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一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企业;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现实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规定。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地方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法。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地方缘故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地方的资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就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成长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企业、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成长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开展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开展设计、筹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企业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现实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开展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开展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一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一同目标而开展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开展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一样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现实影响力开展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非常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现实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频繁使用的行为方法和办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法: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目的: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方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方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法,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2017-04-09 11:56 | #2楼
1、组织行为学(第1章 第10页)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团队(第6章 第128页)
答: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任务群体,它是由负责实现目标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组成的。
3、权力(第9章 第237页)
答:权力通常是指影响他人行为的一种潜在力量或一种让某事或某物掌握稀缺资源者想要发生和方式、发生的力量。权力和实质是对他人行为的控制。
4、 组织文化(第5章 第128页,第12章 第340页)
答: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区别于其他组织的,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5、 人本管理 (第1章 第21页)
答: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在此基础上,实现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6、 动机 (第3章 第76页)
答: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类行为的内部动力,它引起、推动并维持行为,促使该行为朝着某一目标进行。
7、 沟通 (第7章 第175页)
答:沟通是指个体、群体、组织三者之间传达思想、观点、交流情感的信息传递过程。
8、 组织政治 (第9章 第255页)
答:组织政治指的是权力在组织正式渠道之外的非正式行使方式,是在正式结构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手段,这种方式和手段可能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
9、 个性 (第2章 第46页)
答:个性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既比较稳定、又带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0、 群体思维 (第5章 第147页)
答: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决策环境下,表现一致的压力阻碍了不同意见的发表,使得不能对问题和解决办法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评价。
11、 冲突 (第8章 第202页)
答: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利益、认识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矛盾,从而导致抵触、争执或攻击的事件。
12、 学习型组织 (第13章 第398页)
答: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 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13、 领导:
答:指在组织中居于首脑地位的人物及行为方式,引导和影响组织成员,组织群体力量,协调组织机构,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过程。
14、 授权:
答:指在组织内部共享权力或高层领导将权利委派给下属。
15、 激励:
答:指个体行为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受来自个体内部的力量及外部力量的影响。
16、期望值:
答: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估计。
17、群体行为:
答:指参与到群体中并影响群体目标及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包括:群体的构成、规范、角色、沟通、团队建设与冲突、群体思维与决策,以及群体文化、领导和工作满意度等等构成群体行为的内涵。
18、 价值观:
答: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19、组织结构:
答:指构成组织的各种要素和层级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它决定着组织的指挥系统和沟通网络的效果,并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达到目标的程度。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简答补03-07
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09-23
汽车构造复习资料名词解释09-23
行政组织名词解释及论述09-23
混凝土结构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09-23
法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06-08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09-22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具体09-23
党建组织工作名词解释09-23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