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考察报告>《环艺外出考察报告

环艺外出考察报告

时间:2023-03-23 06:31:29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环艺外出考察报告

一、 考察与报告的目的

环艺外出考察报告

实地考察是我校环境艺术专业的一项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在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配合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实地考察不但使学生们熟悉我国优秀的自然与人文文化,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独立地、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学习创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将来能更迅速地适应社会。也是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的好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更好的专业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了解艺术专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对该专业的新要求,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考察路线与计划

洛阳 → 兵马俑博物馆 → 都江堰 → 青城山 → 四川省博物馆 → 武侯祠 → 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 → 三星堆博物馆 → 洛带古镇 → 乐山大佛 → 峨眉山 → 四川美院 → 坦克艺术中心 → 观音桥步行街 → 重庆市博物馆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洛阳

三、 实地考察的主要景点

(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四月十三号是考察的第一天,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路程后,我们到达了西安这个积淀了古老灿烂历史的城市,首先是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看着气势宏大的兵佣阵和做工精美的铜车马,感觉非常震撼!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通过参观我了解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最早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这里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开放。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整齐地排列着上千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威武雄壮,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拖着木质战车。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70个武士俑,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 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始皇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他凭借武力征服中国,为彰显自己的至尊地位,制造了这成千上万陪葬的陶俑。气势轩昂,向东排列的兵马俑,正是体现秦皇统一天下的见证。兵马俑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是不需翻阅史料,便知道秦军并吞八荒,横扫天下的历史气象。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陶俑运用的彩绘技术,使用了诸多丰富的矿物颜料,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蔚蓝铜矿,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

能大量生产和使用这些颜料,这在彩绘艺术史上,以及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着重要意义。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秦始皇陵出土的绝大部分武士俑都是步兵俑。由此可以看出步兵是秦代军队构成中的主体。秦代车兵虽已不是军队的主体,但仍然是战斗编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兵种。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情况看,车兵既有单独的编队,也有与步兵相结合的编队,还有与骑兵相结合的编队,并有与步、骑相结合的编队。

历史本身赋予了秦俑多种历史文化价值。秦俑所折射的历史层面既多又广,在建筑、服饰、制度尤其是王陵制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即使秦俑的身高、体魄、服饰发髻、刻记文字以及秦人在俑坑留下的生产工具和劳作痕迹,都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秦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反映出秦兴亡的历史真谛。 秦兵马俑在历代陪葬俑中是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俑葬文化的精华。它是一个威武王朝的写真,是一段消磨不去的春秋史笔,是一首气势磅礴的雄浑赞歌。

《环艺外出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 都江堰

从西安到成都一路风景,我们十四号下午到达了成都,第二天按照计划游览都江堰,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了位于成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进行实习考察。

上午,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景区内清幽雅静的环境和浓厚的人文历史氛围使我们忘却了舟车劳顿。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伏龙观,观因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是纪念李冰的庙宇。树立在正殿中的是东汉李冰圆雕石像,正殿右侧竖立的是堰工石像。据了解,战国秦时成都平原水患成灾,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水患终被平息。后来,李冰派人在岷江岩壁雕刻了三个巨大石人。《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

至足,盛不没肩。”

金刚堤位于岷江河床上的江心洲,鱼嘴是其顶端,形如鲸鱼的嘴巴,名为鱼嘴。当岷江水流经河床中心的鱼嘴和金刚堤时,由于河流的弯道环流原理,环流的表流流入凹岸(内江流经的部位),把凹岸被侵蚀的和过境的大量泥沙,由环流的底流再搬运到凸岸(外江流经的部位)。鱼嘴的主要作用是“四六分水”,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用水需求,不让成都平原发生洪涝灾害,当然,这也离不开飞沙堰的功劳。 飞沙堰比金刚堤要矮,离内江河床大概是2.15米,这样在洪水季节时,超过2.15米的内江水流就会从飞沙堰上面排到外江,能有效地避免过多的江水流向宝瓶口。飞沙堰不仅能排水,还能排沙,飞沙堰的名字就是由此命名的。在飞沙堰前面的虎头岩把内江强行限制成了弯道,湍急的江水在弯道中自然形成涡流,激流大多会冲向飞沙堰方向。2.15米的飞沙堰将下部水流挡住,使下部水流速度明显下降,然而超过2.15米的水流则并不会降速,撞到飞沙堰下部的沙石被堰体弹射起来,大多数都会被上层的急流所带走。据悉,当内江流量达每秒1000立方米时,分沙比可超过90%。但是由于飞沙堰下部将水流挡住形成缓流,导致一部分沙石沉淀下来,这些沙石有的沉淀在内江的河道里,有的则积在沙堰的边上,这使得每年内江的河床会被抬高,而飞沙堰也会被自动加高,所以都江堰每年都需要维护。“深淘滩,低作堰”就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深淘滩是指靠近飞沙堰的内江河道要深淘,而低作堰是指作低飞沙堰,使其保证在内江河床2.15米高。

宝瓶口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宝瓶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起着“节制闸”的作用。内江水在进入宝瓶口之后,把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宝瓶口看似自然而然地将水进行分灌,殊不知宝瓶口的宽度和底高都有着极其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这便是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主体工程,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其运用的流体力学、系统工程学等,在当今仍是在科技的前沿,却在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已被运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将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让我们透彻地明白了书本上一些原理,更让我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利用,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了,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 考察中的学习与感悟

在学校所安排的实地考察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核心,一般结合专业训练的特殊性,多选择偏远地区、有特色的地域或原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做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往往这些地区的偏僻或交通不便,每次都能使大家克服极大困难,团结合作。

外出社会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同学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察,教育同学们对中国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观赏错落有序的山里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十几天同学们先后到过很多地方,体验不同地方的社会文化,这种社会实践的文化体验无疑是感受“美的历程”。

在这次实地考察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友爱,相互照顾;在学习上,相互督促,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大家的相互的团结、帮助。让我们大家都相互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增加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还有老师每天带领我们考察、安排我们的行程和住宿,让我们大家更加尊敬老师,我们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又近一层。这样有利于以后我们学习和交流。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实地考察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短短半个多月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很多,认识了许多,纷纷被这里的风景、建筑、街道所迷恋,为这里的人文、历史所感慨,最终是学有所得。写生已经结束,但是学到的东西却让我们终身受益。写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回忆。

【环艺外出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外出考察报告11-10

外出考察报告05-10

外出学习考察报告05-25

外出考察报告范文03-30

外出考察报告总结05-06

园长外出考察报告05-06

学生外出考察报告09-22

外出学习考察报告05-06

外出写生考察报告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