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车间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1 目的 根据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的要求,机加车间对生产进行策划、实施并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保证生产作业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产品按期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加车间生产计划制定、实施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车间主任负责发货信息的提供及毛坯进货、辅材料的采购安排,并将车间生产情况形成报表。
4.2生产部内勤负责每周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进度情况的反馈。
4. 4各操作者负责完成每班任务。
5 工作程序
5.1 生产计划的制定、审批和下发
5.1.1车间主任收集整理需求方信息和订单,经评审后交生产部内勤。
5.1.2周生产计划的完成必须保证在客户的需求日之前完成,能够满足插单生产及计划调整的需求。
5.1.3生产部内勤根据已评审的订单,并结合以下实际情况,制定《车间周生产计划看板》。
a)查询库存成品,毛坯和半成品的库存情况,必要时提报缺件清单。
b)订单交货期,必要时与客户进行沟通。
5.1.4周生产计划应在上周末之前完成本周计划的编制,并报车间主任审批。
5.1.5通过审批的周生产计划,应及时下发至相关班组。
5. 2生产计划的准备工作
5.2.1车间主任按公司月生产计划作好前期的生产准备工作(包括人力、设备、工装、技术等),及时将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
5.2.2各生产班组长按周生产计划及时调整人员和设备以满足要求。
5.2.3各操作者应按周生产计划安排及时准备工量器具。
5.2.4物流组按周生产计划组织好物料(包括毛坯、半成品、成品等),以满足生产所需,同时清理库存场地,保证成品的存放,并及时组织成品的交付,保证物流顺畅。
5.3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
5.3.1车间主任应积极协调生产计划执行中与客户有关的问题,并对周生产计划的进度进行检查、监督或调整。
5.3.2各生产班组长应认真组织本班的生产,安排每周的白班和晚班,并分解计划落实4. 3 各班长负责每班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及进度控制。
到人,督促每天生产任务按质按量完成,处理好工序之间的衔接。
5.3.3操作者按车间周生产计划看板上相关信息组织生产物料,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工艺卡进行生产,确保高质高效,安全生产。
5.3.4对于交付进度的临时变更,车间主任应在第一时间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通知班长,有特别时段交付需求的应加以说明。
5.3.5班组长在组织生产时,如遇有特别时段交付需求的,应及时调整,并做好员工工作以保证产品按时交付,并有权更改看板;当班组长发现因其它原因导致有可能无法按期完成计划时,应及时通知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与各部门之间协调并解决。
5.5生产进度的统计、分析与考核
5.5.1生产部内勤和各班组长每日应将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填写至《车间周生产计划看板》和《车间周生产进度统计表》上,每周一对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并提出生产中需解决的问题,连同《车间周生产计划看板》交付车间主任进行分析;车间主任分月将所有记录存档保存,每年度的保存至档案室。
5.5.2车间每周末召开一次由车间主任主持的生产会议,各班组长及相关人员参加,检查当月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下周生产计划实施细则,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将结果报至生产。
5.5.3各生产班组在生产运行过程当中,车间主任对生产计划的生产进度情况进行检查跟踪,遇到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必要时作出指令性的要求。
5.5.4车间主任应每月根据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考核到班组或个人,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示。
5.5.5 考核办法:依据《生产车间管理制度》4.5条(生产作业管理)之规定执行。 6 支持性文件
编写: 校核: 批准: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为使生产计划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保证合理库存,满足市场需要,确保生产安全、高效运行,提高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生产计划由公司生产管理部制定,经公司主管经理批准后,公司所属各部门按职能各司其责,执行各自在生产体系中应负担的工作内容,生产计划的实施由生产管理部归口管理,并提出生产计划月度完成情况的考核。
1.生产计划的编制:
(1)公司销售部根据市场情况,结合全年销售任务,逐月编制月度销售计划,每月5日前将下月计划销售量以书面(邮件)形式报给生产管理部。
(2)生产管理部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结合库存情况、市场预期等,综合平衡,编制月度生产计划,每月9日前报主管经理审批。
2.生产计划的下达:
(1)生产管理部将经主管经理审核批准的下月生产计划于每月10日下发至各生产车间,同时发至销售部,物控部、质量部、工程部等。
(2)因市场因素,销售部可对销售计划进行调整,生产部依此修正补充生产计划,程序同正式生产计划。
3.生产计划的实施:
公司各部门严格按确定的生产计划执行,并按职能对生产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指导、协调、服务,其中:
(1)生产车间:按生产计划编制好下月车间生产日生产进度表,报生产副总、生产管理部、销售部,物控部、质量部、工程部等。
(2)生产管理部负责监督生产计划落实协调、督促各车间、部室之间的工作,提供相应服务;
(3)物控部负责按计划及日生产进度表保证各种材料的及时采购及到位,储量不低于合理的库存标准。严禁由于材料不足影响生产或停产的情况发生。
(4)质量部(化验室)负责产品质量、对进厂物料的质量进行监督落实,并提供相应服务;
(5)工程部依照计划做好水、电、汽等公用能源的供应,协助车间做好设备的检修及维护工作,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5)其他部门根据部门职责范围,对与生产计划实施的相关过程提供相应的服务。
4.生产计划的考核:
(1) 生产管理部按进仓数量对相关车间上月完成计划情况进行考核。组织召
开月度生产总结会分析上月计划执行情况,各相关部室、车间应总结经验教训,作为指导下月生产的依据。
生产管理部
2011-9-21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模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生产计划运行与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计划目标的达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生产安排。
第三条 管理职责。
1.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2.销售部负责销售计划、销售合同信息的提供。
3.质量管理部、采购部、仓储部负责配合生产计划的实施。
第二章 生产计划编制规定
第四条 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1.市场部提供市场预测情况和年度销售计划及销售价格预测;财务部负责提供资金、费用、成本和有关生产经营效果预测;采购部提供原辅材料价格及市场预测;技术研发部提供技术改造计划、科研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部提供设备能力、各类产品定额消耗、安全措施、环保及绿化规划、各类产品产量计划等。
2.生产部负责对各部门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编制年度计划草案。
3.由生产总监召集有关人员,对年计划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后,报总经理审核通过,确定年度计划。
4.生产部对所确定的年度计划进一步进行整理,形成文件经总经理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发放到有关部门。
第五条 月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1.市场部提供合同情况及市场预测,采购部提供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2.生产部根据合同情况、设备能力、原辅材料的供应情况、年度计划及产品库存情况编制月度生产计划。
3.月度计划经生产总监审批后按《文件控制程序》发放到有关部门。
第六条 临时计划。
1.市场部根据销售合同情况,下达《排产通知单》。
2.生产部根据《排产通知单》制订临时计划,并以《生产通知单》形式发放到有关部门。
3.临时计划的内容包括品名、数量、规格、质量要求、包装要求、交货期限等。
第三章 生产计划执行规定
第七条 生产部组织各车间按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第八条 生产部做好全公司的生产计划协调、调度等工作,合理安排生产,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督促。各部门应配合生产部的生产协调和调度工作。
第九条 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生产部有权对公司的设备及物料进行调度。
第十条 中间物料转移必须标明公司生产调度通知单序号。
第十一条 各部门根据生产计划要求开展工作,每月月底召开生产会议,总结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布置下月生产计划,做好记录,记录本月生产完成情况和分析,提出的改进措施及下一月的生产安排。
第四章 生产计划调整规定
第十二条 年度生产计划的调整。年度计划的调整由生产部提出修订意见,经生产总监、总经理审批,报董事会通过后,发放到原部门。
第十三条 月度生产计划的调整。月度生产计划的调整由生产部提出调整意见,经生产总监审批后,发放到原部门。 第十四条 临时计划的调整。没能完成临时计划的车间,须及时通知生产部,生产部通知市场部,市场部与客户取得联系后,对合同进行修改。
第十五条 生产过程中,如果客户要求更改合同,由市场部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生产部,由生产部临时调整生产计划,调整后经总经理批准,再通知有关部门和生产车间及时调整生产任务。
第十六条 如因市场变化对销售的品种、数量调整和时间进行调整,则要提前三日通知生产部进行生产调整。
物料需求计划管理制度模板 物料需求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规范物料需求分析作业,制定计算物料需求数量、交期的作业流程,使之有章可循。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公司用于产品(主产)使用的原物料的分析,并提出需求计划的作业。
第三条 权责单位。
1.生产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废止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制度制定、修改、废止的审核批准。
第二章 权责划分
第四条 责任部门。
生产部物控人员为用料分析的责任人员,负责制订物料需求计划。
第五条 配合部门。
1.销售部提供销售计划、客户订单等相关信息。
2.仓储部提供成品、半成品、原物料库存状况报表。
3.生产部提供主生产计划。
4.技术部提供产品用料明细表。
5.采购部提供采购前置期、经济订购量、最小订购量。
第三章 物料需求计划编制步骤
第六条 确定产品总需求量。
业务部决定产品总需求量,总需求量一般由三个数据整合而成。
1.某期间(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的实际订单量。
2.该期间的预测订单量。
3.管理者决策改变前述数量(如为平衡淡旺季或调整产品结构需要)。
第七条 确定产品实际需求量。
根据获得的总需求量,再根据该产品的成品库存状况,得出产品的实际需求量。 实际需求量=总需求量—库存数量
第八条 确定生产计划。
生产部依实际需求量确定生产计划,一般需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
1.产能负荷分析。
2.产销平衡。
3.中日程生产计划与细部生产计划。
第九条 分解出物料清单。
生产部物控人员负责物料清单的分析。
物料需求量=某期间之产品实际需求量×每一产品使用该物料数量
第十条 区分物料ABC项目。
1.物控人员根据物料状况区分ABC项目,一般进行如下区分。
(1)占总金额60%~70%的物料为A类。
(2)占总金额余下之30%~40的物料为B类及C类物料。
2.A类物料采购需制订物料需求计划,B类、C类物料使用订货点方法进行采购。 第十一条 确定物料实际需求量。
根据物料在制造过程中的损耗率,计算实际需求量。
物料实际需求量=物料需求量×(1+损耗率)
第十二条 决定物料净需求量。
A类物料净需求量,需要参考库存数量和已订货数量予以调整。 物料净需求量=物料实际需求量-库存数量-已订未进数量
第十三条 确定订购数量及交期。
根据订购量、库存状况及生产计划,确定物料每次订购数量及交期。
1.订购数量一般以经济订购量或经济订购量的倍数确定。
2.交期以使预计库存数量少为原则来确定。
第十四条 填写并发出物料计划性订货通知。
1.物控人员根据上述步骤获得数据,整理出计划性订货通知。
2.订货日期根据采购前置期(即发出订单到物料入库之间的时间)确定。 订货日期=预计物料交期-采购前置期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生产计划运行与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计划目标的达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生产安排。
第三条 管理职责。
1.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2.销售部负责销售计划、销售合同信息的提供。
3.质量管理部、采购部、仓储部负责配合生产计划的实施。
第二章 生产计划编制规定
第四条 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1.市场部提供市场预测情况和年度销售计划及销售价格预测;财务部负责提供资金、费用、成本和有关生产经营效果预测;采购部提供原辅材料价格及市场预测;技术研发部提供技术改造计划、科研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部提供设备能力、各类产品定额消耗、安全措施、环保及绿化规划、各类产品产量计划等。
2.生产部负责对各部门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编制年度计划草案。
3.由生产总监召集有关人员,对年计划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后,报总经理审核通过,确定年度计划。
4.生产部对所确定的年度计划进一步进行整理,形成文件经总经理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发放到有关部门。
第五条 月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1.市场部提供合同情况及市场预测,采购部提供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2.生产部根据合同情况、设备能力、原辅材料的供应情况、年度计划及产品库存情况编制月度生产计划。
3.月度计划经生产总监审批后按《文件控制程序》发放到有关部门。
第六条 临时计划。
1.市场部根据销售合同情况,下达《排产通知单》。
2.生产部根据《排产通知单》制订临时计划,并以《生产通知单》形式发放到有关部门。
3.临时计划的内容包括品名、数量、规格、质量要求、包装要求、交货期限等。
第三章 生产计划执行规定
第七条 生产部组织各车间按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第八条 生产部做好全公司的生产计划协调、调度等工作,合理安排生产,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督促。各部门应配合生产部的生产协调和调度工作。
第九条 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生产部有权对公司的设备及物料进行调度。
第十条 中间物料转移必须标明公司生产调度通知单序号。
第十一条 各部门根据生产计划要求开展工作,每月月底召开生产会议,总结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及布置下月生产计划,做好记录,记录本月生产完成情况和分析,提出的改进措施及下一月的生产安排。
第四章 生产计划调整规定
第十二条 年度生产计划的调整。年度计划的调整由生产部提出修订意见,经生产总监、总经理审批,报董事会通过后,发放到原部门。
第十三条 月度生产计划的调整。月度生产计划的调整由生产部提出调整意见,经生产总监审批后,发放到原部门。
第十四条 临时计划的调整。没能完成临时计划的车间,须及时通知生产部,生产部通知市场部,市场部与客户取得联系后,对合同进行修改。
第十五条 生产过程中,如果客户要求更改合同,由市场部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生产部,由生产部临时调整生产计划,调整后经总经理批准,再通知有关部门和生产车间及时调整生产任务。
第十六条
如因市场变化对销售的品种、数量调整和时间进行调整,则要提前三日通知生产部进行生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