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下基层>《暑期下基层心得体会

暑期下基层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8 13:40:26 下基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暑期下基层心得体会

根据的安排部署,从今年10月初开始,我到博望镇关王堡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2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1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关王堡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 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暑期下基层心得体会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不但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关王堡村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

召和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橘柑、葡萄、枇杷、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关王堡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总结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关王堡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关王堡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关王堡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 据摸排情况,工作组每个成员都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并为个别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现在农村留守老人较多,不少老人身边没有子女陪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

得不到较好的监测和防护。我们利用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调查的时间,进行了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基本知识讲座和如何自我生活干预的健康指导,有效的提高了他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干部的工作能力大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问题束手无策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分门别类,邀请熟悉情况的长者和村社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措施,引导群众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

卓有成效地化解矛盾纠纷,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在目前开展的下基层活动中,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

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社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正是给全县 干部搭建了一个“创先”的平台,提供了一条“争优”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只有干群合力才是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坚信,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干部群众会齐心协力把城固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下基层心得体会2016-12-28 18:34 | #2楼

在一间只有不到十多平米的平房里,我第一次见到老城三老人员 。老人个子不高,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本以为老人五六十岁,哪想到老人已经七十岁高龄了。看到躺在炕上的老伴,我关切的问什么病,老人摆摆手只说一句“老病了”。与老人的聊天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老人非常明事理,是一名老党员了,对国家的政策方针非常了解,对组织部“下基层”的活动表示非常欢迎,所以聊起来也非常愉快。“大爷,有什么困难你就直说吧,看我能不能帮上忙。”边说我边看看锅灶。“大爷,过两天我给你送些肉吧”,老人感动的哭了,断断续续的讲了他的故事,老人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女生活的家庭状况都不是很好,老人原来一直与二儿子一起生活,前二年因为一些事情与二儿子闹僵了,结果搬了出来不算,还差点闹上法庭。父子关系非常紧张,儿子更扬言说不认这个爹。老人说我们生活虽然比较清淡,但比不上与亲人不能相认的心更凉,看得出老人一直非常想和二儿子合好。“这个事我有时间一定找你二儿子好好说说”,我临走时把我的联系电话留了下来,并嘱咐有困难就打电话给我。我要走时,老人依依不舍,感动的一直落泪。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在想对于青年干部如果没有“下基层”活动,我们也许永远也没有机会走进这些困难群众的家,心贴心地感受他们的疾苦,面对面的与他们交流,永远也不会理解在追求奢华享受的年代,还有这样一群人们,在感受他们困苦生活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同样身为人子的我,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是常常抱怨自己父母没有给自己更多?还是时常因为一些小事与父母堵气?

我想我们应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于生活心存感恩,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与老人相比,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优越得多,但我们心中总怀着不满情绪,抱怨工资不涨、埋怨工作太累,父母给自己的太少,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在本职岗位上已经全力以赴、是否已经习惯了摄取而忘记怎样回报?在两种处境之下进行比较,引发了一系列的反省—— 我们应该学会施爱,懂得感恩。当碰上不顺意时,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为改变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和偏激,帮助我们度过苦痛和不顺。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如果我们心存感恩,则可以沉淀许

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我们要感激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感激学校的老师给予我们的教诲与温暖;感激同事们给予我们的友爱和帮助。让我们学会感恩,为父母留下一个真心的微笑;学会感恩,为朋友留下一双支持的友谊之手;学会感恩,为陌生人留下一丝心灵的温暖。只要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便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的和-谐和美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是这次“下基层”活动给我最大的体会,也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课。

本文主要从看是否有“红心”,对党忠诚;看是否有“孝心”,对家庭负责;看是否有“良心”,对知者感恩;看是否有“善心”,对弱者同情;看是否有“廉心”,对自己严律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看一个干部的品德如何,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有一颗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红心”、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对妻子儿女负责,在社会上就会尊敬和关心身边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也会讲究道德,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出于孝悌之家”、做人要有良心,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做事,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变的做人处世箴言、观察一个干部,要看他对残疾人、乞丐、特困户等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态度,是慷慨相助、心存忧虑同情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按照 “组工下基层”活动的统一部署,我在惠远镇共深入乡镇、村队、企业、学校调研6次,撰写专题调研报告2篇,走访普通党员、干部、群众132人,开展交心谈心77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4条,结成帮扶对子2户。时间虽短,但感受深刻,体会颇多。

抓好村队伍建设是农村发展稳定的关键

新城村是惠远镇党建工作示范村,几年来,在村支部书记班慧琴为班长的村“两委”班子带领下,积极融入城市的发展,围绕特色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旅游经济”和劳务输出等城郊经济,村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由2003年2450元到2015年5290元。

在走访中,我不时驻足观看,不时与村民交谈......,看到了集中成片的大棚温室、颇具特色的农家围墙和大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干净整洁的村级水泥路面和,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100%家庭装有电话;听到了“新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关键是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当然,听到最多的还是那句话——“我们有个好支书!”

在与村民攀谈中,无论是村里老党员、老干部,还是普通村民,都说班书记当得好,带领的村干部是全镇最团结、最有战斗力的。多年来,她带领村民发展旅游旅游产业,共同致富;通过 带头经营“惠远旅游门面房和开发旅游产品”,使旅游经济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跑项目,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此,她付出了很多,也赢得村民们的信任。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和与全县其它村发展相比较,我切身体会到,抓好农村“领头雁”工程的重要性。“农村富不富,关键是支部;支部强不强,还得靠支书。”如何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当家人”,以此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新城村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是要严格选任标准。把握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坚持按照中央提出的“一好双强”的标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要灵活运用政策,不搞“一刀切”,对一些年龄偏大但身体健康、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威信较高的村党组织书记,适当放宽条件,鼓励其连任,继续发挥作用。二是要拓宽选任渠道。要进一步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通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发现人才,尤其要注重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负责人、科技示范户、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的农村党员中选拔村。要支持和鼓励机关青年干部、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离退休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三是要创新选任方式。针对集体经济薄弱、基层组织涣散的村,可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村支书,并可尝试在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时优先考虑有到村任职经历的干部;还可以选择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村支部书记。此外,建议将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的每届任期由现有的3年延长为5年,与乡镇任期同步,力求使村支书队伍相对稳定,增强工作的连续性。四是加强后备力量。要高度重视村级干部尤其是村的

后备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党员人才工程”,确保村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后继有人;同时,还要重视非党的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委会主任的培养工作,把具备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党内来。五是健全培训机制。要注重村教育培训计划的科学性、内容的针对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制定中长期规划,明确目标、方法、步骤和责任单位。要充分利用“霍城县党建”网站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开辟专栏、制作电教片,为村学习培训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通道。尝试举办全县农村基层党建论坛,邀请本地和其他县市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加强横向交流和信息沟通;要定期组织村支部书记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选派干部驻村工作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融洽干群关系

2015年,选派270余名干部到村开展工作,先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450余件,受到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实践证明,、政府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工作的决策和帮扶模式是正确的,很受农村干部群众欢迎。这次又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工作队很快就遇到了小麦收购问题和农田干旱缺水问题。问题在镇党委的努力下很快得到了调节,保证了一方和-谐。通过调查了解,我充分认识到下派干部驻村帮助工作,有利于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有利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有利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也为下一步开展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积累了经验。而且工作队自身的压力也比较大,因为他要给群众交代,他们不能比第一批干部干得差。

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惠远镇调研期间,通过听汇报、座谈、实地查看等形式,看到镇 党委还没有在农村产业化发展中 有效推进党组织设置的创新,特别是 运作良好的协会组织没有党组织,与当前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认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党委目前由于组织干事调走,加上“双语”抽调党建办2人去学习,现在就剩余一个主管领导在党建工作上。因此,在精力上无法确保当前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这种现象不只是党建口子存在,在社保、民政、民宗、计生等方面都一样出现人手紧缺,干部长期加班和值班,致使基层干部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工作,没有时间照顾

家人,没有空闲处理个人的问题,他们把自己全部交给公家,仍是常年干不完的工作。基层干部都希望上级能够减少没有必要和意义的检查、报表、材料,多给他们与群众直接面对面服务的时间,多给他们及时学习提高技能的时间。

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在与部分党政正职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中,反映出目前全县实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实绩考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够科学。首先,现行的考核指标主要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所确定的,经济等硬性指标相对容易量化考核,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软指标不容易量化考核,具体考核时可操作性不强。其次,由于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工作整体,其职能职责、工作性质、工作强度各不相同,加之考核直接涉及到对部门领导班子的评价,涉及到主要领导的职务晋升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一个单位的工作业绩在具体的考核中很难作出准确地评价和把握。第三,各单位在考核指标设置上独立性不强,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不够,考核指标个性化不足,在考核指标制定上,存在着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工作性质上的差异,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能多少的差异、务实与务虚的差异、工作指标的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差异,等等。第四,由于乡镇区域差异大,各项工作的基础不同,同样的考核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考核指标无难易区别二是考核评价方法不够科学。首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不够。在综合考评过程中,多采取的是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检查、测评、排序,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主观性,容易导致考核者凭经验、印象和感觉作出评价,考核结果缺乏刚性约束。其次,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结合不够。多采用的是年底一次性集中检查考核,缺乏日常工作绩效考核,出现了各单位年终突击应付考核的现象。第三,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结合不够。由于多是集中考核,在考核的过程中偏重于听汇报、查看资料、民-主测评、个别座谈等静态考核方法,考核者对情况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应有的深度。第四,数据的采集与核定的样本不够细致,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全面准确。三是考核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考核工作的配套机制不够完善;考核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薄弱,牵头部门变数太大,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考核只能临时抽调,集中突击,加之考核人员不固定,考核人员对实绩考核的标准上掌握不一致,影响了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通过与大家交谈,使我对考核工作有了深一步的思考,意识到改进现有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更有助于理顺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考核过于注重档案,严重影响干部扑下身子抓工作的积极性。由于考核倾向过于强调档案的完美,致使基层干部成天忙于档案的应付,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抓工作。工作成了抓档案和应付档案,使工作脱离了群众,也容易影响公正评判工作业绩。五是检查要求高,效果却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制作牌子多,

办公室都挂不下、摆不下,十分浪费财力和精力。有的检查要求明显不符合实际,明眼人一看就是扰民和折磨人。

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是我感到我们各个上级单位如果都轮流到基层体验一番,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少的减少对基层的要求,尽可能多得到一线帮助工作,我们就会深深体会基层的难和苦,干部作风的转变也就更为有效。

机关党员干部要常下基层看看

我们的党员干部始终要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只有常下基层看看,“眼睛向下瞧,双脚往下迈,镜头朝下照”,心系群众,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常与群众拉家长,说说心里话,把党的政策和致富信息送下乡来,才能真正在干群之间拆除“隔离墙”,架起“连心桥”。

干部经常下基层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是党的优良传

统。同时,对干部在下基层期间的住宿安排,也形成了不少好做法,比如,调研走到哪儿,就在群众家中吃住,走时按价付费。可是,如今一些干部下基层,却变成了蜻蜓点水般的“检查、视察、指导”,一路前呼后拥,住宾馆、吃酒席,不但做不到了解民情,还加重了基层负担。对接待不满就拂袖而去的事情虽然是个别的,却有代表性,暴露出一些干部对下基层的理解已经偏离党的群众路线,理应严肃教育。 我们大力提倡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既要身下更要心下,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脚踏实地地为群众谋利益,只有这样,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希望能真正走进农村

基层,认真调研,了解当地情况,发现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建立问题解决跟踪机制,不断将各位领导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公布,便于人民了解,接受人民监督。希望下基层不是只喊口号不做事,既能听到响雷,又能见到骤雨。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迈开双脚深入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机关干部下乡入户,蹲点帮扶,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为人民当牛做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们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品德。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的几点体会

□中共宜宾、组织 姜 华

今年6月以来,宜宾市组织系统积极响应中组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号召,在全市掀起了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的热潮。两个多月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长共深入机关、乡镇、村社、企业调研318次,撰写专题调研报告121篇;走访普通党员、干部、群众2113人,开展交心谈心3129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12条;结成帮扶对子190户,帮助引进项目84个,解决生产资金1155.14万元。两个多月的基层实践,时间虽短,感受深刻,体会颇多。

干部只要以心换心,群众就会以情换情

在谈心谈话活动中,有不少党员干部第一次和部长们“亲密接触”,激动地说:“过去很想找组织部门谈心,但想谈又不敢来,既怕反映问题被组织记过,又怕被别人说成是跑官要官,现在部长亲自找我们谈,让我们心里暖洋洋的。”在走访调研中,有的村民反映:“我希望把路修通,这样就可以把水果和蔬菜运出去卖了。”有的返乡村民说:“目前最希望政府帮我们找工作,从沿海回来后都闲了几个月了,心里干着急!”面对一个一个的问题,部长们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并与群众一道想办法,多方协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慢慢地,有的部长结成了帮扶对子,有的认了农民亲戚干部在群众中所谓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感觉没有了,部长们真正与广大干部群

众结成了值得信赖,可敬、可亲、可信、可靠的朋友。

如何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保持与群众深厚的感情,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深思的问题。组织部长下基层的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干部做到和群众以心换心、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就会掏心窝子和我们说话,就会把干部当作他们最亲的人,就会发自内心地感激、拥护党和政府。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关键在转变党员、干部作风

在此次下基层中,有群众反映:“到个别部门镇办事,一个说这样,一个说那样,跑了几个地方,都没得个说法。”“个别部门干部,经常看到他整得醉醺醺的,这种干部大家咋个服哦?”听了这些话,部长们心里还真是不好受。针对这些问题,部长们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深化拓展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通过干部大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完善制度建设等措施,狠抓干部作风建设。组织部也专门出台了《加强“三个之家”建设 进一步提升组织部门新形象的意见》、《组织部门文明服务规范》、《组工干部行为规范》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五条禁令”》,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

此次下基层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是群众最为关注,最为痛恨的问题,同时也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核心所在。实践证明,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了,党群、干群关系自然而然就和-谐了,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很多工作不是群众不理解,而是我们工作不到位

此次走访调研中,发现在城市改建、征地拆迁、信访等涉及群众利益的工作中,群众意见较大、工作推进也不顺利。如有的征地群众反映:“我就只有这一块地,征了又不解决工作,又没有养老保险,以后我靠谁?”活动期间,还有四位县里的老同志到组织部集体上访,情绪激动地反映他们的干部待遇问题:“老干部离休政策到底啥样?连个解释都没有,是不是党就把我们这些老骨头忘了!”面对这些问题,部长们认真了解情况,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大家知道了政策、明白了道理后,心气一下子通了,竖起大拇指感谢部长们。

活动中我们体会到,许多工作不是群众不理解,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工作,如在政策前期调研、政策宣传、政策把握、群众教育及沟通等方面做得不到位,使得矛盾积累、问题上行,导致很多“神经末梢”的问题要到“中枢神经”这里来解决。我们干部如果在工作时对群众再多一点责任心、再多一点耐心,把政策讲得更透、把道理说得更清,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群众自然会理解、配合我们工作。

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永远不能丢

在此次下基层活动中,我们收到了大量来自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意见建议,让我们豁然开朗,思路顿开。收集的意见建议,内容涉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环境治理等方方面面。如有村支部书记建议:“要尽快形成规范的村支部管理制度、工作运行机制和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让我们干起工作来更有方向、更有信心、更有劲头!”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建议:“希望组织部门

多探索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发挥机制,使企业党建和生产经营更好结合起来。”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我们引进了那么多博士和硕士,要注重引导作用发挥和传帮带,产生人才的放大效应和辐射效应,在推进经济发展同时培养更多本土人才。这次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有的转化成了政策,有的转化成了党委政府工作措施,有的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等等。

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们体会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基层是组工干部最好的学校,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群众路线我们永远不能丢!

通过这三次深入石龙村调研,我感到,发展如何推进,思路在基层;党建如何创新,实践在基层;工作成效如何,检验在基层。基层是做实做好组织工作的力量之源、创新之根、解疑之匙。今后应当多下基层、常下基层汲取营养、实践创新和总结经验。

三声“好”。

千名党员下基层 “四讲四送”见实效 重庆市九龙坡区组织上千名党员干部走下基层,走近群众,联系实际,精选专题,采取领导干部讲政策,送信心;专家教授讲理论,送观念;先进模范讲事迹,送信念;技术骨干讲科学,送技术的“四讲四送”方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宣讲活动,将学习培训落到了实处。 讲政策,送信心。通过领导干部讲政策,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执行政策的“带头人”,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区委书记郑洪、区长秦敏对全区党员干部分别作了题为《努力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做到勤政廉政优政》的专题报告。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会主任廖涛、区政协主席邓宗良等区领导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宗旨意识、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分别进行学习报告。首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单位领导也率先垂范,既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认真参加教育活动,又以领导干部的身份带头下基层上党课。截止目前,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共上党课、作报告340课(场),为深入有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讲理论,送观念。我区先后邀请了党校、社科院、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举办了20多场理论性强、紧扣实际、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如戚攻、黄远固、罗晓梅等教授结合我区“增强素质树形象,党员先锋兴九龙”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先后举办了多场专题报告,阐述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全区党员进一步从思想上、理论上深刻认识到保持党员先进性是具体的、与时俱进的。针对不同的对象,我区还组织各单位的理论骨干进行理论学习报告,讲理论、政策,法规,讲个人学习的体会,采取集中大会讲与部门分散讲相结合,到各单位各部门进行学习辅导。 讲事迹,送信念。我区 坚持用正面典型教育来激励广大党员,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正确方向上健康发展。特邀了米钰林、张建国、杨红3位来自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线的优秀党员对全区党员干部作先进事迹报告;还邀请了老红军刘承万、全市食药监系统先进典型孙卿碧、歌乐山红岩魂演讲团到老干局、区食药监局、地税局等单位作巡回演讲报告。我区在宣传市级先进典型的同时,还注重挖掘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邀请了我区“十大标兵”卢秀和邓晓,以“如果有来生,我还干这一行”、“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为题,进行巡回演讲报告;通过华福路工程指挥部党支部、桃花溪建设公司党支部和缉毒民-警翁庆诚、水稻专家钟光伦等先进群体和模范人物的现身说法,以鲜活的事迹来引导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区兴起“向身边的共-产-党员学习”热潮,促进了我区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深入人心。 讲科学、送技术。我区结合“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团区委组织13个单位的150党员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社区进行科技宣传,技术服务;西彭工业园区邀请西铝刘静安副总工程师就“铝及铝加工材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对园区工程

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区农业局、科委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廖树宏对白市驿花卉园区300多人,举行加快休闲农业发展讲座;组织安排100多名技术骨干党员下基层,进村社举行实用技术讲座,为村民、贫困党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区党校、区劳动局等单位广泛开展“党员电教扶贫工程”,先后举办种养殖、电气焊接、缝纫等各类中短期培训班10余期,培训贫困党员850人,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掌握1—2项种植、养殖或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致富技术。通过党员技术骨干讲科学,送技术,帮助广大群众理清了发展思路,弄清贫困结症所在,找准了致富项目,使广大群众素质得到提高、信心得到增强。

【暑期下基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下基层蹲点心得体会(精选17篇)03-31

关于干部下基层心得(精选20篇)03-11

下基层走亲戚活动总结(通用11篇)03-29

组织部下基层活动方案(精选10篇)03-10

干部下基层督查方案(通用10篇)02-28

下基层大走访工作总结(通用11篇)03-12

下基层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0篇)03-23

下基层服务工作方案(通用12篇)02-28

暑期家访心得体会08-17

扶贫办下基层工作方案(通用11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