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11-19 01:50:4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在小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

一、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千方百计把认识的对象和任务,从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发现、研究和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教师有了这样的兴趣中心,才能从挖掘教材内容上,从组织教学形式上,从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而教师的自身兴趣也将丰富,思维会更加灵活、多变,这就是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二、遵从普遍性原则,面向全体实施创新培养。

普遍性原则,即创新精神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从社会层面看,普遍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所决定的。从心理角度看,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潜能不是少数人或者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从这两个角度看,培养创新精神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在学习了童话、寓言之后,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仿写童话、科幻文章。

四、鼓励学生探索求异,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子,鼓励学生多质疑。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探索求异,并不只是依靠求异思维这一种形式。还必须依靠直觉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对分析思想而言的,它不是按逻辑思维的规则进行的,而是凭借卓越的思维洞察力,敏锐地察觉、判断某种事物的本质。

五、充实课外活动,提供更丰富的创新实践舞台

课外活动是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学生在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课外活动中能够观察到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渗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获取的东西。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017-03-21 08:54 | #2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为使我们拥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小抓起,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创设开发性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喜欢,对这位表现出顽强

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永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发性教学情景。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细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以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养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设置质疑,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有的教师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住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再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一般来说,质疑可分为三个阶段:既课前、课中、课后。每次质疑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还要教学生质疑的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注意学法传授,强调个性化。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的老师喜欢搞“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以此套住学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在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因科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与讨论中,培养独立性的思维能力。

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多向交流,课堂方能真正“活”起来。据此,教师要做到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探求独特的见解和答案。如教《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景:“有一只狡猾的老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出来?这是一只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为了让老山羊救它,想尽了办法博取老山羊的同情。大家想一想,狼会用那些花招?”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参与讨论,提出独特的见解。尽而,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思考狼究竟用了什么花招?得逞了没有?老山羊是怎样识破狼的花招?这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性思维的发展和迁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2扩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有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永远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在教学中,要变“学生问——学生答”为“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提问”使整个思维活动的前一部分,“答问”则是整个思维活动的后一部分。如果总由教师提问,学生机械的回答问题,那么学生的整个思维在老师的控制下被动完成,哪谈上自主发现、解答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教学内容不断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识,创设思维、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发挥个性创造能力。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抓住“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设计这样的思维练习题:“那歌声真好听,那就放一段鸟叫声给你们听听。请闭上眼睛,围绕课文内容和中心,想象鸟儿在唱什么?”一段鸟叫声放完后,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纷纷说出直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环境真幽静,晚上睡的真舒服。”“这榕树又大有茂盛,真好玩!”“这里的农民真好,不许人捉我们,我们生活的多快乐!”“我们无忧无虑地在这乐园活动、栖息,就像天堂一样幸福!”………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即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是学生理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疑问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那么,要开展那些语文课外活动呢?

1、课外阅读

每一篇作品、名家作品,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个人活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提供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要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不断提高自身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性教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创新精神】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10-14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3-16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09-21

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02-27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02-27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09-22

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