3(P3,V3,T
3),此后,从状态3等温压缩到状态4(P4,V4,T4),最后从状态4绝热压缩回到状态1。这种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所构成的循环成为卡诺循环。 )
多变过程:在一般的实际过程中,气体的状态变化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此时,过程方程式可通过实验,测定过程中一些状态点的p、v值而近似整理成pv=定值的形式。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存在着温度差,使得各部分流体的 密度不同,温度高的流体密度小,必然上升;温度低的流体密度大,必然下降,从而引起流体内部的流动为自然对流。
熵: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
辐射换热:两个温度不同且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通过电磁波进行的换热过程 。
傅里叶数Fo:用于热传导的一个无量纲数,是非稳态导热计算时确定导热系数的准数,定义为:Fo=α·τ A2/V2=α·τ/L2,
示工图:在活塞式机器的一个循环中,气缸内气体压力随活塞位移(或气缸内容积)而变化的循环曲线。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可表示为机器所作的功或所消耗的功,故称为示功图 。
热导率:又称导热系数,是反映材料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
毕渥数:是固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与单位面积上的换热热阻之比,传热学术语。反映了物体在非稳态导热条件下,物体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 Bi=δh/λ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一个孤立物理系统处在不同温度,压力,化学势等平衡后的趋势。通常表述为,热量可以自发地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较冷的物体传递到较热的物体(克劳修斯表述);也可表述为:两物体相互摩擦的结果使功转变为热,但却不可能将这摩擦热重新转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格拉晓夫数Gr:自然对流浮力和粘性力之比 ,控制长度和自然对流边界层厚度之比 。 努赛尔数Nu:是传热系数h与特征长度L的乘积除以流体热导率λ所得的无量纲数,表示流体层流底层的导热阻力与对流传热阻力的比例 ,一个反映对流传热强弱的无量纲数 。Nu=h·L/λ
《热力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普朗特数Pr:由流体物性参数组成的一个无因次数(即无量纲参数)群,表明温度边界层和流动边界层的关系,反映流体物理性质对对流传热过程的影响,它的表达式为:Pr=ν/
α
雷诺数Re: 一种可用来表征流体流动情况的无量纲数,以Re表示,Re=ρvr/η,其中v、ρ、η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r为一特征线度。例如流体流过圆形管道,则r为管道半径。
热力学名词解释2017-04-09 12:44 | #2楼
系统:我们所研究的宏观物体成为系统。
外界:与系统相互作用着的周围环境成为外界。
开系:系统与外界既可以有能量交换,又可以有物质交换。
封闭系:系统与外界可以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
孤立系:系统与外界无任何相互作用。
平衡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物体的各部分在长时间内宏观性质不发生任何变化。李学忠的平衡态只是单纯合外力为零的问题,在热力学中的平衡态不但如此,而且要所有能观察到的宏观性质都不随时间变。物体处于平衡态时,其中的微观粒子仍处于杂乱无章的运动之中,故也称为热动平衡。当没有外界影响时,一个物体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必将趋于平衡态。
平衡态四类变数:几何变数、力学变数、电磁变数、化学变数。
温度是热力学中特有的物理量。
广延量:将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均匀系)按质量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果一个热力学量对其中一部分的数值等于对整个系统数值的一半,则这个量叫广延量。
强度量:将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均匀系)按质量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果一个热力学量对其中一部分的数值与整个系统的数值相等,则这个量叫强度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在终态和初态的内能之差等于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加上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开尔文)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卡诺循环
1,由A绝热膨胀到B;2,由B等温压缩到C;3,由C绝热压缩到D;4由D等温膨胀到A。 熵增加原理:体系经一绝热过程由一态到达另一态,他的熵不减少;熵在可逆绝热过程中不变,经不可逆绝热过程后增加。
热力学第三定律:平衡系统的熵在等温过程中的改变随绝对温度趋于零。
节流过程:由稳定的高压经过多孔塞流到稳定的低压一边的过程叫节流过程。这种节流前后的温度变化成为焦耳-汤姆孙效应。
体系:所要研究的宏观物质,也称为系统。
子系:组成体系时的不再分割的单元。
体系的宏观状态:由宏观物理量所规定的体系状态。
体系的微观状态:由描述子系微观运动的物理量所规定的体系状态。
全同子系:子系所固有的一切物理性质对各个子系完全相同。
全同粒子不可分辨的根源是微观粒子的运动没有“轨道”。
费密子:受pauli不相容原理约束。
玻色子:不受pauli原理约束。
经典粒子:可以分辨,能级分立,一个量子态上的粒子数不受限制。
玻色子:不可分辨,能级分立,一个量子态上的粒子数不受限制;
费密子:不可分辨,能级分立,一个量子态上至多能容纳一个粒子。
等几率原理:对于处在平衡态的孤立系统,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出现的几率相等。
能量均分定理:子系能量E(请用小写)中每一广义坐标或广义动量的平方项的统计平均值都等于1/2KT。
爱因斯坦凝结: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系统的全部粒子都填充到最低能级上了。
微正则分布:描述孤立系统的分布。
正则分布:封闭系统的分布。
巨正则分布:开放系统的分布。
对应概率最大的分布称为最可几分布。
特征函数:在选择适当的自变量下,只要一个热力学函数就能把均匀系统的平衡完全确定。 最可几分布原理原则上只能处理独立子系组成的热力学系统;而系统理论原则上能处理任何处于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
做功是通过改变子系能级的大小影响系统的内能;传热是通过改变子系按能级的分布影响系统的内能;熵与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的对数值成正比。
【热力学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工程热力学名词解释与思考09-23
锂电名词解释09-2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采访名词解释09-23
高层名词解释09-23
地貌名词解释06-15
润滑名词解释09-23
仓储名词解释09-23
中医的名词解释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