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汇报>汇报材料>《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时间:2022-11-19 06:38:13 汇报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们着眼于摆脱思想上的束缚,坚持以统筹城乡为方向,实施“一统三分”战略,着力打破“四大瓶颈”制约,认真落实“三大机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一、主要成效

回顾近年来十堰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四大特点:

(一)综合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9亿元,比上年增加51.5亿元,是2017年的2.4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7.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同比增长46.9%,是2017年的5.3倍。财政总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78.9%,是2017年的3.4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116%,是2017年的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9亿元,同比增长20%,是2017年的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499元,同比增长12.5%,比2017年增加1509元。

(二)发展全面提速。“十一五”时期是十堰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提速。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五年依次为

1

117.2亿元、135.4亿元、195.9亿元、224.4亿元、275.9亿元,环比增长率为13.2%、10.1%、14.4%、13.3 %、14.5%,年均增长13.1%。2017年,郧县、丹江口、竹山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5%、14.8%、14.6%,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在2017年全省80个县市区综合发展考核评价中,郧县综合排名比上年前进22位,速度指标位列第1名,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丹江口市比上年前进12位,成为全省七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中进位最多、排位最前、保持领先的县市,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丹江要争当全省脱贫致富排头兵”的目标要求。

(三)质量显著提高。我们把提高县域经济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7年县域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17年的29.4:32.6:38优化调整到26.6:40.8:32.6,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

2.8个百分点。旅游、水电、绿色食品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1亿元,同比增长40.2%,是2017年的3.7倍。工业利润总额11.4亿元,同比增加4.6亿元,企业景气指数达到150.3%。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2017年全市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420万亩,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3亿元。县域财政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市县域

2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84.4%,高出全省7.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县域GDP的比重为13.3%,比2017年提高4个百分点。

(四)后劲逐步增强。一是工业规模不断壮大。2017年县域规模以上企业505家,完成产值277.7亿元,分别比2017年增加322家和199.9亿元。其中,“双亿”企业1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8.6亿元,同比增长32.4%。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由2002年的7家增加到51家,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由2002年的4家增加到20家。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份额由2017年的18.3%提高到22.6%。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卓有成效。二是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7年全市县域实际利用外资2055万美元,是2017年的6.2倍;外贸出口6420万美元,是2017年的2.8倍。三是县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2017年以来,五年累计投资601.4亿元,年均增长39.7%。2017年全市县域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6.9 %,年均增长39.8%。其中,郧县、竹山、房县投资增速分别达到83.5%、29.2 %、26%,超过全省Ⅰ类县水平。四是在建项目大幅增加。2017年县域在建施工项目958个,增加301个,增长45.8%;新开工项目673个,增加197个,增长41.4%。五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99元,同比增长12.5%,比2017

3

年增加1509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60%以上改善为目前的46%。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一统三分”战略,实现了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

十堰的经济发展历来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城乡差距大,县域经济落后,与相对发达的十堰城区经济形成鲜明反差。二是十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县域经济不能一刀切、一律化,既要走统筹城乡的道路、在“统”字上做文章,又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在“分”字上下功夫。2017年,我们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出了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目的就是要用这个总目标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3月,我们召开市县乡三级干部大会,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的“一统三分”发展战略,根本出发点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为了落实“一统三分”战略,我们在竹溪县办试点,并于2017年9月在竹溪县召开了落实“一统三分”战略现场会。两年来,各地按照“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

4

模经营集中)和“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的要求,认真推进和落实“一统三分”战略,思想认识逐步深化,发展思路逐步清晰,推进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竹溪先行先试,建设“百里城镇长廊”,竹溪、竹山、房县三县不约而同地在305省道建设城镇带,取得明显成效,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竹房城镇带已被确定为全省山区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实现了十堰南三县跨域规划、统筹发展的新突破。郧县以下促上,以县促市,提出并实施市(十堰城区)县(郧县)对接,推动了十堰城区与郧县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城乡统筹、市县一体的发展。去年,我们又作出了建设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决定,实现了丹江口、郧县、郧西等北三县统一规划、统筹发展的新突破。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上的突破,直接推动全市发展战略的创新和提升,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我们提出“一城两带”区域发展布局,即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十堰城区建设,加快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和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打破“四大瓶颈”制约,实现了发展举措的重大创新。

5

长期以来,十堰的发展一直存在“四大瓶颈”制约: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十堰是一个国家“三线”建设催生的“嵌入型”城市,城乡发展脱节失衡,富裕的城区与贫困的农村并存,城区是“全国百强城市”,而六个县市是“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十堰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别比为4.8:1;城区人均GDP与县市发展差为5:1;城区与农村人均消费差为5.2:1,城乡产业关联度低,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对汽车工业的依赖性强。三是交通条件落后。“十一五”以前,十堰对外交通命脉主要是襄渝铁路和汉十公路。四是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十堰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山地占国土面积的92.5%,土地资源非常稀缺。同时,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南水北调工程对十堰的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十堰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这四个方面,既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一统三分”战略,着力打破“四大瓶颈”制约,实现了发展举措的重大创新。

1、落实“五大抓手”,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围绕

6

建设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总体规划》,、省政府已经下发《关于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去年12月,我们召开了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了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二是以市县对接为抓手,加快十堰城区与郧县一体化进程。召开了市县对接协调会,全面推进规划、交通、产业、项目、市场五大对接,成立了市县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市县对接发展的意见》。市县对接以来,郧县经济开发区发展迅猛,已开发土地

8.9平方公里,已有佳恒液压、神河集团、华新金龙等59家企业入驻,这是市县对接的一个重大成果,同时也成为市县对接进一步推进的一个重要平台。三是以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步伐。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调研报告》,下发了《关于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意见》,十堰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全面启动。四是以丹江口市脱贫奔小康整市推进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新启动6个示范区、13个示范片区、75个试点村建设。五是以各类移民建村建镇为抓手,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2017年启动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9个,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25万

7

亩;新认证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无公害农产品11个;武当道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化产业支撑体系,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为解决十堰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我们坚持“一主四大”发展方向,在努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电、旅游、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一是以东风公司为依托,提升汽车主导产业。深入实施《政企共建百万量级汽车城合作框架协议》和东风商用车公司“61行动计划”,为东风在十堰实现更大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加快推进东风8万辆重型车、动力总成等五大工业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加大环境创新力度,为投资者投资兴业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二是以优势资源为支撑,加快培育旅游、水电、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多元化产业支撑体系。三是以培植龙头企业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培植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17年全市共有省级龙头企业17家。四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县域工业化。坚持园区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突出园区产业特色和产业定

《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8

位,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县域工业园区6个,整理山地2万多亩,入园企业618家,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建材、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县域工业规模得到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2017年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26.6:40.8:32.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建设大交通,着力解决交通瓶颈制约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十堰交通不便的状况,近年来我们下大力气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东进西出、连南接北的大交通格局。实行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建负责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着力推动“1234”(一个机场、两个码头、三条铁路、四条高速)项目建设。为确保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我们加大督办力度,对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检查,并根据建设情况提出相关解决办法。目前,武当山机场项目正在报国务院审批,襄渝铁路复线建设已经完成,三—十—宜铁路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十房、十白、郧十、谷竹4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在建设对外大通道的同时,我们着力疏通内循环,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五年来,已建成乡村公路1.3万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和98%以上的行政

9

村通公路;市到各县市的公路改造升级逐步加快,城区到各县市均实现二级路通达,3小时交通经济圈初步形成;新建省际出口路及经济断头路742公里,一个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十堰县域发展的交通条件得到了新的改善。

4、推进山地开发整理,解决工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十堰山多地少,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大胆探索集约节约用地新模式,在全市大力实施山地整理开发,为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拓展空间。一是对依山就势的山地,实行削平整理“小品式”开发;二是对高程相差100米左右的山地,削峰填谷,规模连片开发;三是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梯田式”开发;四是对河道裁弯取直,整理荒滩、荒塘、荒坡、荒沟,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三年来,全市共整理山地5万亩,其中,6个县市整理土地2万多亩。

(三)落实“三大机制”,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1、优化考评机制。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对县域经济指标的考核,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十堰已有的考核评价指标及经济发展现状,2017年、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县市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2017年又对《实施细则》进行了完善,

对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适当提高了县域经济指标比重,以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来。新的指标体系包括总量、人均、速度、结构、后劲、环境等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人均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结构指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等)、速度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地方税收收入增长速度等)、后劲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等)。通过考评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形成了“谋发展、抓落实、争进位、作贡献”的良好氛围和各县市区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

2、完善激励机制。我们把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考核考评县乡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考评奖励力度。2017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排位前三名的县市区给予奖励;2017年拿出2500多万

元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排位前三名的县市区、10个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和20个进步乡镇给予奖励;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财政累计拿出3000多万元对“双亿工程”优秀企业给予奖励。同时,我们坚持在县域经济发展一线考察、选拔、任用干部,鼓励干部安心基层干事创业。2017年以来,公推公选9名乡镇党委书记、5名乡镇长到市直部门担任副职,明确了14名乡镇党委书记为副县级干部,从村主职干部中招录了2批24名乡镇公务员。

3、健全服务机制。一是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领导。成立了市级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实行县域经济联席会议、市级领导驻县挂乡、市直部门联系乡镇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县域经济领导协调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选派250名机关干部到村(居委会)任“第一书记”,选拔256名大学生任“村官”。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十堰市为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进“双亿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植骨干企业,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融资服务。深入开展银企对接,组织“百亿基金进十堰”活动,搭建投资合作平台,推动融资项目对接。通过扩大担保中心担保资本金,增

加担保贷款数额,加强融资协调服务,协调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缓解一大批经济效益好、产品销路好、急需流动资金周转的县域企业的资金紧缺问题,帮助企业“减负、解难、融资、保产”。四是创优发展环境。坚持开展“加强作风建设、创优发展环境”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千名干部进百企”、“千名干部进农村”、“信访维稳突击月”、“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五个专项治理”等活动,特别是在“千名干部进百企,服务工业促发展”活动中,10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切实解决企业和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办结率达到93%,满意率达95%,帮助企业实现融资2.18亿元,累计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2100多万元。大力开展“双联双助”活动。选派了1000个基层党组织联系1000个农村党组织,1000多名党员干部联系100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开展结对帮扶,助农村党组织开展工作,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深入推进实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等各项服务制度,大力实施“企业服务直通车”、“一站式”、“保姆式”、“党政主要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项目)制度”等服务措施,全力创优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五是外出学习考察,虚心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三年来,先后组织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河南、山东、重庆等

地学习考察。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几年来,十堰的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在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和发展后劲上成效显著,但是十堰县域经济由于历史上基础比较差,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在全省仍然处于比较靠后的位次,虽然增长速度快,但规模依然偏小;县域工业“块头”小,龙头企业少;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大,外向度不够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的水平较低,尚未形成“专、精、特、优”的规模经济发展模式。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加大《关于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14条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帮助十堰加快建设竹房城镇带。

(二)建议、省政府增加对我市6县市的财政周转金额度,支持十堰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对十堰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

(三)建议、省政府支持尽快在我市设立外资银行、民资银行的分支机构,支持我市县域担保体系建设。

(四)建议、省政府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用地指标、用地方式和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我县发展县域经济汇报材料2017-03-25 18:04 | #2楼

近年来,我县在、省政府,、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抢抓发展机遇,锐意改革进取,推动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从2017年开始,我县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多项指标在全市7个县区中总量排名位居前列。特别是2017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全省44个县中排名第10位,这是历年来最好的名次,在15个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县中排名第4位。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在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思路:即抢抓东北振兴、沿海开放和扩大内需等重大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社会和-谐为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沿海开发、工业强县、项目牵动战略,大力推进新区建设,积极构建“一线三区”发展格局,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建设沿海经济强县。

未来主要奋斗目标是:3-5年时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亿元,步入全省十强县行列;5-8年内,县内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0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三、主要做法

1、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

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思想,形成了抓工业、促发展的共识。、县政府把发展工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引外资、上项目,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第一抓手,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促进项目建设的大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大提升。每年年初出台招商引资实施意见和相应的考核方案,强化乡镇和部门招商引资功能,把乡镇党委书记,县直部门“一把手”推向招商引资工作第一线,定任务,给压力。对招商引资工作实行重奖重罚,对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领导干部予以重奖和重用,对完不成任务的领导进行干部调整或降职使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按照“XXXXX,XXXXX”的发展定位,瞄准北京中关村,紧盯IT高新技术产

业,采取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定点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的方式,打招商大会战,形成全员招商的热潮。2017年年初,全县组成7个招商引资工作小组和80多支招商队伍进驻北京中关村,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与企业进行对接,最多时一天有200多人同时在中关村招商,楼上楼下挤满了我县人。在北京举办的“我县数字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座谈会”上,一次签约30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与70多家企业达成了投资意向。2017年,新区共引进项目104个,投资额达193亿元。

二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根据“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原则,积极助推项目建设。对签约注册企业实行限期落地制度。在项目洽谈中对项目签约后的注册、开工时限予以明确,对已开工建设企业,要求其排出工程进度表,根据工程进度表监督项目推进情况,保证项目建设速度。对一些在规定期限内没有落地或开工明显不足的企业,收回闲置土地或收取一定土地出让费用。建立领导包扶制度和签约企业对接责任人制度。对所有引进项目和重点工程明确对接责任人和包扶领导,要求对接责任人和包扶领导对项目入驻和重点工程要一包到底,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入驻和重点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最大限度地为入驻项目和重点工程提供便利,直到项目建成投产和工程完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经济区开工企业43家,目前累计开工企业已近60家。

三是全力建设新区。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倾力打造

新区。高标准编制了《我县新区总体规划》、《我县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我县新区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我县新区道路绿化景观规划》。2017年,投资1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一期10公里主干道路网改造,起步区主干道“两横两纵”路网已经形成,安装了路灯,平整了绿化带场地;目前,二期路网基本完工,三期路网给排水、污水泵站,供电、供暖、供气、环境、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正在施工;投资400万元的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规划设计了10万平方米农民新村,一期3万平方米回迁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二期正在施工中,预计10月底交付使用;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标志性建筑创业大厦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基础防水,项目办公楼主体和二次结构已完工,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分批推进,公铁立交桥桥墩已完成。目前,新区已经具备了企业入驻的基本条件。

四是重拳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制定了《我县2017年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全面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组织开展“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和“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和-谐我县”等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维护、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亲商、爱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实行企业“免检期”制度,规范服务程序,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加大纪检监察工作力度,加强与企业联系,通过开展专项检查、明察暗访,设立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等形式,坚决制止各种违纪违法行为。采取公开测

评的办法,狠抓责任追究。主要按“四条标线”进行“三个层面”的评议:乡镇、县直领导评议新区服务部门,县内企业法人评议涉企单位和部门,企业法人评议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相关部门。评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评议标准为“满意”和“不满意”,对半年评议中不满意率超过10%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公开做出检查,提出下一步的整改措施,在新闻媒体公开亮相,全县通报;测评不满意率超过20%,主要领导降为副职,主持半年工作,以观后效;测评不满意率超过30%,主要领导就地降为副职;半年和年终测评不满意率连续超过10%的坚决免职。

2017年,全县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7个,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1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28.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963万美元,工业经济总体实力和运行质量大幅提升,三次产业比例为25.6:26.1:48.3。

2、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结构升级

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推进农业结构升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对设施农业建设实行重奖、重补,鼓励集中连片发展设施农业小区。每完成1个省级蔬菜小区,补助4万元。对于超额完成任务数的乡镇,每超过1个小区,增加补助部分的50%;超额完成1倍以上的,增加补助100%。集中连片达到200亩以上的,奖励乡镇20万元;集中连片达到1,000亩以上的,奖励乡镇80万元。省里补助资金不足的部分,由县财政支付奖励。积极为农户解

决实际困难,帮助协调贷款,修路办电,举办农技培训,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为促进设施农业建设,坚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六项工程竞赛活动,同时制定了《我县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招商引资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考核实施方案》,对乡镇长实行责任制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参照招商引资奖惩办法给予相应处分,进一步激发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2017年,全县新建设施农业小区941个,面积达45,750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51个、鸡舍100栋,发展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7个,完成水利骨干工程75项,新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龙头企业总数达到94家,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建设任务目标。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在发展一、二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山、海、长城”为主体的特色旅游产业,为县域经济增添活力。启动了对大毛山、西沟、小河口、锥子山长城的综合开发,丰富长城景区的观光内容,深入挖掘原始长城和水上长城的独特魅力,积极打造长城旅游群。目前长城景区建设工程各项规划已编制完成,上级建设资金正在下摆到位。充分利用我县优质的海岸线,着力开发旅游项目,建设滨海精品景点,完善海滨浴场服务功能,努力打造滨海旅游带。2017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1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6.8亿元。扎实推进“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功引进全国百

强连锁企业—XX百货集团,商贸市场持续繁荣活跃。逐步规范货运市场管理,不断巩固我县运输大县地位。2017年,我县货运车辆达到8,800余台。

4、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城内和平街、幸福路道路建设和人民公园铺装等工程,实施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对城区进行了绿化;启动了河滨公园建设工程,现已完成设计并通过BT模式进场开工;正在规划设计滨河大道,缩短县城到海滨的行车时间,增强运输通道对经济的牵动力。二是加快房地产开发。完成了XXXX三期等一批工程,围绕河滨公园建设,正在积极开发河西侧土地。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7年,新建沼气池2,000个,新建文化体育广场38个,建成了我县第一个污水处理厂,扩大城区集中供热面积55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改造面积达55.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达18.75公顷,硬化村屯道路230公里,全县28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5、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狠抓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每年年初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今年特别邀请到陈柯先、孙健中、李国才、何学林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专题讲授环渤海经济带政策、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城乡规划和经济发展策划、营销等基础知识,有效提升了干部学识素养。在全县上下大力开展了

XXXX活动,进一步解放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二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鼓励创新、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良好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定去留,坚决整治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问题,切实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三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了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惩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参与赌博,利用婚丧嫁娶、老人祝寿、子女升学、乔迁新居之机聚敛钱财等违法违纪行为,有力地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

四、基本经验

我县近年来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些做法还在探索尝试之中,谈不上什么经验,试着归纳几点。

1、牢牢抓住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加快沿海开发,建设经济强县,关键在人,核心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多年来,我县坚持“组织部出生产力”的原则,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工作;注重在干部选拔、使用、培养上创新制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透明度,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到最重要、最需要、最能发挥本人特长的岗位;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要求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务实工作,真抓实干,不做虚功,不搞假大空,经常调度,特别是通过重点检查,一竿

子插到底,检查后抓落实。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方向。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为万事之首”的理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任何时候都能排除一切干扰,牢牢抓住发展不放松,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农业富民之路。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县域经济实力;通过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强化项目牵动战略,工业项目和农业项目一起抓,大项目和小项目一起上,牵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3、积极探索做好各项工作的好办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抢抓机遇,注重转化,不断完善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建设新区,以园区建设承接项目;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在重点行业上下大力气,重点抓、专人抓、求实效。

五、下一步安排及前景展望

1、推进园区建设。在新区基础上,我县依托82.54公里海岸线,提出“一线三区”开发构想:一是以数字产业基地为先导,推进新区产业发展。力争今年再有100个项目签约注册,60家企业开工入驻。二是以亿吨综合大港建设为契机,积极发展临港产业,打造港区联动,一体化发展,具有强大牵动力的综合性港区。三是以东部岸线为依托,着手兴建修造船园区和新能源产业园区。最终形成以新区建设为龙头,以临港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品牌,以现代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新格局,把沿海一线打造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崛起的黄金地带。

2、提升经济总量。预计到2017年年底,主要经济指标均可完成三年倍增计划;“十二五”前三年(至2017年),全县GDP将实现180亿元,年均增长26%,可完成倍增计划;“十二五”时期,全县GDP年均增幅在26%左右,到2017年进入全省十强县行列。在经济发展中,继续实施工业强县、项目牵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再用三年时间,使工业增加值在我县GDP中比重达中达到60%以上,使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继续以建设设施农业小区为抓手,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着力提升农业经济的总量和质量,加快推进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继续充分发挥自身区位、资源、环境优势,加快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宽渠道,打造旅游品牌,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3、加速推进城镇化。以小城镇建设为着力点,继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引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的转型。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把城镇化建设放在沿海经济强县建设的突出位置,统筹规划,加速改造,科学管理,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新环境。今后一个阶段,把新农村建设转向小城镇建设倾斜,每个镇打造一个村,搞综合开发,创造宜居环境。特别是按照省沿海经济带滨海大道连接带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县正在规划建设XXXX镇、XXXX镇2个新市镇和新区,形成两个城区、两个节点的新布局。

【县域经济发展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汇报材料09-22

三严三实 县域经济发展05-07

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汇报材料定09-22

党员汇报材料_党员汇报材料范文09-26

汇报材料怎么写_汇报发言材料范文09-29

县域经济考核指标目标任务情况汇报05-04

材料企业材料企业汇报09-22

环保汇报材料04-20

培训汇报材料11-13

汇报材料格式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