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医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一、耳针法(耳穴埋豆)
(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二、艾条灸法
(一)、 目标
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 禁忌证 .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
(一)、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 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1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 如永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四、穴位按摩法
(一)、目标
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五、刮痧法
(一)、目标
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六、湿敷法
(一)、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二)、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
七、涂药法
(一)、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二)、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
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八、熏洗法
(一)、目标
1 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二)、禁忌证
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 .
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 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
中医护理:拔罐法操作注意事项2017-03-17 06:02 | #2楼
1.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2.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富有弹性的部位拔罐,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十分熟练。
4.拔罐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情况。在拔罐区出现冒凉气、温热感、紫斑、郁血或丹痧、微痛等现象,属于拔罐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若出现局部发紧、发酸、疼痛较明显或灼痛,应取下重拔。
5.注意有无晕罐先兆 ,如出现头晕、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细数等现象,应立即起罐,让患者平卧(或头底足高位),轻者喝温开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点按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处理。
6.采用闪罐法、投火法时不要让火源溅落掉下,应用水(药)煮罐时,应主意甩干罐内温水或药液,并检查罐口温度,以防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