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县质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2017年6月1日,对于质监部门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来说是个意义非常的日子,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实施,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制度做了新的规定,质监部门在工作内容、范围方面都面临重大调整。因此,我局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主要就是围绕如何理顺我县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体制、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各项职能来开展的。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食品生产企业36家,均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企业获证率达到100%,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50余户;根据我县食品生产企业的分布情况,采取统一协调、分片监管方法,全县划分3个监管区域,设专兼职食品监管人员6人,政府协管人员19人,社会信息员322人,构建起了我县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网络,对全县的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监管。
二、具体工作情况
(一)落实监管工作责任。一是认真制定并上报了我局年度食品生产加工监管计划,及时调整局食品生产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并落实到人,确保了我局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二是根据食品监管重点将辖区划分成若干监管区域,指定具体的责任人负责监管。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三是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列入年终目标考核,作为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的重要部分,实行一票否决。
(二)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顺应工作职能的对接
1、抓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贯
一是组织食品生产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进行集中式培训,加强一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执法水平。二是通过集中培训、个别宣贯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所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和近百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企业法人代表、质量管理负责人和检验员进行了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三是通过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监督意识,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建设的社会氛围。
2、努力履行质监对食品监管的职能
一是召开了食品安全法执法能力建设专题研讨会,掌握全县食品生产环节的现状,明确质监部门履行新职能所面临的困难,研究讨论解决办法。二是加强日常巡查工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三是加强督查,县局除每月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考核外,还对日常监管工作进行实地督查,督查采取内容事先不告知,路线事先不确定的方式,以查看现场,听取汇报,查阅台帐等形式进行明察暗访,查找工作不足,确保工作质量。
(二)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提升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水平
根据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通过对我县食品生产加工产品企业和产品情况、监管情况、质检机构检验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目前我县食品生产监管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全力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即:一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
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二查重点产品,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防范风险的责任;三查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推动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四查自身监管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着力消除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并针对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专项整治。
1、检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积极探索食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分等监管工作方法,通过对生产企业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全面普查,掌握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状况,建立企业数量、质量状况、证照情况、原辅材料及添加剂使用情况的企业信息档案,并依据日常巡查和许可证年审情况,对企业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能力、检测能力、诚信记录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基本信息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巡查频次。从2017年6月至现在为止,我局共出动食品监管人员4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近100家,发现存在问题50个,查处无证生产加工食品单位30余家。
2、检查重点产品、重点地区和行业,认真开展各项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组织开展了淀粉产品、肉制品、蜂产品等专项检查,以及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等节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消除了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生产加工行为。
第一、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效果
共出动执法人员137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34家,小作坊50家。立案查处案件3起。通过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和规范巩固三个阶段工作,摸清了全县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的类别、品种,全县食品生产企业掌握了非法食品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易被添加的食品类别。
《县质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专项整治过程中,通过实施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动态监管,引导企业合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时,改变过去“走一遍、看一遍、勾一遍”的做法,进一步完善了日常巡查制度,对巡查结果实施分类处置,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辅料、添加物质与合格成品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三量”平衡评价及审计,完善档案,为及早发现滥用食品添加剂打下基础。
第二、开展对其他高风险食品专项监督检查
根据时令变化和突发事件及时开展热点食品的专项检查。先后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端午节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淀粉产品、肉制品、蜂产品、甜蜜素、柠檬酸及糖精钠、淀粉制品专项检查,及时消除了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生产加工行为。
(三)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工作,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
我局严格实施食品及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按照省市局关于进一步提高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效率和服务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的两个实施意见,通过理顺现有的行政许可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把好生产许可准入关。至目前为止,我县共有36家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1、探索长效机制,切实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县局根据、县政府和省、市局部署要求,明确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监管职责,规范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监管工作程序。在日常巡查中抓住“进”“出”两个重点,使用现场检查和质量抽查两个方式,督促企业严把质量关,确保产品安全。从2017年6月至现在,我局检查食品生产加工单位80家,其中生产企业36家,食品小作坊近50家.同时,按期对获证企业开展年度审查工作。
2、加强指导,上门服务。既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又帮助欠规范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发展。一是在“帮”字上下功夫。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的形式帮助小企业小作坊了解市场准入制度,明确申报准入的条件。举办糖果工业园申证培训班1期,印发宣传资料40余份。二是在“建”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现场指导企业做好内部管理,帮助完善厂区部局,使企业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施和场所。
(四)重点对生产环节的食品小作坊进行整治。由于当前我省尚未出台小作坊监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了做到食品无缝隙监管,我局对生产加工环节的小作坊监管做了重点部署。一是充实了监管队伍,抽调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监管人员到第一线,重点指导小作坊整改,在我局的帮扶下,近两年,我县共有3家糕点小作坊升级改造跨入了生产企业行列。二是免费为小作坊印发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记录等台帐,指导小作坊整改。三是依托我县食品检验技术机构,开展小作坊产品委托检验工作。至现在为止,我局共为小作坊委托检验食品近百份。另外,我局为积极配合县创卫办开展好创建省级卫生城活动,对县城“六小”行业的生产
加工小作坊进行了整治,关停了部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散酒、豆腐等加工制作作坊,查处了3家无证食品生产企业。
三、存在的问题
1、监管经费保障不足。
2、小作坊监管主体界定不清。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地方监管法规尚未出台,以及地方财力欠缺等原因。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县政府和省市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围绕保障食品安全,不出食品安全事故的目标,重点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监管工作。一是依法加大对获证食品企业的巡查,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排查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二是在省人大未出台小作坊条例时,积极探索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小作坊安全监管模式,切实治理整顿小作坊脏乱差的现象,以确保我县食品安全良好形势;三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切实提高我县食品生产加工总体状况。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六日
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2017-03-23 20:04 | #2楼
临泉县人民政府: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赋予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卫生监管的职能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解决政府和百姓普遍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大半年来,我局在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统一思想,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扎实、有效的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将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县质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 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成员会议、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和全局会议,共同讨论、研究工作方案,布置监管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局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有关股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源头质量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把食品源头质量监管工作的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我局建立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按照总局关于建立“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的要求,一是分片划定监督点,实行“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把全县划分五个责任区,中队长为第一责任人;二是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把企业分A、B、C、D四类,突出监管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巡查、回访、监督抽查、质量承诺和预警;三是监管重心下移,以乡镇为基础,实行“三员”,即专业监管员、政府协管员、企业联络员协同监管;四是建立一企三档,通过“三进”、“四图”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动态监管,即进村、进户、进企业,逐一摸底调查,做到产品、条件、质量安全等底数清楚,并制作食品企业分布图、监管责任体系图、食品企业监管流程图、食品安全警示图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动态监管。我局集中优势力量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做到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注重实效,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
二、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一直非常重视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宣传。并注意与“3.15”、“质量月”等其他质量专项宣传活动相结合,同时动员企业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社会氛围。与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保证质量的《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发放了10000余份宣传资料。我局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布监管抽查信息,正确引导消费,树立了良好的食品监管行政形象。截至8月底,我局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其他宣传工具,共刊发各类相关信息宣传65余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2篇,省级媒体2篇,地市级6篇。为监管工作打下了结实的舆-论基础。同时按照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及时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报食品安全信息。每季度上报一次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报告;其他食品安全信息或统计报表都按时、按规定要求准确发布、上报。
三、 认真按照要求,扎实开展企业普查
我局倾全局之力,认真组织,严密部署,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普查工作严格按照“三集中、四统一、五到位”要求,即: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一方式、统一口径;宣传发动到位、网络建设到位、
责任落实到位、普查数据到位、档案记录到位。普查工作人员“进村进企进户”,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和质量体系等七清楚。辖区范围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普查到位。我局通过对全县33个乡镇的摸底调查,共建立143家企业档案,全部录入微机进行动态管理,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90家,约占63%。在9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有47家是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还有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经通过审核,等待发证。还有2家酒厂,都获得了生产许可证。按监管类别分A、B、C、D四类企业,其中A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家,B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2家,C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7家,D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家。在普查、核实的基础上,我局对监管范围内企业建立了详细的企业档案, 把企业证照情况、普查信息表、代码证、QS证书、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巡查记录、整改通知书等内容全部纳入该企业档案。建立企业档案后,把食品生产企业清单输入电脑,录入监管系统,实行网上动态监管。
四、 严格执行定期监督检查、巡查、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
2017年上半年我局共抽查8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90组产品,其中67家的71组产品合格,产品抽查合格率达78.89%;其中定期监督抽查28家获证的面粉生产企业的28组产品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监督抽查8家纯净水生产企业的8组产品,合格5组,不合格3组,合格率为62.5%;定期监督抽查6家冷冻肉生产加工企业的6组产品,合格6组,合格率100%;定期监督抽查3家饮料生产企业的3组碳酸饮料,合格3组,合格率为100%;定期监督抽查3家酱醋生产企业的6组酱油、食醋,合格4组,合格率为66.67%;定期监督抽查4家芝麻油生产企业的4组芝麻油,合格4组,合格率为100%;定期监督抽查1家糖果生产企业的1组产品不合格;定期监督抽查2家白酒生产企业的4组白酒,合格4组,合格率为100%。对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都能按照《安徽省产品监督抽查后处理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调查、处罚、整改、复查检验等程序的落实,复查整改合格率为100%。临泉县局制定了2017年企业监管巡查计划,要求各责任区严格按计划执行。临泉县局已对35家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备案管理。
五、 积极开展食品专项整治
3至4月份我局开展了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加大对无证生产销售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企业持续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规范增白剂的使用量,严格按标准执行,提高了全县小麦粉的质量安全总体水平。4至5月份组织开展了春夏季食品专项执法打假行动,这次开展春夏季食品专项执法打假工作的重点放在四个环节: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所用的原料;2、包装材料;3、春夏季热销食品;4、春夏季饮品。把检查区域重点放在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和超市等。这次春夏季食品专项执法打假行动,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8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6辆次。立案10起,结案10起。其中,销售捆扎非“B”啤酒案件1起,无证生产加工饮用纯净水案件2起,生产不合格饮用纯净水案件3起,生产加工不合格面粉案件2起,无证生产加工食品案件2起。通过这次的专项执法检查,大大的净化了我县的春夏季食品及饮品市场,同时也增强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的意识。6-7月份又开展了大桶水专项整治工作,给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并提请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生产厂家给予取缔,还向卫生局、工商局发了建议函,建议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企业吊销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六、 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我局建立了食品信息通报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案件移送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举报奖励办法等相关制度,为食品监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基础。我局制定了《临泉县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职责》、《临泉县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职责》、《临泉县质监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规定》、《临泉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分类监管制度》、《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制度》、《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回访制度》、《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等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制度,明确具体成员、职责、措施等,指定专门的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当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求反应迅速,动作敏捷,组织有力,指挥得当,协调有序,措施有力,处置得当,力争在第一时间内赶赴事发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降低负面影响,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今后,我局将加强长效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把整治与建设、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打劣和扶优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手段,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打假治劣的力度。
七、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今年以来,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县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通过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低、小、散”问题突出,监管难度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量大面广,规模小,分布散乱,科技含量底,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工艺简单,设备落后陈旧,作业时间、方式随意性大,再加上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混乱,流动性大,始终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由于人员力量经费有限,存在工作不够到位,督导不够理想的问题。特别是经费不足,无法开展大范围的产品监督检验,致使日常监管工作难以满足要求。三是执法队伍“三员”建设有待加强,执法队伍对食品打假治劣的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由于设立政府协管员、企业联络员,工作刚刚开展,对其组织培训学习还不够。下阶段,我局将按照县政府的要求,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监管员、协管员的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加大力度,使我县食品标准体系和食品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健全;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得到根本好转;生产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自律意识得以建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
【县质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保健食品质监管理计划05-09
质监中心食品安全管制工作汇报08-09
县经贸工作情况汇报09-22
“互联网+监管”工作情况汇报03-08
质监局食品安全工作汇报材料09-22
食品安全监管总结11-15
县食品安全工作制度04-11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05-15
县三严三实情况汇报05-07
县商贸流通业调查情况汇报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