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往事依依教案
语文——《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师(激动、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是一个令我们难忘的日子,我们将和于漪老师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生齐答:“往事依依”)(师板书课题)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于老师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师:读得怎么样?(部分学生小声说:“还可以。”)还有哪个同学愿意再读一遍?(又一生读)
师:这一次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
生:“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悟了,不错。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技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了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生1: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生2:还有一种感觉,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生3:我觉得是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生4:我觉得,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跟下文的转折正好联系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生齐声回答: 依依)
师:请大家看书下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齐声回答:形容留恋)
师:“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到这里我们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师边讲边板书)这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师:下面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回忆往事了吧?下文回忆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这句话力求精练、准确。(生充分阅读课文,准备回答)
生1:我觉得主要写于老师小时候读《水浒传》和对《千家诗》的热爱,还有国文老师对于老师的影响。
生2:我觉得还有小时候在家里看山水画。还有初中读书的时候新派老师教田汉的《南归》诗。
生3:我觉得看山水画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为了引出读《水浒传》的。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件事。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http://cankao.gcw818.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概括得也比较准确。主要写了四件事情:一是读《水浒传》,二是读《千家诗》,三是昕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四是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师边讲边板书)
师:根据于老师描写的情景,我们也跟着国文老师背诵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好吗?(生齐背)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没有学过,大家竟然背下来了。看来是被于老师所描写的情景感染了,也热爱上这首词了。大家想一想:于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情来回忆呢?可以讨论一下。(生围绕问题讨论)
生1: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于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
生2: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了于老师很多帮助。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这些都包含在“往事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曰”、“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生齐读末尾两节)
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读到位,没有把于老师那种深厚的感情读到位。文章开头写了:“年华——似——流水——”结尾又写道:”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齐声跟读起来)
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生齐读课文末尾两段)
师:于老师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成长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二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学校一位老教师退休的时候,送我一本《于漪教案选》(出示给学生看),我就像得到了宝贵的财富。后来我在书店又买了一本《于老师教记叙文》。从此,我上课就跟着于老师的感觉走(学生发出笑声)。好,我们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吧。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生齐答:总结全文)
师:是的,总结全文。(师边讲边板书)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
生:“青春激-情”。
师:还有什么词语?
生:还有“不断奋进”。
师: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其实,两个动词“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 生: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师:我想,同学们讲的这些正是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中,再来品读这两节。(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 生: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我觉得是第3段。
师:请你读一下。(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段)
师:读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师的情感带进去一样。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呢?
师: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误读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
师:找得正确。“雕镂”的“镂”应该读作lòu,不读lóu(师边纠正边板书:镂lòu)这一句中还有重要的字读时应该强调出来,是哪一个字呢? 生:“也”字。
初中学习网-中国最大初中学习网站http://cankao.gcw818.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师:你为什么要抓这个“也”字呢?
生:因为不仅把上面的内容——读书和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雕镂在我心上,还把后面的事情也
师:噢,你是说“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生:67页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是年轻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这里也有一个“也”字。于老师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特别紧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感悟一下这几处过渡语句吧。(生齐读几处过渡句)
师:今天于老师已经来到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于老师为什么说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惟有这几件小事“历历在曰”、“记忆犹新”呢?下面我们就欢迎于老师到讲台前跟大家讲一讲吧。(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于漪(微笑、激动地,健步走上讲台):刚才老师教同学们学习的是《往事依依》,老师激-情澎湃,全身心投入教课,而我们同学朗读得很好,理解得也很好。我坐在这儿已受到大家的青春活力的感染,因此,(亲切地微笑着)首先谢谢李震校长安排这样一个精彩的场面,让我回忆往事,让我分享同学们的青春活力。
刚才老师说,为什么要写这四件事呢?当时写的时候,有一本杂志要我写回忆童年的文章。我想:每个人只有一个童年,一个少年。我读这些诗的时候,大概和同学们一般大小,(慈祥地弯腰望着前排的同学,微笑地)是十三四岁。真是年华似流水啊,已经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已是七十几岁的入了。所以我在听这堂课的时候,幸福的感觉不仅是涌上心头,而且让我充满憧憬。
我感觉到同学们是非常幸福的二我们那时的学习条件没有这么好,没有这么敞亮的教室,但是,老师教我们也是激-情澎湃的。比如刚才讲到新派的老师,我至今还记得:他姓黄,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一件长衫,下面穿一双雪亮的皮鞋,是非常时髦的,也非常引人注目,(谈笑风生地)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很时尚。那时教我们的老先生往往穿一双布鞋呀。黄老师的教课可真是出神入化啊。我至今记得他教《故乡》时的情景,他说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金黄的圆月,地上是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田。就在这瓜田美景下,突然有一个少年英雄出场了,他出场的时候是动态的,颈子上戴的是银项圈,握一杆钢叉,向着殖刺去,银项圈在月光下发出的光与钢叉的光交相辉映。老师出神入化的教学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那瓜田美景中了。然后,他给我们讲中年闰土的变化。我当时坐在下面就想,教科书发下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看过,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些深刻的问题呢?老师知道得真多呀。老师教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心里想着长大了也要做一名老师,让孩子们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把人类的文明传给孩子,这是多么崇高幸福的职业。
今天看到同学们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人只有一个青春,青春是无价之宝。小时候爱读书,爱学习,主动接受文学作品,你就会得到人类最好、最美、最宝贵的东西。语文是伴随每个人的终生的,形成了能力就不会下降的。从小读些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那是终生受益的。刚才你们学的“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件事一件事,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一旦把它们镜刻在心中就久久不能忘记。形成了能力,就像手脚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运用自如。我至今还记得读《水浒传》的情景,一看到插图就想到我们家乡焦山脚下的壮阔景象,书中描绘的场面就在眼前浮现。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发挥想像,联系实际。(师插话:于老师是我们的老乡啊,江苏镇江人)(于漪老师接着讲)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喝长江水长大的。人们讲
人杰地灵,江苏,长江边上,地是灵的,人就要杰,(微笑着倾斜身子问前排同学)懂不懂?(学生点头说:懂)对,人就是要一辈子追求卓越,(幸福地微笑着)正像你们李校长题在墙上的”追求卓越”四个大字。
我们这一代是经历很多曲折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才迎来了同学们很好的发展机会,施展才华的机会。那时,我们学业务,被说成是搞“白专”,连唐诗宋词都成了“四旧”啊。其实啊,我们的唐诗宋词真如天上璀璨的明星,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啊。我们的同义词、近义词的丰富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我曾经问过一个日本的朋友,你们见面怎么老是“哈衣哈衣”啊?他跟我讲,我们哪有你们那些丰富的词呢!你看,我们的语言多么成熟,多么有魅力啊! 我是老人在回忆往事,当然是不堪回首,怎么一下子这样美好的时光就过去了?我奉送同学们四个字一一把握现在!将来你们写“往事依依”的时候,肯定比我写得更加充实、更加丰富了。谢谢同学,谢谢同学们今天和我这个七十好几的老太婆一起学习。(教室里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师: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的第4段,跟随于老师一起陶醉于《干家诗》的意境中。(生齐读课文第4段)
师:同学们,这节难忘的课就要结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为了表达我们全班同学对于老师由衷的敬意,下面请班干部向于老师献花。(于老师在一片掌声和笑声中,再次走上讲台)
生:于老师,祝您夕阳更红!(敬队礼)
生:于老师,祝您夕阳更美!(敬队礼)
于漪(拥着花束,灿烂地微笑):愿同学们像这鲜花一样幸福地成长,愿你们的新海实验中学也像这鲜花一样越办越好,万紫千红总是春。(教室里又一次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一、总提(感叹)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读《水浒传》(古典小说) 文
二、分写 读《千家诗》(古典诗歌) 学
听教辛词《南乡子》(宋词) 作
听教新诗《南归》(现代诗歌) 品
三、总结(呼应)
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往事依依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2、反复朗读,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生发言]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作者简介
于漪 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播放于漪录像。简单评价一下:和蔼可亲、热爱生活(最好)、有精神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0分钟完成以下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可讨论)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找规律
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与读书(画)有关。
3、“往事依依”应该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
答: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
再说,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 “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
4、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练习第一题)
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三、品味欣赏
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美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语言风格、 1
词语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3人左右即可)
教师范例:2段写看画入了神的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寥寥数词,就把一个痴迷于想像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阅读文章,要学会扣住关键字词来把握主要内容。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 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3、下面我们逐一来感受:
一、以趣动人
作者能这样做,她用什么方法,你会吗? 凭借联想和想像产生的。
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艺术品产生共鸣。方法是:一、培养兴趣;二、融自己于其中(转换角色、角度、时空)去联想、想像,去探求、去感知。(须笔记)
欣赏此图,说说你在画中看到、听到、闻到、感受到的
今后在阅读、写作、鉴赏艺术作品中,要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中得到陶冶,逐渐脱离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
二、以美动人
1、全班齐读P37
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分别用括号括起来。(见课本)
2、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图片,学生用课本上的诗句或者自己知道的诗句乱猜。
3、“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
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三、以情动人
1、 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创作背景]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 2
山,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 全班模仿跟读,抽查效果。
2、田汉的《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的感情。(诗中的人如果是男的,他回来找什么?故乡、姑娘。结局会怎样?(家园破败、姑娘嫁人或是死了))
学生个人朗读训练
四、以理服人
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
5、本文主旨
创设情境:
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作者少年时代为什么会爱读文学作品呢?(真正根源)这就要具体从课文中去寻求答案了。
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她明白要去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青少年应该: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本文主旨: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两点。
学生思考
发言
听讲
四.延伸拓展
1、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五、结束语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
六、作业
1、CCTV-10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言,“探访名师的金色年华”,今天就请4个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组长先推选代表充当于
漪、主持人,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交给组长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节目
2、出示活动要求: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有关文学的往事,请试着模仿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的一件事例,并能模拟名人的语气有感情地娓娓道来。
请各组在课外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以上要求一一在组内交流,并选出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评出“最打动我的发言”。
3、科代表更正字词,规定抄写字词。
于漪赠言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于漪
《往事依依》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
(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学生互批。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指名配乐朗读
音乐选自光盘qjwx\2、繁星\放映繁星和猎户星座\音乐(采用循环播放)
四、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五、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课后学习: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讨论,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1、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作者读书产生的感受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把难以理解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供集体讨论
二、作者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重点研读)
(提示学生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读。
三、思考: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三、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四、讨论布置作业,组长主持分工
“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课文教学视频动画播放
1《往事依依》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和书写“镂”“镌”等生字;记住“历历在目”“心旷神怡”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
3. 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4. 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文学的见解和满腔的热忱。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今天,我们学习《往事依依》,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感受于漪老师的童年
1.作者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代表作品:《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等。
2. 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展示。
【自主学习】中的几个题目,因为比较简单,可以直接让学生交流展示。交流展示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可以先让其他同学帮助订正。
二、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1.解题:“依依”是什么意思? “依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一共写了几件令她难忘的事?
明确:(1)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2)读《千家诗》(3)听国文老师上课(4)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这是本课时核心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部分中。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相关段落,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概括内容的方法进行尝试,再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不会的,或把握不准的,然后再集体交流展示,教师结合具体题型精讲点拨解题方法。)
3.运用四字词语使得语言生动,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4.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与读书有关,回忆的都是学生时代的生活。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5.请大家再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安排着四件事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明确:从全文看:这四件事情写的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以及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影响。
(1)第一件事让人有身历其境之妙,热爱自然,以趣动人。
(2)第二件事编织童年美丽的花环,让我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热爱生活,以美动人。
(3)第三件事在心头留下深刻记忆,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以情感人。
(4)第四件事铭刻在心,一生受用,让人热爱文学,关注时代,以理服人。
就第五自然段看,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相同的是他们讲的课都是爱国作品,老师讲的都入情入理。但是也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两人所教诗歌一古一今。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一个让人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一个让人萌生时代感。
三、迁移运用提升能力
四、作业
完成导学案“测评反馈”部分。
板书设计:
往事 依依
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 有身历其境之妙————热爱自然 (以趣动人) 读《千家诗》 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热爱生活 (以美动人) 听国文老师上课 留下深刻记忆————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以情感人) 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一生受用————热爱文学 (以理服人)
【往事依依教案】相关文章:
《往事依依》优秀教案02-14
往事依依教案15篇04-03
回忆往事语录03-30
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原文及赏析03-03
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原文及赏析07-19
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原文、赏析09-25
支教往事节选_周末家访04-09
桂殿秋·思往事原文及赏析03-03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原文及赏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