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及体会
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顺利进行。现结合本人的历史教学,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一、 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须先做一名充满美好人格魅力的人。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第一、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具备这一条件不但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且能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生。
第二、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善良慈爱与信任宽容。老师不仅是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在老师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我们要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对学生能有一颗宽容之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心。 第三、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老师不是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而要毫无私心杂念的投入其中, 1
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应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铸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美好去描绘学生的美好,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第四、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老师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老师要做当之无愧的强者,不陶醉于成功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要学会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人生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
二、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在新课程要求下,中学历史教学面临许多挑战,首先就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这是提高课堂效果成败的关键。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就历史课而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积极寻求答案;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使班级、小组合作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如在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时,课前预习1、你知道多少岳飞的故事?你知道《满江红》吗?2、南宋有岳飞、韩世忠等历史名将,为何北伐不能胜利呢?这两道预习题可以启发学生分析思考,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仅靠教师灌输被动局面。上课时在沉郁激越的《满江红》背景下,学生的情绪激昂,急于把自己知道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有的学生还拿来了在山拍摄的岳飞“还我河山”的图片。教学中师生互动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有 2
的提出:“老师,不是说落后就要挨打吗?可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均落后于北宋的金为什么竞能灭宋呢?”学生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张扬了个性,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要求。
三、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果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定会觉得乏味而不想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和事件相关的内容,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和历史知识相关的资料,开阔视野。时代越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高。我们千万不能象毛泽东笔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经常的给自己充“电”。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讲到“红军飞渡泸定桥”时,书本中没有提到指挥战役的是谁,教师就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生动地描述福建闽西长汀籍的杨成武如何指挥的,来吸引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及体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历史教学主要是借助语言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教师除了有内在素质外,还需有过人的“口才”。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形象生动,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学生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教师要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以提高课堂效果。例如《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讲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要从当时复杂的形势来讲清楚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的企图——夺取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最后如何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五、合理运用“课前提示”和书中图表,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果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
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学中由于人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发内在动机,特别是个人的兴趣常常是影响各门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
现行的历史教材中,都有“课前提示”,不仅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有多种功能,教师要重视和合理运用。可以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神圣抗战的开始》时,我把课前有关提示设计成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它标志着什么?在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是否同共-产-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是否能粉碎日军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 “想知道这些有趣的问题吗?答案就在这一课里。”这样一来,既指出了本课地学习内容,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寻求答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此外,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表量的增加。书中配有大量的图表,有历史地图、表格、、漫画等。图表是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直观教具,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功能。而历史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它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借助图表去认识历史,神游历史的殿堂,感受已往时代脉搏的跳动,是一便捷途径。例如,在讲《红色政权的建立》,我充分利用书中《怎能忍受那许多人的吸吮》的漫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农民受到地主贪官、污吏、劣绅、军阀、土豪、帝国主义等的剥削和压迫,被榨取了血汗、变成一个骨瘦如柴的农民及《当时架在农民身上的三把刀》的歌谣:租子重、利钱高、苛捐杂税像牛毛”,反映了农民所受的剥削重,生活困苦。此外,文中关于当时农民很少有土地,而且绝大多数没有土地的图表和文字部分,更加生动形象而又具体,既加深学生印象,又揭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的原因”。可见, “图表”生动深刻,充分利用,利用得当,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既记得准、又记得狠。
1、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例如:清朝最后九个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2、谐音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例: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3、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4、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例: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及体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5、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此法适用范围很广。例: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 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七、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即课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如:开展多姿多彩的班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
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教育活动等。它具有实践性、主体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具有课堂教学难以具备的优势:吸引众多学生走出课堂,面向实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形式灵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助于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能力,如社会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强调手脑并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此外,课外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但开展课外活动要防止流于形式和产生随意性,要真正以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第一课堂,提高课堂效果。例如举行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即使是一堂课也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传递,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张修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与体会2017-03-15 18:03 | #2楼
历史教师他的生命力在历史课堂上,离开课堂教学意味教学生涯的结束。很多人认为历史教学只不过是为了传承人类的文明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已,但对于如何去传承则许多人是盲然不知的,只有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悟到真正把人类优秀文明传承下去,并非易事;在其过程中包含许多甘苦和欢乐,没有乐于奉献的人是办不到的。首先是学习丰富自己,只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是单独的学科
它综合政治、经济、自然学科等,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历史老师只能在苦中寻找欢乐。当面对一个班全体学生那种期待的眼神时,作为历史教师能否使他们想得到应有的满足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这种考验在不断的重复,因每节课都有新课题、新理念、新目标,既要历史老师认真去研究和对待,所以感到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教科书的主人。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若干媒介之一。教师要突破教科书对学生的禁锢,要创造性使用教科书,而不能成为教科书的奴隶,应做教科书的主人。教师只能用教科书而不能教教科书,既遵循于教科书,又不囿于教科书,既要凭借教科书,又要跳出教科书。同时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点,既不能违背学生的发展心理特点,也要充分考虑到教科书内容中各部分学习内容之间本身固有的逻辑联系,及教科书之间的联系。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课程能力
1、所谓的课程能力是指教师知识为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将其稳定的心理表现出来的一种技能。对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其综合能力是表现在多个方面的,这其中也包括对教材的分析能力,对课堂的阅读能力并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制定出临时的教学方案等。另外,教师对于一些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应用等也是提高历史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保障。
2、实现历史教师的价值,更新理念体系。
历史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和多元化的学科,对于学校的教育来说,它的核心课程是促进思维广阔和发散,使教学有深刻的人文性和强烈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种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可见的将来,历史教育还将深化文化养成功能,所以对历史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理念体系进行重建,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
3、利用学生资源。
作为历史教师就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1)、善于利用学生掌握的社会生活信息;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和能够发展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兴趣爱好。
(2)、善于利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尊重和珍惜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不仅使学生敢想敢说,而且能拓宽其他学生的思路,能丰富学生的思想。
(3)善于利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探索成果,将学生多样化的探索策略和探索成果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不仅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还可以使学生在思维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如:我在教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北大版)“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时,课前首先让学生利用星期天回家进行访问:1950年-1952年我国为巩固新
生的政权,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两天后学生返校,我分别给予检查学生访问的成果,结果喜出望外,学生不但到课本上:稳定物价(国家采取米棉之战)、土地改革(农民无偿的获得土地)、抗美援朝等正确答案,而且课本上没有的也都得到了如:“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但也粗略)还有不少本地的例证。在教授时只是让同学们展示自己访问的成果,就圆满地结束了此课的教学任务,非常地轻松,不到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全让学生思考、活动。这充分说明学生主动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多渠道。学生只要获得信息后敢说敢想,而且是富有个性的成果。这说明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把课堂放开,不应把学生局限与课堂和课本,培养学生个性化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作为历史老师还应该考虑利用学生资源出奇制胜。
作为历史教师身边的课程资源都不去利用,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不是舍本求未吗?事实上看利用身边的学生这块课程资源,很多情况下会出奇制胜、一箭多雕。如:我在教授《弹命运》
论《英雄》探究课时,首先欣赏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田园》、《命运》、《英雄》等这些优美的曲目也被世界人民所熟悉,而且响彻世界,中国人欣赏,国外更加崇拜,我按下录音机的按键后,大家都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忽然传出一阵口哨声,大家的目光一下转向一边,倾听口哨和着音乐旋律,而且很美、好听,同学们的举动让我一下子回味过来,课堂有些骚动,这是在课堂上而且同学们正在欣赏音乐的魄力的时刻,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响亮的哨声呢,真是不懂规矩。本来是想
批评几句,我是谁,当我的目光与那位红了脸面露惊恐的同学相对时,我突然改变了主意,何不把它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呢?
我微微一笑问:“刚才是谁吹出这么美妙的音乐”。我的话刚落音,同学们响亮欢呼声便把他——平时不学习的小涛(化名)请出来,看着他窘迫的样子,我用扇动性的语言问同学们小涛吹的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想不想再听一遍?同学们的掌声代替了回答。我再次按动了按键慢慢地他不再拘束,他的哨声变得舒展流畅起来,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和大家完全沉浸在这种美妙的音乐里,为贝多芬的音乐所陶醉。
当教室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时,同学们欢腾了,我及时地插入了这样的问题,听了口哨的伴奏后谈下你的感受,好吗?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觉得用口哨进行伴奏更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简直是太酷了。有的说用口哨吹奏有一种很舒服亲切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听到了同学们的发言和精彩的谈话,我动情地用再按下录音机播放了《田园》,同学们随着音乐,用手和着音乐的节拍汇成了一个美妙和-谐的乐章,我们在一起渡过一节美好的历史课。
如果我们历史教师能够具备用宽容的心态,赏识的眼光,智慧的举止来看待学生的所作所为,我们的教学路会出现许多想不到的精彩瞬间。孩子们也将收获着无悔的青春和灿烂的岁月。
三、课堂教学的巧设计向课堂要效益创设高效化课堂
1、合理安排时间,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一堂课一般由学生学、老师讲解、师生互动、学生的练习四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这就要教师课前备好课,熟悉教材,运用教学方法要得当做到少讲精练,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样才能体现学生高效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会解决问题,达到高效率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讲、学、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合理利用,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2、设计好教学过程,创设高效化的课堂
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程序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理解的过程。因此要充分体现老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达到一节课的高效性。本人讲述解放战争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四在战役时,设计以表格形式列出四大战役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役名称,时间,参战部队,指挥者,作战特点,战果,标志,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再相互交流、查漏补缺,最后达成共识,完成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这是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多地学会发现问题,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高效化。 由此可见,历史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更重要是要有课堂表现出的技能和专业道德修养和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课堂实践和教学是对历史老师的一张问卷,答好这张卷是老师的成功。周而复始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新课题新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当一名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当好历史老师就需要去付出,甚至一生不悔,不断在教育岗位默默地奉献着。将在课堂上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及体会】相关文章:
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09-21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09-21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09-21
思政部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调研报告09-21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实践09-21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09-21
如何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11-21
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03-13
提高课堂效率总结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