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历史会议汇报材料
9月21日我去昌乐中学参加了历史教研会,先观摩了一堂历史公开课。从中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提供了经验。然后由历史教研员进行评课,对讲课老师给予肯定,对与会教师提出了要求。
中考优胜单位做了典型发言,总结了教学中的经验,听后受益匪浅。最后历史教研员对2011年中考试卷做了分析,指出了答卷中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此次教研会使我感悟到:
1、自己要熟练,精准地把握教材。
2、把提纲精心设置好。
3、教师要设计好各环节的组织和衔接。
4、教师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了解学情,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5运用教学智慧,及时有效地解决课堂突发情况等。
只有做到秩序井然有序,气氛张弛有度,节奏快慢有致,思维识记训练有方,师生配合默契,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反之,如若调控不好,课堂上不是混乱糟糟,就是死气沉沉,激不起感情的波澜,擦不出思维的火花,结不出收获硕果。课堂上,有的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洗练精当,引导过渡自然。则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中,心领神会,顺着教师的思路,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个教学目标。
汇报人 张吉琦
20119月26日
历史学科二轮复习济南研讨会汇报材料2017-03-27 06:05 | #2楼
一、高考命题趋势
(一)四不变
1.考查内容: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变,掌握历史基础知识(首先是主干基础知识)。
2.呈现方式:“三新” (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不变。课程改革已经实现了“一标多本”,高考命题不可能依据某一个版本,而“三新试题”则成功地回避了版本之间的差异,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史论结合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
3.考查方式:能力立意、阶段特征的考查不变。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4.切入角度:高考历史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变。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而且联系的手法越来越巧妙,技巧越来越高明,“影射”或“硬挂”越来越少。命题者实际上已遵循“一切历史试题都是当代史试题”的规则。
(二)四变
1.由单纯的考查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变。教材只是历史学习的工具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和学习应该“以课标为本”,而不能“以教材为本”。
2.由单纯的考查历史知识向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转变。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正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能力。
3.由单纯的考查单一历史思维向开放多元思维转变;由一维评价向多-维评价转变。材料具有多样性;设问是开放的,给考生留下了多角度进行思维的空间;答案是非唯一性的,考生只要能做到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就可得分。试题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有助于考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4.命题设计所依据的史学范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与所依据的课标若即若离、与所依托的教材渐行渐远。阶级斗争史学范式主导命题的局面不复存在,新的史学范式(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等)被运用到试题设计中去。
(三)启示
1.把握高考命题的“不变”,作为高考复习的基础。
2.分析高考命题的“变”,找准高考复习的方向。
二、高三历史复习方略
(一)正确把握考纲(说明)、课标与教材三者之间所关系
1.考纲(说明)——教育部(省市)制定;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复习的重要依据。
2.课程标准——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估和学业考试命题的依据。
3.教科书 ——课标的具体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托;最
基本、最核心的课程资源。
(认识:一、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二、必须虔诚地尊重课本,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但是,只有高于课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三、必须认真地对待高考,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但是,只有高于高考,才有可能有效地赢得高考。)
(二)准确把握考纲(说明)、课标对备考的指导作用。
1.考什么——具体的考点(“说明”之“考试范围”)。
2.怎么考——命题的角度(“课标”之“内容标准”)。
3.考查的深度与广度(“说明”之“题型示例”)。
《历史会议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认真分析、研究高考真题对备考的指导作用。
高考真题传递着命题方向,对高三教学、备考的参考价值极大。认真研究真题,分析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势,从考查点、考查方式、易错陷阱、题目探源、反思总结等方面,对真题进行360°全方位研究,使高三备考的方向更加明确,效率更高。
(四)切实加强新史观的教学
黄牧航说:“如果不转变史学观念,所谓转变课程观充其量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资料收集者,而所谓转变教学观也很有可能就是运用更有效的方式把原来的一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加以强化。”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着重加强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的复习研究。
1.以文明史观统领全局。文明史观亦称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
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主要内容有:从横向看,包括经济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 )、政治文明(从人治、专制到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从迷信、愚昧到科学、解放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新石器、青铜、铁器)、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蒸汽、电气和信息)。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文明史角度备考:①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②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古代)、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近现代)。③突破一个难点:政治文明史。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辐射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④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友好交往、战争冲突两个基本角度分析中西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关系。⑤文明史学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的过程。
2.现代化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从1500年开始,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生态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民-主化、法制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化——世俗化、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城市化、衣食住行现代化。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备考:①现代化的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
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②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③现代化评价: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环境问题等。
3.全球史观在教学中的运用。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从全球化史观角度备考: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最终形成;②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发展;③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④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等落后地区的冲击与这些国家的变化;⑤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和-谐世界建设的主要举措等。
(五)恰当规划好复习的轮次
1.目标:微观掌握主干、重点知识、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宏观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历史特征;培养学生基本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答案行文的规范。
2.做法
(1)第一轮次,各自为战(已结束)。
(2)第二轮次,融为一体:三个模块之间互相融合,按阶段形成通史体系;中外历史之间互相融合,先“对照”(外显)再“联系”(内在);精选几个专题,提升学生能力。(按所谓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找几个代表性的能串知识、开思路的专题。不一定面面俱到,要能引起学生思考,讲深练透。)
(3)第三轮次:限时、限量,有针对性的“模拟”;掌握方法(格式规范:形式上“三化”——段落化、序号化、提示化。内容上要点化——分总结合、史论结合。答是所问:学会审题、会读材料、会迁移知识。史论结合:问题或材料提出的是论,则一般要求回答具体的史实;问题或材料提供的是具体的史实或内容,则一般要求归纳总结成结论。使用准确的历史性语言。);回归说明。
三、下阶段的复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充分识记和理解,注重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加强材料题解答训练,强化材料型选择题的专项训练,加强材料解析题和材料问答题的解答训练。选修部分的试题以情景材料为主,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加强复习。
3.加强对各模块专题知识的有序梳理,重视对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演变过程的相关知识整理和掌握。
4.关注时政热点、关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关注古为今用的价值体现、关注本土文化,寻找突破口、切入点,体现时代要求。
5.关注史学新观点,以新的史学观、全球观、发展观等引领下阶段的复习备考。
6. 重视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与运用。
研讨会学习体会
1. 主讲教师二轮复习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尤其对近几年山东高考的研究细致入微,下了很大功夫。材料组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展现了一位名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令人敬佩、难忘。
2. 本次研讨会实用性强,指导意义重大,不虚此行。主讲教师所讲方方面面针对性强,都是我们今后复习中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落实。
今后的教学措施
1.依据市编学案,指导学生依据考纲掌握知识点前提下形成知识的专题化、系统化、网络化,构建通史知识体系。
2.抓住历史主干知识,精选、精编、精练、精讲练习试题,突破重难点,加强对学生学法和解题能力的指导。
3.深入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三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认真研究学情,多方搜集高考信息,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重视提升能力教学,重点突出材料教学、新史观教学,加大这些方面的讲授、训练力度。
5. 做好拔尖补差工作,对优秀生给予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更细致的指导帮助,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差生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加强督查,力求更大进步。
6. 适当关注热点及山东历史的教学。
7. 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共享智慧结晶。
高三历史组
【历史会议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会议汇报材料03-27
曲阜会议汇报材料09-22
社会保障会议汇报材料09-22
落实维稳会议汇报材料09-22
全市林业局长会议汇报材料09-22
全市粮食局长会议汇报材料09-22
上市推进工作会议汇报材料09-22
全市残联工作会议汇报材料09-22
水利普查工作会议汇报材料09-22
集团公司双增双节会议汇报材料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