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措施>《广播电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和改进措施

广播电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和改进措施

时间:2023-03-22 23:13:01 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播电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和改进措施

引言: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老的广播电台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除了更新发射设备外,公共设施以及供配电系统也必须相应地更新和改进,但作为老台站维护和改进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如何跟上当今高速发展的广播电视事业步伐是摆在每个老台站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广播电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和改进措施

电是广播电台的能源,供配电不出问题则罢,出了问题都是大问题,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停播事故,因此高度重视老台站的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已刻不容缓,这也是为什么广电总局于2017年开始举办首届全国性的《供配电系统》技术能手竞赛的原因之一,为的就是挖掘供配电系统方面的技术人才,以保障广播电视部门的公共设施和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以下是本人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部分供配电系统方面的一些维护经验和改进措施,仅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通过实践证明维护和改进是辩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广播电台来说,要保证发射机的正常运转,就必须确保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我台为例,发射机房有中波、短波和调频发射机以及相应配套和控制监控设备等,配电系统为发射机房分别提供电源(如图所示),一路主电源是专供短波发射机,一路主电源是专供中波发射机,一路油机发电是备份电源(当两路主电源停电时)为全部发射机房提供工作电源,因此看似很简单的三路供电电源,如果供配电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隐患和故障,哪怕是缺少某一相电,都会造成停播事故,但要确保每一路电源都能长期保持稳定、安全可靠运行,那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科学规范的维护和改进措施。

我台是老台站,供配电机房也是建台时与发射机房一同建成的,随着几次发射机设备更新和改造,供配电机房以及供配电系统也相应的进行了改进,将以前的单一人工手动刀闸式配电盘改进为具有双电源互锁功能(为避免反送电提供了安全保障)以及两路GGD主盘、一路GGD油机联络盘、一路GGD出线盘、和两路GCS分盘,改进后极大地提高了供配电的效率,也提高了供配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我台有的放矢的进行供配电系统的维护,节约了人力和物力。但仍然存在地槽沟下狭小不利于检修维护和及时发现隐患,例1:值班中在巡视供配电机房时,可以嗅到一股糊焦味,根据经验认为是绝缘皮烧糊的味道,仔细检查配电盘输入、输出部分以及各个表头指示,均没有发现有异常,逐步打开地槽沟盖板检查发现供中波发射机的输入电缆(三相四线)其中的两相(B相和C相)电缆线衔接接触部位明显发黑,仔细观察发现有拉弧打火痕迹(因在新老配电盘更新改造时,输入电缆长度不够,与新配电盘母线排接点相差2米左右,改造时是采用了电缆压接的方式,并且接线鼻子是铝材料)。拆开电缆线各自连接处的绝缘层发现两个电接触面均有严重的氧化现象,并且B相电缆压接用的螺栓长度不合要求,因为长时间电接触部位发热并相互挤压在一起,该点温度很高顶在C相线电接触部位相互间温升过高,从而造成绝缘胶带烧糊和拉弧打火现象,险些造成380V相线短路事故,从而造成严重的停播事故。虽然及时发现并排除了该隐患,但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那就要大家首先了解一下电接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要求,以便于今后更好地维护供配电系统。

1、电接触的基本知识:电接触是指在供电电路中电流从一个导体到另一个导

体时,要通过两导体间的接触连接,称为电接触。电接触连接一般是通过机械连接方式(螺栓连接或弹簧压紧)互相接触以实现导电的目的,一般分为三类:点接触、面接触和线接触,这三种接触方式在供配电系统中都会经常用到(这里就不加以阐述了)。

按照电接触处的工作方式,接触连接可分为固定接触和可动接触两大类,因我台出现的故障隐患是固定电接触的面接触,这里重点谈谈固定电接触的面接触,固定电接触是指机械的紧固件或其他方法压紧电接触面,从而起到导电的作用;电接触的面接触不要求接触面很光滑,重要的是平整,使得真实的接触点增多,从而降低接触电阻,就可以避免因长期发热而造成短路隐患。通过以上事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一下接触处发热的危害,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维护中防患于未然。如果电路电接触处出现接触不良,在运行中会造成接触电阻增大,流过工作电流时,接触处会严重发热,温度升高。发热是电流流过接触电阻消耗电功率的结果,发热量与接触电阻、电流强度的平方和电流流过的时间成正比,接触处发热,超过允许值时,会加快接触面表面氧化,从而增大接触电阻,形成恶性循环,会造成停电故障,如果温度过高致使电路断开,在单相供电中就会中断供电,在三相供电中,某一相电路断开不仅会造成发射机停机,而且有运转的三相电动机其他两项就会出现过负荷而烧毁电动机;如果接触处过热损坏接触点周围金属导体的绝缘,会造成设备线路的短路故障(我台的隐患就属于这种情况);温度达到一定时,如果引燃油纸绝缘材料、绝缘油或其他易燃绝缘材料,还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更大的故障和危害,当电接触间因接触不良产生放电、高温电弧时,将造成相对相、相对地间的大面积连弧短路时,烧毁的不仅是设备,会造成停电、停播事故,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试想我台出现的故障隐患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广播电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和改进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电接触的基本要求:

a、接触面或接触头长期通过额定工作电流时温升不宜过分升高,接触电阻应稳定。

b、通过短路电流时,有足够的动、热稳定性,接触面或接触头不至于熔焊,不能发生接触头材料喷溅。

C、接通或分段规定的短路电流时,不发生熔焊或严重的烧毁。

d、在分断过程中,接触面或触头的磨损少,满足分断短路电流和电寿命的要求。

3、预防接触故障的一般措施:在掌握了电接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a、对运行中的电接触面、触头(例如:平面对接式的静触头面、动触头面、面接触形刀闸、线接触形刀闸、滑动式碳刷等)要定期进行检查、除尘、清洁、维护和保养,检查调压器的碳刷及碳刷架是否松动,碳刷是否在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上,接触是否良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密切注意大电流电路连接点接触情况,测试连接点的温度,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或用电高峰时,要对大电流电路的连接点加大温度发热检测的力度,在实际运行中因用电负荷在变化,流过接触点电流也是变化的,在小电流时接触点不出问题,并不等于大电流时就不会出问题,因此条件允许每天要注意检测最大运行电流时接触连接点温度,若超过60°应及时处理和排除。

b、定期投放灭鼠药,以确保所有供配电电缆线不被老鼠啃咬而造成短路。 c、确保所有电接触的面积足够大,符合最大电流流过而不会使温升很高,在

运行维护中,要经常进行电缆、电线、母线排的电接触连接,在这些连接中,除要保证接头牢固可靠外,还应保证触头互相接触的面积大于导体的截面积,只有互相接触的有效面积足够大,才能保证接头电阻与相同长度、相同截面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值大于1,才有可能保证流过正常的工作电流时电路接触处不过热,对于运行中的接头,这个比值应不大于1.2。

d、要确保电接触有足够的压力,要保持电接触间接触良好就必须减小接触电阻,限制接触电阻增加,保持接触电阻稳定就要确保电接触压力足够大。首先在固定接触连接中,一般靠螺栓压紧后产生压力压紧两接触面,但应注意螺栓一定要上弹簧垫圈后拧紧并且所使用的螺杆不宜过长;用螺栓压紧后的足够压力可破坏氧化层,使接触面接触良好,使用弹簧垫圈是防止运行中螺栓松动,避免运行中接触压力减小而使接触电阻增大。其次电力电缆线芯与电缆终端头的接线鼻子、电缆中间接头的接线鼻子或接线管的连接,以前是靠灌锡封装连接,现在一般靠油压钳或机械钳,手动加压时产生20吨左右的压力挤压模具,使放在模具中的穿了电缆线芯的中间头的连接管或终端头的接线鼻子的接线管受压,并紧紧地挤压在电缆线芯上,如果模具是内六方形,受压后的接线管的外壁也由圆形变成六方形,用接线管受压缩后变形来保持电接触的压力不变,压钳的挤压模具是和电缆接线管、截面积相配套的,使用中不能用错模具和接线管及线鼻子,连接点接触与及压缩程度有关,挤压压缩不到位,即接触压力不够大,电缆线芯与压接的接线管就不能实现最紧密的接触。检查接头的接触压力是否合适到位,一般用测接头抗拉强度方法来解决,接头点的抗拉强度一般不低于导体本身抗拉强度的60%,另外还有可动接触连接的预防措施这里就不加以阐述了。

e、要做好电接触面的防氧化工作,在运行维护中经常会发现铜和铝等接触连接,在装配后都接触很好(我台电缆中间连接电接触接线鼻子就是用的铝质材料),工作一定时间后,接触性能逐渐变坏,接触点发热,这是因为铜或者铝金属材料制成的触头在空气中已受到氧化,接触表面逐步氧化会在触头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从而增大了接触电阻,因此对接触电阻有重大影响,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一般都是不良导体;因而氧化程度越严重,氧化膜层就越厚;接触电阻就越大。氧化程度与加热温度有关,当温度在60°—70°以上时,氧化最强烈,例如在100°时,由于铜的剧烈氧化,就要在1小时内使接触电阻猛增50倍,所以为防止触头强烈氧化、接触电阻增大,触头的运行温度应限制在60°以下。为了避免电接触造成不必要的隐患,我台采取了将供配电系统的所有电缆电接触部分都按要求和规格进行了改进,具体措施是更换了铜质的接线鼻子和接线管;同时为防止氧化在接触点相互接触面上涂了一层凡士林。另外要特别注意,千万别把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做触头进行连接,因为两种金属对潮湿、污物作用后具有不同的电位而产生微电池作用,对触头进行电解,电位低得金属就逐渐被腐蚀,在触头表面形成许多杂质,当然两电位差大的材料更不能放在一起了,铜和铝都是好的导体,但电位差大,不适合在空气中直接对接、接触等。

例2、“西新工程”给我台中波发射系统新配了一台SBW(W)K-50KVA微机控制无触点交流稳压器,为我台的供配电稳压系统增添了安全性。为了发挥好新的稳压器,又不使更换下的SBW-5型三相补偿式自动电力稳压器闲置,对我台中波稳压电源系统部分做了改进,首先将闲置在库房的W2-Ⅱ型电源切换器利用上,将B路市电主电源经配电盘GCS分盘2分成两路,一路输出到SBW(W)K-50KVA微机控制无触点交流稳压器(主)上,另一路送到SBW-5型三相补偿式自动电力稳压器(备)上(没有改进前中波只有一路SBW-5型三相补偿式自动电力稳

压器为我台三部中波发射机提供稳压电源),通过W2-Ⅱ型电源切换器实现主、备调压器的切换,当主调压器出现故障或其他原因不能输出工作稳压电源时,可以很快手动切换到备路调压器上工作,从而避免停播事故的发生。W2-Ⅱ型电源切换器是具有自动切换功能的,但改进后没有启用自动切换功能,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我台还有多部短波发射机,短波发射机每天工作的频率都在变化,会产生不同频率的电磁干扰,从而造成电源切换器误动作,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因此只采用了W2-Ⅱ型电源切换器的手柄式手动切换方式,操作十分简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安全播出提供了一定得保障。虽然是备份调压器,但是在预防性维护中要定期清洁、保养调压器内的碳刷,以确保备份调压器随时都可以投入工作中。

通过亲身经历的两个实例充分说明,在电力供配电系统中维护和改进措施始终贯穿于整个“安全生产,安全播出”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停播事故,在维护中发现问题、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和排除。对于供配电系统的更新和改造一般周期都很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善于在维护中发现改进的机会,同时也在改进中逐步优化本台的供配电系统;以前都是出了问题才进行整改和补救,这样事故已发生了,已造成了不良后果,因此最重要的还要坚持预防性检修维护,明确划分维护责任区,以及维护中的团结协作关系,做到分工不分家,当然认真做好岗位培训和不断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发射机房值班员而言,在值班中要及时发现并反映供配电系统出现的异常现象,技术维护管理科的维护人员要及时、认真的进行检查、维护并加以排除。

结束语:个发射台普遍存在重视发射机的更新改造,而轻视供配电系统的更新改造,一定要纠正这种思维,供配电系统不出事则罢,一旦出事就是大事,不少台站已有惨痛的教训,发射机出事、出故障只停一部机器,更何况各台都有备份设备可用,而供配电系统一出问题,所有机器都要停止工作,因此各台各级领导应对本台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不断改进供配电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使各台的供配电系统处在最佳运行状态。

新疆广电局6502台

颜军

2012年1月16日

参考资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讲义

电工原理 中国铁道出版社

电工学基础教程第三版 孙骆生

【广播电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和改进措施】相关文章:

绩效改进计划和措施03-07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05-27

工程安全谈心谈话改进措施和承诺09-21

工作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和措施01-12

个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02-25

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01-30

个人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通用05-18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07-31

(荐)个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