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由来的故事
程门立雪是诞生于洛阳伊川一带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程颐和程颢的直传弟-子杨时、游酢登门求学于程颐的一段佳话。该传说自北宋以来,经百姓口口相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近日,我们来到该传说的中心发源地——伊川县鸣皋镇,聆听老人和专家为我们讲述这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1 著书兼讲学弟-子聚书院
程颢(公元1032年~公元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公元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
程颐与其兄程颢是洛阳人,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奠基者,被后人合称为“二程”。他们的学说被后人称为“洛学”,后经杨时等人南传至朱熹,最终发展成为程朱理学。
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时任西京留守文彦博,将自己在伊川鸣皋的一处庄园赠送给程颐作为著书讲道之所,这庄园被命名为“伊皋书院”。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书院被毁。元时,炮手总管勖实戴率兵镇守鸣皋,读“二程”《遗书》,受其影响,遂筹资材,募工役,于旧址重建书院。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元仁宗为“伊皋书院”赐额曰“伊川书院”。
程颐自创建书院至去世的20多年间,长期在书院著书讲学。据朱熹《伊川先生年谱》记载,“四方之士,从游者日益众”。其中,有史可考者,有80多人,吕大临、杨时、谢良佐、游酢被称为“程门四先生”。
2 门外深雪中伫立待师醒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拜程颢为师。程颢逝后,他们知道程颢的弟弟程颐学识渊博,就又找到程颐继续求教。
“故事发生在他们初次到伊皋书院拜见程颐的那天。”伊川县文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杨时、游酢一大早就来到伊皋书院。童子说先生晚上用功著述现在正在休息,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就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
这时,天降鹅毛大雪。一会儿,大地银装素裹。过了好半天,程颐才得知杨、游二人站在门外,连忙吩咐童子将他们请进来。童子出门一看,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深了,杨、游二人却在檐下静立如初。
“那时,杨时已经40多岁,而且已考中了进士,学问也非常渊博,可谓功成名就,游酢也是当时小有成就的学者。二人能够如此谦虚谨慎,尊敬师长,这让程颐很是感动。”该负责人说。
从此,程颐将二人视为得意门生,悉心传授他们学问。杨、游二人也不负所望,刻苦学习,终于得其真传,皆成一代理学大师。
3 求学先尊师千古留佳话
程门立雪的故事源远流长,游酢的《书行状后》记载:“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雪深一尺矣。”
此外,《二程语录》、《宋史》中均有程门立雪的记载。经过长期口口相传,这个故事的有些内容虽已偏离史实,但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被世人视为尊师重教的典范。
“历代统治者对程朱理学的推崇,对程门立雪故事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该负责人说,全国很多书院建起了“立雪阁”、“立雪讲堂”等,尤其是教育界把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教的教材,大加提倡。程门立雪也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成语典故,被收录在《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重要辞书中。
近代以来,为了强化程门立雪的感染力,民间版本的程门立雪把“门外雪深一尺”作为一个关键细节,说杨时、游酢二人一直站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用特写镜头,把杨时、游酢拜师求学的执著身影,定格在人们心中。
目前,相关部门通过建档、保存、宣传和传承保护等有效手段,继承程门立雪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与教师节的故事
小学的时候,梦想着当一名教师,只因为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初中的时候,梦想着当一名警-察,为民除害,伸张正义。高中的时候,梦想着当一名军人,飒爽英姿,为国效力。上大学的时候,志愿意外的报了师范。梦想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毕业之后,梦想不再是梦想。从此,我就是一名教师了。教师节,就是我的节日了。
印象中的教师节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工作的两年中,有过沮丧失落,有过伤心怀疑,也有过感动欣慰。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但是当你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时候,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办?当你坚持素质教育,不打骂学生,给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成绩却一踏糊涂,学生说你太温柔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我怀疑过我自己是不是适合当老师?我不想让自己变成连自己都讨厌的人,学生背后都叫“灭绝师太”的那种。在犹豫与挣扎中,两年过去了。回头看看,我都收获了些什么。
一天下课,两个女生紧随我来到办公室,我以为她们是来问我问题的 当她们羞涩的拿出了手中的东西,放在我桌上的时候,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她们用纸折的一个精致的心形,还有一个蝴蝶。上面用清秀的字迹写着“老师,开心快乐”,还有她们的名字。我收藏了她们的礼物,永远放在了心里。
有天下了晚自习,一个女生拿了一瓶特仑苏放在我的桌子上,说“老师,你教我们快一年了,也没什么送你的,就送你特仑苏吧”转身就羞涩的跑出去了。我拿起来,发现了压在下面的纸条“牛奶有助于睡眠哦”。我可爱贴心的学生。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喝到学生送的特仑苏。
我可爱的学生,用她们自己的方式证明了我的存在。我想,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欣慰吧。 刚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朋友叫我“赵老师”,我会觉得他们是存心调侃。当学生,家长也叫我“赵老师”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我,就是赵老师。赵老师就是我。这种微妙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其他老师也曾经有过。
作为老师,就会比其他人多一个节日,多一份祝福。教师节的前前后后,来自朋友,来自学生的祝福随时出现,惊喜不断。从QQ空间留言到手机短信,微信,或者是电话,各种方式传来了同一个祝福。这个时候,我的心里会有一种职业神圣感出现。
初来乍到,一切都不习惯。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在第一场战役中,我就被挑下马了。本来就不美丽的心情瞬间瓦解。抱怨没有用,我也过了矫揉造作的年龄。学着改变自己,学着适应,学着坚强。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学生,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我,任重而道远。
我与教师节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个故事中,我是主角。讲台,就是我的人生舞台。努力演好这出戏。
名人教师节故事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江-泽-民在百忙中看望老师
江-泽-民同志尽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记着曾教育过自己的老师。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紧紧握住严竣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询问了教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和生活情况。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多次到医院看望。1995年,当江-泽-民同志得知老师沈教授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当即请沈教授的妹妹转达他对老师亲属的亲切慰问。江-泽-民同志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珍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见他的老师顾教授及师母。
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李宗仁尊师若父 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敬若父辈。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说,在李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丈夫。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
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毛泽东尊师二三事
毛泽东八岁进家乡一个私塾念书,拜毛禹珠为师,一直读到十三岁。后来,谈起少年时的情形,他还特别感谢毛禹珠先生对他进行的启蒙教育。1965年6月 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了三十二年的故乡,他请来了韶山的老人们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给毛禹珠老师敬酒,老人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上学时的老师,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许多人离开了共-产-党,而徐特立却毅然加入了共-产-党。因此,毛泽东同志很尊敬徐老。1937年1月,当徐老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同志写信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高度赞扬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质,并号召全党同志向徐老学习。徐老七十寿辰时,毛泽东又送去了"坚强的老战士"的亲笔题词。
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穿军服才好。”彭德怀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穿便服。如今有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瞧不起中小学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不良风气。”接见时彭德怀频频向老师们问好。
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张乐平不忘师恩
著名漫画家张乐平读高小时,很得美术老师陆寅生喜欢。有一年,北洋军阀曹锟以五千银洋一张的代价向议员们收买选票,当上总统,受到全国人民的痛骂。陆老师就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一豕负五千元》,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便是张乐平初学漫画的开始。 后来,师生之间断了联系,虽然两人都住在上海,却因张乐平读书时名叫张升,所以陆寅生一直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张乐平就是他的学生。五十多年来,张乐平对教他画第一幅漫画的启蒙老师念念不忘,四处打听老师的下落。1983年3月,张乐平终于打听到了陆老师的下落,于是便拎着蛋糕,上门看望五十四年没有见面的小学教师。这使已八十多岁的陆寅生老师非常感动,他把七十二岁的张乐平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连说:"原来张乐平就是张升呀!我是《三毛流浪记》的忠实读者,但几十年来一直不知道张乐平就是你。师道之不传久矣,你能想着我,不容易啊!"张乐平诚恳地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你教我画的,我一直没有忘记你。"张乐平的尊师之情使陆寅生老师激动得热泪盈眶。
教师节故事
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午休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说:“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
在话筒里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喝叱声。她回头眺望在一边看电视的女儿,心里立即就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碰巧打到了家里。
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
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后,立即赶了过去。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正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道:“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领着小女孩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有一天的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道,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偷书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如果那天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表情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
教师节故事:最幽默的老师
王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高高的个头,大大的眼睛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嘴角总是挂着笑容,给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王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说话幽默,总是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欢笑。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要考同学们背单词,前面的同学都回答出来了,到我回答的时候,王老师问道:“tongue(舌头)是什么意思?”我一时回答不出来,站在座位上抓耳挠腮,舌头不自觉地伸了出来,王老师看到我那可笑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回答不出来了,肯定是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把舌头烫伤了吧,不然舌头为什么伸得这么长。”他在说话的时候一直在强调“舌头”两个字,我被他这么一提醒突然想起来并大声回答“舌头”。同学们也随着我的回答笑出声来了。
还有一次,王老师发现一位同学上课走神了,王老师用眼神提醒了他,可是他丝毫没有察觉,王老师只好说:“有一位同学上课走神了。”那位同学却不知道王老师说的是他,或者他压根就没有听到王老师的话。我们以为这下王老师要生气了,可是王老师却笑了笑说:“某某同学,你上课神游到哪里去了。”那位同学回过神来却说:“王老师我在这里,你看走眼了吗?”王老师拿着尺子轻轻地拍了那位同学两下,然后又朝自己微微鼓起的肚皮拍了两下说:“走神的和走眼的各罚两大板。”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大家一下子都有精神了。
王老师很幽默,我非常喜欢上英语课,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我打心眼里喜欢和佩服幽默的王老师!
教师节故事:最机智的老师
我们的数学老师邵老师非常机智幽默,我们可喜欢她了。她很厉害,什么事都难不倒她,还特别爱和我们开玩笑,所以我们都叫她“邵老板”。
有一次上完课,邵老师让我们做《课堂作业本》。这时一个同学举手说:“老师,我的作业本留在家里了。”他可是个老油条,这是他的绝招,其他老师们都拿他没办法。“邵老板”把脸一紧,故意说:“你是说你把作业本放在你们家保险柜里啦?”我们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邵老师也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跟我们一起哈哈大笑。以后,碰到谁又忘带作业本了,邵老师总会说:“你把你的作业本放在保险柜里啦?”而我们每次听到这话,都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说也怪,从此以后,那个同学再也不忘带数学作业本了,其他同学的这个毛病也改了。
学生不用铅笔画图,这大概是许多数学老师的苦恼吧?提起这个,我们邵老师还挺有办法。虽然老师已经再三强调画图要用铅笔,可是有的同学十分固执,非要用水笔画。这不,画错了,想擦也擦不掉,正犯愁呢,邵老师走过来了,故作可惜地说:“唉,多好的一张图呀!人家大工程师画图都用铅笔,你怎么能大笔一挥,用水笔画呢?”那个同学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起来,连耳脖子后面都红遍了。邵老师板着的脸终于支持不住了,“扑哧”一下笑了出来,拍拍那个同学的肩膀,笑着说:“以后注意啊!”那个同学像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赶紧用铅笔重新画了个图。从那以后,全班同学都用铅笔画图了。
你看,邵老师就是这样用她的机智对付我们的老-毛病。而我们呢,还都特别喜欢这样的邵老师!
【教师节由来的故事】相关文章:
教师节的由来的故事05-08
教师节的由来小故事05-08
谷雨节气由来及传说故事04-14
教师节的由来05-08
教师节的由来09-06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05-18
万圣节由来的故事05-14
教师节的由来简介05-08
教师节的由来的英文05-08