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时间:2024-01-15 12:05:35 芊喜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朗读作为一种主要的读书方式,在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但是朗读并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变成声音,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机会

  教师要树立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观点,学生只有亲自诵读、亲自参加语言文字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如果一味的让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或者将课堂变成少数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多数学生则变成了忠实的听众。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很难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很难到位。当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教师领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朗读训练。教师在讲读课文时,只需讲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疑难问题,对于学生能通过读书弄懂的问题就不必讲解。

  二、要多给学生朗读的时间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真正进入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要彻底改变读书过于匆忙,一知半解的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教师要肯花时间让学生朗读,对于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情强烈的段落要反复读,边读还要边体会,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才可能与日倍增。

  三、要多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我常给学生提出两个朗读课文的要求,一是读熟,二是读好,读熟当然是最起码的要求,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等。怎样才叫读好呢?我的理解是学生按一定的朗读技巧读出课文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朗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指点朗读技巧,对于重点句子、段落教师要着重指导。可先让几名学生尝试读,然后进行比较,明确读法,最后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练习,这样坚持下来,学生读书时就会首先考虑到读法,明确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等问题。对于朗读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技巧也能逐渐熟练的掌握。

  四、要多进行朗读评价。

  有的教师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时,一味的让学生自渎,读前无要求,读后无评价,这样就达不到读中学,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目的,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朗读情况一定要坚持评价,无论是个人读,还是全班读,都应进行具体指导,对于读得好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对于没有读到位的地方给予指正,并进一步加强练习。在评价时,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使学生明确哪些地方没有读好,为什么没读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读书的好习惯,对于朗读的评价能力得以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识字、朗读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为此提高阅读课的效率,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的字词,读通、读顺每一篇课文,并能从读中有所感悟成为阅读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上要解决大量的识字问题难度很大,我总觉得左右为难,总是困惑: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一年级的孩子学得有趣又有效,作为教师的我教得轻松又顺当。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人教版教科书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朗读与看图结合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图画是最敏感的,课文中如果配有图画,他们都愿意第一时间去看。一年级的课文一般都是图文并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月亮的心愿》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朗读与思考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画家乡》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知道几个孩子的家乡有什么不同,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再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家乡?为什么?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和感受。这样做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朗读与说话结合

  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说话,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有目标的说话,学生才能更愿意去阅读。学习完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说说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收获,从中知道了什么。如果说不上来就再阅读课文,多读几遍课文,充分理解课文,学生就会畅所欲言。在一年级教材里还有大量的诗歌和儿歌,像这样的课文要让生朗读成诵,背诵全文,好的还要有诗歌节奏的朗诵。在学习童话文章是要让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可以变换人物称谓,加上自己的理解,大体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对于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说话训练时一是要不能脱离了文章进行说话,二是要全体同学都要说话,不能有遗漏。

  四、朗读与表演结合

  我校是区的课本剧实验基地,学生从才入学时就有机会接触和参与课本剧的表演,这也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喜爱课本剧。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大青蛙,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五、朗读与写话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一年级,我觉得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一般很会说的孩子如果不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加强写的训练,也很难写出优美的文章来。一年级的写话也是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画家乡》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仿照用“我的家乡在何地,我的家乡最美!”写话,一年级的儿童虽然比不上中高年级的水平,但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是最可爱最贴心的。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训练的初级阶段,应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学生喜欢去阅读,乃至对阅读产生兴趣,真正的实现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为今后的阅读打好基础。只有打好了一年级的阅读基础,才能让学生在后来的阅读训练中显得游刃有余,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总之,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朗读与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才会相得益彰。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研读文本,先要整体把握

  在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钻研文本,还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钻研文本首先要做到整体把握文本,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读者无论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以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去把握理解文本意义。

  整体把握文本,就要在理清思路中整体把握。各类文章,不管内容简单还是复杂,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的。所以“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阅读,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领悟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功力。思路是无形的,常通过线索和脉络来表现。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上整体把握文本,才能更好地展开各种形式的学习。低年级学生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再去把握课文主旨,尤其是一些课文要求认和写的字又多,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读会这些字的字音,文从字顺地先把课文读下来,才能再去考虑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本,还要在直接突破中整体把握。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与“流利”的朗读易检测也易指导,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则难度较大。朱自清说:“有感情地朗读”的要义在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叶圣陶先生说:“有感情地朗读的要义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感情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就是说,有感情地朗读侧重情感的体验,要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合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学皆苦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激情导入,激发朗读欲望

  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紧扣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就像乐章的序曲一样,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它不仅自然和谐地导入了新课,而且极富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产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比如,我在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课时这样导入:“在美丽的东南亚,有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那里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景色绮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它就是我们邻国泰国的首都――曼谷。曼谷到处一派迷人的热带风光。在曼谷邻郊,绿油油的禾苗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那里还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人们还能看见悠然漫步的象,它们与人为友,显得那么温顺可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曼谷的小象》。”“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我最想知道曼谷的小象是什么样的小象?”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达到自己解决课文主要问题的目的,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主动地发挥出来。

  再如,上《钓鱼的启示》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创设情境,配《春江花月夜》的`二胡名曲,请两位学生朗读课文描写月夜美景的第一至三自然段,将学生带入一个情境: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特别大的鲈鱼,心中喜悦溢于言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得到这么大的一条鲈鱼,应该说今晚不虚此行,可事情原没这么简单,这条大鱼似乎来得太早了,它比规定的捕捞时间早了两个小时,该留还是该放,“我”和爸爸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想去读下文,于是顺势诱导学生读文悟情。

  2.精心设问,调动阅读兴趣

  我们的阅读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导”――问题的引诱。精心设计好每个问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他们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中“完璧归赵”这个部分时,避直就曲设置巧问:蔺相如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吗?还是故意吓唬秦王?为什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令学生产生认识的冲突,而课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有的说蔺相如是假撞,是做样子吓唬秦王,有的说是真撞,因为假撞就要夺璧。此时,相机引导,再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深入思考,最后学生看法终于一致,蔺相如不是一定要撞柱,也不仅仅是做样子吓唬秦王,而是要见机行事,这里充分表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的品质。这样的巧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语言训练的力度,引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在思考、讨论、顿悟中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注重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从朗读方法上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从朗读的形式上讲。要形式多样,富有变化。在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教师范读和引读、听录音读和前面讲的配乐朗读、师生共读、个人或小组轮读、分角色朗读、边演边读、抓重点词和关键词品读、赛读、师生互评互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1)范读

  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范读中要注意叠词的读法、语气的停顿、儿化音、儿化程度的把握,读出儿歌的韵味。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其中的月儿,儿化不能整个儿化,也不能不儿化,要掌握在这两者之间,读出来就好听,使儿歌韵味更足,音乐感更强,这样指导学生朗读,效果就会很好。

  (2)集体读

  这种读法弊病多,尤其在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再倡导集体读。因为这种讲法不利于学生阅读个性发展,还使得一些学生滥竽充数。但我认为,也不能完全抛弃。集体读,有造声势、烘托气氛之优势。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为了突显钱塘江大潮来之时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之势,个别读就很难达到那种效果。

  (3)边演边读

  这种读书方法学生十分感兴趣,或自己边演边读,或同桌配合,一人读一人演,在教学中,也能取得很好的朗读效果。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讲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一般就让学生边演边读,先个人练习,后同桌合作练习,再请一对同桌在全班表演,这样,学生既读好了书,()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又如,《曼谷的小象》一文中写小象拉车、洗车两处,让学生边演边读,体会感悟小象的聪明、乖巧、身怀绝技,从内心发出暗暗的赞叹。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获得了情感体验的快乐,增强了读书的兴致。

  (4)引读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通过大量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切实弄清“一夜”和“每个夜晚”的联系后,我激情导读,这是周总理普通的一夜,却是周总理无数个繁忙、劳累、不眠之夜的写照,更是周总理一生为党为国日夜操劳的写照。人民的好总理怎么能不受到亿万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引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此时学生对周总理的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又如,教学《军神》一文,在学生通过悟读理解的基础上,引读,面对这位钢铁般的汉子,沃克震惊了:“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同样,学生与作者与文中的沃克医生在感情上达到共鸣,由衷地发出赞叹。

  (5)师生互读互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打破常规,转换师生角色,师读生评,以达到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中,读铁罐的话时,故意用平淡的语气读,让学生评,最后得出读铁罐的话要读出骄傲、神气的语气来,学生会评,也就会读了,再进行反复练习,就读好了。还有,在教学《军神》一课中,我设计了一段师读生评拒绝麻醉那段,结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读得挺好,我就临时决定去掉了这一环节。当时我想:学生能做到的,就放手让他们去做,我硬搬硬引,岂不成了多余。

  4.关注个体,尊重朗读表达的多元性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我们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课堂中,追求永远比拥有更重要!我们不能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例如,《第一场雪》一文中的这段话:“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我引导学生说:“同样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就是同一个人,随着理解的深入,感受也会发生变化,而且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继而鼓励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片刻之后,指名学生朗读。有的将“嗬!”读得又短又重,然后把声音放轻再读后面的句子;有的将“嗬!”读得又轻又长。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读,前者说:“因为作者推开门一看,外面的景色令人难以置信,非常惊讶。”后者说:“因为作者推开门时,看到这粉妆玉砌的世界,又惊又喜。”这些体验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都是可以成立的。

  5.朗读评价,增强趣味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还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每一位朗读者的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评价用语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评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教条。如,“你这儿读得真不错,如果这个词再读得重些就更好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你的声音真好听,长大一定是个很棒的播音员。”等等评价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其不足,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之我见03-20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王琨03-20

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04-24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闻读能力03-20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03-20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成华珍03-20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03-20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03-19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