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哈尔滨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调研报告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要建设新农村,文化必须先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促使新风尚蔚然成风。农村迈着奔小康的步伐,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文化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丈八寺镇位于旬邑县南部塬区,现辖17个自然村,总人口11420人,土地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43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90元,目前共建成18个文化活动站(室)。
二、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文化设施短缺。各村的文化室基本都处于闲臵状态,虽然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但广播却名存实亡。由于文化设施的短缺,农村的老年人谈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村风民风。
2、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镇、村干
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大都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如此现象,固然与大量青壮年且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有关,但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1、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链条中,基层和农村仍然是相对
薄弱的环节。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是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有效举措,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头戏。通过完善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方便人们就近快捷享受文化服务。
2、培育引进人才,稳定文化队伍。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政府要统筹兼顾,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理顺体制,落实编制,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干部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3、抓好农村文化网络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我国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乡镇文化是
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农村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农村的文艺团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幅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继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多创作符合人民群众需求、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
4、积极开展“送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机制。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不断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使“送文化”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二是政府设立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免费送电影、送戏、送图书到农村及开展大型文艺进村(社区)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三是积极邀请县文体局艺术团体到农村演出,在保证演职员基本生活的情况下,保证让广大农民多看戏,看好戏。文化单位可加强与科技单位的协作,在每部文艺片前放映农业科技宣传片,既满足了农民的需求,又可以集中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5、要继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农村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的新风尚。四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和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党的惠农政策指引下,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然而由于巨大的城乡差距和农民的收入限制、政府投入有限等因素,文化娱乐生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文化娱乐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娱乐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出现了迅速发展和日渐繁荣的局面。但在偏远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仍然十分单调贫乏,至今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的需要。
一.调查过程及详情记录
1.调查主题:偏远地区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现状
2. 调查时间:2015年8月1日——2015年8月15日
3. 调查地点:甘肃省xx县xx村
4. 选题背景:每次回家看到村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变化,感觉很开心,但是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仍然很匮乏,赌博之风依旧很猖狂,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我就希望利用暑假好好调查一下现在农民的娱乐生活现状,提高自己观察社会、思索社会的能力。
5. 调查的目的:通过对曹沟村当前乡村文化娱乐生活的基本形式、内容的调查,进而了解我县以及偏远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增强自己对国情、民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能够学以致用,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自己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调查方式:走访村庄,通过询问亲戚和朋友以及和他们日常交流进行了解。
7. 调查方法:观察、走访、问卷调查。
8.调查内容:观察村庄中心地带(一般都是小卖部周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方式,走访在田间干农活的农民,与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学生)交谈,填写问卷调查表。
(一)xx村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简介
本次调查的是我的家乡的一个小村落,她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清水县红堡镇,是一个典型而传统的农业社会。村里的人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农业和外出打工。而仅仅依靠农业又难以维持生计,难以负担子女的抚养费用,上学
费用。而在本县甚至本省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中、青年人常年在外打工,农业加打工的生活模式基本解决了温饱。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儿童,青年人较少。远在一方的大都市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务工人员见过,但这里没有城市里的KTV,没有游戏厅,没有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广场。有的只是艰苦的劳动,清贫的生活,村子里的人没有过多的精力和金钱能够投入到文化娱乐生活中。而政府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向农村投入所需的资金。文化娱乐设施只存在于市里、县里,不会存在于农村。这就造成的农村与城市的极大差距。城市里的人们可以在休闲时间去公园散步游玩,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以去体育馆运动,甚至去旅游。而乡村的人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只能看电视,打扑克牌,打麻将。所以就造成了农村文化娱乐方式单调、不合理的局面。
(二)调查结果:(注:总人数为50人)
表格里的内容只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果在特殊的节日,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活动。在新年来临之时,群众会自发举办一场秦腔晚会,群众的积极性也是很高,效果很好;在每年一次的庙会日,村里也会请一个秦腔班子演三天戏,白天几乎没人去看,晚上一些老年人会坚持看三个晚上,孩子们以玩耍为主。除此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的文化娱乐活动了。
(三)xx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现状
1.农民文化娱乐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以下几个时段:
晚上睡觉前;农闲的时候;阴雨天不能进行田间劳作的时候; 大型的民间传统节日时候;有亲朋好友来拜访的时候。
2.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的方式:
(1)看电视。看电视是农村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主要人群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子,妇女一般都是在睡觉前看一下,但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小孩尤其是小学生除了看电视以外,没什么娱乐活动,像小时候我们做的游戏:过家家、捉迷藏、跳房子、抓鱼、放牛并漫山遍野采蘑菇抓兔子、爬树由于现在小孩子少了,父母又太疼孩子,不让孩子有一丁点儿磕磕碰碰的,所以都没孩子玩那
些游戏了,孩子也只能在家看电视了,而且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小学生居然都
带着眼镜,我想这个除了学习的原因外,肯定有部分是由于看电视太多而且又有
不好的看电视习惯造成的。
(2)串门聊家常,这个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妇女之间。经调查得知,这种空
闲时间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少了。在帮一个田间劳作的姓高的妇女干活并和她聊天
时,她就告诉我们,以前她的那些姐妹还常常来串门、聊天,吃饭时都坐在自家
门口边吃边聊,不知道有多开心,可是现在她的那些姐妹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视上,
有时候都好多天也见不到 串门聊家常这种最原始最淳朴的农村娱乐方式随
着各式各样的其他更具有诱-惑的娱乐方式的出现逐渐消退。
(3)打麻将和打牌。在农村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娱乐方式,现在乡村很多
青年人都打麻将,多少带点赌博性质,这种娱乐方式给农村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
精神方面都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4)其他的一些娱乐活动,如:下棋、看书读报、听广播、运动都不
常进行。
二、偏远农村文化娱乐中存在的问题
1. 电视普及率近100%,公共娱乐场所缺乏,尚未建设。另外,也缺乏一些
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村干部对此认为可有可无。因此,农村娱乐文
化是一种早已存在但从未或很少对其投资的一项重大“事业”。群体性文化活动
的缺失不利于村民集体意识的培养。
2. 原有娱乐方式的地位不可动摇
农村中原有的娱乐方式无非就是看电视、聊天、打牌、打麻将等。像看戏集
中于老年人和少数中年人,而电视、打牌这种原有的娱乐方式却是整个村庄的人
的娱乐方式。
3. 农村的老年人主要存在三大需求:即养老保障需求、医疗保障需求和精神
文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在农村老年人生活中处于生命需求的最高层次。农村的
大部分家庭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方面的需求基本满足,而精神方面的需求
成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但农村中老年人的娱乐休闲生活明显没有受到高度重视
——只针对xx村等偏远农村来说。而老年人、成年、青壮年则无法从他们的娱
乐方式中获得很大的快乐,那些娱乐方式有的是出于无聊的选择。
4. 农村有些娱乐文化的内容趋于低俗
(1)电视中低俗的节目比较吸引人。在电视节目中,村民大多选择电视剧,
而且穿插一点色情和暴-力的收视率高,这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价值观的引导,从
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2)极少数青年用手机来听歌、发信息,是为了调剂劳动中的压抑制造愉
快气氛、消除疲惫,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在场的时候也不注意内容,其中的不良
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
(3)赌博风气盛行。“打牌”不仅是一种消磨时光的方式、更有营利的欲望
在驱动,尽管一次赢钱只有几元、十几元,但中年人在赌博的时候,很多孩子在
一旁观看,家长们不能以身作则,自然更加难以管束子女,其害可想而知。
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经济原因。由于我们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其它地区,
难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充足且良好的就业环境。所以家乡群众多以务农为主要生活
来源。而务农是一项极其辛劳但收入却十分低的工作。辛劳与贫困的生存状况在
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娱乐生活状况。这就造成了群众既没有足够的精力也没
有足够金钱能够用于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他们很难对文化娱乐活动充满激-情。既
然文化娱乐活动的主体都没有兴趣,文化娱乐活动自然难以获得发展的机会。
2.观念因素。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有不正常观念。乡村里的大部分群众都会
把各种合理的文化娱乐活动当做不务正业。这就扼杀了一些农民的艺术创造激
情,以及表演艺术的兴趣。这就影响了农村的文化娱乐方式的创新性,创造性和
延续性。
3.政府投入过少甚至没有投入。政府喜欢在城市投入巨资建立各种政绩工
程、建立各种“地标”,而对农村却很吝啬。极少数公共设施则建在公路沿线的
农村,很难在偏远农村见到什么公共的设施,而人民群众又没有能力建造一些进
行文化娱乐活动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例如进行身体锻炼的篮球场、老年人进行活
动的体育器材,以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图书馆、阅读室等等。这样人民群众对
文化娱乐的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而他们又没有能力强制政府履行政府应该履行
的责任。这样就难以实现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化。
4.文化程度的影响。农村的群众受到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造成思想的固化、
传统。所以他们难以接受一些新潮的文化娱乐方式。也难以接受只有受过一定教
育水平的人才能进行的文化娱乐方式,如阅读、写作等等。
除了以上四个主要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次要原因,例如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群众的积极性不高等等。
四、改善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建议
1.从政府层面
(1)部分政府官员往往为了所谓的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些建筑
往往位于城市内部,与农村的群众绝缘,只能优先满足市民的意愿。但政府仍然
为乡村文化的主体。如果把休闲娱乐场所延伸到行政村、自然村一级,农民的业
余生活就有了活动阵地。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适应农村特
点的能提供健康向上内容的娱悦快乐的活动方式和服务方式。
(2)中国的“长官制”依旧盛行,所以各级政府领导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
设施和场所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发展。
要抓住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带动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应在政府扶持下加快建
立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如加强农村的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建
设等。
(3)鼓励和扶植各种所有制的民间职业和业余文艺团体,支持他们采取多
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鼓励各类民间艺人为农村文化
多做工作,实现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和形成多种所有制文化事业共
同发展的格局。
派遣文化工作者去农村进行文化宣传和讲座活动。从而使农民对文化娱乐活
动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只要使他们能够重视这种活动,这就为活动的开展与良好
发展做好了铺垫。
(4)大力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才艺展示、组织考核等程序,在当地农民
中选拔一名有知识、有责任心的文化骨干上岗,让其负责全村文化事宜。对村文
化骨干可以由县、乡两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组建村级文化骨干队伍。目前全县
大部分乡镇文化站不过是一个空壳机构,人员未专用,设施场地缺乏,开展活动
无经费。在巩固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每个村委会设立一个
文化骨干的岗位,经自愿报名、推荐,年终时进行考核,群众满意的续聘,对不
合格者解聘。
(5)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要改变农民的文化娱乐方式
就必须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所以可借农机下乡政府补贴等三下
乡的有利时机加大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力度,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和调整
科学合理的农民生活习惯。
2.社会方面
(1)社会广大专家学者、文娱工作者应深入农村,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自
身的渊博知识为农村群众创造出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而不是局限在城
市,应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2)制造强大的舆-论声势,促进社会各阶层向农村捐赠各种文学类以及一
些有关农业知识的书籍、各种运动器材等。
全体人民群众应履行对政府的监督权,特别要利用网络的力量,监督对于中
央政府关于发展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方面的政策落实是否到位,监督各种建设的质
量情况。
(3)社会各阶层要能够正确认识到农村和城市文化建设上的巨大差距,促
进政府对农村文化娱乐建设方面的投入,从而减少差距,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3.农村自身方面
(1)农村各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
发展属于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队伍。
(2)农民群众应积极主动的建立象棋协会、戏剧协会等各种组织,主动发
展适合自己的且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3)农民群众应主动的接受政府和社会群体各方面的帮助,主动开展各种
文化娱乐活动。而且应当主动的通过合理的方式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文化娱乐诉
求,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
附:家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调查调查表及其说明
考虑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调查没有过多的选择,仅设了少量但非常重要的选项。
家乡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现状调查调查表
一、个人信息
1.你的性别、年龄:
( ) 男 ( )女 ( )岁
2.你平时的文化娱乐活动:
( )打扑克 ( )打麻将 ( )看电视
( )其他
二 、你认为这些活动的性质:
( ) 不务正业 ( )生活中必须的活动
)做运动 ( )阅读 ( )没有想法 (
【哈尔滨市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调研报告02-01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05-12
农村调研报告15篇03-16
农村建设调研报告04-22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04-10
农村管理现状调研报告12-22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03-22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01-30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02-08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