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雷锋精神>《征文比赛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征文比赛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时间:2022-12-29 02:50:45 雷锋精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征文比赛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多少年了,这嘹亮的歌声仍然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征文比赛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我轻轻地合上手中的书本,心灵深处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你是不是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书会有如此魔力?其实呢,它既不是名人作家写的,也不是世界名著,它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本课外读本——《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书的外表虽然很朴素,但是内容却丰富多彩。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他就是——雷锋。

雷锋逝世五十年了,他短暂的一生虽然只有22年,但却谱写了一部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雷锋生前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就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他带病到工地推砖,热心为战友洗补衣服,主动为灾区捐款想到这里,我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记得有一次,妈妈有急事外出,她交代我吃完饭后自己洗碗。我听后一百个不情愿,嘟了嘟嘴大声对妈妈嚷道:“我还要写作业呢!”妈妈叹了叹气就出去了。回想起这些,我才明白妈妈那一声声沉重的叹气声是如此无奈,如此痛心。就是这样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情我都不愿意为妈妈分担,和雷锋比起来,自己如此渺小!

三月的春风吹暖着祖国大地,也催动着我们学雷锋的脚步。学雷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就是学雷锋;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学雷锋;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就是学雷锋。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征文2017-01-22 22:42 | #2楼

3月5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能让华夏儿女永远铭记的日子,他就是——雷锋日。在雷锋叔叔短暂的一声中,留给了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无私奉献,帮助他人。

我还记得两年前,个头不高的我独自去超市买东西。当我在超市逛了一圈下来,除了牛奶之外,所有要买的东西都搞定了。这是,我朝着心爱的牛奶注视着,可它放在了柜子的顶层,我在柜子周围徘徊着。心想:我刚才在家时,还不让妈妈来一起买,现在倒好,够不着,我该怎么办呢?于是我用力的把手往上伸,加上了吃奶的劲往上跳,可还是碰不着。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站这儿大约5分钟了,我试图开头,想让其他购物的叔叔阿姨帮我拿一下,可心中有又有些胆怯,生怕被拒绝。我一边抬头仰望牛奶,一边在思索:如果我要是不买,那就得一周没得喝,只有下周同妈妈一起来购物,才能买到。正当我发呆时,叛变站着一位

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她拍拍我,和蔼可亲地说:小姑娘,我看你站这儿好一会儿了,要买什么呢?啊!?我又惊又喜地说,我想要最上面那种纯牛奶5瓶。我话音刚落,那位阿姨就帮我拿下来,放在我的购物篮里,我还未反应过来对她说声谢谢,她就笑眯眯地走了。我心里美滋滋的,终于购完了搜有需要的东西。

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雷锋精神无处不在2017-01-22 22:43 | #3楼

河唇镇中心小学五(4)班 罗博文 指导老师:罗璐 春姑娘迈着轻盈欢快的脚步,回到大地,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潮也随着春风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红花绿柳的映衬下,到处都有雷锋的影子,。

3月9日,我跟爸爸妈妈和几个朋友去茂名森林公园玩。那天,公园里游人如织。我们进到公园,首先到“勇敢者之路”玩,那里有十几个关要过,等我和两个小朋友好不容易走完全关,准备拿出手机来拍照时,一摸口袋,糟了!手机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原路返回找。我们一边走一边找,可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一边数落我,一边拨打我的电话号码,可是一点声音也没有。爸爸说:“这里人那么多,一定被别人捡了,找不到了。”我听了心里凉了半截,像是一下子跌倒了谷底,玩的兴致全没了。 大约半个小时后,爸爸的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姓名竟是我的名字!大家都很惊奇,怎么回事?爸爸接听了电话,一个女音问爸爸是不是丢了手机。爸爸回答是,对方为了确认我们是不是真的丢了手机,还问是什么牌子和颜色,爸爸都回答对了。对方就让我们到“勇敢者之路”的入口处认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真的吗?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和爸爸飞快地赶到那里,原来是一位漂亮的姐姐捡到我的手机,妈妈要求她和我合个影,但她摆摆手说:“不用,不用。”转身便走了。 望着那位姐姐的背影,大家都说:“罗博文,你遇到活雷锋

啦!” 我的好朋友刘爽说:“我也要像那位姐姐一样,学雷锋,做好事。”没想到,在玩碰碰车的时候他竟真的捡到了一台手机,马上还给了失主。

《征文比赛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这虽然只是两件小事,可却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雷锋的影子,雷锋精神真是无处不在啊!

让雷锋精神无处不在2017-01-22 22:44 | #4楼

不知不觉间,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人们颂扬雷锋、怀念雷锋,也在以自己的行动学习雷锋。就在过去的2011年,我们就看到了20年坚持义务献血、传承爱心的郭明义,以卖羊肉串为生的慈善家阿里木,孤寡老人的好闺女林秀贞,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的孟祥斌无数雷锋的传人,在以自己的方式发扬着雷锋精神,续演着“雷锋的故事”。看到他们,我们会十分欣慰:雷锋精神仍在,“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可在有的地方、有的时候,人们又会遇到一些不愉快、不舒服、难接受的事情,诸如机关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啦,一些按正规途径很容易就能办成的事情非要托关系挖门子费好大周折才能办成啦,本来无偿的服务变成有偿啦,求医看病要给医生护士塞“红包”啦,等等。就连好心好意救助他人的义举,也惟恐被人当成“驴肝肺”而心怀忐忑、不敢“滥”施。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们又觉得雷锋精神似乎离我们很远,“雷锋”跟我们很陌生。

矛盾吗?矛盾,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时代,特别是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观念是多元的,精神操守是多元的。乐于助人、偶尔助人、不愿助人,各种层次的人并存,这就是多元化,这就是社会。过去,在“一元化”时代,凡事讲究“一刀切”,学雷锋也不例外。要学大家都学,谁也不能例外,不管自愿不自愿。在“改造世界观”的口号下,情愿的和不情愿的,都算学了雷锋、做了好事。其实,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是一种素质,是长期修炼和培养的一种习惯。什么是素质?那是融化在血液里、凝结在生命中的本能。它是靠平时的培养和积累而成的。一事当前,只能这样,没有第二种选择。那边小孩从楼上往下掉了,这边还在考虑:是接还是不接?现想是来不及的,只能靠本能、靠习惯。

这种本能怎么才能形成?当然要靠个人的努力,但又不能全靠个人。历史唯物主义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时势造英雄。雷锋的出现、雷锋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从根本上说是有赖于我们这个国度,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奋发争先、积极向上的社会大环境。雷锋首先是社会的产物,然后才能谈到个人的历史作用。学雷锋,党的组织、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冲”在前面。领导机关从制度、机制、政策的制定上,要将自己准确地定位在“为人民服务”上;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处处彰显的应当是“人民公仆”和“人民勤务员”的身份,而不是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所谓“上行下效”,上面不让雷锋“靠边”,下面就不会让雷锋“受气”。如果领导层面被“权”所困、被“利”所扰,心猿意马,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无疑是在向雷锋精神泼冷水。一个相当级别的贪官“背叛雷锋”会导致多少普通群众为学习雷锋的实践而伤感、寒心?!所

以,各级干部学雷锋、当雷锋,比老百姓学雷锋、当雷锋意义更重、影响更大。“上面”带头,越来越多的“雷锋”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进而蔚然成风。

不从培养素质入手,不考虑人们的接受心理,用搞运动的方式学雷锋,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一些地方,平时不倡导和鼓励人们做好事,一到每年的3月5日前后,就把人们一股脑儿地赶到养老院和一些公共场所义务劳动、学雷锋。结果闹出了养老院的老大爷一天之内被洗了若干次澡、过马路的老太太被做好事的“雷锋”们扶过了好几次马路的笑话。受助的人被搞得无所适从、啼笑皆非。好事没能办好,倒成了旁观者的笑柄。也怪不得别人讥笑。雷锋做好事从来都是为别人着想的,可这种形式主义的“学雷锋”完全把做好事当成了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沽名钓誉的手段,全然不考虑受助者的感受。这种适得其反的“学雷锋”谁会欢迎呢?但愿,别再把学雷锋搞成“一窝蜂”式的强制行动,别再把群众学雷锋“导演”成为领导者扬名立业的“政绩秀”,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在启发人们“为他人着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培养 “助人为乐”的素质上好好下一番功夫,并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群众的整体素质。

素质提高了,学雷锋自然也就成了习惯。到那时,雷锋和雷锋精神将无处不在

【征文比赛雷锋精神无处不在】相关文章:

雷锋精神无处不在05-19

让雷锋精神无处不在05-19

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无处不在05-19

弘扬雷锋精神征文12-09

学习雷锋精神征文02-25

弘扬雷锋精神的征文06-20

弘扬雷锋精神征文通用03-04

践行雷锋精神征文作品05-19

雷锋日征文雷锋精神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