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
中秋节的习俗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农历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象葡萄、西瓜等象征着团圆的水果也被人们摆上餐桌。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
中秋节各地风俗 台湾中秋节的风俗
首先是祭月和拜月。一般认为中秋节的起源,是源於古代帝王在八月十五祭月的习俗。後来,民间也渐兴此风。到了明清时代,祭月时的供品,已形成规模: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上还会出售一种“月光纸”,上面会有月光、菩萨、宫殿,还有兔形人在月光下捣药。祭月後,即将此“月光纸”焚烧。祭月的活动男士可以参加,但拜月的活动男士就不能参加了。所以在台湾,“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当妇女们忙着置办各种拜月的物品时,小孩子们也趁机跟着忙活。每值中秋,台湾街市上都会卖一种用来供儿童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源于明末,以泥土塑造成兔首人身,坐姿如人形。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转变成了“中秋”的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多样:有武士形,商贩形,还有剃头师和裁缝师形等,其多样化的造型丰富了儿童过中秋的情趣。
在台湾农民中,过中秋时,则要祭拜土地公。此习俗是要感谢土地公保佑其有丰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夹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间。在台湾南部,森林茂密,农民们在中秋之日,还有祭拜树王公的习惯。
除了拜月、拜土地公、台湾民众在中秋还有拜太阴星君、太阴娘娘的习惯,皆因太阴星君和太阴娘娘都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月亮之神,既然中秋要拜月,那就少不了要拜月神,以苗栗头份的太阳宫为例,每年中秋为太阳娘娘祝寿的活动就包括奏表拜祭,念经祝寿,举行月光晚会等。
台湾还有一些和女性有关的中秋民俗,也很有意思。在中秋夜祈求长寿:台湾民间相传,中秋夜睡得越晚越长寿,尤其是少女在中秋夜晚睡,会使自己的母亲长寿。
祈求嫁得如意郎君: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园中的蔬菜和葱,就表示她将觅到一位如意郎君。有句民谣:“偷到葱,嫁好人,偷到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听到这项习俗时,笔者心想生活在城市里的少女去哪偷葱与菜呢?
祈求孩子: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中秋晚上,倘能到人家菜园里偷摘到一个瓜抱回家,来年就会生个胖娃娃。
中秋夜深时,台湾妇女往往会在家中的神像前烧香,表达了欲问卜的事後,还要请示出门的方向,然後持香出门,一路上听到谈话和歌唱时,便掷杯问神,直到得到神明的认可答案为止。
中秋节北京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现在讲究广式月饼,过去“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能放半年的,肯定不会是广式月饼。 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农历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中,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
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更圆。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说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传统与习俗
一、中秋节的由来
今年的9月19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1]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至于中秋节何时固定有八月十五日,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二、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祭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
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赏月
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盛,也有祭月的仪式。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中秋节之夜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
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三、嫦娥奔月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
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四、中秋诗词佳句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来历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来历
中秋节的由来.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不过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 欢”。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那么,中秋节的由来演变如何?诸家说法不同,主要有下列几种: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近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不过,汉代的中秋节定在立秋之日。这天,王者出猎,以所获祭宗庙包。到了唐代,各种类书中备载四时十二节令,单单没有中秋节的故事。
而在宋人的笔记中,中秋节的记载就屡见不鲜了。宋代的中秋节,不用说富贵人家,就是贫穷的市民也是“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中秋节晚上,“膂力儿童,连宵嬉戏”。由此可见,中秋节在宋代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凋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是农历一年中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由于八月十五在秋季七、八、九三个月,是居中的日子,所以叫做“中秋节”。提起中秋节的习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 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国南方、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在中秋节夜晚提灯笼. 或将灯笼挂在门前。或将灯笼挂在门前。
在台湾,阴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个重要民俗节日,全台湾放假一天。至今,台湾一般民众仍普遍有赏月吃月饼、柚子的习惯。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中秋节各地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之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中秋节的习俗之兔儿爷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中秋节的习俗之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博饼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
日本的传统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但是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
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本人也会赏月,称之为“月见”.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韩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他们亦叫中秋节做“感恩节”
【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习俗是什么呢08-20
小满节气的习俗是什么05-05
白露节气的习俗是什么05-14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05-11
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05-18
中秋节的习俗05-08
中秋节的习俗08-25
中秋节的习俗09-13
中秋节的习俗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